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怕怎么写

古人有两句诗:“世味酸咸谁自信,人生声利古难全。”前一句说的是江湖险恶,世路艰难,很少有人能一生自信;后一句说的是人生难以名利双收。人为什么难以自信一生?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身无法避免的弱点和死穴,由此滋生出不同程度的自卑感。面对艰难的人生道路,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将自信进行到底。
刘邦恰好是少数人中的典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将自信一以贯之的人物,他的一生是不折不扣的“自信人生”。

着怕怎么写

不知“怕”字怎么写:敢做敢当

为什么说刘邦的一生是不折不扣的“自信人生”呢?

第一,敢为沛公。

沛县起兵,萧何、曹参等人官阶比刘邦高得多,可是他们“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都不愿出头,“尽让刘季”。刘邦倒毫无惧色,利利索索接下造反队伍的领导职务。刘邦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之前已经在芒砀、山泽之间落草为寇,何惧再当个土匪头头呢?而且刘邦从起兵反秦之日起,压根儿就没想过造反可能会失败,以及失败以后该怎么办

刘邦奉命西入秦关,陈胜部将周文战死,陈胜、项梁相继被杀,整个楚地义军被秦军打得群龙无首,谁都不敢再进关中。刘邦却不以为意,直入秦关。当时楚军之中只有两个人这么胆大,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邦。项羽因为叔叔项梁被杀而急于入关复仇,刘邦入关为哪门子呢?为当关中王?那可是提着脑袋干革命。刘邦此时根本没有想过西入秦关会失败。

刘邦没想到造反会失败是因为他看清了秦帝国灭亡的必然吗?是!刘邦在芒、砀山泽之间落草为寇时,并未看清天下大势。但是,秦二世元年(前 209)七月陈涉首义后,九月刘邦沛县起兵时,他对天下大势已经看得比较清楚了。

再一点,刘邦敢于落草、敢于当头,都缘于他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态,缘于他不相信失败的自信。做大事成大事者没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成不了事,刘邦就是一位敢为天下先的勇士。

第二,失败不垮。

秦二世二年(前 208)十月,刘邦据守丰邑。十一月,他从丰邑出兵,派雍齿留守。十二月,雍齿叛变投魏。

雍齿叛变与周巿有关。周巿是最早追随陈胜起兵的将领之一。陈胜起兵后,为了分散秦军的力量,便派人到各地去发动起义,形成了“陈胜、吴广举陈,武臣、张耳举赵,项梁举吴,田儋举齐,景驹举郢,周巿举魏,韩广举燕”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的局面。周巿奉命前往魏地发动起义,到达魏地之后,发动魏地百姓举兵,迅速点燃了魏地反秦之火。

周巿平定了魏地,很多人都怂恿他自立为魏王。周巿回答:“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齐、赵两国甚至派出车各五十乘,立周巿为魏王,但他始终推辞不接受,反而打算将此时在陈胜手下的原战国时代魏王后裔魏咎接回来,立其为魏王。经过五次交涉,陈胜才勉强同意魏咎回魏地当魏王。可见,周巿其实是一位忠于职守、安分守己的人。但是为了扩大新建魏国的地盘,周巿兵发丰邑。

这时候,刘邦顺利拿下了胡陵(沛县北)、方与(丰邑北)两座城。而周巿在拿下魏地之后,立即出兵攻打方与、丰邑,对刘邦形成不小的威胁。曹参为刘邦守住了方与,周巿没有得逞,转而主攻丰邑。

周巿对固守丰邑的雍//www.58yuanyou.com齿说:丰邑本来是魏国辖地,如今魏地十几座城已经平定,你要是能降魏,我可以封你为侯;如果你坚守不降,我要对丰邑屠城。雍齿虽然受刘邦重托据守丰邑,但他内心本不想归顺刘邦,现在周巿来招降,雍齿立即投靠了魏国。 (陈王使魏人周巿略地。周巿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史记高祖本纪》)

