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的前一句是什么

内容提要:无止境地攀登,源于人的本性。向上攀登,以出离不利处境;向善攀登,以出离低俗自我;向神攀登,以出离现实羁绊;向圣攀登,以出离生死躯壳。教育提供因人而异的引领和帮助,却难以替代人的躬身修行。

作者简介:李现平,男,1965年生,河北沙河人,知名军事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师从中国教育学界泰斗顾明远先生、中国现代军事教育学科开创者朱如珂教授。从军33载,曾任国防大学副研究员。现为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清华x-lab教育研究专家。

我的一位朋友,将企业家划分为四个层次:技术创新层次、商业创新层次、人性洞见层次、宗教智慧层次。

他认为,中国历史上,各领域不乏跻身宗教智慧层次的成功者,kXxMuKVQS但是当下似乎找不到这一层次的企业家,尽管会赚钱的到处都是。

这一见解,触发了我长期对“教育人假设”的思考。我瞬间明白了一个道理:基于本能和天性,每个人都处在向上——向善——向神——向圣生成的无止境人性攀登旅途中;教育只不过是对不同阶段的攀登者,提供因人而异的引领和真诚无私的帮助而已。

有别于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强烈现实理性,教育人追求永无止境的人性攀登,带有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所以,www.58yuanyou.com教育力被界定为传递梦想的能力,教育被理解为面向未来的事业。

一、向上攀登以出离不利处境

所有生物,特别是植物,都有向上生长、争高直指的本性,因为它原由网们不得不奋力向高空伸展,以争夺阳光。

所以,才有了战国时期赵国荀子总结出来的人生哲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向上向善的前一句是什么

以群体和文化的形式生存发展的人类,也继承了这种在人群之中追求更高能级、更高身份、更高条件、更高价值、更高地位等向上生成或向上攀登的特性。所以,也就有了“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的谚语。

其实,奥运会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也传达了同样的精神。正是因为它表达了人性的基本倾向和人类共同的愿望追求,所以在世界各国,在全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获得了最广泛的支持与参与。

历史上的伟大革命,特别是政治和社会革命,无不是以这种基本的人性特征为号召和动力。比如,中国土地革命,就是为了实现耕者有其田、帮助劳动者过上温饱富足的生活、让人民当家作主。

即使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以充分照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为基本出发点。

今天颇为有争议的中国高考改革,一个极为重要的维度,就是为全中国的所有青少年,特别是处在不利环境和艰难条件的青少年,提供公平的上升通道。

所以说,教育事业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正是人民大众普遍存在的向上攀登以出离不利处境的本能天性。

教育事业做得好不好,成功不成功,人民满意与满意,就要看它对人民大众普遍存在的向上攀登和向上生成的追求,是不是提供了有效的引领和真诚的帮助。

二、向善攀登以出离低俗自我

向善攀登,就是向公认的美德和善良人格靠近,使自身摆脱低俗的日常状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在做人方面走在前面的人。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广义上讲,也可以理解为:教育孩子,让他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受人尊重和爱戴的人。

如果说向上攀登是无条件的、朴素而自觉的愿望。那么向善攀登,就在道德伦理的维度上有了层次与品级,在芸芸众生中显得与众不同了。

其实,自古至今人们在做人方面的追求,在人格修道、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文化品位等方向的理想,普遍被认为高于生存需求和一般而言的出人头地或摆脱不利处境。

儒家经典《大学》中记载,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在自己洗澡的盆子上刻着这样一行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里的“新”,主要是指做人方面,正是指自己的道德品质,不断地向上生成,向上攀登,达到新的更高的境界。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显然,向善攀登,以出离低俗的自我,上升到道德伦理的层面,做一个受人尊重、受人爱戴、受人敬仰的人,是远远高于一般而言的向上攀登和向上生成的。

毛泽东在1939年《纪念白求恩》这篇著名文章中,讲到白求思这位为支援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伟大国际主义战士时,向我们描绘过这样的人格理想: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向上向善的前一句是什么

