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大写怎么写

本期我们接着来聊由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联合蒋大营工作室编著的《词语冷知识》。

一千大写怎么写

【大姨妈】

据说在汉代,有个女孩叫佳儿,早年父母双亡,就一直跟着姨妈家的人生活。年方二八之时,正是出嫁的好时候,上门说媒的人也就多了,佳儿也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一个姓李的书生。

李姓书生也很爱慕佳儿姑娘,那时候人都很传统,两个人定了亲,可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婚,两个人独处的机会不多。当两人见面的时候,往往大姨妈也在家里忙活,两人温存的时候,自然怕人看见,说三道四。所以听见脚步声,佳儿就会说:“大姨妈来了,你快躲起来。”

终于到了结婚的日子,入了洞房,书生就急匆匆想要一尽云雨之欢,可惜日子不巧,佳儿正来了月经,就说今晚大姨妈来了。书生也是聪明人,知道一定有难言之隐,就忍住了。从此以后,就有了这个习惯说法,月经来了,就会说“大姨妈”来了。

【大满贯】

“大满贯”现在多指在某种体育比赛中,在不同的赛事中连得几个冠军,称之为“大满贯”。

“满贯”就是钱多的意思,此词原本是绳子穿铜钱达到全绳用到尽头,也就是铜钱贯满全绳之意。如果家有万贯,岂不就是个财主?引申义对于造孽最深,作恶最多者,也称之为满贯,成语所谓之恶贯满盈的就是,却绝不用作形容做善事。打牌有习惯用大满贯小满贯的说法,也是绳子贯满铜钱引申而来。这种赌博游戏,非善事也。古代传统思维方式视钱多并非完全是好事,所谓满溢损是也。满贯容易惹是非,所以多引申为非善事。转义为荣誉,是近年的事。

【大写数字】

汉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但因为字形简单,容易篡改,为了防止有人涂改账册,就必须用大写数字。那么,是谁发明了大写数字呢?

目前最早可见的大写数字,出现在唐代石碑武则天的《岱岳观造像记》中。据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考据家顾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可知,《岱岳观造像记》是则天朝所树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写数字。顾炎武考证说:“凡数字做壹、贰、叁、肆、伍、陆、漆、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考据大家顾炎武论断大写数字出自武则天当十分可信。这一论断,在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中得到证实:“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捌万贯。”其中“贰、拾、漆、捌”都是大写数字。顾炎武说这个“漆”字,本应做“桼”,多的三点是后人妄自加凿的。

武则天制定大写数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原来,武则天的初衷是为反贪建廉,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子改成了大写。

有人说,大写数字是朱元璋发明的,这显然是移花接木。唐碑有证在前,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对大写数字也有贡献,他把“漆”变成了“柒”,把“陌”变成了“佰”,把“阡”变成了“仟”,也算是个完善者。

一千大写怎么写

一千大写怎么写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指广阔无边的世界,包罗万象的事物。

据《华严经》卷四说:“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和七山八海,叫做一个世界。累计一千个世界,叫做‘小千世界’;累计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累计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因为以‘千’为单位,经过三次累计,所以完整的叫法是‘三千大千世界’。”佛家指出,宇宙中有无数大千世界,竟然和物理学、天文学的漫无边际的宇宙相似。

【大红大紫】

“大红大紫”和“红得发紫”都是比喻人生显赫,如日中天。这跟中国古代官服颜色密切相关。

南北朝时期创立了五等公服制度:朱、紫、绯(深红色)、绿、青。以唐代为例: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着深绯色,五品着浅绯色,六品着深绿色,七品着浅绿色,八品着深青色,九品着浅青色。

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喜欢紫色,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以至于当时五匹生绢也买不到一匹紫色布。(其实,紫色本来是卑贱之色,《释名释采帛》:“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戴高帽】

清朝时有一个人要去外地做官,临行前去与老师道别。老师说:“异地作官不容易,你可要谨慎从事啊!”这个人说:“老师,没关系,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就不会出什么意外了。”老师听了他这番话生气地说:“待人应真诚,作人要正直,怎么能这样做呢?”那个人说:“噢,天下能有几个人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呢?”老师听了很高兴,说:“是啊,你说的不是没道理。”告别了老师,这人出来对别人说:“我那一百顶高帽,现在还剩九十九顶了!”

