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aphore造句

semaphore造句

这是高翻考研发出的第 351文章

今天分享的是上外高翻笔译方向的经验帖,作者Alice是胡学长团队学员,参加过高翻考研全年课程、热词社群、冬训营、视译小班以及模拟面试等。

我们共有55位学 员被上外高翻录取,

近50位 学员被北外各学院 MTI/MA录取 ,

总人数超过100位。

下面是我之前在微博发的小结,大家可以围观,也可以在公众号蹲一下之后会发的运营总结。

semaphore造句

▲欢迎来围观评论

2018年,我们团队有 60+位学员被上外北外录取。2019年缩招了,共有 50+位学员成功考入上外和北外。2020年,胡学长团队已有 超过100位学员被上外高翻、北外MTI/MA专业录取。

三战上外高翻英语笔译终上岸,

“普通二本”并非人生的修饰词

by Alice

个人简介与择校

距离出成绩好多天了,直到现在有时候意识到我被上外高翻录取了都还难以置信——我竟然有学上了,还是这么神仙的院原由网校。

本文说是经验帖,但比起其他大神们写的经验,可能写得没那么全面。即便如此,我也希望它帮到那些像我一样出身平凡的学弟妹。

我的本科是普通民办二本,商务英语专业。三战上外高翻,初试排第13名。专四专八及格,考了CATTI 三笔、CATTI二笔,以及UNLPPP1。以上证书都是压线飘过,没有参加过四六级考试。

从大三决定考研时,我就将上外定为目标院校。当初的想法就是,既然要读研,就一定要去外语top院校,北外上外二选一。我个人更偏向于经济类,而且上外的考题经常是freestyle,感觉挑战性更强,于是选择了上外。

记得政审时的老师问我:是什么让你义无反顾地连着三年考上外?我回答的是:每一年的学习,我都能看到自己明显的进步,所以我就想试一试,看看除了学霸大神,像我这样的普通学生到底能不能考上最好的学校——但没想到一考就是三年。我说完,老师都笑了。

说这些,是想告诉那些一战失败却没有勇气继续的同学,那些真的热爱某所学校,但却担心自己实力不够的同学:我都可以做到,你们也一定可以的,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要害怕。

初试经验

1. 政治

72/100

先聊一下政治吧。

第一年我的政治都没过国家线,今年的分数还比较满意。因为是算技术分,政治占比只有10%,所以备考上外政治可以不花费过多的时间,但一定要注意——要过国家线!

因为前两年的分数都不高,再加上备考时间拖得太久,政治大纲和教材很多知识点都记得不太清楚。我不想花过多的时间在政治上,所以7、8月份的时候,每天学不进去英语就倍速看徐涛的强化班课视频,一边听一边记,主要就是重新捋顺一下知识点。

建议大家最好在自己头脑中搭建框架,更有利于记忆和后期的背诵。与此同时,我还做了1000题 (错题用红笔标出,做了两遍),10-11月份下旬,市面上出的套卷 (不同出题人)做了差不多20套,也是重点关注在错题上,目的就是为了提升选择题的正确率。

2. 翻译硕士英语

76/100

重点聊聊基英。

在这个科目上的复习是要比较宽泛,一定要广撒网,尽可能做到try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然后再深入学习每一块,尽可能多摄入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

我是每周跟着胡学长的课程做长阅读,每周都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一定要做完,并且在A4纸上工工整整书写答案。每周都以考试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阅读太长,阅读时容易走神,所以这样做更有利于养成一种习惯,等到真的上考场时面对long read不会慌。

同时我也会约小伙伴每周看1-2篇The Guardian上面long read版块的文章。为了培养迅速阅读长文的能力,每次阅读都会在纸上写summary。与此同时,这也能加深对某一话题的了解。对于之前不了解的话题,或者是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我会在NYT或者YouTube上进一步查找相关文章或者视频加深了解。

在整个读外刊的过程中,我的建议是一定不要只拿眼睛看,读外刊时还要积累很多表达、观点或者逻辑框架。这些对翻译和后期的写作输出都有帮助。并且,不同外刊对于一个事件会有不同的报道,所以可以把同话题的不同文章放在一起看。一定不要嫌麻烦,要拿本子或者是在Word文档上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这样也有利于后期的复习 (不然就会像我一样,原由网到后期按话题整理复习的时候只能凭着记忆回忆,会忘掉很多内容。而且知识不成块,反倒浪费时间)

前期大量的输入一定有助于后期写作的输出。在写作上,我觉得外刊课上学到的框架模型用处很大 (比如problem-solution模型,不同主题模型等等原由网,尤其对于写作文无从下手的同学来说真的是福音 真的很感激Sistine学姐,不愧是方法论大师,一边学知识一边帮助我们稳心态,收益颇多)。读外刊一定不仅仅是读外刊,最好能把精华的东www.58yuanyou.com西吸收进来,用到自己的写作上,一举两得。

与此同时,我也会每星期在作业反馈下来时认真阅读其他同学写的作文,学习写得好的地方并尝试练习。写作这一块一定要动手写,做不到每周一篇也要每两周一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困难,或者是自己的短板,在落笔的时候会放大,有利于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

3. 英语翻译基础

117/150

再聊聊翻译。

复习前期看了李长栓老师的《非文学理论翻译与实践》和叶子南老师的《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这两本书。虽然上外不注重翻译理论,但我觉得理论书也还是一定要看的。

如果在复习初期觉得理论书枯燥难啃,那么做了两个月的翻译练习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看理论书,相信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

