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以俭的前一句是什么

戒尺以俭的前一句是什么

导语

什么是家风?“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因此,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

有很多名人大家的家训家风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好的家训家风亦值得借鉴、学习,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他定了一条家训,即“每餐一食,则念耕夫”,也就是说,每吃一顿饭,都不能忘记农夫的辛劳。他从不奢侈浪费,谦虚待人,而且从谏如流,广纳英才,成为一代明君,实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清朝康熙皇帝亦注重家风家训教育,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生活细微琐事常言训诫,著书有《庭训格言》,作为国学经典广为流传。

7月份以来,根据股份公司“传家规、立家训、树新风”主题活动要求,中铁十七局集团工会积极发动、挖掘铁建职工的家风故事。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走进他们的“家规、家训、家风”吧:

0

1

门楣上的家风:

耕读第

----十七局二公司 牛奋香

戒尺以俭的前一句是什么

“耕读第、第读耕……”今年过年回老家,我看到6岁的儿子和5岁的侄子每人手里拿着一根棍子,指着老家大门门楣上的字从左到右、从右向左反反复复地读着。

小时候的我也经常盯着这个有着年代感的门楣来回读着上面的字,不知道究竟该读“耕读第”还是“第读耕”,但每每看到这三个字,心中便不由得产生一股浓浓的敬意和自豪感。

在一边看着孙子www.58yuanyou.com玩耍的母亲说:“孩子啊,这个读‘耕读第’,要从右往左读,这耕是耕田种地,读是读书写字,第就是人家。意思是咱们家的人既要有农民的勤奋,也要有读书人的见识。”她回过头叹了口气,嘟囔了一声:“咱们家的门有些年头了,太旧了,得翻修一下了。”“啊,翻修?你和我爸年纪都大了,翻修它干啥?我在城里又不是没有房子,到时候你们就搬过去住。”我哥在一边强烈反对。

我的父母都已年过7旬,这么大年纪还要翻盖大门,我也感觉不太合适。尤其是我们这些子女都不在家,翻修确实浪费人力、财力。我心里嘀咕着,嘴上却没多说什么。

“得翻盖翻盖,这门都50多年了,人活脸家要门,该到翻盖的时候了。”父亲一只手背在腰后,边走边说。我闻声抬头,看着父亲那微微拱起的背和满脸的皱纹,心里禁不住颤抖了一下。

“你们二老如果决定要翻盖的话,那就过完年再翻盖吧。这两天我找时间去定一下材料。”我哥看着大门,声音洪亮地说。

阳光下,老旧的门带着浅浅的裂痕,我把手轻轻放在门把上拨动着,听着门轴“咯吱咯吱”的声音,不禁思绪万千。抬头看着那苍劲有力的“耕读第”3个字,心底莫名升起一阵失落。这扇门给了我太多的记忆,也帮我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还记得8岁那年,父亲犁地回来,看到正在门口用树枝画画的我,父亲放下挽起的裤腿,拍了拍身上的土,又把手在自己衣服上蹭了蹭,握着我的手指着门上的字,教我念“耕读第”。再后来,我明白了那3个字的含义,明白了家族寄予后代的希望,更明白了父母为了让我们读书付出的心血。我哥是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我是村子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现在的我们虽未居高位,也没有太多的金钱,但我们心态平和,勤劳朴实,拥有充实的人生。

离开家时,我依依不舍地用手机给大门的各个角度拍了照片,还和家人在门前合影留念,好像这样做就可以抓住点什么。

前几天,我哥兴冲冲地打来微信视频说:“你看,咱家门翻盖好了,漂亮着呢。”看到视频里崭新的木质大门,确实很气派,我的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弧度,“哥,你能拿到外面吗?我看看门外的样子。”“我www.58yuanyou.com就知道你想看看门楣!”哥笑着应了一声。“咦,耕读第,没有变啊。”“那怎么能变原由网,用爸的话说,变啥也不能变家风啊。”哥的笑声格外爽朗。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看着“耕读第”三个字,我的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忽然意识到这是家风的力量。不管父母是否年迈,不管儿女离家有多远,家风留给我们无穷的精神力量,如春雨润物,虽无声无息,却指引着方向,净化着心灵,让我们始终奋力奔跑,成为无怨无悔的追梦人。

0

2

我的家规家训:

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十七局三公司 颉燕弟

戒尺以俭的前一句是什么

图为颉燕弟与家人

在我家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每每看到这几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记得高中时,学习压力像个巨大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尤其高三更是苦不堪言。有段时间我的英语成绩下降的很快,老师问我原因,我也答不上来,老师让我自己好好思考。回家后,爷爷问了我情况,我低着头说:“其实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课很晚。”爷爷听完后,便指向大厅上那几个字。

