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自得的下一句

虽然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年代,但是到了晚唐,唐诗已经渐露颓势,表现出大不如前的趋势。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杜牧横空出世,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李商隐最为人称道的,一直都是他的爱情诗和无题诗。他的爱情诗缠绵悱恻,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夜雨寄北》,虽言浅却意深,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而他的无题诗在古典诗歌史上更是独树一帜,构思新奇让人叹服,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哪怕时隔千年,至今读之依旧让人惊艳。

怡然自得的下一句

从我们读到的李商隐的作品出发,似乎他应该是一位妥妥的“情圣”,不过这只是他最为人熟知的一面而已,他还有很多少为人知的一面。唐代文人都有一个喜好,那就是四处游历,寻访隐士高人,李白便曾仗剑游历四处寻访隐士高人,写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贾岛也有《寻隐者不遇》的诗作。

怡然自得的下一句

不过他们这么喜欢寻访隐士高人,一方面是确实对于隐士之风的向往和崇敬,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抱负难以施展,有逃避的嫌疑。李商隐也曾有寻访隐士高人的经历,而且也将这一经历写成了诗作,不过李商隐寻访隐士高人的理由就没有其他人那么复杂,没有抱负难以原由网施展寄情山水的倾向,因为当时的李商隐只有15岁。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李商隐的这首寻访隐士诗。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www.58yuanyou.com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怡然自得的下一句

这首禅诗所写的是李商隐在15岁时入山寻访一位高僧的经历。起首两句交代了诗人出发的时间是傍晚夕阳将要落山之时,他这次是去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隐居山中的僧人。“孤”之一字虽然看似写得是僧人原由网独自一人,但是他却能忍受这种孤独,一个人在山中隐居。当时的诗人也正处于求仙学道的清苦生活中,不过对于一位15岁的少年来说,这种孤独显然是难以忍受的。所以他去拜访孤僧,其实也是想从对方身上得到启示,到底对于清苦孤居的生活该怎么坦然面对。

怡然自得的下一句

三、四两句写的是诗人寻找孤僧的过程。时值深秋,山中落叶纷纷,诗人并不知道孤僧的居所,他只是沿着山路不停往前走,但是却怎么也见不到孤僧的踪影。山上云雾缭绕,前路漫漫,诗人也不知道还需要走多久才能见到孤僧。这里看似诗人刻画的是山中之景,但其实何尝不是突出孤僧的高远,一人居于尘世之上,怡然自乐,这也是诗人此次寻访之所求。同时路途艰难也反衬出诗人寻僧问禅的热切和坚定。这两句虽然简单却意蕴深远,细细品读,别有洞天。

怡然自得的下一句

五、六两句写的是诗人走了不知有多远,终于见到了孤僧的茅屋坐落于山林之间。这个时候天色已昏暗,诗人看着眼前的茅屋,耳边听闻孤僧敲磬诵经之声,暂时摆脱了尘世间的喧嚣。等到孤僧诵经完毕,诗人进屋向对方请教禅理,孤僧闲倚一枝藤上,悠悠然和诗人相谈。这两句中,孤僧虽然一人独居山林,但是却始终未曾懈怠佛事,这里没有拘束,但他却依旧能这般自律,可见其对于佛法的虔诚之心。“一枝藤”则写出了孤僧居所的简陋,但就是在这样的简陋环境下,孤僧却原由网怡然自得,“闲倚”二字正是写出了孤僧的这一状态。

怡然自得的下一句

结尾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此行收获的总结。他此时正和僧人在山中,天地广大,只寥寥两人,但僧人却怡然自得。诗人不由想到,佛家曾说大千世界便在微尘当中,而此刻的他于这天地间孤寂同样是如同微尘。那么又何必执着于尘世间的喜爱和憎恨?这两句其实很像网络上流行的金句“人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人到世上只是尘埃的偶然落定。生命结束,就是尘埃随风而逝”。或许也正是如此,这两句现在也成了很多人喜欢的网红诗句,时常被网友挂在嘴边或拿着做自己的IcivSoDt个性签名。

李商隐这首禅诗从开篇美到结尾,道出人应当淡然从容地面对世界的禅理,可谓言简而意深。真的是让人很难想象当时的李商隐才15岁,便能写出这般有哲理的文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怡然自得的下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2881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