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话怎么说

作为一名地道的湖北人,对于“蛮”这个方言词我并不陌生,“蛮漂亮的”、“这个怎么样?我觉得蛮好的”、“这件事蛮急的”之类的对话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在这些句式中“蛮”字为副词作状语,表程度的深浅之意(一般来说表www.58yuanyou.com示“有点”的含义,有时也表示“很”,如“蛮久”意思便是“很久”)。

当然,在方言之中“蛮”也不仅只有作为副词的用法哦,在共同语之中常作名词或者形容词的用法,在方言里也比较常见,只是说起方言里的“蛮”,大家都会首先想到程度副词,而且这样的方言用法又多见于南方的方言区中,如吴语、湘语等。那么,“蛮”这个词的起源如何,又是怎样进入方言,并在方言中产生这些用法的呢?

(友情提示:本文3500字,预计阅读时间十分钟左右~)

武宁话怎么说

一 起源

“蛮(mn)”字最开始应该是南方某一少数民族的自称,被中原民族借“䜌(lun)”字来记录,在先秦的时候是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后来也有指南方汉族的意思。

武宁话怎么说

也就是说蛮字的基本意义经过了一个扩大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和民族的融合有很大的关系,也反映了方言区的形成和变迁。

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文解字》中的它:

武宁话怎么说

【卷十三】【虫部】

“南蛮,蛇种。从虫䜌声。”

书中记载,“蛮”为形声字,下形上声,本义是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好奇的同学们可能会问,“南蛮”是指南方的蛮(少数)民族,那么“蛇//www.58yuanyou.com种”是什么意思呢?

武宁话怎么说

根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则是“以其蛇种也。蛇者、虫也。蛮与闽皆人也。而字从虫。故居部末。如貉之居豸末、狄之居犬末、羌之居羊末焉”。

在古人看来,南方多产蛇虫,气候不适宜于生存,南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落后,而把他们看做为蛇的后代(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原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偏见与歧视),称其为“蛇种”,而“蛇者,虫也”,虫也指的是蛇,所以“蛮”字从“虫”,在本字“䜌”下面加上了义符“虫”,请同学们牢记哦。

武宁话怎么说

另外,蛮的本字“䜌(lun)”字在金文中已出现:

《说文解字》中的“䜌”:

武宁话怎么说

【卷三】【言部】 吕员切

“乱也。一曰治也。一曰不绝也。从言、丝。䔪,古文䜌。”

即书中认为“䜌”为会意字,它的金文不太好看出抽象的意义,所以我们来看看甲骨文。

武宁话怎么说

它的甲骨文形体是上下是两只手,中间的架子上缠着丝,即表示“双手提起一团乱丝加以整理”之意,所以本义是“杂乱、纷乱”的意思;

武宁话怎么说

后或另加义符“丝”表示“理丝”,加义符“口”表示口中不断言“乱”,于是做动词也有“治理”、“持续不断”(剪不断理还乱嘛)的意思,另外也作地名和姓氏。

有研究者指出金文中的“蛮”便写作“䜌”,同时金文的“䜌”来自另一种语言(某少数民族语言),是纯粹的借音词。

武宁话怎么说

他们通过音声联系法确认被古代中原人借用“䜌”来书写的“蛮”为南方少数民族的自称,虽然各个研究者指出的具体范围和数量上有差异,但是“蛮”最初为南方民族的自称是有一定道理的,并且应当为某一特定民族的自称,进而泛化到对南方大部分或所有少数民族的指称,如:“蠢尔蛮荆,大邦为仇”(《诗经》),其中的“蛮”便是指的南方少数民族。

在泛指南方少数民族的基础上,“蛮”又引申为对南方地区的指称,如:“思彼蛮方”(《朔风》),其中的“蛮方”便是“南方”之意。这都是“蛮”的原始意义在指称范围上的扩展。

武宁话怎么说

武宁话怎么说

二 发展变化

(一)名词义

“蛮”字的名词//www.58yuanyou.com形容词义在汉语的共同语和方言中都比常用,如“他太蛮了”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做起事来太鲁莽,不计后果。

武宁话怎么说

如前文所说,“蛮”字的名词义以南方某少数民族的自称为原始意义,后泛化引申出对南方少数民族或者南方地区的泛称。

除此之外,“蛮”也被用来指称汉族周边的少数民族,不限于南方,如:“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书禹贡》)。

它的变化重点在感情色彩方面,一开始“蛮”字和同学们认为的可能不一样,并没有褒贬之意,只是借音,作为少数民族或者地方的称谓而已,但是金文中的本字“䜌”之后加上了义符“虫”,前文提到过是因为“以其蛇种也,蛇者,虫也”,古中原人“...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周边少数民族在称谓命名上所含有的蔑视、丑化心理。

武宁话怎么说

在“蛮”字由金文向小篆转化的过程中,造字者有意识地添加“虫”字,表示南蛮之地多出蛇类,其民为蛇之后代,表现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歧视,含有明显的歧义色彩,不过归功于中华民族的融合,如今其贬义色彩基本淡化了。

