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造句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的生命从出生到终结是一个漫长的旅程,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乐,甚至有很多自己都无法正视的丑陋与肮脏。也总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永久地停留在了途中,他们的人生还有很多的期冀和不甘,还有很多的事没有做,很多的话没有说完,当死神来临,滤掉了一切的纷纭忧扰,只剩下了内心最为牵挂的人或事。读《红楼梦》,那些过早凋零的生命常常让我们心生怅惘,感慨命运无常,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解读他们临终前的言行,是否可以看到别样风景,看到一个和素来认知有所不同的人物呢?

贾瑞:让我拿了镜子再走

陨落造句

贾瑞虽然年纪轻轻就死了,但不容易得到读者的同情,因为他本身就不算一个好人,书中说他“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这个贾瑞贪图利益到了不顾廉耻的地步。例如薛蟠借上学之名兴男风之事,贾瑞只是贪图薛蟠的银子就助纣为虐,后来导致了“顽童闹学堂”一场大乱子。连仆人李贵都说“素日你老人家到底有些不正经,所以这些兄弟才不听”,可见贾瑞的品行不端是人尽皆知的。

很多人想不通王熙凤那么厉害,贾瑞怎么就敢打她的歪主意呢?而且凤姐三番两次捉弄还不觉悟,是否太迟钝了?其实前后联系一下贾瑞的行为是具有一致性的。在贾瑞面前只有欲,没有理,见到凤姐凤姐被其吸引、迷惑,根本没有了是非心,不顾天理人伦,满眼满心想的都是个人欲望的满足,也就没有理性的头脑了。因此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炼字如神,“图便宜没行止”六个字说透了贾瑞的人生,在钱财面前如此,在美色面前亦如是。

贾瑞将亡,贾代儒夫妇痛断肝肠,贾瑞父母早亡,这是他们唯一的孙子。可是贾瑞临死想的是什么呢?仍然是凤姐的曼妙身姿,最后的一句话是“让我拿了镜子再走!”这是一个自私到了极点的人。

历来连篇累牍都是分析风月宝鉴奥义的文章,在我看来它揭示了人生最基本的一个道理,就是欲望与理性的关系。风月宝鉴的正面是每PowIekk个人真实的欲望,而反面则是理性的世界。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化进程中,早已经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这就是世俗人情,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那些复杂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势利算计之心,权衡利弊之术;那些你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掣肘你的绳规距墨,那些无影无踪却稍稍偏离就会让你头破血流的义正辞严。风月宝鉴的正面是理想的人生,而反面是残酷的现实。当你想要得到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可能失去,从你生下来开始就需要进行一场关于肉体和灵魂、欲望和理性的漫长博弈,当欲望摧毁了理智,当理想成了妄想,就离自我毁灭不远了。因此,狡猾,哦,不,智慧的中国人在追求圆融,讲求厚黑,乐于中庸,如何非常堂皇正大地实现自己的欲望。

从这个角度看,贾瑞也不过是个痴人,他是坏,但还没有坏透。他只是像一个任性的孩子,以为想得到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可是每个行进中的人谁又愿意看反面呢?他们只原意相信自己心里想要的。即使远如天上月,却感觉已满身白月光了。一个没有遇到真正挫折的人是不会回头的,只是有些挫折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贾瑞死后,写了贾氏族人吊问赠银,“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这句话怎么读怎么有讽刺意味,难道是说贾代儒因祸得福了吗!总是想贾瑞在学里所作所为贾代儒真的一无所知吗?还是在族塾这方寸之地,全帮他抹平了呢!只是怕耽误学业,让他好好读书,却不知道读书为何,这是贾瑞的悲哀,是教育的悲哀,放诸现代也是有现实意味的。

秦钟:让我回去,和这一个好朋友说一句话就来的

陨落造句

“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又记挂着智能尚无下落”。看起来秦钟心绪不宁啊,他太不想离开人间了,还有这么多的牵扯和羁绊。可是,秦钟最想见的人还是宝玉,因为最想和他说一句话——“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很多读者认为这是正话反说,但是一个垂死之人何苦兜这样的圈子。秦钟和宝玉曾经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自以为见解高于诸人,也曾经书生意气,指点江山,都以仕途经济为万恶之源。贾宝玉见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便觉面目可憎,连觉也睡不了了。这是两个曾经多么离经叛道的少年啊!

秦钟在最后的时刻却幡然悔悟了,姐姐死了,父亲死了,自己也要死了,最心爱的智能也只能抛下了!这难道就是爱情的代价吗?为了这份爱情最终却无法爱了,智能只有任人欺凌摆布了。如果我不这么叛逆,是不是会给我爱的人更好的结局。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啊,总是想标新立异,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走的也都是前人走过的路。自以为世人皆睡我独醒,却原来我还未曾认清人间相!

