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前一句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前一句

*节选自《群书治要》之论语三十六集*

(本文共1586 字,阅读大约 5分钟)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丘”我们读作mou,是为了避讳、表示尊敬。)“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春秋繁露》这样引用这句话,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

所以这里面的“寡”作“贫”讲。在俞曲园的《古书疑义》上也举例认为“寡”、“贫”两字在传写的过程中互换了,可以根据《春秋繁露》订正为“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曾经听说,有国的诸侯、有家的卿大夫,不担心贫穷,而担忧不平均。”为什么不忧患国家贫?一切物质缺乏没有关系,因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劲儿往一起使,也可以脱贫致富。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前一句

像我们古代的大家庭,是恩义、情义、道义的结合,每一个人为家族工作、付出,到老的时候由家族来养老,所以每一个人都很有安全感,即使自己的小家境遇不好,但是养老育幼的事情也不用原由网操心,有大家族做后盾。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人都身心安稳。到解放之后吃大锅饭为什么没有效率了?

因为那个时候八年抗战,传统文化的教育被中断,人们不再有恩义、道义和情义,有的人看自己干多干少都一样,私心生起来了,就不愿意去努力工作了,所以大锅饭才行不通了。就像家庭,一家的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古代能够行得通,为什么到现代就行不通了?

因为古代有兄友弟恭的教育,五伦关系都处得很好,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照顾都来不及,怎么还会因为一点点财产起争执?但是连续几代几乎没有人讲传统文化了,没有接受过伦理道德的熏陶,一家人在一起不知道兄友弟恭,所以家庭就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兄弟在一起妯娌不和,就过不下去了。

所以重要的并不是血缘纽带,而是www.58yuanyou.com有恩义、情义、道义的结合,有伦理道德的教育,这才是关键。所以要忧一切不平均。如果贫富差距很大,又没有好的措施和教育,就会导致不平。古代的时候也有贫富差距,为什么没有不平?

因为古代有因果教育。富人知道自己富的原因是布施,他会更加欢喜地去布施,结果越施越多;穷人知道自己贫穷下贱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慳贪,所以他也懂得用自己的内财去布施,就是用自己的身体、精力、学识等等去帮助别人,而不是怨天尤人。但我们现在既没有好的措施,也没有这样的教育,如果贫富差距很大vyugYScDr,就会导致不平,不平升级就是怨,怨气随即就产生了,怨再往上提升就是恨。所以政治上要讲究平等,经济上也不能不平均,贫富差距太大就会导致社会不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安”,不担心人民数量少,而担心上下不安。后面说“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盖均无贫”,如果大家平均都一样就无所谓贫了;“和无寡”,如果一团和气,即使自己的国家人少,也能把远方的人招来,所以只要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也就相安无事;“安无倾”,相安则不招外患,国家不至倾危,只要安稳,国家就能够保得住,如果内有苛政、外有外患,便不能安。

当然并不是说内部安容易,外部安难,其实只要内部和谐、上下一体,就能安;如果上下不一心,打仗的时候枪往里打,便是倒戈;如果上下一心,宁死也要保国,即使是面对强大的国家也能够抵御。所以一个国家如果懂得亲上事长、肯一心拼命,什么事都能办得成。内外皆安,国家也能保得住。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诚能做到以上这些,远方的人如果不来归顺,那我就要修养文化道德,使他来归;他既来了,还要能够安之。孔子说这话什么用意?季氏想伐颛臾,如果不伐,怕颛臾强大起来、费地保不住。什么样的人会来攻伐费地?