从这以后,人们便把吹捧、恭维别人的行为叫作“给人戴高帽”,如果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吹牛拍马,夸赞自己,就叫做“喜欢戴高帽”。

【当归】

“当归”是一味妇科良药。早在《神家本草经》中就将它vsmVBsS列为可补可攻的中品药,既可扶正补养,又可攻邪治病。那么“当归”之名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从前有个青年,新婚不久就外出采药,同妻子约定三年之内回来。谁知这一走三年杳无音讯,他的媳妇忧郁悲伤,得了一种妇科病,月经絮乱,头昏心慌,生活十分凄凉,被逼改嫁他人。没想到改嫁不久,男青年返回了家乡。他质问媳妇为何不等自己,媳妇哭诉说:“三年当归你不归,片纸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嫁错人,心如刀割真悔恨。”男青年听后也懊悔不已,把采集到的草药送给媳妇,居然治好了她的妇科病。这事在乡里传开后,一些得了妇科病的人也找来这种草药服用,居然都痊愈了。从此,人们知道这是一种妇科良药,给它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叫当归,告诫后人要汲取“当归不归,娇妻改嫁”的惨痛教训。后人出一谜语:丈夫外出三年整。谜底:当归。

一千大写怎么写

一千大写怎么写

【当头棒喝】

“当头棒喝”泛指促人醒悟的手段或给人严重警告。原本它是佛教禅宗祖师对待弟子的两种施教方式。“棒”是当头给以一棒,这棒称为“德山棒”,是唐代德山宣鉴禅师常用的施教方式;“喝”是大声喝叱让弟子回答,这喝称为“临济喝”,是唐朝临济义玄禅师常用施教方式。

“临济喝”和“德山棒“的作用和意义是一致的,因此在禅宗史上,两者并称:“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奔。”“德山棒,临济喝,留与禅人作模范。”二者合称为“当头棒唱”。

【倒霉】

在封建王朝时期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吏,能够考上非常难。为了求个吉利,民间形成了一种习俗,哪家有读书人去参加科举考试,就在门前立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为“楣”。如果被录取了,就在旗杆上挂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捷”;如果没有被录取,就将旗杆倒下来拿走,称为“倒楣”。“楣”原本指的是门框上的横木或是房屋的横梁,这里指高杆。“楣”和“霉”读音相近,因此当人们遇到不顺利的事或运气不好时就叫“倒霉”了。

【倒插门】

传统婚姻习俗是女方嫁到男方家里,如果相反,女婿会被人耻笑是“倒插门”。

原来,古代的门旁边都有一个插栓的槽,夜里睡觉的时候把一根横木插进槽里,锁上门。如果倒过来,把这个槽做在大门的外边,从外边开门锁门,人们理所当然要嘲笑这位做门的师傅水平太差,连里外都分不清楚。

男到女家的学名叫“入赘”,“赘”的本义是抵押。“入赘”的意思就是进入女方家作抵押。“赘婿”就是指男方家庭把儿子抵押给女方。因此,上门女婿“嫁”到女方家里,不仅要改成女方的姓,而且生的孩子也要随母姓。

如果女方家没有男丁,许多姐妹全招了女婿“入赘”,也是很麻烦的事,对女方家而言,成了累赘,这就是“累赘”一词的来历。

【定心丸】

“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定心丸不仅治“心病”,还确有其药,它源自明代军中。

古代战争是很残酷的,刀光剑影,人嘶马鸣,一场激战下来,死伤很多。受了战伤,痛苦自不必言,那生死搏斗的场景,足以使人心有余悸。所以要治好战伤,有个起码的条件,首先要恢复心神,于是人们就专门配制了用于安心定神的药丸,取名“定心丸”。

“定心丸”为明代军中必备之药。明朝茅元仪《武备志》中记载的“定心丸”配方为“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黄、辰砂各等分,母丁洋减半”,把这几味药合炼为丸。其功效可抗菌防腐,安心定神,故起名“定心丸”。凡战争结束后,伤员们都知道要吃“定心丸”。后来,有些伤员转回老家养伤,也把军中这种吃定心丸的口语带回了家乡。凡遇到心中有底数的事情,就借用“吃了定心丸”一语来比喻。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味名贵的中草药。它的名字听起来挺古怪,它到底是虫是草?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发现了冬虫夏草,把它介绍给了世界。1842年,真菌学家伯克利原由网初步弄清楚了这个怪东西的真面目,发现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上形成的。