但遗憾的是,当代中国教育陷入了过分功利化的泥潭,甚至可以说已经非常急功近利了。家长和学生,更关心考试分数和名次,而不太再在乎自己向善攀登方面是否在滑坡。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是在向上攀登方面无所不用其极,而在向善攀登方面毫无进取之心的极端表现。这也更显示出当代中国教育引领和帮助人们向善攀登、向善生成的极端迫切性和重要性。

三、向神攀登以出离现实羁绊

这里所说的神,并不是封建迷信中的鬼神,而是在精神境界方面远远高于常人,能够自如地摆脱现实中的种种羁绊,从而达到心灵自由和精神自觉的人。

神,本义指的是观照自己、观照万物的精神。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灵”,因为人们在感慨或冥想的时候往往会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天上有神灵在保佑或者引导人们似的。这样一来,似乎神灵是天上来的,天上有神灵。其实,它依然是人们心灵或精神之中自有的,是一种通达无比、包容万端、触类旁通、登峰造极的精神境界。

比如,艺术家们经常说“神来之笔”,李白名句“神游八极”,有一句歌唱道“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里所讲的“神”,就是指超凡脱俗、领袖群伦、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向上向善的前一句是什么

在中国民间,区分了地狱、人间、天堂三界,或者说鬼、人、神三界。直至今天,我的父母每到过年,都要在家院正堂门外北墙上的那个唯一的小神龛上,贴上“天地三界”红纸大字。在这种意识里,神是最高的层次。据说,达到神这个层次的,必须具备智慧、善、创造这三大特点,智慧可分为知识与强大的思维能力,善可分为正义、道德、品德,创造可以分为科技与思想。这些知识源于道教,可惜后来不知所终。

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在《人是能kXxMuKVQS思想的苇草》 一文中铿锵地宣称: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可以说,近百年来,那些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发现者,每一位都可以看作是一位尊神!这种向神的攀登,也就是向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和无可匹敌的伟大精神力量的靠近,又有几个人能够有意识地去做呢?又有几个人能够有所建树,有所收获呢?

为什么中国诞生不了乔布斯这样的尊神?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诺贝尔奖这样少?因为,这种对无用知识的追求、对超绝原创的渴望、对极深奥妙的兴趣,恰恰是中国人最为缺乏的。

所以有人说,中国教育是失魂落魄的教育。

四、向圣攀登以出离生死躯壳

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所以,耳聪口敏,通达事理,曰圣。

在神话序位中,“圣”指凌驾于“神”以及“仙”之上的打破了世界法则的至高存在!

到目前为止,中国出现的圣人是屈指可数的。比如,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孔子,孔圣人。对形成中华文化气质底蕴,同样做出重要贡献的,还的老子,以及佛教东土禅宗六祖惠能。这三个人,在西方被并称为“东方三圣”。因为他们分别通过自己史无前例的伟大思想创造和精神开拓,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风格与基调。

向上向善的前一句是什么

炎黄二帝,开拓了中国人文文化,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做“人文始祖”。其中,炎帝尝百草,制耒耜,种五谷,发明医药,制作陶器,开辟集市;黄帝统一华夏,发明鼎、井,作《黄帝内经》。这些开创者皆可入圣位。

近代以来,科学领域的牛顿与爱因斯坦,也可以称为圣人了。因为,他们都曾经开创了某种科学文化甚至人类文化,极大地加速了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进程。因而,他们就成为人们心目中无与伦比的伟大人格象征。

圣人这样少,成为圣人的可能性又这样小,为什么向圣生成和向圣攀登依然那样激动人心和令人神往呢?因为,圣人开创的事业超越时代,历久弥新,他们会出离生死躯壳获得永生,也就是获得后代子孙的永久纪念。

圣者剩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学到的每一样知识,那么剩下来的就是他的教育。

同样可以说,当一个民族忘掉了历史上走马灯式走过的名人,那么剩下来的那个,一定是他们的圣人。

这样的人,又岂在乎有形无形的生死躯壳?又岂在乎功名利禄的世俗纠葛?又岂在乎是非曲直的人言纷说?又岂在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困厄生原由网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向上向善的前一句是什么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3922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