着怕怎么写

刘邦得到雍齿叛变的消息,气得牙痒痒的,马上回原由网兵攻打丰邑,未果。积劳成疾,气急攻心,刘邦生了一场大病,只好回沛县调养。病愈之后,他发誓有朝一日要夺回丰邑。从此,刘邦对雍齿和丰邑百姓的怨恨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一攻丰邑失败之后,刘邦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夺回失地,需要借力。找谁呢?此时陈胜已死,楚国贵族后裔景驹被拥立为假王,驻守在留(今江苏沛县东南)。于是,刘邦直奔景驹而去,打算向他借点兵攻打丰邑。但秦军并没有给他留时间。章邯军团出关之后,立即将矛头对准了陈胜,同时派一员偏将北定楚地。刘邦不得不与景驹联手对付杀来的秦军,很快败退下来,回驻留。秦二世二年(前 208)二月,刘邦再次出兵,总算拿下了砀郡,收编了败军五六千人,军团兵力达到九千人之众。刘邦率领这九千人二攻丰邑,仍遭失败。 (闻东阳宁君、秦嘉立景驹为假王,在留,乃往从之,欲请兵以攻丰。是时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 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东阳宁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还军丰。《史记高祖本纪》)

项梁集团是此时南方最重要的反秦力量。刘邦听说后,前去投奔。这次加盟给刘邦带来了切实的好处:项梁赠他士兵、战将,刘邦得以第三次攻打丰邑,并且收复成功。

这个时期的刘邦才刚刚起兵,但是他已经表现出屡败屡战的韧性,这种韧性正来源于他超强的自信。

汉三年(前 204)七月,刘邦被困荥阳,无奈之下狼狈出逃,他只带了几十名随从逃回关中,然而刘邦似乎丝毫不把这些失败放在心上,休整过后南出武关再战。

这是刘邦第一次败逃荥阳,没想到第二次逃跑的时候更惨,他只带了太仆滕公一人从成皋北门逃出,不过他原由网飞奔至韩信军营,夺了军权,又立马打了回来。

整个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四年来始终坚韧不拔,直到最后诛灭项羽,全靠自身非凡的毅力,实在可敬可叹。

第三,敢于称王。

刘邦攻入关中,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当时有人劝他称王关中,派兵守住函谷关,不许诸侯入关,再征关中兵力,以抵挡项羽入关。刘邦一听,好计!照办。结果这个昏招差点让刘、项之间的火并提前,最终诱发了鸿门宴事件。事后,刘邦懊悔不已。

其实细想一下,刘邦这件蠢事还干得挺有意思。刘邦并不傻,他是要当定了关中王,对实际情况的误读也只能算是自信十足的表现,只不过有些幼稚罢了。

刘邦当时拥兵十万,项羽率军四十万,力量悬殊。没有军事实力,拿什么当关中王?刘邦可爱的地方就是有勇气、豪气、霸气,敢于守关称王。

历来的史学家都认为项羽是霸王,身上透着一股霸气,而刘邦的霸气却鲜为人知。项羽的霸气写在脸上,刘邦的霸气却深藏在骨子里。

第四,短期灭楚。

楚汉战争,刘、项的第一次交手是彭城之战。这一仗刘邦败得很惨:五十六万大军败于项羽三万人马。刘邦一边向西拼命逃命,一边却在计划迅速翻盘。当时的天下大势乃是“诸侯见楚强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 (《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分封的天下十八路诸侯王,在刘邦得势时倒向刘邦,彭城一败后各路诸侯又倒向项羽。此时刘邦“西过梁地”,形势对他非常不利,于是派随何去劝降九江王黥布。刘邦对随何说:“公能令布举兵叛楚,项羽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 (《史记高祖本纪》) 好一个“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

刘邦对劝降黥布有三点基本判断:一是黥布只要叛变,项羽定会留在楚地平叛;二是项羽一旦和黥布交上手,一定会折腾好几个月;三是只要争取到这“数月”的时间,他刘邦一定可以平定天下。

随何则有两大本领,一是智慧,二是游说。他果然不负众望,诱使项羽手下最著名的悍将黥布叛楚归汉。但是,刘邦那三条判断一个也没有实现,为什么没能实现呢?

