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古语怎么说

刘先银经典点说:还阳卧和混元卧:睡姿就能把肾气阳气补足了

刘先银经典点说:还阳卧,混元卧“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的”这漫漫长夜清醒的梦

提示

从经络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肝肾两经都从大腿内侧通过,锻炼肝肾功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两腿分开劈叉。这时,您两条大腿内侧会酸胀紧绷,而这紧绷的地方就是肝肾经的循行路线。肝肾经要一起锻炼,才会协调一致。

然而,即使功法精妙,您一定还要有些耐心和信心才行,不要今天刚练习,明天就希望有显效。做“还阳卧”的时候,大腿内侧有酸胀紧绷的感觉,尤其是胯部,特别酸痛。此时,不应放弃,可以适当调整舒缓,逐步增加练习时间。

“还阳卧”的练习法:

身体自然平躺,髋关节放松;腿似环状,让两脚心相对,并使脚后跟直对着会阴(如果能用脚后跟顶着会阴最好);两手心放于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着腹部。

失眠古语怎么说

仰卧这种姿势使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最大,压迫力较小,身体更容易放松。身体的放松加上一定的姿势,可以很快地使阳气和肾气充盈起来。肾阳气相当于命门的真火——生命力的强弱关键就是看命门的阳气是否充足。摆这个姿势,就是为了更有利于肾阳气的充足,因此补肾的作用非常明显。

混元卧则是把还阳卧的练习法提高了一个层次的睡姿。

练习时,是在仰卧姿势下,腿成环状让两脚心相对,脚后跟腿直对着会阴的基础上,将两手重叠或交叉轻轻的放在头上,手心对着头顶百会穴。

失眠古语怎么说

这个姿势既能补肾气又可放松头部,对失眠、神经衰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上面两臂围成一个圈,可以使肾气不往生殖器上走,而是拉到中脘的深处;下面两腿围成一个圈,有利于周身气血沿腿循环到身体的当中。

松开的前胯是练好还阳卧和混元卧功的前提。前胯不松,“卧”的时间不能持久,也不易入静。为了更快地松胯,一般摆好卧功姿势后,可以先把两手放于两膝内侧,轻轻地一下一下往床面推按,坚持练一段时间后,前胯髋关节处就会松开,两膝就能平贴于床。初用这两个姿势睡觉,可能前胯尚不能完全松开,这时可以采取两膝下放书或毛毯的方式来过渡,避免在睡眠的状态下使姿势变形。

还阳卧与混元卧由于补肾的作用强,容易出现性兴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宁心定意,不要让其化为浊精(女人化为白带跑掉)。这时是还精补脑的最好时机,要用“吸、抵、撮、闭”的方法来解决。“吸”是吸气,“抵”是舌抵上腭,撮是撮肛,闭是闭目上视头顶,闭住气,手指和脚趾蜷曲用力。女性出现性兴奋的时候,一定要定下神,马上注意两个乳房正中XCpTAfi的膻中穴靠下一点的、古人称作乳溪的地方。这样注意一会儿,身体里边的气血就会宁静下来。

失眠古语怎么说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刘先银经典点说: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黄帝内经说,失眠的原因,只有明其理,才能治其本。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子午流注与十二经络】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相隔8小时,手三阴下降:

手太阴肺经(3:00-5:00寅时),

手少阴心经(11:00-13:00午时),

手厥阴心包经(19:00-21:00戌时)。

相隔8小时,手三阳:

手太阳小肠经(13:00-15:00未时),

手少阳三焦经(21:00-23:00亥时),

手阳明大肠经(5:00-7:00卯时)。

相隔8小时,足三阴上升:

足太阴脾经(9:00-11:00巳时),

足少阴肾经(17:00-19:00酉时),

足厥阴肝经(1:00-3:00丑时)。

相隔8小时,足三阳下降:

足太阳膀胱经(15:00-17:00申时),

足少阳胆经(23:00-1:00子时),

足阳明胃经(7:00-9:00辰时)。

深究三阴三阳的盛衰关系到十二经脉的相表里

三阴三阳,是《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里论述的,把阴和阳各分成“三等”:太阴、少阴、厥阴和太阳、少阳、阳明,然后手、足各领三阴三阳经脉对应五脏六腑(增加了“心包”作为第六“脏”,对应第六腑“三焦”)形成十二经脉的理论,并定义其“相表里”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15:00-17:00)与足少阴肾经(17:00-19:00) 相表里

足少阳胆经(23:00-1:00)与足厥阴肝经(1:00-3:00)相表里

足阳明胃经(7:00-9:00)与足太阴脾经(9:00-11:00)相表里

手太阳小肠经(13:00-15:00)与手少阴心经(11:00-13:00) 相表里

手少阳三焦经(19:00-21:00)与手厥阴心包经(21:00-23:00) 相表里

手阳明大肠经(5:00-7:00)与手太阴肺经(3:00-5:00) 相表里

失眠古语怎么说

失眠古语怎么说

失眠古语怎么说

失眠古语怎么说

失眠古语怎么说

失眠古语怎么说

失眠古语怎么说

失眠古语怎么说

失眠古语怎么说

失眠古语怎么说

失眠古语怎么说

失眠古语怎么说

失眠古语怎么说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失眠在黄帝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

关于睡眠的生理机制与病因病机以及失眠的治疗,在《黄帝内经》多处可以看到。

从内经的角度,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认识人的睡眠规律,营卫循行是影响睡眠的核心因素,卫气对跷脉的调节,影响睡眠,睡觉的时候一觉睡醒,本质是一种生理韵律。是具有自律特性的,这也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和宇宙自然昼夜周期同步的生命活动,并有体内的适应机制,《黄帝内经》这样描述:

早上到中午,是一天之中的阳,是阳中之阳;

中午到傍晚,也是一天之中的阳,是阳中的阴;

天黑到鸡鸣,是一天之中的阴,属于阴中之阴。

鸡鸣到早晨,是一天之中的阴,是阴中之阳。

随自然界阴阳变化,人体也是这样的一个变化规律:

人体阳气早晨逐渐变旺,中午的时候最盛,中午过后逐渐变弱,半夜的时候最弱。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必将影响人体的阴阳变化,而人体的阴阳变化可调节睡眠。所以,当阴阳出现生理性盛衰变化,人就会出现生理睡觉和醒来。

关于营卫之气

营卫之气来源于水谷精微性质,有阳刚阴柔之不同,运行有脉内脉外的差异,二者相互交合在夜半子时。

他们的功能活动、运行规律和人体生命活动,特别是睡眠的关系很密切。只有人体营卫运行正常,才能出现正常的睡眠生理现象。

卫气白天行于阳,夜晚行于阴。阴代表晚上,晚上就是该睡觉的时候,阳气少了,阴气旺盛,眼皮就会打架想要睡觉了。

随着早上阳气逐渐升起,阴气少而阳气盛,就自然醒来了。

很多人一天都是睡不醒的样子,直观的看上去就是这个人不阳光,阴气重,死气沉沉的样子。

卫气一昼夜周流全身五十周,白天行于阳,晚上行于阴。

行于阳则人是清醒的,行于阴就要入睡了。

运行不正常,睡眠也就会乱了。

比如白天睡不着,晚上睡不醒。

跷脉具有濡养眼睛,管理眼睑开合的功能。

而跷脉的盛虚取决于卫气的运行,跷脉对睡眠的作用也是通过卫气对跷脉产生调节作用体现的。

对于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多种原因都可引起阴阳不和,营卫运行失常,从而导致睡眠障碍。

