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上一句

上午,山人来读吧坐了一会,忽然聊起 二十多年前他在宿舍里和当时还是入职不久的新教师,小房老师和小高老师 争论成语“春风化雨”的词语结构的事情。

山人说当时他们三个面红耳赤地争论,小房老师 定论“春风化雨”为并列式结构的道理,让他这个美术老师,语文外行,内心无比征服。

今天读吧的气氛一如既往地安宁,四壁都是沉默的书籍,山人显然更愿意沉浸在对老友的回忆里,我却在“春风化雨”词语结构的这个知识点上开始又一轮的纠缠,仿佛刚刚推开那三个年轻人的宿舍,跃跃欲试想参与一场年轻的争论。

“春风化雨”, 不是主谓结构吗并列结构的道理在哪里?

但是此时,山人只记得自己当时被语言文字征服时候的感佩,却怎么也讲不清,“春风化雨”为何就一定是“并列式”的词语结构的道理了。时间总会告诉我们, 心海里保存最久远的,常常就是瞬间震撼到的感动

在时间面前,知识点的意义不大,似乎在二十年里,甚至以后,三十年四十年,“春风化雨”是一个什么结构的词语,早已经 无啥意义了,但是,三个后生坐在宿舍的高低床上, 激扬文字的模样,却经常过来敲击一下山上的记忆。

春风化雨上一句

不过,我很有兴趣再求证一下,春风化雨的词语结构。

无法穿越时空回到二十多年前的老校舍去参与三个年轻老师的那次争论,就和山人从读吧的字典和网络里搜找资料阅读,于是我找到了“春风化雨”为并列式结构的主要理由,应该就是形成定论写在词典里的 “春风化雨”词语释义:是指适 宜草木生长的风雨,多用在人或事,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如此 整体释义此短语,自然就会把短语变成 两个中心“风”和“雨”,而“春”和“化”,也就 想当然,成为修饰词,相当于“适宜草木生长”的意思。那么,春风和化雨,就应该是两个合成词。

无需怀疑,百科词条肯定有“春风”这个词汇,“满面春风”“春风得意”,“春风”的成语就有一串。没有想到的是,百科词条里果然也有“原由网化雨”这个词语,而且就把“化雨”解释为“长养万物的时雨”,比喻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有资料对“化雨”解释得更加简洁,就是 “适时的”意思。

但,如此大条地读词语解释,然后定论“春风”“化雨”为并列关系,我以为还是 太粗暴了一点。

一,“春风”不养万物

退一步讲,就算“化雨”可以解释为,适时的雨,也就是相对草木生长而言,能够滋养草木的雨水,那么 “春风”是怎样的风呢?草木生长需要风吗?自然规律告诉我们,大风的确会破坏草木的生长,但是,草木生长不生长,关键还在阳光,土地和雨水。春风不养万物,春风只是因为和煦, 给万物生长一个安宁和谐的环境。

其实,更适宜草木生长的季节,可不仅仅是春天,草木在 夏季的生长更为旺盛。

读古诗,我们可以 读到“春风”的美好。唐宋诗句里“春风”太多了,小学生就可以“信嘴飞花”出无数句,咱也搂几句读读,感觉一下“春风”到底是咋样的风: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杜牧《赠别》比喻美貌。

3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5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词》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3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读这些诗句里的“春风”,3,4,9,12,还有一点关系草木生长,但所有诗句里的“春风”,都读到了“ 让人感觉美好,心情快乐”的含义。毋庸置疑,“春风”的意思,从实指一种自然界具体的事物“春天的风”这个释义开始,逐渐生发出比喻义恩泽、融和的气氛,美好的开始等。当然,适时的,也是美好的,但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严冬过后的美好的起点,所以,“春风”的含义,只能解释为, 美好开始吹向人间的那股暖风;不能粗暴地理解为:适宜草木生长的风。

二“春风”当对“夏雨”

在资料的搜找和阅读过程里,忽然发现,汉朝刘向《说苑贵德》有一段故事,很是惊喜,原来“春风”当对“夏雨”,春风夏雨,才是并列结构。

【原文】孟简子相梁、卫,有罪而走齐。齐相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卫时,门下使者几何?”孟简子曰:“门下使者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管仲曰:“是何也?”对曰:“其一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是以得三人来。”管仲曰:“嗟乎!我穷必矣!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译文】孟简子(曾)在梁国和卫国做宰相,(后)获罪逃到齐国,管仲迎接他问道:“你在梁国和卫国原由网做宰相时,门下有多少食客使者?”孟简子说:“门下食客有三千多人。”管仲说:“今天跟你一起来的有几个人呢?”孟简子回答说:“只有三个人与我一起来。”管仲说:“是什么原因呢?”孟简子回答道:“其中一个人的父亲死了没钱埋葬,我出钱把他埋葬;一个人的母亲死了没钱埋葬,我也出钱帮他埋葬了;还有一个人的哥哥被关在监狱,我把他营救了出来。所以有三个人跟着我一起来了。”管仲上车后感叹道:“唉!我肯定不如他, 我不能像春风一样温暖人,我不能像夏雨一样滋润人,我肯定不如他!”

