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圆汤描写

“圆若骊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肤肌,美颜色,润肌肤,各种功效,不可枚举”这是明代诗人、书画家宋珏对龙眼的wHplq描写

龙眼,又称为桂圆,是一种可以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病症的水果。除了我们熟悉的龙眼或桂圆之称,它的名称还有龙目、圆眼、益智、亚荔枝、荔枝奴、骊珠、燕卯、蜜脾、鲛泪、川弹子、比目、木弹等等。

桂圆汤描写

南桂圆

北人参

桂圆汤描写

龙眼外形圆滚,如弹丸却略小于荔枝,皮青褐色,去除皮壳晶莹剔透偏浆白的果肉,隐约可见果肉里的黑色果核,极似眼珠,因此以“龙眼”为称。龙眼之名称的起源,据相传在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带,有条恶龙,每逢八月海水大潮,就兴风作浪,毁坏庄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计其数。周围的百姓只好逃离家园,在石洞里躲起来。当地有一个武艺高强的少年,名叫桂圆。他看到恶龙兴风作浪,决心为民除害,与恶龙搏斗一番。到了八月,大潮来了,他就准备好酒、猪羊肉,把它们合在一起。恶龙上岸以后,一看到猪羊肉馋得口水直往下淌,几口就把猪羊肉吃光了。因为猪羊肉是用大量的酒泡过的,所以没等恶龙走多远,就躺在地上不动了。这时桂圆举起钢刀,朝龙的左眼刺去,龙眼被刺了出来,恶龙痛得来回翻滚,正要逃跑时,桂圆揪住龙角,骑在龙身上,当恶龙极力想摆脱桂圆时,桂圆用钢刀刺向恶龙的右眼,恶龙的双眼失去,痛得嗷嗷大叫。经过一阵搏斗,恶龙流血过多死去。桂圆由于在搏斗中负伤过重,也死了。于是,在这个地方长出了一种果品,人们称之为“龙眼”,也叫“桂圆”。而还有拎一个说法,据说古代人把桂圆的圆溜溜的球状果实比喻成各种各样www.58yuanyou.com的眼睛,大个儿的桂圆叫龙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现代人都把它们统一叫做龙眼或桂圆。

桂圆汤描写

桂圆汤描写

龙眼是一种喜温忌冻的果树,在亚热带地区最容易种植龙眼。但是龙眼并不是原产于亚热带地区,而是为中国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福建、台湾最盛,广东次之,多栽培于堤岸和园圃,广东、广西南部及云南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泉州是全国龙眼主要产区之一,自古盛产龙眼。泉州人通称桂原由网圆鲜果为龙眼,龙眼焙干后为桂圆。商户常把两者统称为“桂圆”。

桂圆汤描写

龙眼直到18世纪后才由www.58yuanyou.com中国传到印度和南亚www.58yuanyou.com一带,至今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有种植栽培龙眼的还有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斯里兰卡、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美国的夏威夷州和佛罗里达州等。

追根溯源龙眼栽培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最早有文字记载于《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汉乃遣单于使,令谒者将送……橙桔、龙眼、荔枝。”不仅如此,在许多古籍中都有关于龙眼的记载,例如北魏(386—534年)时期,在《齐民要术》贾思勰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北朝西魏年间魏文帝曾诏群臣:“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令岁贡焉。”可见在古时代龙眼已经被列为朝廷重要贡品。

清代黄宫绣在《本草求真》对龙眼详细描述:“龙眼气味甘温,多有似于大枣,但此甘味更重,润气尤多,于补气之中,又更存有补血之力,故书载能益脾长智,养心保血,为心脾要药,是以心思劳伤而见健忘、怔忡、惊悸,暨肠风下血,俱可用此为治。盖血虽属心生,而亦赖脾以统,思虑而气既耗,则非甘者不能以补,思虑而神更损,则非润者不能以补。龙眼甘润兼有,既能补脾固气,复能保血不耗,则神气自尔长养,而无惊悸健忘之病矣。按古归脾汤有用龙眼肉以治心脾伤损,义实基此。非若大枣力专补脾,气味虽甘,其性稍燥,而无甘润和柔,以至于极之妙也。”

桂圆汤描写

显然,从古代时候开始龙眼除了是朝廷贡品以及我们日常可以品茗的水果以外,还有益于身体健康、滋补养生、药物的功效等价值。在《本经》、《别录》、《唐本草》、《本草汇言》、《本草经疏》、《药品化义》、《本草再新》等古书籍中多数记录了龙眼的作用、性状以及功效。

龙眼在全国各地的叫法颇为相似,绝大多数人们叫龙眼,经过去皮晒干的果肉则叫桂圆。在每个地区所培育的品种都各不相同,泉州作为主要生产地区之一,龙眼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其中所培育品种有松风本、东璧、福眼等,“东璧”为泉州“珍稀”独有品种;广西一带地区所培育的品种有灵山灵龙龙眼、石硖龙眼、容县大乌圆龙眼等。

桂圆汤描写

福建福州有这样一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意思就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福建地区所通用的方言主要有闽南话、莆田话、客家语、赣语、吴语等,其中的客家语是汉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语主要流传于广东、福建、广西、台湾等地区以及海外同胞,尤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虽然同为客家语,但是根据不同地区、口音又分为博罗、惠阳、梅县、五华等。据历史记录,客家语曾是是兰芳共和国(现如今的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简称印尼西加)境内主要流通语言之一,以至于至今为止依旧是该群岛人民的主要通用语言之一。客家语在海外的流传,尤其印尼西加主要是由梅县和海陆丰客家人迁移而来。

客家语虽然分为不同口音但其实言语表达没有太大分别。龙眼,在博罗和惠阳都叫为lu11an31,梅县叫为liu11an31,而五华则是叫liu24an31,梅县与五华之间的叫法只区别于在“龙”的音调。虽说印尼西加是客家人居住最多的一个群岛,文化习俗保留传承最为完整的地区,后代代代相传,依旧保留着客家特征,但是随着时代的更替,土生土长的华裔后代与本土人的融洽相处,也避免不了本土化亦或者已经简化。按照口音的分布,当地人对龙眼的叫法应当是liu11an31,但是在在西加客家人没有人能够准确叫出龙眼客家语的叫法,反而变成为liu11an31,“龙”客家语从“liu”演变成“liu”,尾声“”没有发出来。

客家语是印尼西加华人的母语,是他们的通用语言亦是与其他族群的交通语言,每一后代的客家人学习客家语都来自于家庭的口口相传而来,没有文字性的学习,直到第四代、第五代以后的华裔对母语的掌握,本土化的影响,已经没有那么精准;单单“龙”一字,单说之时,称之为“lu/liu”,而在与其他词语搭配之时则会发生演变,龙眼的“龙”——“liu”,火龙果的“龙”——“liu”,海龙王的“龙”——“lu”。

方言与文化

主编:阮桂君 执行主编:愫萍

作者:愫萍 排版:曹睿熙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桂圆汤描写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7348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