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导演: 冯小刚

编剧: 严歌苓

主演: 黄轩 / 苗苗 / 钟楚曦 / 杨采钰 / 李晓峰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上映日期: 2017-12-15(中国大陆) / 2017-09-07(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136分钟 / 146分钟(多伦多电影节)

又名: Youth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经历了国庆撤档风波的电影《芳华》,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上映了。遵循大导演定律,很多观众选择走进电影院,一来要对撤档重剪一事探个究竟,二来追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的青春往事。

我没有经历电影《芳华》中的年代,但我从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见到过那个年代,也曾被其中的热血打动,为其中的残酷感到惊惶。所以,当//www.58yuanyou.com在电影院看到这样一部电影时,眼泪扑簌簌地掉落,电影结束,哭到头痛。

《芳华》不是主打情怀的电影,它只是在讲述一个平凡的故事。一些人的芳华,也是另外一些人不堪回首的往事。舞动的青春真美好,错落的人生皆唏嘘。片中的人物就像是熟透的番茄、将化的雪糕,在青春里一个趔趄,再回首已是面目全非。

大时代和小人物

电影《芳华》是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在充满激情和理想主义的部队文工团里经历着自己最珍贵的青春芳华。他们在集体生活中感受成长中的爱情萌发、友情的裂变,战争的残酷。他们感受着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还有时代变革之下,每个人的渺小脆弱和无力招架。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每个人的命运大相径庭。

电影里面讲述的几个年轻人,刘峰、何小萍、萧穗子、郝淑雯、陈灿、林丁丁,都在大时代前进的车轮下,渡过了自己闪闪发光的青春年华,也都在命运的造化之下,渡过着他们未曾选择或者注定要经历的人生。这些社会主流边缘化的人物青春史,就算没有被碾落为尘,也正是因为与时代的不同步而保留了人性的闪光点。《芳华》里的青春是倔强而又孤独的,一群年轻人,享受过那一刻的绽放,然后一生都沉浸在与过去的战火之中。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电影对人物的描写实际上是群像式的。如果说要拎出一条主线的话,那就是刘峰,这个雷锋式的青年,悲剧性的一生。

他在文工团里是个好人。到底有多好呢?

他被大家伙儿称为“活雷锋”,获得了一大堆奖励,去北京参加表彰会。回来时,行李包里装的满满都是战友家属托付带的物品。吃饺子时候他吃破饺子,炊事班的猪跑了他帮着捉,他主动让出了进修的名额,谁的东西坏了他帮着修,别人不愿意做的脏话累活都是他做,炊事班班长结婚他帮忙打沙发。刘峰这个人,除了善良,一无所有。他爱上了林丁丁,那个美丽活泼、歌喉动人的女孩。他向她表达爱意,林丁丁不接受被活雷锋爱上的事实。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活成一个雷锋一样的人,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这个人就是一个符号,一张照片,一条新闻,唯独不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林丁丁甚至是被战友误认为腐蚀了活雷锋。最终,爱情失败,刘峰是以猥亵的罪名被下放到西南边境的伐木连队里的。他离开文工团的时候,那些表彰他的奖章、奖品他统统不要了。似乎是在那一刻,他下定决心,后半生要丢弃“活雷锋”这个名号,要活成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有七情六欲的热气腾腾的人。

然而,后半生,刘峰经历过战火,经历过转业,也经历了失去一切,却依然没有走出过那段岁月。他还是一个好人,但灵魂却死了。随着那个战车旁的年轻人死去了,也被新世界挤死了。他浑浑噩噩地活着,终日为生计奔波。他搞不明白这个新的世界,他不再是活雷锋,不再是www.58yuanyou.com英雄,不再是军人,也不再年轻,还失去了一条手臂。他搞不明白要回一个车怎么这么困难,搞不明白自己的女人想要什么,搞不明白自己做好人有什么错。我们歌颂雷锋,却不愿意接受也不会接受身边的活雷锋。

他的岁月里,唯一不变的只有何小萍。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何小萍是所有女兵里活的最傻最犟的一个人。她是被刘峰带进文工团的,从走进文工团的第一天,她在众人的眼中就是一个笑话,一个理应受到排挤和受欺负的人。文工团里的人和她的继父一样,瞧不起她,肆意践踏她的自尊。因为她偷穿军装拍照的不诚实,因为她把海绵塞进胸罩里的青青期的虚荣心,因为原由网她排汗多被人说臭而没有男兵愿意和她一起合作舞蹈......她是一个笑话,可是谁又说笑话不能精彩的活着呢?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她最终如愿以偿的成为了舞蹈《草原上的战士》的主舞者,她在高原上起舞,接受着大家对她的敬意。她因为偷换温度计,谎报发烧,被滑头的政委识破了端倪,转业到了野战部队的医院,成为了一名战地护士。终日与伤亡为伴,见证了太多惨烈的死亡,年轻的心早已千疮百孔。她默默爱着刘峰,恨着害苦了刘峰的林丁丁。而此时的林丁丁正跟着文工团在战地进行慰问演出,唱着《英雄赞歌》的林丁丁永远不会知道战场上的刘峰经历了什么,也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对何小萍产生了深深的创痛。那位年仅16岁的士兵,浑身上下千疮百孔,在临死去之前恳求何小萍转告他的三位姐姐清明节来看他,但不必让他爹妈也来,因为路途太过遥远。这样鲜明的对比,令人泪水直流,太残酷。