好好读孟简子的故事,就发现,管仲感觉自己比不过孟简子的状况有两个:

1是孟简子受士人热爱,门客3000,数量多。

2是孟简子得忠士,获罪逃亡依旧有铁杆追随。

管仲认为自己比不过孟简子原因在于 自己有两个做不到

1以春风风人;

2以夏雨雨人。

对应起来,管仲的心理惭愧是两个层面的:

第一层,春风风人做不到,不可能有门客3000;

第二层,夏雨雨人做不到,就不可能落难有忠臣。

这样梳理一遍,显然夏雨雨人是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必然在“春风风人”基础上才可以出现的更高一级的领袖的 教化才能。如此, 春风和夏雨,是两个合成结构一致,意义递进关系的一组并列,毫无疑义。

政治教化的过程,不就是这样的逻辑吗?首先要有凝聚力,获得众生的热爱,做 让他们感觉舒服愿意投奔你怀抱的领导,所以领袖的态度要像“春风”一般温暖民众;然后还要有感化力,让自己的思想情操 真正得到精英们的信仰支持,所以领袖的教化要如“夏雨”一般畅达民众。倘若有一个成语叫做“春风夏雨”的话,这个词应该可以用在教化的力量效果上。

然而,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春风夏雨”,我们要讨论的是“春风化雨”。关键就在,这里的“雨”,是“化”雨。

三 “化雨”之“化”有本义

为了搞清楚“化雨”这个词汇的来历,我依旧在努力搜找资料阅读。发现两个可疑。

1“化”就没有“适时”之意。

化,是汉语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古字形由一个头朝上的人和一个头朝下的人组成,本义是变化。由本义引申为通过教育使风俗、人心发生变,即教化。又引申指风俗、风化,也指自然界从无到有、创造化育世间万物,即造化。

读这一段“说文解字”,可见, “化”的意义主题就是“变化”,应该是 动词性的功能。那么“化雨”到底是修饰关系“变化的雨”之意,还是动宾关系“化成了雨”呢?

如果一定要解释为“适时的雨”,就应该是修饰关系,而这个关系则必然需要有一个解读条理,过度过程,需要动用 文言语法使动词功能

化雨——产生变化的雨—— 使万物变化的雨——适宜万物生长的雨……

这样解说,总算可以自圆其说了!

但是,按这个解读步骤, 春风与之并列,春风的“春”也就应该尽量要解释为动词,并且最好也是使动词,比如 解释为"使万物开始美好的气流”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忽然很想放声大笑!这就是严重的考试思维!先定好了结论,再附会结论的理由,然后曲解或者折腾。应对试题目很多年,就是在用这样的画蛇添足的得意,消耗自己的也消耗孩子们的——春风。按照某些词典里“化雨!”的释义去解释“春风”,何来文字的美感文学的快感啊!

前面的并列式的解读,远不如主谓结构解释来的优美,有动态的过程美感。我很想如此解读春风化雨——温暖的春风溶化了寒冰,召唤了万物,并且化成了适合万物生长的雨水……尊重“化”的动词本义,“春风”是主语,是“化”的主动者。

四 误把“时雨”当“化雨”

看到有些资料解释“化雨”为“时雨”,并且给出的文献依据是《孟子.尽心上》里的一句:“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www.58yuanyou.com问者,有私淑艾者。”

我读这一句,怎么也读不出“化雨”这个词语来。明明是“时雨”,君子的教育如同“时雨”,可以产生教化的作用。所谓 教化,就是教育之使之变化。这里的“化”,明明依旧保留着“化”的本义。

《礼记乐记》:“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有专家解释这里的“化”指化生之物,是名词。说法是讲得通的,但是,“百化兴焉”,的确是万物生长的意思,细细品读,“兴”是开始,兴旺;百化兴焉,更合适的解释,应该是, 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开始了。

三国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里就有一句:“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 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这里清清楚楚,将“春风”与“时雨”对称并列,并没有用“化雨”。

所以,“时雨”是可以解释为,及时的雨,适时的雨,但是“化雨”,不可以。出现“化雨”释义为“适时的雨”的词典解释,应该是一份误解。

五“化雨”来得有点晚

的确,读到明清时候的一些诗文作品,资料显示,“化雨”作为修饰关系的合成词,解释为“合适的雨”是有的。 例如,明代江南才子唐寅的一句诗: 愿随化雨之春泽,未许云间一片心。再例如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老师文章山斗,门生辈今日 得沾化雨,实为侥倖。”清代方文《呈觉浪大师》诗之三:“阴霾时且晦, 化雨事原难。自有开宗日,天人合静观。”这些诗文里,将“化雨”解释为,长养万物的时雨。比喻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教育。

也许,从汉唐到明清的过程里,还有太多的语言文字典故我孤陋寡闻,但是,我还是觉得,“化雨”作为修饰关系的词语构造,来得有点晚,旁门左道了一点。

而且,无论如何,春风化雨,解释为主谓结构,都在文字PZMmHppm的品咂里多出许多优美的味道来。

远离了那三个年轻小老师辩论现场已经二十五年了,如今,我一个人在电脑上安静地辨析这个www.58yuanyou.com词语到底是什么结构的意义,当然完全不在考试答案的标准上了。意义只在,变析过程里,与古人与古汉语,与自己的爱好和信仰,交流的乐趣。

记录这段“春风化雨”辨析的过程,你如坐春风了,可是,能化雨吗?哈哈,无所谓!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春风化雨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2111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