炼丹的描写

炼丹术也叫炼金术或点金术,是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追求“长生不死”而炼制丹药的一种方术。这种方术起源于战国时代,发展于秦汉魏晋。晋代的葛洪,是一个“穷九丹之秘术”的著名炼丹家。他总结了前人的炼丹理论,也总结了本人的实践经验,写出了《抱朴子》这部完整的炼丹术著作,记载了当时炼丹术中的不少化学成就。

葛洪和《抱朴子》。

葛洪(公元281—361年)号稚川,丹杨郡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少年时家贫,但他好学不倦,自己亲自砍柴卖钱买纸墨,夜间写书诵习。更好寻书问义,遍览典籍,因而以儒学和好“神仙导养之法”知名。他的从祖父葛玄,在孙吴时从学于方士左慈,号曰“葛仙公”,把他的炼丹秘术传给学生郑隐。葛洪又从郑隐那里学得炼丹术,后来又拜广东南海太守鲍玄为师,学习道家的神仙之术,并和鲍玄的女儿结了婚,承袭了鲍玄的道学,并“兼综练医术”。他曾参加过西晋镇压石冰起义的活动,但他“不论功赏”,曾到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

炼丹的描写

他在青年时就从师学习炼丹秘术,年老时为了炼丹又“老而忘倦”。为了炼丹,他“谢浮荣而捐杂艺,贱尺宝而贵分阴”,取得了重大的化学成就,受到了世人的称颂。他“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到广州罗浮山炼丹,并继续著书立说。weXvlbxL他自号“抱朴子”,意思说自己是个朴实的人,他写的主要著作也叫《抱朴子》。

《晋书》的《葛洪传》说葛洪

“博学洽闻,江左绝伦”,“精辩玄赜,析理入微”

学识广博在当时的江南是无人可比的。精通玄妙的炼丹秘术,说理细致入微。他的《抱朴子》书,分为《内篇》和《外篇》。《外篇》五十卷,主要讲儒家的应世之道。《内篇》二十卷,主要讲道家的“内学”,也即论述炼制金丹、仙药等炼丹术。这部书和东汉炼丹家魏伯阳写的《周易参同契》,同是世界上最早的重要炼丹术著作。

我国古代炼丹家烧丹(丹砂)炼汞(水银)的目的是迷信的荒诞的,它所依据的许多理论是唯心主义的;但他们的理论有一部分是www.58yuanyou.com对的,特别是他们的采药、制药、炼丹实践活动提供了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机会,在自然科学特别是在化学方面取得了若干重要成就。

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的理论,是我国古代炼丹家炼丹炼汞所依据的基本理论。葛洪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说: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

认为物质变化是自然界的规律,一切物质都可以变,在适当的条件下金银也可以用其他别的物质变成。所以他说:“何嫌金银不可以异物作成乎?”《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仙药》、《黄白》等篇,就是叙述这些物质变化的。《金丹》篇主要是叙述用无机物质炼出所谓长生的“仙丹”的。《仙药》篇主要是论述植物性的“五芝”(指长在枯树上的一些肥大的菌类)可以延年益寿。《黄白》篇主要是讲所谓人造黄金和白银。其中所讲的一些无机物质的化合、变化等理论是合乎化学原理的、科学的。

炼丹的描写

《抱朴子・内篇》更详细地记述了前人和葛洪自己炼丹的方法和技术,记载了他们观察到的许多化学现象和所取得的科学成就。

一、火法炼丹的成就。

中国古代炼丹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火法。

这种方法,是带有冶金性质的无水加热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炙(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即升华)、伏(加热使药物变性)等法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叁同契》中已讲到这种火法炼丹,称为“火记”。这本书中有《火记》六百篇,但已失传,无法查考其内容如何。而《抱朴子・内篇》中却有所记载。

炼丹术最早常用的药品材料是丹砂、汞、铝、硫等。丹砂就是红色硫化汞。南京东晋王氏墓中曾出土二百多粒丹丸,大小如绿豆。根据化验,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硫化汞。炼丹的方法一般就是火法。红色硫化汞一经火烧加热就会分解出汞,汞和硫黄化合就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加热使它升华,就又恢复红色硫化汞的原状。所生成的汞,是金属物质却呈液体状态,圆转流动,容易挥发,显得神奇。炼丹家想利用它制成具有神奇效用的“还丹”,即所谓“神丹”。秦汉以来的炼丹家想制成“神丹”,反复炼丹,对汞的变化十分熟悉。西汉时的《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说:

“丹砂为顿(汞)。”

东汉的《周易参同契》一书描写了汞容易挥发和容易同硫黄化合的特性,也指出它在丹鼎(化学反应器)中升华后“赫然还为丹”的情况。《周易参同契》用诗和隐语的形式说:

“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这里的“河上姹女(少女)”,指的是汞(水银);“黄芽”是指硫黄。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水银受热就升华,但遇到硫黄则化合成硫化汞(丹砂)而固定下来。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金丹篇》又更明确地说: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就是说,天然的红色硫化汞(丹砂)受热就分解出水银,水银和硫黄不断加热又weXvlbxL变成红色的硫化汞。这就说明当时既可以用天然红色硫化汞(丹砂)制成水银,又可以用人工方法制成人造红色硫化汞(丹砂)。这是人类最早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与天然物质完全相同的人造物质,是炼丹术在化学上的一项伟大创造。