蝙蝠在冬天到来时,把虫卵产在土里,一个月后就差不多孵化成一条条胖胖的幼虫。这时候,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一种叫虫草的真菌便使劲往幼虫的体内钻,开始专门吸取幼虫体内的营养。于是,整个冬天,幼虫体内都有这种寄生菌大量繁殖,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等到第二年的5~7月,幼虫早已死亡,这种寄生菌迫不及待地钻出来,在虫体顶部长出了3~5厘米,甚至10厘米的“草”,这“草”粗0.4~0.7厘米。这时候的虫体像三眼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还有8对足,其中中部的4对足最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冬天看它是虫,夏天看它是草,人们也因此给它起了个“冬虫夏草”的怪名字。

冬虫夏草虽然可以说是虫和草的结合体,却既不属于虫,也不属于草,它是一种菌藻类生物,大多分布在中国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的地区。

一千大写怎么写

一千大写怎么写

【东窗事发】

宋朝的秦桧在他家东窗下定计杀害了岳飞,地藏王(神名)化为一个行者到人间作证说东窗事犯了,秦桧不久就死了。秦桧死后,他老婆请方士做法事,方士看见秦桧在阴间身带铁枷受苦,秦桧对他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后来用“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也说“东窗事犯”。

【东西】

你可知道我们为什么称所有的物体为“东西”,而不叫“南北”吗?这里面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宋朝的朱熹有个朋友叫盛温和,他精通“五行”(古代通常把东西南北中与金木水火土相配,称为“五行”)。有一次朱熹去看他,正好看见他提着篮子走在街上,朱熹问盛温和:“你在街上干什么?”盛回答:“买东西。”朱熹又问:“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类、木类的,我这个篮子就装得。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从此,“东西”就成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其实,“东西”一词早在公元前就出现了。

西汉刘彻于公元前127年派张骞出使西域,本想联合大月氏国剿灭匈奴,虽无功而返,却了解了西域诸国的地理物产、风俗民情,从此打通了丝绸之路,长安成了国际贸易中心。

长安城西,西域各国带来的西瓜、葡萄、金玉、汗血宝马在此交易;城东,销售中原的丝帛、漆器、土特产。当时,人们到城东、城西就是为了做买卖,交易物品,物品的统称即成了“东西”。

【东道主】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当政的时候,晋国强大起来。晋文公想起当年自己流亡在外,曾在郑国受到无礼待遇,现在郑国又与楚国勾搭,对晋国存有二心,晋文公就联合秦国的秦穆公,来攻打郑国。

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很快便打到了郑国的城下。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趁着天黑叫人用粗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秦穆公。晋国和秦国是两个大国,两国之间本不和睦,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两国的矛盾,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但郑国灭亡了,对贵国也许并无一点好处。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一个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恐怕是很难做到的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国的实力相应地削弱一分啊!”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于是进一步说:“如果贤君不来攻打郑国,而是与郑国结成友好国,将来贵国一旦有使者往东边来,郑国就成了东道主,郑国会好好安排秦国的使者的,这对秦国是有好处的。说起晋国,它是贪得无厌的,如果灭了东方的郑国,将来必定转向西方开疆拓土,去占领秦国,请贤君三思而后行啊!”

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他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和约,晋文公无奈,也只得退兵了。

为什么烛子武要说东道主,不说西道主,原来,郑国在秦国的东边。东道主即是负责接待供给的,这个词语沿用至今。

【东床快婿】

东晋时期,著名武将郗鉴想从丞相王导家为女儿择婿。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去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到王丞相家挑选。管家回来后告诉郗鉴,王府的子弟听说太尉派人来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这些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只有靠墙的床上一个青年人,袒腹仰卧,好像不知道有择婿这件事似的。

郗鉴听了不禁拍手道:“真有此事!好一个任性率真,胸襟豁达的公子啊。”打听后知道是王导的侄儿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东床快婿”这一美谈也由此产生。

