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望复关的前一句拼音

11、曾

以望复关的前一句拼音

造字本义一种炊具

推导提示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ng)

词语例举

曾母投杼: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织布机的梭子)而走。谓流言可畏。

曾经沧海:同“曾将沧海难为水”。意思是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都难以吸引他了。后用来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例句详解

读音一:c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熟悉。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读音二:曾zng

(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如:曾祖父、曾祖母

(2)动词,通“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或表语气增强,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

――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

助记小故事

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2、

以望复关的前一句拼音

造字本义登上高处

推导提示“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词语例举

乘坚策肥:坚,坚固的车子;策,鞭打;肥,肥壮的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

衣轻乘肥: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 ,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乘舆播越:指天子流亡在外。

例句详解

读音一:chng

(1)动词

①升,登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

――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垣,遥望复关。

②驾,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③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从京城冒着风雪,来到泰安。

④凭恃、依仗

乘风破浪

⑤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

读音二:shng

(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了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势。

(2)量词,辆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

——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

助记小故事

陶渊明手握《 左传》 ,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 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13、

以望复关的前一句拼音

造字本义真心实意

推导提示“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 真实的 ”;进一步虚化为副词 “ 实在,的确 ”“果真”等义。

词语例举

心悦诚服:悦,愉快,高兴;诚,确实。自己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朴讷诚笃: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殚诚毕虑:指竭尽忠诚与思虑。

例句详解

(1)名词,诚心诚意,真诚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确实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助记小故事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14、除,ch

以望复关的前一句拼音

造字本义屋舍门前的台阶

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又特“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

“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1 本义:名词,屋前的台阶(苔痕上阶绿);--2 动词:在皇宫的台阶上拜官授职(初除之官)[词义引申];--3 动词:去掉、删去、排斥[反向引申]

词语例举

1、除拜:授官。

2、除服:守孝期满,除去孝服

3、除籍:除去名籍,指免官。

4、除用:任用

5、西除东荡:到处征剿。形容身经百战。

6、除狼得虎: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7、除疾遗类:谓既欲治病,又留下病根。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根。

例句详解

(1)名词,台阶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跟随皇帝到了雍棫阳宫,扶着御辇下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原由网去。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出师表》)

――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

②修治,清理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③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

――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助记小故事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 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

15、辞

以望复关的前一句拼音

造字本义治罪过程中的供词

推导提示“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词语例举

辞辩:①能言善辩;②言辞辩说。

辞服:认罪屈服。

辞决:诀别。

假人辞色: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卑辞厚币: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

一辞莫赞: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大放厥辞:原指极力铺陈词藻。现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轻视之意。

以文害辞: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例句详解

(1)名词

①供词,口供

听其狱讼,察其辞 (《周礼 乡土》)

――听他呈堂证供 观察他的言辞和脸色

②言辞,文辞

皆好辞以赋见称

――皆好辞以赋见称: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屈原列传》)

③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④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⑤一种文体

《楚辞》《归去来兮辞》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

――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②推辞,不接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我死尚且不怕,一怀酒哪里值得推辞。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

③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助记小故事

屈原德高,作《 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16、

以望复关的前一句拼音

造字本义两人相随而行。

推导提示“ 从 ” 的本义是“ 跟随 ” ,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词语例举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顺随。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云合景从: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

从令如流: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例句详解

读音一:cng

(1)动词

①跟随,使……跟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随在后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沛公第二天带领了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天下人祥云一样汇集在他们身边,像山中回声般立即应和,背着粮食如同影子一般跟随www.58yuanyou.com着他。

②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幸好您也赦免了我。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述而》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③参与,参加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

④追赶

佯北勿从。(《孙子军争》)

——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樊哙紧挨着张良坐下。

(2)介词,由,自(表起点);向(表对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由小山包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从余问古事 (《项脊轩志》)

――向我询问一些古往的事

读音二:zng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毕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们得到。