何小萍经历了战后的应激障碍,得了精神病。文工团解散的前夜,他们这些战后伤病患者来看最后一场演出。当以前熟悉的旋律响起,何小萍走出了大礼堂,在外面的草坪上跳起来独舞。这是她一辈子最美的时刻,这是她的信仰之舞,是她对集体主义的控诉,是她的青春之殇,这场独舞,所有的情绪都在里面了。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战争结束后,文工团不久也被解散了。过的最辛苦的依旧是刘峰和何小萍。文工团里的其他人,过得都比他们好。

林丁丁远嫁澳洲,和一名华侨成了家,定居海外。郝淑雯和门当户对的陈灿结婚生子,陈灿忙着赚钱,她忙着娇嗔的抱怨和花钱。萧穗子考上大学并成为了一名作家,坐在书店里搞签售。

时代的洪流总是声势浩大。其他人的生活各自圆满着,刘峰与何小萍坐在蒙自的一张长椅上,风吹起他们的头发,何小萍安静地帮刘峰点燃一支烟,她向他告白当年藏于心中的话,“可以抱抱我吗?”,他拥她入怀。

这世道为何总让好人尝尽艰辛?

不知道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原由网刻,刘峰有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放弃上学的机会。如果他上学了,他不会来到战场,不会失去手臂,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可惜人生没有如果。他是那个时代的雷锋,可那个时代又给了他什么?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电影始终是以女二号萧穗子的口吻讲述着这些故事,所以总是有些事情没有交代清楚。这是在我看来的叙事中的一个bug。在某些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整个集体都显得躁动不安却苍白无力。看别人的悲喜剧叫故事,如果这些悲喜剧发生在自己身上又能用什么样的词汇来修饰?

生与死

窃以为,电影中的生与死包含了三层意义:肉身的消亡、青春的消逝和时代的变革。

讲述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特定时代下的文化产物——文工团,注定逃不过对毛时代以及文革的描述。这又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在现有的语境之下,必须规避。于是,在冯小刚的镜头之下,两个仰拍镜头,一块黑色幕布从画面的上方倾泻而下,遮盖住了伟人的笑容,毛主席去世。一个时代就此落幕。这两个画面看得我汗毛立起。我虽从未曾亲身体会过那个时代,但是毛时代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恐怕是难以言喻的。在这个瞬间,我仿佛透过银幕,回到那个时代,感受了一场死亡对时代的震荡。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一代领袖去世了,巨大的震惊和创痛之后,人民们的生活依旧要继续着。

文工团里的青年们,依旧热血。为领袖唱赞歌表达怀念和缅怀。战争开始,他们纷纷奔上战场。年轻的战士们前仆后继献出生命,在炮火的冲击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了一具具面容难认的焦黑尸体。肉身的消亡,是永久的死亡,留下的是冰冷的墓碑和无尽的伤痛。

此时的刘峰和何小萍已经经历了一次希望的死亡。刘峰对林丁丁的爱情死了,何小萍对集体主义的热爱死了。他们分别走向战争的最前端,救赎着自我的青春。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刘峰在战场上无助地呐喊,是对生命消逝巨大悲悯,是对个人命运与时代造化的哀嚎。何小萍终日面对一具具伤痕累累的尸体,无疑是对内心巨大的冲击,直到所谓的荣誉压垮了她,住进了精神病医院。1995年,何小萍和刘峰在蒙自的火车站,相拥而坐。两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风霜和经历,曾经充满光泽的眼睛暗淡了,曾经年轻有力的青春肉体在暗色衣服的包裹下,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此刻,总会想起他们在文工团时的样子。

那是多么美好的肉体啊,舞台上,游泳池边,澡堂里。他们浑身散发着青春的荷尔蒙气息,朝气蓬勃地爱着世界,爱着一切。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美好肉体的消亡也是一种死亡。他们的青春死了,死在了战场上,死在了集体主义里,死在英雄的荣誉里。

萧穗子的爸爸平反和何小萍的爸爸没有等到平反也是另外一种“生”和“死”的注解。

青春的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精神的死亡和对时代变革的无力感。

战争结束了,文官团解散了。刘峰再次回到文工团,身后有一个大大的可口可乐的广告画,喻示着时代的变化。他和萧穗子的再次相遇,已是物是人非。刘峰在萧穗子的宿舍的地板缝里发现了何小萍曾经的军装照。说了一句:“瞧,那时候笑的多好!”事后,他拼粘好了这一张照片。这个举动,代表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对记忆的封锁。他怀恋那个时代,也再也回不去了。历史推着每一个人向前跑,从不理会感受。