武宁话怎么说

(二)形容词义

前文的介绍主要都是名词性的,而“蛮”字还有形容词方面的含义:

1.粗俗,指不通礼仪之人;

2.野蛮、鲁莽,来修饰动作行为,有时带有强悍的意味;

3.粗野、蛮横、不讲道理,和文治教化相对。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的“蛮”字下加注:在上古,“蛮”没有“野蛮、蛮横”的意思。

武宁话怎么说

而后来“蛮”有了诸如:“粗野、不通情理,鲁莽、强悍”等形容词义。

这被认为是在名词的使用过程中引申出的:中原地区的人们在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时,因为其落后的经济文化、偏远的地域以及和本族的“礼乐”制度不合等原因,语言的使用上自然而然的具有贬义的倾向,进而将“蛮”字和贬义色彩的词组合起来表达对蛮人、蛮地的嘲讽,这可以看做是“蛮”字形容词义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蛮横”一词表示某人态度粗暴不讲道理,而“横”本身就有不讲理的意思。这个词最初应该是表示蛮人粗暴、不讲道理,或者形容“如蛮人一般不讲道理”,但是久而久之的使用过程中它成为一个意义凝固的词语,后人习焉不察,以为“蛮”也有粗暴不讲道理的意思,“蛮”也就增加了这个形容词性的义项,所以在运用知识的时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能会对人们的认知产生很大的影响,一定要注意。

另外“蛮”字形容词义的民族贬义色彩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从其义项产生之初便蕴含着强烈的贬义色彩,而随着民族间不断地交流、沟通与融合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现在使用“蛮横”、“胡搅蛮缠”等词语时,人们已经感受不到其中的民族歧视意味了。

武宁话怎么说

(三)副词义

“蛮”字的副词义和用法便是主要集中在方言之中,而非共同语了,这也是同学们最熟悉的部分。

一般来说,“蛮”用作副词时,义为“有点”或“很”的意思,这种用法主要分布在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等南方方言,以及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中,一开始专门用来修饰褒义词。

不过最近几十年,“蛮”的方言副词用法呈扩大趋势,并且逐渐不限于修饰褒义词。

最初“蛮”在方原由网言中的副词用法通常修饰含有褒义色彩、或者表达正面情感意义的词语,这点可能和南方民族的民族心理有关。

武宁话怎么说

因为“蛮”的原始意义对南方的民族含有不敬、蔑视义,所以南方的民族在使用这个词自称的时候可能会出于自尊心理(不争馒头争口气嘛),将其放在褒义场合中使用,对自己进行夸奖。

武宁话怎么说

比如方言中的“蛮好”、“蛮漂亮”等,它们在最初组合时,“蛮”字很可能用作名词,取其原始意义,所以“蛮好”很可能可以理解为“我们好”或者“少数民族好”的意思。

武宁话怎么说

在使用的过程中,此处的“蛮”不像“蛮横”的“蛮”一样同化成形容词,而是逐渐虚化为副词,形成“副词+形容词”的偏正结构,成为专门修饰褒义词的程度副词。

武宁话怎么说

而现在这种对其所修饰的词的感情色彩方面的限制已经淡化了,“蛮”作为副词使用时,基本就等同于“有点”、“挺”或者“很”等程度副词,可以修饰中性词或贬义词,比如江西武宁话中有“蛮远”、“蛮贵”的说法;宜昌方言中有“蛮坏”、“蛮丑”等用法。

综上所述,“蛮”字在方言中的副词用法,可以看做是“蛮”字的一种语法化现象。

武宁话怎么说

三 总结

从以上两点来看,“蛮”字作为一个某少数民族的自称而产生的名词,在历史的长河中延伸出了三个发展方向:

第一,它的名词义从特指某少数民族引申到指称南方少数民族(原始意义)、南方地区、中原周边少数民族等,起初不带感情色彩,但是由“䜌”而“蛮”的过程中带上了很强的贬义,如今由于民族的融合加上“蛮”字名词义使用的少,其贬义不断淡化;

第二,它的名词义发展出“粗俗”、“野蛮”、“蛮横”等形容词义,表现出古代中原人对于周边xrjgIwsZC少数民族的优越心理和丑化歧视态度,这点也在淡化;

第三,它的名词用法发展出表示“有点”、“挺”等程度意义的副词,起初由于南方方言区人民的民族心理而要求在褒义场合使用,发展到现在具有使用区域扩大、对场合要求淡化等趋势,可以看做是名词“蛮”的语法化成为程度副词的现象。

不知道看完本文以后,同学们对“蛮”字有没有更多的了解呢?大家的家乡方言中有没有“蛮”的用法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评论哟~

武宁话怎么说

(注:感谢《试论“蛮”的词义及感情色彩的演变过程》对本文提供的参考)

武宁话怎么说

作者:胡睿琳 主审:阮桂君 编辑:郑文君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武宁话怎么说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jiqiao/3358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