②通“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于是合纵的盟约被破坏了,(六国)又争着割地贿赂秦国。

助记小故事

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17、殆

以望复关的前一句拼音

造字本义表示危险

推导提示“ 殆 ”本义是“ 危险 ” ,它与 “ 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词语例举

殆无孑遗: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

车殆马烦:殆:通“怠”,懈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知足不殆::指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同“知止不殆”。

例句详解

(1)形容词

①危险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了解自己,了解对手,那么打一百场仗也不会危险了。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

(2)副词

①表推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项脊轩总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佑吧。

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燕国赵国处在其他国家几乎被秦消灭光了的时候。

助记小故事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18、当

以望复关的前一句拼音

造字本义两块地价钱相等

推导提示“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词语例举

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安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螳臂当车: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出处:《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例句详解

读音一:d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招募能捕到这种毒蛇的人,(用捕到的蛇)顶替他应交的租税。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

――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②面对,对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面对窗户梳理头发,照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

抵御,抵挡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估计您的军队能够抵挡得住项王的军队吗?

③阻挡、遮挡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

――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起它的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胜任。

④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

—— 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下www.58yuanyou.com来。

⑤主持,掌管、担任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元军邀请主持国政的人相见。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担任服待太子的职责

又如:当政、当家

⑥判决,判罪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

——你们这些人遇到大雨阻隔,全都错过了期限,错过期限就会被判处杀头的罪。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

⑦应当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

(2)介词

表时间,值,在,正在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在这个时候,有商鞅辅佐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定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过不了多久我一定回来,回来之后一定去迎娶你。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今天将要远离了,面对表章落泪,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孔雀东南飞》)

――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读音二:dng

(1)动词,当作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

——晚些吃饭,(粗茶淡饭)也可以当作肉食;从容不迫地步行,就可以当成坐车。

(2)形容词,适宜,恰当

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符合(县官的)心意。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

助记小故事

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当(在)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判决)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 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恰当)。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19、道

以望复关的前一句拼音

造字本义当向导,引路。

推导提示“ 道 ” 本义是 “ 大路 ” 。路的作用是 “ 引导 ”人到某地 ,故有 “ 引导 ”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词语例举

道听途说 康庄大道 道不拾遗 道路以目

安贫乐道 离经叛道 明修栈道rLPMnSIFD,暗渡陈仓

筑室道谋:筑:建造;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

例句详解

(1)名词

①道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伯》)

――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从这条小路回到我军,不超过二十里路。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现在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②途径,方法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孙子 谋攻》)

——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并不比九国的谋士高明。

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治国的方法)

③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从师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流传了。

④主张、思想,学说、学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⑤道理,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我所喜欢的是(事物间的)规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听说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⑥道德,道义、正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2)动词

①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从郦山下来,取道芷阳从小路行走。

②走路,赶路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战》)

——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进军了),就日夜加速赶路。

③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哪里讲得完呢?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

④通“导”,引导,疏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老百姓就会有自觉的廉耻之心,并且心悦诚服。

助记小故事

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

20、得

以望复关的前一句拼音

造字本义捡到贝壳,喜获财富。

推导提示“得”本义为“ 得到 ”。“ 得到 ”就有“ 收获”,也说明“ 能做到 ”“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词语例举

楚得楚弓: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虽有所失,而利未外溢。

得鱼忘筌: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傲睨得志: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探骊得珠: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例句详解

(1)名词

①收获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不如自己前去寻找,希望能有万一的收获。

②心得,体会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

(2)动词

①取得,获得((找到,捉到、收获、俘获)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②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③能够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和项羽相见。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不能够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④完成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医治完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心上的肉。

⑤通“德”,感恩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是为了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3)形容词

①对,正确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六国论》)

——古人说:“用土地侍奉rLPMnSIFD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句话说对了。

②得意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晏子的车夫)趾高气扬,很得意的样子。

(4)副词,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助记小故事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曰:“吾得(应该)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 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 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 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以望复关的前一句拼音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3134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