一是项羽听说黥布降汉之后,并没有像刘邦所估计的那样亲征,而是“使项声、龙且攻淮南,项王留而攻下邑” (《史记黥布列传》) 。

着怕怎么写

二是既然项羽没有出征,自然谈不上与黥布交手。项声、龙且倒是折腾了“数月”才搞定了黥布。

三是“数月”的确是有了,可项羽没让刘邦闲着,怎可能在“数月”内平定天下。别说平定天下,只在荥阳一线就跟项羽僵持不下。

刘邦为什么判定自己“数月”之内可以平定天下?彭城之战时,项羽的主力陷于齐地,楚军留守都城(彭城)的部队非楚军主力,所以刘邦轻松拿下彭城。攻占彭城后,刘邦头脑膨胀,自认为打败项羽了。其实,刘、项二人还未正式交手,刘邦对项羽的英勇善战还没有切身体会。彭城之战,刘邦一败涂地,应当说此时他该比较清醒了,至少会知道自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战胜项羽。但是,刘邦经此一战毫无改变,派自己的特使随何策反九江王黥布时竟扬言“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这话我们今天听起来还十分可笑。但是,你不能不佩服刘邦在刚吃了大败仗,别人信心全失之时却能信心十足地盘算着“数月”之内平定天下。这种超人的自信非常人可比。至于这样的自信是否可取,倒可另议。

第五,建国立制。

西汉建国后施行的是郡国并行制:“郡”,指设立郡县;“国”,指封地为国。在这之前,刘邦其实一直都用的是这种制度,只不过这个制度还没有一个正式名分。

汉二年(前 205),刘邦从汉中杀回关中,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相继降汉,韩王昌不降,被灭。刘邦将刚刚占领的土地设置为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渭南郡、河上郡、中地郡、河南郡。三月,刘邦俘虏原由网了殷王,增设了河内郡。

汉二年二月,刘邦下令废除秦帝国的社稷,“立汉社稷”,从祭祀制度上终结了秦帝国,确立了汉帝国的天下。

汉三年(前204),刘邦俘虏魏王豹,“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太原、上党” (《史记高祖本纪》) 。后来的西汉设郡就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完善。

汉三年六月,刘邦立刘盈为太子,确立了父位子//www.58yuanyou.com承的制度,且“令太子守栎阳”,关中地区的诸侯王之子“皆集栎阳为卫”。刘邦称帝后,汉太子为皇太子,延续了子承父业的制度。

刘邦设立郡县的时候,项羽尚雄拥九郡,力量未见削弱,也就是说,刘邦距离统一天下那天还久远着呢。即使这样,刚刚杀回关中就在关中和关东设立郡县,真是“胆大包天”,不过这种行政建制为之后西汉的政权性质(帝国制)、行政设置(郡县制)等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些举措作何解释?恐怕只有一种说法:刘邦始终都确信自己终有一天能战胜项羽,创建帝国。

第六,平叛远见。

高祖十年(前 197)八月,赵相国陈豨叛乱,刘邦亲征。“至邯郸”,刘邦高兴地说:“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 (《史记高祖本纪》) 又听说陈豨手下的将领有很多商人,于是“多以金啖豨将”,重金收买那些人。

刘邦绝对不是楚汉战争时期卓越的军事家。此期一流的军事家只有两位,一位是项羽,一位是韩信。刘邦的军事才能在项羽、韩信在世之日丝毫未得显现,不过在平定陈豨叛乱时倒是小小地展示了一下。刘邦根据陈豨没有南据邯郸利用漳水设防的情况,断定陈豨成不了气候。后来形势的发展证明刘邦说得很正确,也显示出他对自己判断能力的信心。

综上来看,除了平定魏豹、陈豨叛乱这两次,刘邦的自信大都没有建立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带有相当严重的盲目性。

摘自《大风起兮云飞扬:汉高祖刘邦》,王立群 著,大象出版社2019年版。

着怕怎么写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着怕怎么写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jiqiao/33808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