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几于道矣上一句

《道德经》第8章 上善若水,几于道矣

【经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①,故几于道②。居善地③,心善渊④,与//www.58yuanyou.com⑤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⑥,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考注】①处众人之所恶:处在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②几于道:接近于道。③居善地:高亨《老子正诂》认为“地”应为“坤”,坤为顺卦,意思是居住以顺物为善。④渊:沉静、深沉,比喻有城府。⑤与:与人相处。⑥能:通“耐”,忍受。如《淮南子•地形》:“食水者善游能寒。”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考译】善的最高境界象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安然处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它的品质接近于道的准则。

居住要环境适宜,思想要深邃含藏,与人相处要仁爱相亲,言语要真诚信用,为政要公平正义,处事要冷静能忍,行动要把握时机。

正因为它与万物无争,所以没有祸患和怨尤。

【导读】本章老子借助水来形容道的柔弱属性和功能,启发我们学习水的智慧。继颂扬川谷、母雌之后,本章老子对水大加颂扬,认为水性是最接近“道”、原由网最体现“道”的,号召世人向水学习。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老子却一反普通人的价值观,主张“处弱”“处低”,提倡“甘居下流”。

【辨读】 本章总体上不难把握,根据本章特点,分两个层次讲,一是综述,讲一下水为什么可以成“上善”;二是疑难点争议点辨析,着重谈一下对“政善治”“事善能”的见解。

一、水,何以成“上善”

传说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手指浩浩黄河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

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之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依依不舍地告别老子。

孔子也向自己的弟子赞扬“水”的美德。《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通卑)下,裾(通倨,方也)拘(gu,通鉤,曲也)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g)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y,同逸,散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刮平斗、斛用的小木板),似正;淖(通绰)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同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注:“裾拘必循其理”指水的曲直方圆等随物赋形的特性。绰约,柔弱,微达,无微不至,整个的意思就是柔美而通达于细小之处。)

大意说:流水浩大,普遍地施与各种生物而仿佛无为,有如君子的道德;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它浩浩荡荡无穷尽,有如圣人之道;如果掘开堵塞原由网使它通行,它回声应和原来的声响,奔赴百丈深谷也不怕,有如君子的果决和勇毅;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好象www.58yuanyou.com法;它注满量量器后不需要刮平,好象正;它温软地可以到达所有细微的地方,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任何东西在水里出来进去,便鲜美洁净,有如君子的善于教化;它经历万千曲折也一定向东流去,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它。

西汉经学家韩婴也赞扬“水”。《说苑•杂言》载:有人问,“夫智者何以乐于水也?”韩婴说水有“多德”:“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物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

老子“崇道”,认为“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

老子“尚柔”,认为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是“道”性的最佳体现。“道”无处不在,水柔弱不争,甘居下流,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水无往不利,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源源不断地流淌,滋养万物,孕育生命,孕育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又不求回报,低调居于这个世界。这样的德行,是至仁至善。

二、“政善治”,“善”的是什么

“政善治”,“政”无异议,焦点在“善治”。有的释为清净廉明,这是结合了“水”的美德;有的释为善于精简处理,这是考虑到了老子的“无为之治”;有的释为清静太平或者安定太平,这是强调了治理效果。我更倾向于第一种解释。

因为“上善若水”对治理的启示应该有两方面,一是为政不争,即清静无为,二是公平正义,因为水的美德之一就是平准高下,“水平”嘛。

三、“事善能”,是不是“无所不能”

“事善能”的“能”有两种解法,一是遵循它的常规用法,解释为“能”,二是按照它的较少用法,解释为“耐”(参注⑤),如《淮南子•地形》:“食水者善游能寒”。若解释为“能”,“事善能”翻译为“做事无所不能”或者“处事善于发挥所长”,一般解老者基本都是这样理解的,上文传说中“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一句也是此意;若解释为“耐”,则“事善能”翻译为“处事要冷静能忍”。哪个更符合老子本意呢?

老子不尚贤,他尚能吗?老子尚道、尚德、尚水、尚//www.58yuanyou.com自然,主张“自然无为”,不尚能。既然老子不尚能,那“无所不能”就不是老子“尚水”的原因。

再来看“耐”。耐是一种品质,是坚守和韧性,包括耐得住辛苦和委屈、耐得住平淡和寂寞、抵得住欲望和诱惑。“耐”的本质就是不争,能“耐”就能宽容、包容、兼容,能“耐”就能持之以恒,能“耐”就能处事容忍不躁动,能“耐”才能“动善时”,避免急功近利导致失败。

这样看来,是不是“耐”更符合老子本意?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故几于道矣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1771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