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是什么意思

四七是什么意思

【原原由网文】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圣人也,胥(音:需;小官)易技系,劳形怵(音:处)心者也。FjOilYjaq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嫠(音:离)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音:醋)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 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音:事)。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译文】

阳居先生研究政治,拟出三条标准,衡量一个国王是否英明。心头不落实,去请教大师老聃。阳居问:“办事既敏捷又果断,见识既广博又通达,学习既勤奋又踏实。如果有人一身而兼有这三条长处,总可以和英明的国王相提并论了吧?”

老聃说:“圣人看来,你说的这种人很像衙门里供职的小吏,工作劳累,心情紧迫,他那一技之长恰似一条绳子,把自己捆绑在办公桌,想调调不走,想辞辞不掉,想不受表扬也办不到,一直忙到病了死了,才给松绑。虎豹有绚丽的皮毛,供人铺床垫座,所以被猎。猿猴会攀跳,逗人快乐,所以被捉。狗会追踪狐狸,所以被牵。它们都有长处,也可以和英明的国王相提并论了,是吗?”

阳居猛然醒悟,说:“敢请老师谈谈英明的国王怎样治天下。”

老聃即席唱一首《国王颂》。词曰:

国王英明,用无为治天下。

天下每个角落,

都能找出他的功劳,都能证实他的伟大。

你若一一调查,

所有成绩都应该归百姓,而不应该归他。

他用这个办法,让人忘记他个人的伟大。

家家温饱,是他暗FjOilYjaq中赐福;

人人善良,是FjOilYjaq他幕后教化。

他让国民自豪,敢拍胸说:

“看咱!不靠国王,靠我自己,靠大家!”

他是天下第一乐泉,

让百姓笑哈哈,

只饮水不思源,

不必去报答他,没兴趣歌颂他。

他不制定死板的政策和法令。

总是顺从自然的变化而变化。

他游心在非现实的逍遥王国,

在云之外,在天之涯。

【释解】

冯友兰曾提出过人生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宇宙境界”。(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三联书店,373页,2009年5月第1版)

所谓“自然境界”仿佛是儿童或原始人的境界,他们做事情缺乏自觉,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意义;

所谓“功利境界”是指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私心,时刻能够意识做事情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自己。当然他们也可能也会做些公益的事情,但最终还是为了自己。

所谓“道德境界”是指这样一群人,他们认识到世界上不仅只有自己,还存在一个社会,自己只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做事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好处。这就是通常所讲的”贤人“。

所谓“天地境界”是指还有人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们知道在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宇宙,人不仅是社会人,还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他们是宇宙公民。他们做事是为了整体宇宙的“好处”。这就是通常所讲的“圣人”。

阳子所说的这种人还只是在“功利境界”中。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在这个境界中,这也是凡人的境界。

人只要是人,都有是这四种境界的结合体。人有动物性,所以是自然境界;人被外物所奴役,所以是功利境界FjOilYjaq。人正是因为被外物奴役,所以才无法觉悟到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中国哲学所主张的“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的境界,指的都是天地境界。

禅宗诞生后,中国的佛法也有了天地境界。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说的就是这种“宇宙心”。

老子所讲的:“ 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这就是天地境界。

“功利境界”不仅仅是指具体做的事情,还可以指人的念头。功利境界的人念念都是自私的,这就是习气,这个习气很难去除,所以才要修行。从对治一个个念头开始,让自己的心量越来越大,越来越真实,越来越与天地大道契合。这是很难的。正是因为难,所以才要做。这就是佛法所讲的勇猛精进吧。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四七是什么意思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baike/32282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