从文字到画面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文字与影像确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限于种种现实考虑,呈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小说《芳华》中,男兵女兵之间的微妙情感,以及严重冲突,构成了全书故事的主体。作者的叙述方式很独特,每个人的故事并不是集中在某个段落讲完的,而是通过叙述人“我”和其他人的视角在不同地方分别讲述,读者只能根据这些类似碎片化的情节,在脑中拼凑起每个人物的完整形象。跟文字相比,电影的叙述语言明显受限,虽然保留了萧穗子“我”的画外音,但整体上仍然是全能视角的叙述方式。萧穗子从一个幕后的叙述者走向台前,成为了主角。原作中她也是个因为写情书被排挤的边缘人物,电影中却变成了大家的中心。芳华里的“我”,作为叙述者来说非常膨胀,不断走上别人故事的前台大加评判揣测;作为事件参与者的“我”,优越感更是爆棚:躲在集体的概念中做了法不责众的坏事,又昂然以反思者的面貌出现了。不过严歌苓写女人圈子总有种自恃几分姿色的刻薄意思。所以,冯小刚的影视化叙事中,我依然也不太喜欢萧穗子的女二视角的叙事推进。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刘峰在越南战场上被红蚂蚁包围的场景是原著中印象很深刻的镜头,而电影中却换了一种表现方式,表现了他们被越兵伏击伤亡惨重的经历。电影弱化了对战友们转业后生活的描述,只是简单地提到了陈灿在海南的炒房经历,林丁丁的几次离婚再婚,萧穗子的离婚,刘峰转业后的坎坷也是一笔带过。改革开放后社会中的金钱至上等都被消解了。每个人都在吹气球,他们都看到了气球表面的膨胀,只要没有裂口,内里是什么样,没人想要知道。

命运鬼使神差,刘峰和何小萍都是不被善待的人,任由命运摆布,默默承受苦难,但从不伤害外人,在相互见证彼此命运苦旅后,相扶走完余生。从根本上讲。他们和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一样值得观众们诚挚而动情的眼泪,两者,没有任何高低之www.58yuanyou.com分。

银幕之外

其实,在我看来,《芳华》这部电影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不在电影之内,而在电影之外。

因为电影是人物群像式叙事,在塑造人物和叙事方面,并没有保证每一个人物的丰满和叙事线索的清晰度。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非常多,毛时代、文革后遗症、越南自卫反击战、文工团等等。每一样东西导演都点到了,但都是点到即止。虽然很多人在电影院里饮泣,但其实电影并没有在极度进行煽情。电影中所展现出的时代的特征和特定年代下的故事,引得经历过的人浮想联翩。带动了自己记忆中珍贵的部分,纷纷掉泪。配乐的渲染,画面的冲击,总会令观众的情绪发生一次海啸。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导演冯小刚有意无意之间探触到了社会主义遗产的深层次问题,讲述的其实是神性光芒渐渐褪去遁入世俗生活的精神历程。冯导东拉西扯这个也想讽刺那个也想缅怀,看人物都是上帝视角,是倍感悲凉了,但谁也走不近。我哭,并不是因为银幕上呈现的东西哭。我虽未曾经历父辈的青春,但是我感慨于任何时代性的东西,感慨任何创痛,我带着理解和害怕痛哭,如鲠在喉。

观影的时候,身旁做了一对白发老夫妻,老奶奶一直情绪很激动。会为何小萍的脱靶放声大笑,看到一群年轻人在泳池里,会轻轻对着老爷爷笑出声。但是余光我总是看到老奶奶从衣兜里掏出纸巾擦眼泪,听到她啜泣的声音。我也给爸爸买了票,事后问他观影感受。他说音乐一响起来,心里就一阵酸楚。后面看到卡车厢里战士的尸体,泪水就开了闸。而坐在他身旁的两个年轻姑娘,自始至终都在玩手机。

生活总是艰难的。时代的变革,带伤一代人。《芳华》是属于冯小刚记忆里的青春,部队大院,集体主义,战争,人性,年轻美好的身体,以及一张张热情洋溢充满希冀的灿烂的脸。冯小刚大概是第五代导演中最具有市民情结的,这就是他送给自己和同龄人青春的一首挽歌,鲜活又惨烈,真实又虚妄,正如那句“记得那年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芳华只有一瞬,随着黑色幕布的倾泻,你就会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进入一生连绵不绝的战火之中。继续,被侮辱与被损害。一整代年轻人为国家付出了青春和热血,却遭到了整个社会集体主义的迫害。冯小刚用他有限的话语权,很克制地讲述了这个故事。仅仅只为这点,要为冯导鼓鼓掌鞠鞠躬。

那个时代是战争是革命,这个时代也正发生着巨变,要跟紧脚步了。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满眼芳华的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9793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