【斗胆】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做谦辞),语出晋郭颁《魏晋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三国后期,诸葛亮去世,刘备的儿子——蜀国后主刘禅信任宦官黄皓。他们整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根本不考虑魏国进攻的威胁,形势与诸葛亮在世时大不一样。这时蜀国统领大军的是姜维,他抵御着邓艾与钟会统领的魏国大军。后来,钟会夺取了汉中,姜维只得退守剑阁。不久,邓艾又破了阴平,魏军直逼蜀国都城成都。刘禅及下面的官员这时慌作一团,只好向邓艾投降。

姜维在剑阁得知后主投降魏国大将邓艾的消息,大吃一惊,众将士也无比气愤,考虑大势已去,无法挽回,难以进行抵抗,但又不愿轻易投降。这时姜维心生一计,决定先投降魏国大将钟会再说,等日后有机会时,再作恢复蜀国的考虑。

投降魏国的姜维很快便得到钟会的信任。邓艾与钟会原来就有矛盾,邓艾攻入成都,觉得自己立了大功,于是得意专横。加上司马昭想利用钟会的兵力来牵制邓艾,以各个击破,所以两人的矛盾更加尖锐。这时候,姜维乘机从中挑拨,钟会打算以成都为基地进行反叛,让姜维作先锋。当时魏军的将士对钟会重用姜维早就不满,当他们看到钟会要反叛的迹象后,都纷纷反对,并且团结起来杀死了钟会。姜维虽有大智大勇,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被魏军杀死。在姜维死后,魏军很想知道姜维为什么会如此大胆,敢孤身与魏军做对。于是,人们剖开了姜维的腹部,看看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才发现他的胆囊极大,大得简直像斗一样,这让在场的魏国官兵惊讶不已。

自此后,便出现了“斗胆”一词,原来形容人胆大,后逐渐用于自谦。

【杜撰】

“杜撰”这个词起源于唐五代,与杜先庭有关。杜先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浙江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杜先庭精通儒、道典籍,在四川做道士时,出于维护道教的目的,编撰神话故事阐扬道教,存世的有《灵异记》、《神仙感遇记》、《墉城集仙记》等。《道藏》收录其著作27种,200余卷,其中有很多是神仙怪异的内容。由于是杜先庭所编撰,因此后世对于没有事实根据的著作叫做“杜撰”。

还有一个姓杜的人撰写出来的东西称“杜撰”,也颇为流行,这个人叫杜默。杜默(1019-约1085年),字师雄,安徽和县人,北宋著名歌豪,他与诗人欧阳修、石延年相处甚密,有“三豪”之称。有一次,石介和欧阳修在开封为再次名落孙山的杜默设宴告别,席间诗酒唱和。杜默在答谢诗中写道:“一片灵台挂明月,万丈词焰飞长虹;乞取一杓凤池水,活取久旱泥蟠龙。”诗句可算豪放,但有人说此诗后两句重复用了“取”字,原由网犯诗家忌讳。杜默对此不接受,他说那是死守陈规陋习,而诗贵在意境,决不能以词害意。因此,人们以后见到他的诗就说:“这是杜默所撰。”

再后来,人们把不着边际、胡编乱造的东西都称为杜撰,尽管有些东西不是姓杜的人撰写,但是“殊途同归”,与杜先庭、杜默的“杜撰”堪称“一脉相承”。

【断肠】

相传东晋时期,有一个姓桓的大官坐船去蜀地,途中经过三峡时,他的下属捉到了一只很可爱的小猿,下属十分喜欢,就把小猿留了下来。猿妈妈悲痛不已,沿着江岸追了数百里还不肯离去,最后它实在跑不动了,就跳到船上,却已经气绝而死,剖开它的肚子,发现肠子已经断成了一寸一寸的。姓桓的官员看到此等情景,内心十分不忍,于是马上将这个下属革职为民。从此,就用“断肠”一词形容人悲痛到了极点。

【耳环耳坠】

女子戴耳环耳坠,古已有之,它源自两个传说。

其一,相传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双目失明了。后来她幸遇一位名医,名医在征得姑娘同意后,拿起闪闪发光的银针在她两侧耳垂中各刺一针后,奇迹出现了,姑娘重见光明。姑娘非常感激,于是请银匠精制一对耳环戴在耳朵上,以示永远不忘名医之恩。当姑娘戴上耳环后,她更显得眉清目秀,并逢人传诵名医的声名。穿耳戴环能明目的奇迹相继传开后,许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妇女都纷纷穿耳戴环,并流传至今,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据现代中医证实,针刺耳垂确能治疗眼疾。

