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蛇向穴的上一句是什么

喜欢艺术,热爱书法的朋友,欢迎关注交流!

秋蛇向穴的上一句是什么李永忠

文/李永忠

“春蚓秋蛇”典出李世民《晋书王羲之传论》,文曰:“(萧)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萧子云是萧梁时代著名的书法家(按:其草书等今已不得见,惟小楷赖《阁帖》以传,见附图),李世民认为他的字萦绾无状,缺筋少骨,如同“春蚓秋蛇”。

秋蛇向穴的上一句是什么▲《阁帖萧子云书帖》

李世民论书以骨力为尚,尝云:“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历代书法论文选》辑,120页)而萧梁书家多以王献之的流美书风为楷模,“字书工者率以纤劲清媚者为佳”(马宗霍《书林藻鉴》卷七引欧阳修语)。萧子云亦不例外,他在上梁武帝《论书启》中说:“臣昔不能拔赏,随世所贵,规模子敬(王献之),多所历年。”虽然他也说到自己“始变子敬,专法元常(钟繇)”,但事实上“晚节所变,乃右军(王羲之)年少时法也”(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第十九》“梁氏秘阁”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审美趣味。萧氏以柔美为主要特征的书法风格与李世民以骨力为主的书学祈尚相去甚远,遂招致李氏恶评。

由于李世民的这段话中已经包含了对“春蚓秋蛇”的解释,所以,并没有给后人的理解和运用带来困难。宋姜夔《续书谱草书》:“唐太宗云:‘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恶无骨也。”又苏轼《东坡题跋》卷四《题萧子云书》:“唐太宗评萧子云书云:‘行行如纡春蚓,字字若绾秋蛇。’今观其遗迹,信虚得名耳。”又《苏轼诗集》卷十五《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又《苏轼诗集》卷二十九《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其一》:“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又明赵宧光《寒山帚谈学力三》:“字法恶无骨。《书状》云:‘行行若萦春蚓,字字若绾秋蛇。’此主客不分耳。”

又清宋曹《书法约言论草书》:“若行行春蚓,字字秋蛇,属十数字而不断,萦结如游丝一片,乃不善学者之大弊也。”又清姚配中《书学拾遗》:“凡作草,不得一概盘纡……不然则春蚓秋蛇而已。”所言率皆限定在“萦原由网绕”和(或)“无骨”的含义上。

秋蛇向穴的上一句是什么▲李世民 《温泉铭》

此外,有论者对“春蚓秋蛇”作了字面上的改动,本义不失。明范钦《天一阁集》:“迩年陈、方、杨、马草书视解大绅、沈文明、张汝弼尤怪诞,乃攘臂驰骛,说者以病丐偷原由网儿、僵蛇曲蚓目之,然乎!”(《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419页)又明丰坊《童子学程草书》:“近时张东海之学,缠绕无骨,备死蛇结蚓之态。”又清王澍《论书剩语运笔》:“解得顿挫,斯能跌荡。指如悬槌,笔如死蚓,岂有是处?”

如此明晰之义,竟有误会者。考其所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春蚓秋蛇为遒劲,例如,明解缙《文毅集》卷四《草书歌》:“动如彩鸾紫凤争翱翔,劲如秋蛇春蚓各奔忙。”二是以为婉转流动,例如,今人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笔断意联,线断脉运,可以成一灵妙的空间,可尽春蚓秋蛇之意。”(51页)缠绕无骨的春蚓秋蛇在这里被用作艺术美的象征,实在令人意外。

秋蛇向穴的上一句是什么▲解缙书法手卷

为什么会出现这等误会呢?兹试作推测。

首先,李世民文中“行行若萦春蚓”一语已经把意思表达清楚了,接下来的“字字如绾秋蛇”是出于句法骈丽考虑而加上的,不过重复而已。或许正是这附丽的一句中的“蛇”引起了后人的误会。从书法意象角度看,蚯蚓总是一无是处,所以古人有“蚯蚓笔法”之诮(宋陈槱《负暄野录篆法总论》),而不必说明蚯蚓所处季节或状态。蛇却大不一样,固然它在秋冬之际会渐趋僵硬、休眠,但在活动期的表现却是敏捷而生动的,而且具有某种份量的龙的特征,在这一点上,蛇与书法(特别是草书)的美是相通的。

