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小说的心理描写

荷花淀小说的心理描写

孙犁,“1944 年到延安,在鲁艺中文系,先是研究生,后当教员,讲《红楼梦》,吃小灶。”

孙犁的《荷花淀》创作于延安,发表在1945 5 15 日《解放日报》上。当时任该报编辑的方纪同志,读到《荷花淀》原稿时,激动得差不多跳起来。那正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又经过整风,《荷花淀》的出现,无论从题材的新鲜,语言的新鲜,和表现方法的新鲜上,都显得别开生面。

孙犁同志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那里的大风沙气原由网候。忽然见到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的心。”

不久,孙犁的《荷花淀》,就像严冬过后的春风一样,很快地传到全国各解放区,《晋察日报》加编者按转载,张家口电台广播,解放区的中学开始选原由网作《国文》教材。到全国解放后,各www.58yuanyou.com个历史时期的中等学校的语文课本,都把它当作传统课文,并久传不衰。到今天,孙犁同志已是八十三岁的老人,他的名作《荷花淀》已经度过了五十一个春秋,但它仍是那么年轻,那么新鲜,那么美丽!

《荷花淀》是通过几个生活画面,反映QLWkMiA抗日时期人民群众爱国主义情绪,高尚的革命情操。这种情绪和情操,既是当时值得歌颂和赞扬的,也是世世代代应当提倡和学习的,它反映了时代精神,也为后代提供了道德力量。所以,现在读起来,仍有一股清新的气息,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美和享受,这就是艺术生命的长久的奥秘之处。

孙犁认为,“艺术的美在于真实,而真实出于细节。”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们非常熟悉的,它好象就发生在读者的生活之间。那月光下织席的场面,那人物摇船的身影,那热爱生活热爱丈夫而又不外露的女人们的对话,简直生动极了,这种种描写,都反映了水乡的人情美和风情美。

水生的女人跟丈夫有这样的对话: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这种语言,这种口气,出自冀中年轻向上的妇女口中,是多么真实。这就会使读者感到生动,感到亲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了。

再听听,有几个年轻妇女的对话:

“听说他们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记了一件衣服。”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几句对话,几句巧妙的借口,把几位妇女思念丈夫,又不好意思的微妙心态,都活画出来了。

这样的对话,充满了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活龙活现地表达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渲染了作品的地方色彩,使读者感到新鲜,感到生动,感到真实。

孙犁说:“我在延安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我离开家乡,父母,妻子,已经八年了,我很想念他们,也很想念冀中。对家乡亲人的怀念,自然就想念他们的好处,她们的坚贞不屈,她们的爱国热情。我写水生夫妻的情节,还是真实的、恰如其份的。

真的生活,善的理想,美的意境,形成了作品的朴素、清新、高尚的风格,达到艺术极致。

读这样的作品,像是把人引进生活的场景里,艺术的境界里。作品把生活,艺术融为一体,分不清哪是生活,哪是艺术了。

于1996 年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注:孙犁同方纪当时並不认识,也未曾QLWkMiA见面。1947 年,二人见于肃宁县黑马张家庄,从此常在一起工作。

[编辑 郭文甫/图片 网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荷花淀小说的心理描写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3230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