《红楼梦》凡例写道: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虽然说书中人物不能与作者划等号,但是哪部经典作品的主要人物身上没有作者思想的影子呢?贾宝玉在秦钟死后仍然我行我素,别人说的当时听了只有感动,过后仍然无济于事,很多事就是这样,只有自己经历了才知道什么是悔恨。贾宝玉与贾瑞与秦钟说到底都是一样的,在自以为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会照反面,没有撞墙就不知道回头。

晴雯:直着脖子叫了一夜的娘

陨落造句

晴雯死了,宝玉久久不能释怀,一篇《芙蓉女儿诔》道出了多情公子的牵念。可是晴雯最后的梦里有宝玉吗?没有!她直着脖子叫了一夜的娘。

宝玉不愿意相信那个说实话的丫环,另一个机灵的丫环便投其所好说晴雯姐姐不是死,是去做芙蓉花神的,“因为玉皇敕命未正二刻到任司花,宝玉须待未正三刻才到家,只少得一刻的工夫,不能见面”。宝玉听了不但不为怪,亦且去悲而生喜,乃指芙蓉笑道:“此花也须得这样一个人去司掌。我就料定他那样的人必有一番事业做的。虽然超出苦海,从此不能相见,也免不得伤感思念。”

你看,即使在这样一件小事上,宝玉仍然不愿意照反面,真话总是太现实、太刺耳;宁愿相信谎话也不愿意接受现实。对于晴雯的死,宝玉心痛、悔恨但又无可奈何,这样的情绪折磨着宝玉,而这样一个解释无形之中减轻了宝玉的心理负担,于是他选择相信谎言。看起来很唯美,其实是一个人本能的趋利性选择的结果。

晴雯,一个根本不记得家乡父母的人最后的时刻想的却是娘。晴雯短暂的一生太孤苦了,她太缺爱了。她好强、侠义,自己得了宠还将自己的姑舅哥哥介绍到贾府,娶了妻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可是当自己气息奄奄,这对兄嫂却不管不顾,自顾欢愉,如果自己的娘在,恐怕又是一种景象啊!

在怡红院里,晴雯最不忿的就是袭人。可是袭人相比晴雯来说幸福太多了,袭人有母亲,有哥哥,有一个亲亲热热的大家庭,袭人也隔三差五地回趟娘家,她的哥哥还要将她赎出去恢复自由身。可这在晴雯来说简直是奢望,同样的哥哥,袭人的哥哥、自己的哥哥怎么差距那么大呢?晴雯最后的幻想就是娘了,这是最后的所有关于温暖的向往。

至于贾宝玉,晴雯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因此判词说她“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宝玉“多情”,不过也是“空牵念”,单相思,晴雯从来不曾care宝玉。回想晴雯的纯洁、刚烈、嫉恶如仇,愈发感觉其结局可悲可叹。她叫了一夜的娘,而一声也没有宝玉。

秦可卿: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陨落造句

我们将秦可卿之死的分析放在最后,因为比较复杂和隐晦一些。

贾瑞想的是凤姐,秦钟想的是宝玉,而晴雯想的是娘,如果将其分别代表为爱情、友情和亲情的话,那么秦可卿的临终嘱托未免太高尚了些,她关注的不是个人情感,而是家族兴衰,如果用现在话来形容,算是事业吧!因为秦可卿在宁国府的身份和王熙凤在荣国府一样,是有管家之责的,是当家人。这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不合逻辑呢!

我们先从秦可卿临终嘱托着眼分析:

凤姐方觉星眼微蒙,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婶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哦,原来秦可卿临终给凤姐托梦,不是和凤姐关系多么好,而是“有一件心愿未了”,而这个心愿只有凤姐有能力完成,具体是什么呢?原来可卿早就认识到“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非人力可以保全的自然规律,因此希望给贾府找一条“可保永全”的道路。接着,秦可卿详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具体可参考《红楼梦》第十三回原文。

如此铮铮良言,句句警拔,毫无利己之心,全是全人之事。我们除了慨叹秦可卿是个高瞻远瞩、远见卓识的奇女子,但也有一点点的不可思议,秦可卿弥留之际,想的不是情不是爱,不是自己的丈夫、弟弟或者其他某个人,而是心心念念贾氏家族的命运。秦可卿一个孙媳妇,不是贾家的正根子孙,而且上有几重长辈,下又无只男个女,她为什么如此放心不下贾家的事业呢?原因只有一个,她已经视贾家的荣辱兴衰与自己为一体,因此对于贾家的事业才会全身心的投入。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贾珍凭借自己的权力地位等等威逼利诱了秦可卿,以至于二人有了不正当的关系,那么秦可卿受到公公的侮辱,婆母和丈夫的冷眼,她对这个家族还能爱得起来吗?恐怕只剩下恨了,你们逼死了我,那么,我恨不得你们早日毁灭,树倒猢狲散。可是,秦可卿没有,她至死放心不下的都是贾氏家族的前途和命运。