大致有下面几类

1.外邪侵袭

邪气犹如客人进入体内,家里来客了嘛当然会热闹一些,人也睡不着了。

这些逆乱之气滞留在五脏六腑,卫气独自守卫在外,行于阳而阳气盛,不得入于阴而阴虚,所以也就睡不着了。

2.内邪干扰

情志所伤、饮食不等因素导致的水液、痰浊等产物滞留体内,阴阳失和,导致睡眠障碍。

3.营卫不足

《黄帝内经》里提到,老年人由于生理因素而夜不瞑的机制,营气衰少、卫气内伐导致睡眠障碍,而当前也有很多年轻人也如老年人般。

4.体质因素

不同的体质会影响到卫气的循环,进而影响睡眠。

这点放在讲解体质的时候聊,目前对于失眠的治疗,应从调节阴阳,调和营卫,调理脏腑等方面入手。对于治疗睡眠障碍的原则,补虚泻实以沟通人体经络运行的通道,使阴阳调和,人才得以安然入睡。首先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形体和情志情况,再制定治疗方法。

宋高宗皇帝《养生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养生论》,宋代,赵构书。赵构是宋高宗皇帝,宋徽宗的第九子。纵25.1厘米,横63.6厘米,真草二体书就,是存世的赵构精品力作之一。《养生论》我国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名篇。由三国诗人嵇康作,本文论述了养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主张形神共养,尤重养神;提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要求养生须持之以恒,通达明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养生途径。

赵构所书《养生论》,完全承传了“二王”一脉的书风,用笔润媚圆和,丰腴圆润不失清逸之气,温柔妍婉颇具清和流宕之像。结字疏朗秀整,真书工稳而韵意萦绕,草书流动而意态冲和,真所谓“禊帖嫡宗”。

失眠古语怎么说

周易第42卦_益卦(风雷益)_巽上震下

周易第42卦详解

第四十二卦:益卦(风雷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白话文解释

益卦:筮遇此爻,利于有所往,利于涉水渡河。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风雷激荡,是益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惊恐于风雷的威力,从而见善则从之,有过则改之。

邵雍河洛理数解卦

损上益下,奋发有为;进取成名,商贾获利。

小吉:得此卦者,正当好运,奋发图进,得人帮助,能获名利。

傅佩荣解卦手册

时运:得意之时,改旧换新。

财运:贸易要快,才有利益。

家宅:小心风雷;婚姻好合。

身体:肝火太盛。

谁都经历过寒冬,谁不知太阳的温暖;谁没有经历过苦难,谁不知芝兰的芬芳……

秋联

观海听涛,任潮生潮息;

持杯问酒,忘梦醒梦沉。

秋风扫地,无分新叶陈叶;

冷月垂天,何异去年今年。

老子曰:(《道德经道经第十四章》)意思是:掌握自古以来的规律,去理解今天身边发生的所有事,能够古往今来无所不知。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借古喻今。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

什么是中国治国的根本?今天的中国,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借古讽今。苏辙《上皇帝书》中曰:“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则其以私罪至某,赃罪正入已至若干者,非复过误,适陷于深文者也。”意思是,清除百姓的祸患,如同去除自己的心病一样。苏辙把百姓疾苦提升到“腹心之疾”的高度,意在说明“去民之患”刻不容缓,不可稍懈。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要我们把民众的疾苦了解到、处理好,“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

借古鉴今。《论语颜渊》有云: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这作为为政之德、为政之道、为政之要。

博古通今、底蕴深厚,“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卓越的智慧——“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黄帝内经说,失眠的原因,只有明其理,才能治其本。

小时候的我喜欢爬山,老家屋后有一个很大的山洞,老人们都称之为“鸡蛋洞”,我不理解便问太爷,为什么叫做“鸡蛋洞”?

太爷这样解释:前些年,每逢夏天天气炎热,镇上收购的鸡蛋过不了几天就变质,无法保存。后来不知是谁发现尽管是夏天但山洞里却很冷,于是就修了一条山路,直通山洞,在洞内放了很多大缸,专门为鸡蛋过夏天准备,于是大家都称它为“鸡蛋洞”。

太爷的话让我似信非信,为了验证其真伪,每逢夏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常常到山洞里玩,看看洞内是否很冷。

情况的确如太爷所说,夏天虽然洞外天气炎热,但只要进入山洞,立即感到凉飕飕的。洞很深,站在洞中回头望,可以看到洞口的丝丝缕缕雾气。洞顶水汽凝结成水珠,不时向下滴,嘀嗒嘀嗒的,地面显得非常潮湿。

又为了再观察到冬天洞内的情形,春节的时候,我和弟弟不顾下着大雪爬上屋后高高的山头,去感受鸡蛋洞里是否依旧很冷。情况正好相反,冬天的山洞却很暖和,我们在里面呆一会儿,就感到热燥,地面以及洞顶都很干燥。

太爷说的没错,山洞果真是冬暖夏凉!