因此,如果用到贬义,则必在“蛇”前加上“秋”、“僵”、“死”一类定语,否则即涉褒义。汉崔瑗《草势》:“畜怒怫郁……腾蛇赴穴,头没尾垂。”又晋索靖《草书势》:“盖草书之为状也……虫蛇纠缪,或往或还。”又梁武帝萧衍《草书状》:“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又唐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草:电掣雷奔,龙蛇出没。”又唐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YwHPUmfy惊蛇入草。”又宋蔡襄《自论草书》:“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

秋蛇向穴的上一句是什么升仙太子碑

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以蛇来比喻草书,是最能协助观者欣赏草书书法的简便有力的概念和形容用词”(高尚仁《书法艺术心理学》,200~201页)。www.58yuanyou.com此外,还有书法家通过观察蛇而领悟草书法门。宋文同《论草书》:“余学草书几十年,终未得古人用笔相传之法。后因见道上斗蛇,遂得其妙。”凡此种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干扰层,使得人们出于对蛇的“认可”而误解了“春蚓秋蛇”的贬损含义。

其次,中国古代书法有“意象式”品评的传统,这种品评方式有时给人以云山雾罩、模棱两可之感。前人已经察觉其中的弊端,如唐孙过庭《书谱》:“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又宋米芾《海岳名言》:“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或遣词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这是我们在对待误解春蚓秋蛇问题时所不应忽视的因素,因为春蚓秋蛇正是意象式品评的例子。如果只注意到所谓春蚓秋蛇,而没有顾及上下文的申说,或者只是耳闻此语,却没有获悉相关背景,那么仅凭春蚓秋蛇之意象,就未必能确知其所指之褒贬。

秋蛇向穴的上一句是什么▲萧子云作品

再次,萧子云的书法水平究竟如何呢?是不是如李世民所论之不堪呢?《梁书》卷三十五《萧子恪传附萧子云》:“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不仅享誉于当时,后人对萧氏的评价也不低,李世民“子云近世擅名江表”一语就说明了这一点。又唐张怀瓘《书断》将萧氏各体书分列为妙品或能品。又明王世贞《书画跋宋克〈急就章〉》:“叹章草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后仅得一萧子云耳。”相比之下,负面的看法是很少见的。在褒扬声中,李世民“春蚓秋蛇”的说法就可能产生“错植”并导致误解,换言之,既然萧氏书法是好的,而春蚓秋蛇是描述萧氏书法的,所以春蚓秋蛇就是好字眼。

我们分析了导致误解的可能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误解的合理,因为在作为原始出处的李世民的那段话中,春蚓秋蛇的含义实在是没法再明原由网白了。

秋蛇向穴的上一句是什么▲李永忠 苏轼词南歌子斗方 34x34cm 2018年

补充说明的是,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是僵硬迟缓的,而秋天的蚯蚓和春天的蛇却未必如是。秋天的蚯蚓姑且不论,春天的蛇至少处在复苏的、跃跃欲试的状态,甚至已经警觉而腾赴了,所以“春蚓秋蛇”并不能当然地转换为“春蛇秋蚓”。明宋濂《〈书史会要〉叙》:“余又独慨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辄扬眉以骄人曰:‘此斯(李斯)、冰(李阳冰)也,此右军、大令(王献之)也。’君子观之,曾不满夫一哂。”这样的用法大概可以算作另一种误会吧。

又,生前担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的周昌谷(1929~1986)先生借鉴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书法创“蚓书”一体(见附图),发表于互联网上的《地英星天目将彭玘——周昌谷》一文称其“所作圆转绵密,不染俗尘,线条似裹绵之铁,柔中寓刚,气韵如禅定之僧,静极思动”,并作《赞》曰:“别样心思别样功,作书春蚓到秋虫。”其实,蚓书云云系周氏自谦之语(按:周氏曾自刻“蚓书”一印,并解释说“以‘春蚓秋蛇’说自己用笔无力”。见《书法》,1998年,1期,7页),以“春蚓到秋虫”赞之,信属不伦。

秋蛇向穴的上一句是什么▲周昌谷 蚓书作品

李永忠,字一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师从欧阳中石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书法院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

喜欢艺术,热爱书法的朋友,欢迎关注交流!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秋蛇向穴的上一句是什么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9381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