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的前一句

这么多年,你是否一直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形容忠贞不渝的爱情;是否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勉励自己发奋图强;你的父母催婚时是否会告诉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知道吗,其实可能你理解的这些句子的意思都是被后人曲解或断章取义的。本篇文章,就让小编来带你还原它们的真//www.58yuanyou.com实面貌。

执子之手的前一句

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句话源于《诗经邶风击鼓》,原诗为"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这首诗描写了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战士之间执手相约,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诉。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自然是在描述战士之间战友之情,而不是现在所说爱情。

执子之手的前一句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原句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周易》,很多人都把它理解成"君子应当自强不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以"在古文里是"用"的意思。其意思应是"君子以之自强不息",就是君子用了它以后就会自强不息。这里的"之",就是指前面的"天行健"。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天道的运行是最健康的,君子通过顺应这种规律,使自己变得强壮,生生不息,而不是让君子埋头苦干不松劲儿的意思。老子不是也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吗。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是//www.58yuanyou.com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意思是说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种之说,但孟子说过有五不孝),以没有尽到做后代的责任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这和告知父母了差不多。(因为一是舜出家在外,二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古有以帝王为父母一说,三是舜的父亲对他很暴力,即使这样他还是很孝顺。所以君子们都认为这就和告诉了他的父母一样。)

当然这句话其实是有争议的,许多人认为东汉的赵岐在《十三经注疏》的批注是对孟子这段话的解释。赵岐在《十三经注疏》中言:"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他把"不孝有三"定义为了三种,但是这里的"三不孝"其实应当参照孟子的《离娄章句下》所说:"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可见他并没有理解孟子的五不孝。他这样做的目的,很有可能是结合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故意曲解了孟子的含义。(所以小编对这句话中"无后"的解释更偏向为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

4.愚不可及

《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原文中孔子的意思是: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国家政治开明,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君主昏暗无度,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装起糊涂,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很有见地的说,他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的到,但他那种装糊涂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了。所以愚不可及最开始并不是说人蠢笨,而是孔子对宁武子的一种赞叹。

5. 以德报怨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说得很明白了:如果以德报怨的话,那么以什么来报德呢?孔子提倡"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也就是说: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纵容犯罪。以直报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来解决不公正的问题,也是对不讲道德的人进行道德和普法教育。法律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尺度,人们不能偏离太大。

6.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中"质"是朴实、自然,无修饰的。而"野"此处指粗鲁、鄙俗。"史"指言辞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翻译成白话就是说朴实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浮夸,只有质朴与文采相对,才是真正的君子。所以文质彬彬的原意其实只是说要文采和朴实相得益彰。

执子之手的前一句

7.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后世人断章取意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而朱熹在《朱子语类卷十三》中对"人欲"和"天理"的解释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也就是说吃饭喝水是人的正常需求,但是要吃山珍海味,那就是人的贪欲。人要结婚是正常的,但是要求三妻四妾就是人的贪欲。此处"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而"天理"就是人的基本需求。所以"存天理灭人欲"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人的欲望要有一个度!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ultyb

此话出自道德经第五章,原文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任其自然发展。再白话一点就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不会因仁慈而原由网有所偏爱,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圣人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加干预。所以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正因为不仁,看待万物都是如一,所以才是真正的平等、公正,所以才是真正的大仁。

9.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此处"为"念作wi,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意思是,如果人不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今常被误解为人如果不为自己着想,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执子之手的前一句

10.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民间这句话被解读成:肚量小的不是好人,不狠辣的人干不成大事。该句原句其实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里的"度"字是度量,气度之意。和前一句的"量"相对应,指宽容的限度。古人特别重视韵律的和谐美,"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扭口,换成"毒"就比较顺口了,也就显出了韵律的美感。故此古人便把这句话传成了"量小非君子,无原由网毒不丈夫"。所以整句的原意是:度量小就不是君子,没有宽厚的胸怀就不能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11.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句话流传甚广,几乎成为一般俗人和不知佛法者劝人吃肉饮酒的依据。若见有人吃素或忌讳什么,则劝说何必执着呢,"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它的原句其实出自《济公李修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这句话的背后还有一个非常悲壮的典故。说的是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现在的重庆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他是为了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啊。所以这句话并不是劝人不要执着于吃素或者忌讳,而是说只有在特定情况下,为度众生才破戒吃肉。

执子之手的前一句

12.父母在,不远游

原句出自《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在很多人断章取义,只说前半句,理解为为了敬孝道,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能出去太远。而这句话其实是说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但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就可以外出去奋斗。

13.闭门造车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固步自封,不与外界交流,关起门来搞建设,求发展;或者做事不考虑客观情况,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现比喻一项工作中规中矩,了无新意。但是它的原句其实是"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朱熹在《<四书>或问》第五卷写到"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所以该成语解释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成的车子,用起来也能合辙。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执子之手的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2371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