爷爷说这个家风被传承了几十年,在他小的时候,老爷爷就告诉过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过蜂林,一味的退缩你就永远得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么积累经验,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呢?听爷爷讲到他们过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茅塞顿开,开始拿起英语书,认真地拼写单词,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回味爷爷说的每一句话,我学习的动力一下子就回来了,好像浑身充满了力量。

家风伴我成长。吃苦是我们的美德,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的,它会给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报。家风牢记我心,也会伴随着我一直传承下去。

0

3

我的家规家训:

家庭和睦、心存感恩

----十七局五公司 吴芳

戒尺以俭的前一句是什么

图为吴芳与家人

小时候,总觉得女人到30多岁是个可怕的年纪,但是真到这个年纪,却是我感觉最自在的时候。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使我拥有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家庭。平凡是因为我也有父母和孩子,特殊是因为我们是留守家庭的一份子。老公、我和大女儿在广东佛山工作、学习,公公婆婆和小女儿在山西太原留守,我的妈妈在山西灵石照顾生病的爸爸。我的大家庭虽然相隔千里,但无论距离再远,工作再忙,每天都要聊聊天。

多年来,公公婆婆时常会叮嘱我们两口子和两个孩子,家人之间要多关心,夫妻之间要多体谅,孩子之间要多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心怀感恩之心,彼此关心,相互扶持。因为有爱,我们能相互理解彼此的不容易;因为有爱,我们多了一些想为他人创造快乐的乐趣;因为有爱,我们感觉幸福快乐。未来的道路漫长且美好,我们每个人都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过去父母是我们的参照物,我和老公努力成为两个孩子的指路灯,带领着他们成为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的人。

0

4

我的家规家训:

诚实守信、朴实节俭、勤劳智慧

----十七局电气化公司 周慧

戒尺以俭的前一句是什么

图为周慧与家人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对我的管束宽严并济,既给予了我充分任性的童年回忆,也给了我无数次挨打的经历,我很难准确描述我的家风家训是什么样,或者具体到某一句话,但节俭、勤劳、朴实都来源于我的家庭。

朴实。在我的印象中,父母的饮食起居一直都是普普通通,每年固定地添上几套衣服,逢年过节适当地庆祝,按需购买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蔬菜水果等生活用品,凡是能自己种植的果蔬一定会小心侍弄,静待发芽结果,每天粗茶淡饭但可口香甜,小菜几碟配上小酒一杯,小日子惬意而悠闲地过,但肯定不会浪费。而大件物品大都是在邻里邻居添置后才会跟着换上,家里的东西也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我爱惜,他们时常会在小心地整理擦拭某个物件时告诉我,这个比你的年龄都大,比如切菜的刀、摘菜的小板凳、盛菜的铁盘子、全棉丝光床单、绣着鸳鸯的枕巾,这些渗透在细节里的东西,潜移原由网默化造就了我衣服贵洁不贵华、极简主义等想法,让我很少去羡慕别人所拥有的。

勤劳。父母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原由网生活中,都给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我记得爸爸妈妈工作刚调整时,正值我刚上初中,每天妈妈凌晨三点就跟车采购,6点回来点货对账,然后在办公室一直忙到晚上8点,而爸爸同样是每天5点半起床上早自习,直到晚上10点查寝结束。一家人即便在同一个学校,只有早中晚吃饭的时候才能碰面。即便是寒暑假一家人在家时,父母也没有闲着,要么忙着拾掇家里,要么忙着给自己充电,要么就是在地里给爷爷奶奶分担。在持续了三年的初中生活中,属于脱管的三年,而我却学会了自己管理时间,戒掉了娇生惯养的毛病,最重要的是自力更生和刻苦学习成了我的主旋律。

诚实。我曾或多或少地撒过谎,有年幼时的无知,偷偷拿着茶几上的钱出去买吃的,油腻腻的嘴巴出卖了我,被一顿胖揍,也有豆蔻年华的小虚荣心作祟,为了一条好看的裙子,以不舒服等各种扭捏的理由去达到自己想要的,不免也是一顿打,许多独身子女家庭里可以容忍的小骄纵,在我的父母却是绝对一致的“零容忍”,哪怕是“动手”也在所不惜,特别是动用小心思这一套,有时,身边的长辈会很怜惜地说,这么乖的孩子不该下手这么重,又或者兄弟姐妹们会对我抱以同情的眼光,而如今我却很感激他们的棍棒教育,毕竟皮肉之痛早已烟消云散,留在心里的戒尺受用终生,让我明白做人有些原则性的底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真善美镌刻心底。