其二,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只有老两口,四十多岁才得一女孩子,夫妻俩把女孩视为掌上明珠。姑娘长大了,娇惯成一身坏毛病,走路摇头晃脑,没一点儿女孩的温柔端庄。老两口非常着急,怎么规劝都不见效。这样的女孩出嫁都成了问题,这可怎么办?老两口灵机一动,最后终于想出个好办法:在姑娘两耳下各系一短绳儿,绳儿下端系一贝壳,这样,只要姑娘头一晃动,贝壳就会碰到姑娘的脸,而刮脸又是表示“羞”的意思,所以,姑娘立刻就会意识到别人在羞她,从此以后走路就不乱晃头了。

后来,很多姑娘纷纷仿效,以便使自己显得端庄文静一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戴耳坠的妆扮习俗。随着耳坠材质的不断高档化,戴耳坠确实高雅端庄,气质不凡。

一千大写怎么写

一千大写怎么写

【二百五】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相传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人名叫苏秦,他曾身挂六国的相印,是几朝的元老,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捉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是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后来,人们就把那些脑子缺根弦的糊涂虫称为“二百五”了。

【方寸】

“方寸”指人的内心。如“方寸已乱”、“聊表方寸”。

关于方寸一词,有个典故。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刘备礼贤下士,广纳天下人才。当时,刘备身边有一个叫徐庶的人,足智多谋,诸葛亮就是他推荐的。曹操为得到徐庶,为己所用,就软禁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是个孝子,听说母亲被俘,心急如焚,决心回到母亲身边尽孝道。

徐庶辞别刘备时,指着自己的心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于是徐庶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投奔曹操去了。才引出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指一计不献)”。

“方寸”在古代指一寸见方的心部,又作“寸心”,后来人们用它来表示“心”,心烦意乱则称“方寸已乱”。

【房东】

“房东”义为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主人,与“房客”相对。那么,为什么叫房东而不叫房西呢?

中国自古以来以东为上、为大,所以,东房就是上房。中国的老式房屋,一般都是一座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两侧再造东西向的厢房。主屋的东首房间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有权威人的住房。上房晚辈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说出租或出借给外人住了。所谓的房东就是住在东首上房的人。可见,房东、东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东”、“东道主”中也包含了这个意思。

【烽火】

杜甫有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代指战乱。古代边防举火报警的高台叫“烽火台”。烽火报警的信号有两种,即“烽”和“燧”。

《墨子号令》中说:“出候无过十里,居高便所树表,表三人守之,比至城者三表,与城上烽燧相望,昼则举烽,夜则举火。”这段话的“候”指斥候,是瞭望敌情的高台;“表”指竖立的标识//www.58yuanyou.com;“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可见白天报警信号称“烽”,“烽”是燃烧就地取材的狼粪,故称“狼咽”;夜间的报警信号称“燧”,“燧”源于“钻燧取火”,即在烽火台上燃烧柴禾以出火。

这样,白天看到烽火台上“狼烟”直升高空,远近都看得见;晚上看到烽火台上火光闪耀,就知道有了情敌。

【风筝】

明人陈沂所著《询刍录》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而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俗呼风筝。”

一千大写怎么写

一千大写怎么写

【风凉话】

说风凉话是比喻别人遇到困难或麻烦,不但不帮助或鼓励,反而说些推波助澜的讽刺话。

“说风凉话”起源于《旧唐诗》,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唐文宗和他的大臣们聚在宫廷里乘凉,那时没有电扇和空调,天子和百姓同热,皇家的优越性也不过是“公子王孙把扇摇”。君臣们一边乘凉一边吟诗,唐文宗首先吟了一句:“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大臣柳公权马上接了一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人们都认为盛夏天热太难熬,君臣们却一起说着凉快的话。从此就留下了“说风凉话”这个俗语。