其实不仅仅是颛臾,其他的国家也都会来费地找麻烦。所以“远人”就是指颛臾以外的国家。但是如果照我所说的方法“柔远人”,就是治理国家、办外交要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别的国家不但不来攻伐我,而且我做到了厚往薄来、待人加厚,即使别人待我很薄,我也要待他厚,讲信修睦、不www.58yuanyou.com动干戈,要用文化的方法招来,国家自然就稳定了。这一安,内外统统都安。所以孔子这里先说安内、再说柔远安外。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前一句

(本文共1586 字,閱讀大約 5分鐘)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丘”我們讀作mou,是為了避諱、表示尊敬。)“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春秋繁露》這樣引用這句話,孔子曰“不患貧而患不均”。

所以這裡面的“寡”作“貧”講。在俞曲園的《古書疑義》上也舉例認為“寡”、“貧”兩字在傳寫的過程中互換了,可以根據《春秋繁露》訂正為“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曾經聽說,有國的諸侯、有家的卿大夫,不擔心貧窮,而擔憂不平均。”為什麼不憂患國家貧?一切物質缺乏沒有關係,因為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勁兒往一起使,也可以脫貧致富。

像我們古代的大家庭,是恩義、情義、道義的結合,每一個人為家族工作、付出,到老的原由网時候由家族來養老,所以每一個人都很有安全感,即使自己的小家境遇不好,但是養老育幼的事情也不用操心,有大家族做後盾。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人都身心安穩。到解放之後吃大鍋飯為什麼沒有效率了?

因為那個時候八年抗戰,傳統文化的教育被中斷,人們不再有恩義、道義和情義,有的人看自己幹多幹少都一樣,私心生起來了,就不願意去努力工作了,所以大鍋飯才行不通了。就像家庭,一家的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古代能夠行得通,為什麼到現代就行不通了?

因為古代有兄友弟恭的教育,五倫關係都處得很好,大家互相謙讓、互相關心、互相照顧都來不及,怎麼還會因為一點點財產起爭執?但是連續幾代幾乎沒有人講傳統文化了,沒有接受過倫理道德的薰陶,一家人在一起不知道兄友弟恭,所以家庭就出了很多問題。比如兄弟在一起妯娌不和,就過不下去了。

所以重要的並不是血緣紐帶,而是有恩義、情義、道義的結合,有倫理道德的教育,這才是關鍵。所以要憂一切不平均。如果貧富差距很大,又沒有好的措施和教育,就會導致不平。古代的時候也有貧富差距,為什麼沒有不平?

因為古代有因果教育。富人知道自己富的原因是佈施,他會更加歡喜地去佈施,結果越施越多;窮人知道自己貧窮下賤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慳貪,所以他也懂得用自己的內財去佈施,就是用自己的身體、精力、學識等等去幫助別人,而不是怨天尤人。但我們現在既沒有好的措施,也沒有這樣的教育,如果貧富差距很大,就會導致不平,不平升級就是怨,怨氣隨即就產生了,怨再往上提升就是恨。所以政治上要講究平等,經濟上也不能不平均,貧富差距太大就會導致社會不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安”,不擔心人民數量少,而擔心上下不安。後面說“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蓋均無貧”,如果大家平均都一樣就無所謂貧了;“和無寡”,如果一團和氣,即使自己的國家人少,也能把遠方的人招來,所以只要人與人之間相處和諧也就相安無事;“安無傾”,相安則不招外患,國家不至傾危,只要安穩,國家就能夠保得住,如果內有苛政、外有外患,便不能安。

當然並不是說內部安容易,外部安難,其實只要內部和諧、上下一體,就能安;如果上下不一心,打仗的時候槍往裡打,便是倒戈;如果上下一心,寧死也要保國,即使是面對強大的國家也能夠抵禦。所以一個國家如果懂得親上事長、肯一心拼命,什麼事都能辦得成。內外皆安,國家也能保得住。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誠能做到以上這些,遠方的人如果不來歸順,那我就要修養文化道德,使他來歸;他既來了,還要能夠安之。孔子說這話什麼用意?季氏想伐顓臾,如果不伐,怕顓臾強大起來、費地保不住。什麼樣的人會來攻伐費地?

其實不僅僅是顓臾,其他的國家也都會來費地找麻煩。所以“遠人”就是指顓臾以外的國家。但是如果照我所說的方法“柔遠人”,就是治理國家、辦外交要做到“近者悅,遠者來”,別的國家不但不來攻伐我,而且我做到了厚往薄來、待人加厚,即使別人待我很薄,我也要待他厚,講信修睦、不動干戈,要用文化的方法招來,國家自然就穩定了。這一安,內外統統都安。所以孔子這裡先說安內、再說柔遠安外。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前一句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3052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