当然如果按照书中的写法倒也可以形成逻辑:秦可卿,一个养生堂的弃儿,因缘际遇做了贾家的孙媳妇,嫁给了年轻的公子哥贾蓉,夫妻两个虽年轻,却相敬如宾,从没红过脸;公婆待自己像女儿一样;阖家上下也没有不喜欢她的,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秦可卿在贾家如鱼得水,也是到达了人生的巅峰,因此她也知恩图报,筹谋计划,事无巨细,尽心尽力。只是因为心性要强,太过于追求完美,不觉病入膏肓,临去世仍然不忘家族事业。可以说秦可卿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非常非常完美而高大上的一生。但是这样的话,焦大醉骂、贾珍哭成个泪人、尤氏犯了旧疾、贾蓉的冷淡、宝珠瑞珠的反应等等,屡屡隐笔岂不都没有着眼点了。

因此,我们姑且敷衍这样一个爱情故事,虽然有点狗血,但却可以顺理成章地解释一切矛盾:秦可卿和贾珍是有真爱的。

秦可卿嫁给了贾蓉,但是贾蓉却尚男风(依据第九回顽童闹学堂对贾蔷的描写: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的还风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了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贾蓉对秦可卿很冷淡,因此夫妻情分也就相敬如宾而止。

在过去大家族中,儿子成家立业,家务事就交给儿媳妇打理,婆婆大事把把关就可以了,因此宁国府的管家权力便由尤氏逐渐过渡到了秦可卿手里。秦可卿聪敏智慧,能力比凤姐有过之而不无及,而且性格温柔、为人和善,不像凤姐树敌众多,更容易赢得众人爱戴。在长期的相处中,秦可卿也许和贾珍互生爱慕,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这毕竟不光彩,有悖人伦大体,因此在事情有败露风险的时候,秦可卿选择了死亡,以保全宁国府的名声。

贾珍是贾氏家族的族长,宁国府的当家人。秦可卿对贾珍有感情,才希望这个家永远兴旺,因此她要牺牲自己保全家族声誉,因此,她要将自己未及施展的大计告诉凤姐,希望王熙凤能施行她的计划,保贾家平安无虞。因为如此,贾珍才会哭成个泪人。因为秦可卿的命运可怜、可悲、可叹,说不清道不明,虽然与理不合,却于情有因,因此贾府上下对于秦可卿之死没有那么反感,相反很同情她的命运,理解她的牺牲,为她风光大葬。

也因此,才可以解释秦可卿判词判曲: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情既相逢”不就是说的贾珍和秦可卿吗?然而就像警幻仙姑所言,“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两情相悦也好,彼此欣赏、同情也好,最终不能不归结于“淫滥”,这就是贾珍和秦可卿的结局,无论过程多么的千回百转,情理纠葛,但结局就是一个字“淫”,就是不伦,就是丑陋的,于理不合的。

秦可卿的身份非常重要,在人间是宁国府的孙媳妇,而在太虚幻境则是掌管薄命司、痴情司等的警幻仙姑。她和贾宝玉解释了什么是意淫,什么是男女之欲,而且安排宝玉与可儿梦中云雨,其目的就在于警示宝玉意淫和淫看起来最后的结果一样,但是却有本质性的区别。秦可卿可以司天下情主,自然在她的身上有复杂的情感所系。情、欲、义、理突破了各自的界限,交织在了一起,让人们对于秦可卿无法简单地PowIekk评判个是与非。秦可卿的能力、见识,模样、性格、为人处世,可以说都做到了极致,简直是堪称完美的女子;可是只要动了真情,就会产生“孽”,就会招致孽缘夙业的产生。因此,“实在宁”“首罪宁”“败家的根本”等词虽充满了批评和指摘,可是最后一句“宿孽总因情”似乎也读出了几分可谅的味道。

惊鸿一般短暂,夏花一样绚烂,秦可卿的短暂人生画上了句号。我们将秦可卿的情感与贾瑞的对比,才恍然//www.58yuanyou.com原来贾瑞的不是爱情,只是自私的欲望而原由网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贾瑞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肉体之欲,秦钟想的是兄弟之义,晴雯渴盼的是至亲之情,而秦可卿背后则隐藏着爱情之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又有谁能勘破这几大情关呢?

陨落造句

老人们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对应着地上的一个人,当星光黯淡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个灵魂的即将消失。这是个令人充满悲伤的时刻,然而唯有此时才是照亮他们人性的高光时刻,才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纯粹、最真实的内心原由网

子凡的书香视界,是子凡读书、读《红楼梦》的点滴感受,也是子凡的心灵憩园,如果稍可愉眼,请加关注,顺便游赏几处邻舍风光。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陨落造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3440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