【佛】

“佛”,国人皆知,但“佛”字是怎么产生的,可能有许多人不知。佛教源于印度,但“佛”字却源于中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佛”,全称有“佛陀”、“佛驮”、“休屠”、“浮陀”、“浮屠”、“浮图”、“浮头”等,意为觉者、知者。觉,也就是正觉遍知的大觉大悟者。

公元67年,即东汉时期,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当时,中国没有“佛”这个字,只有古字“弗”,因为二字的音相同,佛陀是人,所以在“弗”字旁加个“人”字边,“佛”字是当时新造出来的一个字,是佛陀专用字,这就是“佛”字的来源。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佛者觉也。佛是智慧,是觉悟。佛教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未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觉悟的可能性,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浮屠】

旧小说中常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说法,“浮屠”的意思即使在古代变化也很大。

“浮屠”一词来自梵语的音译,新、旧翻译家的说法不统一。旧翻译家通常认为“浮屠”是“佛陀”一词的转音,即佛陀释迦牟尼。新翻译家却认为“浮屠”是梵语“窣堵波”一词的转音,“窣堵波”即//www.58yuanyou.com“塔”,是特指供养人建造的佛塔。后来往往使用第二种含义,“七级浮屠”即七级佛塔的意思。

佛教徒把佛塔称作“功德聚”,建一座佛塔来供养佛陀的舍利子、佛发、佛指、佛齿,被视为功德无量的事情。相应的,佛塔同时也被视为宝物和法器,在佛教徒的心目中,一座“浮屠”,就如同亲眼看到了佛陀一样。

“浮屠”也写作“浮图”,后来也泛指僧人。魏诗中有“平生发完全,变化似浮屠”的诗句,意思是说本来头发是完好的,后来因为秃顶,变得像僧人一样了。

【斧正】

“斧正”一词出自《庄子杂篇》:战国时候,庄子《庄周》是老庄学派的代表。他经常与朋友,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惠子(惠施)进行学术讨论。后来惠子去世了,庄子伤心地送葬到墓地,对身边的人讲:楚国京城郢都有一个人,刷墙时,不小心把白灰溅到了鼻尖上,他就请一位姓石的匠人给他削掉,只听得飕的一声,斧起灰落,那个人鼻子上本来薄薄的一层灰已经被削得一点痕迹也没有了,而鼻子却秋毫无伤,那个人也面不改色地端立在那里。

后来,这件事被楚国的国王知道了,他让人把匠人找来,要求他再照样做一回。匠人说,我确实这样做过,可如今我的那位合作者已经死了,我难以再做了。

庄子讲完上面这个故事,伤感地说:“现在我的好朋友惠施死了,与我辨论学问的对手没有了,从此没有可以对话的人了。”

从此以后,请人修改自己的文章时,往往客气地说“请予斧正”。例如陈衍的《与邓彰甫书》中就有“小赋不知堪入巨目否?万祈斧正,方可就梓”的说法。

由于古代“正”与“政”通,所以也有写为“斧政”的。又因为工匠是郢人,所以有写“郢正”的。

【驸马】

相传,楚汉两军交战时,刘邦便会专门坐在一辆由两人驾驭的马车上指挥战斗。马车上共有三个座位,刘邦坐在后面的位置,前面设两个座位,为车夫所坐,分为“正马”与“副马”,一正一副轮流驾车。有一日,刘邦与项羽激战,刘邦大败,落荒而逃,项羽乘胜追击。此时,刘邦左右只剩下了两个车夫和十几名将士。不料,正马被乱箭射死,在这危急关头,副马顿生一计,他把自己的红袍脱下,与刘邦的黄袍对换,让刘邦从马车跳下来,自己继续挥舞马鞭,赶车向前方奔去。项羽的人马都把穿黄袍的当做刘邦,拼命追赶。当赶上马车时,车上空无一人,只留下一件黄袍。原来副马早已跳车逃跑了。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把此事一直记在心上,为了报答副马的救命之恩,便四处张榜寻找副马。找到后,官封都尉,刘邦还将小女儿许配与他,人称“副马都尉”。后因“副马”一词不雅,人们便将其改成“驸马都尉”。从此,驸马便成了历代皇婿的代称了。

—— END ——

投稿邮箱:ssxmta@126.com

本期编辑:凯舒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一千大写怎么写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jiqiao/32441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