朴实、勤劳、诚实,润如细无声的家教是我此生最大的财富。

0

5

我的家规家训:

记住别人对你的好

忘掉你对别人的好

----十七局物资公司 傅颖秀

戒尺以俭的前一句是什么

图为傅颖秀与家人

父亲对我和妹妹的教育一直是严而不苛,宠而不溺。他教导我和妹妹,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和好意,一定要记住;如果帮助了别人,那不要记在心里。他是这样教育我们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我不止一次遇到过他帮助过的人,别人感谢他,他却记不起是什么事情。父亲在领导岗位工作了三十余年,从基层一步步提拔,清正廉洁。他为困难家庭争取到过入伍名额,也为下岗职工联系过接收单位,帮残疾家庭解决工作和子女入学,他和妈妈还一直支持着特困大学生的学习。我常常遇到这样的事:陪他买菜遛弯的路上,遇到他曾经帮助过的人,热情的跟他招呼,说起往事,依然感谢他曾经的帮助。但父亲常常一脸茫然。我知道,他是真的不记得,他帮助过别人的事情,自己从不放在心上。但是他常常给我们讲帮助过他的人,学生时代的,工作期间的,一遍遍,不厌其烦。

1996年我上高中的时候,母亲在火车站见到一个被殴打的未成年男孩,一个人冲上去解救下来,这个孩子说不清自己准确的年龄,带着很重的口音。母亲带他回来,帮他找家,一找就是6年。父亲和母亲教他读书认字,又通过各种关系渠道关系,最后在秦岭大山深处找到了他的家,一起把他送回去。当陕西晚报的记者找到家里要采访要报道的时候,父亲婉拒了,只说:“应该的,都会这样做的。”

2001年,母亲又在阳曲县遇到一个被拐卖的藏族女孩,冒着危险带她逃出来,父亲母亲又一起帮她找家,女孩被拐卖多次,藏语汉语混杂,只说自己的家叫“在靠”。父亲联系山西大学藏语班,又联系西藏自治区民政局……最后在青海的牧区泽库县找到了她的家。送女孩回去的时候,父亲母亲受到了当地最隆重热烈的礼遇,但是当当地的记者要采访报道的时候,父亲依然婉拒了,还是那句话:“应该的,都会这样做的”。

这些事情,过去之后,就再没有被提起。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很普通的事情一样。记得别人的对你的好,不要忘记;忘掉自己对别人的帮助,不要记得。这是父亲做人的准则。也是我们这个家庭的家风。

其实,家风并非需要写在纸上,刻在碑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感谢父母,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教会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做有温度的人。而我,会传承我的家风,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让我们的国家也成为一个温暖的,有温度的大家庭。

0

6

我的家规家训:

尽忠爱国、节俭持家

----十七局铺架分公司 张艳军

戒尺以俭的前一句是什么

图为张艳军与家人

尽忠爱国:记忆中,我的祖父很爱看戏,幼时的我经常跟随爷爷在村头看戏或者听爷爷讲述关羽、岳飞等忠心报国的戏曲人物故事。爷爷也曾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兵、送儿参军的模范。我的父辈弟兄4人,都曾是一身戎装的解放军,在部队服役十几年甚至更久,“听党的话跟党走”是父辈们融入血液的信念。正是这样的红色基因和耳濡目染,传承爱国尽忠的家规家训,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是我辈及后辈的首要责任。

节俭持家:父亲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经历过饥荒,让父亲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节俭得近乎吝啬。父亲最不能容忍的是浪费粮食。从小就要求我们三兄妹吃饭要吃干净,碗里哪怕一粒米都不能剩。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浪费粮食是造孽呀!”,“六零年人们饿得连树皮都吃,这大米白面的扔了多可惜。”父亲穿的用的也同样很节俭,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真正是“物尽其用”。父亲的袜子都是补了又补还在穿,牙刷用得快没毛了还不舍得扔,他用的搪瓷牙缸比我的年龄都大。

父亲一生践行着节俭持家的家训,省吃俭用,也总是希望我们承传他的治家理念。受父亲的影响,我吃饭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碗里盘子里的饭菜吃干净。对于穿的用的也不很讲究,能穿能用就行,从不追求名牌高档。

戒尺以俭的前一句是什么

传承良好家风

讲好家风故事

以“小家”美满

促“大家”和谐

本期编辑:李覃

素材来源: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会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戒尺以俭的前一句是什么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2431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