我在19年6月份通过二笔之前,是一边上网课、一边做二笔练习题。但对于备考时间不是很充分的同学来说,其实不是很建议大家也用大块的时间去复习二笔的材料,因为二者方向不太相同 (共同点就是题量都蛮大)

上外更注重时评文章,选材更灵活。从暑期开始整个备考的下半年,我一直都是跟着胡学长团队练习翻译,虽然每周英中中英材料都只有一篇,但只要好好吸收,材料也足够。

大家要有合理的复习周期,这一点很重要。可以以每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为一个复习周期,定时把之前的材料拿出来看看,多总结梳理。

具体到做翻译练习的时候,前期我会在译前搜索平行文本,积累语料,课后针对学长批改的译文以及学姐给出的参考译文,进一步思考总结 (后期可以拿A4纸直接进行翻译模拟考试情形)

我的问题主要就是翻译思路和选词。

中英翻译要注重对中文原文的解读,分析句与句之间隐性的逻辑关系。遇到中文质量不够高的原文,或者写得比较啰嗦、甚至前后有重复含义的句子,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一定要记得合并,尽量说得简洁一些。同时,做翻译的时候还要时刻具有读者意识。比如,谈到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时候,要注意增补相关信息,方便英语读者理解译文。选词的问题,需要慢慢改善,一朝一夕看不到自己的明显进步也不要灰心。慢慢来,一定会看到进步的。

除此之外,我还看了《中式英语之鉴》、《实用翻译教程》、张培基散文选、《汉译英求疵录》、世界经济论坛网站、英语巴士网等。

4. 汉百

114/150

最后聊一下百科

百科今年的变化好大啊,从拆信封的那一刻 (前两年都是薄薄的一张纸,四道论述大题,今年感觉信封好厚),我就意识到这最后一门果真是不按套路出牌。

临上考场之前,我还在头脑默默回顾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主要的大框架和细碎的知识点,结果打开试题翻页浏览题目的时候,心里真的“OMG”“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当时我努力告诉自己,大家都是一样的,题目突然变化,谁都会感到惊讶,那么,我就一定要从容不迫,编也要笑着编完。

第一道是词条题。坦白讲,我只有柏林墙写得还算满意,其他的都是连蒙带编,只能把自己的知识储备全都尽可能调动起来,毕竟没有限制字数,能贴边的都写上去。

宋词翻译基本上停留在高中语文水平阶段,索性分值也不是太高,大家应该答得都差不多,于是放宽心认真地把能想到的都写上去。

但高兴的是百科越往后答题目难度越低,论述、总结和作文的内容都基于平时的积累,都能做到有话可说。

百科这门课的复习范围太广,我的复习书目就是跟着郭学长一起读了《中国文化概要》、《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五六本书。由于上外之前考过历史,再加上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着实很薄弱,于是除了课上的阅读外,我还看了有关中国史、世界史的纪录片,在备考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

今年的论述题是英国脱欧和中国电商发展二选一,我认为只要平时紧跟时事,多读外刊,应付这道题是很轻松的。这样看来,学习都是相通的,减少功利性,认真备考,对整个备考的过程好处很大。

复试备考

由于疫情的缘故,今年的复试采用了网络复试这一方法。其实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考察重点都是一样的。

面试时,考官给了五分钟做翻译,翻译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在翻第一句话的时候犯了个错误,好在后来在提问环节及时改过来了。总体表现就是中规中矩,没什么大失误。

从公布初试成绩到复试,差不多有三个月的时间。我本身又不是很勤快,所以准备复试的阶段,还是报了胡学长团队的视译小班。负责视译小班的学姐很亲切,从她的课上我积累了很多干货。每次上课都要上麦回答问//www.58yuanyou.com题,我也慢慢变得不那么紧张。

最后的话

能成功考上研究生,除了自己一直没放弃之外,要感谢的人有好多:有父母数年如一日的支持,有可以无条件充当垃圾桶随时随地吸收我负面情绪的朋友,好几个未曾谋面的小伙伴一起相互鼓励打气想在九月相约上海。

当然,还有胡学长团队的学长姐,他们让我明白原来优秀的人会更加默默地努力。因为身边的人优秀,所以自己也想变得优秀。因为想接触到更多更优秀更厉害的人,所以自己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与其说这篇文章是经验帖,不如说是对自己过去所有努力的一个交代。经验帖年年都有,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大家不要盲目模仿。借鉴之余,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可以支撑自己内心的力量。考研只是人生中很小的一个点,过了这个点,未来的生活可以说是刚刚开始。

我在整个考研期间也有不想学习,觉得没进步想放弃的时候,但是我想对大家说,不要一味追求每日复习时间长短,状态不佳的时候可以听音乐,看电影,或者是去跑步缓解自己的情绪,毕竟状态好的时候效率才会更高。

最后想给大家打打气——

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那么不论是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要说放弃。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考研就像在一间黑屋子里洗衣服,衣服洗得干不干净,只有在亮灯的时候才能看见。”

而大家现在能做的就是,在亮灯之前毫无保留的付出自己的努力,竭尽全力,然后静待结果。

未来的日子,加油!

作者 / Alice

配图 / Camille Pissarro

La Jetee et la Semaphore du Havre

补票上车!

戳此了解7-8月份暑期课程

学员初试成绩分析

2020年北外MTI真题分析

学员初试成绩分析

号内搜 | 试听

如何集中利用暑期时间为高翻考研做准备?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semaphore造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6869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