炼丹的描写

汞的一个特性,就是能和其他金属生成“汞齐”即汞的合金;而汞齐蒸去汞以后,又可重得那种金属。古代炼丹家们早已对汞的这种特性,对汞和其他金属形成汞齐的作用,有所研究,有所发现。晋代以前的炼丹家已认识到汞和其他金属形成汞齐的作用,并制成了铅、锡等金属的汞齐。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说:

“明镜”要“粉之以玄锡”。

所谓“玄锡”就是铅汞齐,古代用作制铜镜的抛光剂。东汉的《周易参同契》说:

“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亲,化为白液,凝而至坚。”

说的就是汞和铅形成铅汞齐的作用。“太阳流珠”指的是汞(水银),“金华”指的是铅。这首诗说的是水银和铅可以制成固体的铅汞齐。当时对铅和它的化合物也很有研究。

汉代以前,已知用铅制造化妆用的颜料铅粉。这种铅粉最早叫“粉锡”,也叫“胡粉”。所谓“胡粉”就是“糊粉”,即“和脂以糊面”之粉。它是碱性碳酸铅。《周易参同契》说:

“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就是说铅粉遇到赤热的火头就被还原为黑色金属铅。当时已知铅粉中含有铅,铅粉遇到热,铅就放了出来。晋代除用铅制造铅粉之外,还用它制备黄丹,即四氧化三铅。《抱朴子・内篇・黄白篇》说:

“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

这里所说的“丹”是指“黄丹”、“铅丹”(或叫“广丹”)。这是说金属铅受到强热可以变成赤色的黄丹即四氧化三铅,黄丹被炭火还原又能分解出铅。

炼丹的描写

在冶金方面当时也可能有一些发明创造。

《周易参同契》中认为

“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

《抱朴子・内篇・黄白篇》说:

“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药,炼人身体,故令人不老死。”

因为炼丹家们认为服用金、银矿物之类“不朽”的物质可以使人的血肉之躯也同样“不朽”,所以他们设法用人工方法炼制药用的金银。汉代以来,就有炼制黄金的记载。《抱朴子・内篇・黄白篇》记载葛洪的老师郑隐曾对葛洪说过他曾与左慈在庐江铜山自造过“黄金”,并记载了一些制造金、银的故事。如华令思起初投药成银,后又投药成金;李根煎铅、锡造银;程伟妻投药于汞成银,等等。还说金、银可以用“异物”作成,“神//www.58yuanyou.com丹既成,不但长生,又可作黄金。说明当时已经能用铜、铅、汞等贱金属按不同比例炼成了若干种黄色或白色的合金,即人造的“黄金”、“白银”。这种炼金活动,直到宋代还在进行。

炼丹的描写

二、水法炼丹的成就。

炼丹家一方面用火法把金石药炼成固体的丹,另一方面也用水法把金石药溶解成为液体。他们在溶weXvlbxL解金石药的长期实践中,对水溶液中的复杂化学反应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化学知识。炼丹术大丛书《道藏》洞神部众术类记载了古代炼丹的《三十六水法》,保存了晋代以前炼丹家溶解三十四种矿物和两种非矿物的五十四个方子。《抱朴子・内篇・金丹篇》也记载了许多同类的丹方。这些古方,说明当时水法炼丹处理药物有好多种方法。

一般说来,用水法制备药物需要准备华池,即盛有浓醋的溶解槽(或用、盆之类代替),醋中投入硝石和其他药物。硝石古称“消石”,因为它能“消化七十二种石”,在古代炼丹中十分重要。它在酸性溶液中提供硝酸根离子,起类似硝酸的作用,可以溶解许多金属和矿畅。这种在醋酸中加入硝石,也就是把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统一起来加以运用,在化学史上是一种创造。《抱朴子・内篇・金丹篇》中有“金液方”,说只要把黄金连同药物封在华池中静置一百天。就会慢慢溶解而“成水”。在当时能溶解黄金、出现溶解金的方法,这是化学史上的一项巨大成就。

炼丹的描写

水法炼丹的另一重要发现,是水溶液中的金属置换作用。

古代炼丹家有金属互相“转化”的理论。西汉的《淮南万毕术》中曾经记载: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抱朴子・内篇・黄白篇》说: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外变而内不化也”。

“曾青”是一种美丽青色的硫酸铜。这就是说,当时已经观察到铁和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起置换作用、生成金属铜的现象。

炼丹的描写

结束语:

古代的炼丹术是化学的原始形态,是近代化学的先驱。它所用的实验工具设备和药物成为化学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物质设备。它所取得的化学成就也为近代化学奠定了基础。中国的炼丹术起源很早,到了晋代日益发展。葛洪是当时著名的炼丹家,成了我国炼丹术中承前启后的炼丹人物。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赠李白》的诗中说自己“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葛洪的炼丹成就和著作,对中国唐宋以后的炼丹,对阿拉伯的炼丹,都起了重大影响。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炼丹的描写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3305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