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之父母上一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发之父母上一句

《孝经•开宗明义章》原由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的身躯、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不敢使之受到侮辱和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是为儿女者起码要做到的。这句话含义丰富,古人对之多有阐发,至今仍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含义。

一是做儿女的要尽量做到健康。儿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最爱,“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心的是儿女的健康。健康是幸福的基础,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所以要爱惜身体,科学养生,绝不能糟蹋身体,要加强自我安全教育,时时处处注意安全。古人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家中积累千金的富人,坐卧不靠近堂屋屋檐处,怕被屋瓦掉下来砸着。当今威胁我们人身安全的因素很多,要加强防护。要注意科学养生,远离不良嗜好。二是做人要学会忍让、谦慎,不可好勇斗狠。睚眦必报,一语不合即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结果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小事闹成大事,让父母担忧。要像古人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要知道“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三是要严守道德,树立良好形象;遵纪守法,不受刑罚。这样就可以远离各种灾祸。

这句话尤其告诉我们不可轻生。身体发肤尚不敢毁伤,何况生命呢?假如大家都奉行这一信条,使之深入人心,自杀率一定会大大降低。“好死不如赖活着”,要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轻生使父母遭受失子之痛是最大的不孝。曾子说,做儿女的要终身行孝,无论父母在世与否,父母去世bNkksU要像仍旧活着一样,为之尽孝。这样,即使父母已经去世了也不可轻生,当下老年人因贫困、孤独而自杀的很多。如果老年人奉行这一信条,自然不会轻生。

古人奉行这一信条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曾子终生,战兢戒惧,谨慎守身。曾子病重弥留之际,召集学生们到身边,对他们说:“挪挪我的脚//www.58yuanyou.com,挪挪我的手!《诗经》中说:‘小心谨慎多提防,好像站在深渊旁,好像走在薄冰上。(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会再受到损伤了!学生们!”曾子为完好无损保全了父母给予的身体而感到莫大欣慰。正是守身的信念在支撑着曾子终生行孝。

发之父母上一句

曾子恭谨守身

同样,曾子的著名弟子乐正子春也谨慎奉行这一信条。乐正子春下堂时,不小心扭伤了脚,好几个月不出门,还面带忧色。他的弟子对此不解,就问道:“老师的脚伤已经好了,好几个月不出门,还面带忧色,这是为什么呢?”乐正子春说:“你问的太好了!你问的太好了!我听曾子说过,而曾子是从孔子那儿听到的:‘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没有比人更高贵的。父母完整地把自己生下来,做儿子的也要把身体完整地还给父母,这才叫做孝。不使身体受到损伤,不使名声受到污辱,这才叫做完整。’所以君子抬腿动脚都不敢忘记孝道。现在我扭伤了脚,是忘掉孝道的表现,所以我才面有忧色啊。每一抬脚都不敢忘记父母,每说一句话都不敢忘记父母。(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每一抬脚都不敢忘记父母,所以走路的时候bNkksU光走大道而不走邪径,过河的时候要乘船而不游渡,不敢拿父母留给的身体冒险。每一说话都不敢忘记父母,所以伤害他人的话不出于口,别人的辱骂也绝不会涉及到自己。这样不让自己受辱,不使双亲蒙羞,可以称得上孝了。”

发之父母上一句

记载于《孝经》的这句话深深影响了后世。古人皆以爱惜身体、不伤发肤为孝。古人蓄发留须,任其自然生长,应该与此大有关系。这里要说的是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率先树立榜样,带头遵守。他看到由于连年战火,中原一带的人民流离失所,田地荒芜,于是下令让士兵和老百姓开荒屯田。军粮充足了,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提供了基本保障。为保护庄稼,曹操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但有一次曹//www.58yuanyou.com操的马受惊狂奔,践踏了一大片庄稼。曹操叫来了军队里执法的官员,说自己违犯了军纪,请按法治罪。可是,曹操是主帅,关系天下安危,怎么能治他的罪呢?大家都为曹操求情,曹操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即脑袋)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缕头发。这种以发代首的行为,在历史上还有很多。除了体现实施刑罚要公正外,还说明了中国古代人对于身体发肤的重视。

正因为如此,当佛教传入中国,出家人的剃发,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很多人认为剃发是不孝之举,社会不能接受,一直到三国时候才被允许。

古人在这一点上的极端做法,现在看来已不合时宜。但我们要吸收其积极的做法,爱惜身体,珍惜生命。总之,要像孟子说的:“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守护什么最重要?守护自己的身体、名节最重要。我们仍要将古人的这一理念贯彻到生活中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发之父母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4359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