失眠古语怎么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

学医之后看了《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我一直有些纳闷,春夏天气暖和,为什么还需要养阳?秋冬天气寒冷,却要养阴?难道春夏养阳不担原由网心上火,秋冬养阴不担心体内湿邪加重?

某日,突然间想起小时候游玩山洞时的情形,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才明晰、深刻起来。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人体和地球就是一样的。

就拿这个山洞来说,夏天虽然洞外天气炎热,但山洞内很冷,也潮湿;冬天虽然洞外大雪纷纷,但山洞内很热燥。我们的身体和山洞一样,夏天人体阳气充斥于体表,体内阳气缺乏,也会很潮湿、很阴冷;冬天人体阳气潜伏于体内,容易蒸腾阴液,所以人就感到很干燥。

内经上说“春夏养阳”,看看夏天的山洞,再想想夏天时我们的五脏,养阳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看看冬天的山洞,再想想冬天时节我们的五脏,他们也是处于温燥当中,养阴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冬天吃火锅,补阴又补阳

我们说秋冬养阴,并不能错误的以为要每天吃上几个雪梨,喝冷饮,凉的酸奶,这样的错误做法,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寒湿体质。因为阴分得不到阳气的推动和运化,成了一潭死水,反过来伤人。

每到冬季,各种火锅便在全国各地红火起来,大家都爱在那份酣畅淋漓中寻找着快乐。但火锅中多含有辛辣温燥之物,为什么吃完后,人还感到很暖和,很舒服呢?这与“秋冬养阴”知否违背呢?

真相是这样子的!冬季空气干燥,下几场雨、几场雪,空气并不会就此变得湿润呢?因为还取决于太阳。如果一场雨后阳光很好,空气中湿度就会增加;如果只是下雨下雪,气温不升高,空气依然干燥。所以说秋冬养阴的时候,别忘了适当的补充阳气,这样人体阴分才能得到阳气的蒸腾,才能濡养周身,才会泉源不竭。

明白了这些,再来想一想,为什么冬天吃火锅后人很暖和,皮肤也很湿润,就很清楚了。因为吃火锅的时候会喝热汤,既补充了人体的阴分,也补充了人体的阳气,阴液在阳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化为气,濡养周身。这也就是“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的道理。

但天天吃重口味的辛辣味火锅也是绝对不行的,吃火锅能够补阳,目的是促进补阴,如果天天吃火锅,反而会伤阴,就适得其反,导致人体阴虚加重。

所以,这阴阳的关系要辨证地看,才不会盲目的养阴与养阳。冬季寒冷,养阴的同时,还要防止受寒;夏季天气炎热,养阳的同时,还要防止中暑。

究竟养阴还是阳,需参考体质和地域

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有些人体内阳虚阴盛,在夏季时容易感到四肢酸楚,沉重乏力,这时养阳显得非常重要;但到了冬季,即使空气干燥,但这些人体内阴分并不亏虚,他们不需要过分的养阴,养阴反而会加重体内湿邪。有些人形体瘦弱,火邪偏重,夏天时反而需要养阴,防止中暑,养阳就显得不是很重要;到了秋冬季节,需要养阴时,养阴就尤为重要,不然这类病人就会感到特别干燥。

不同的地域环境,其气候状况也有所不同,距离赤道近的地方,四季都很暖和,这时要注重养阴;相反,距离赤道远的地方,四季寒冷,就需要养阳,来抵抗寒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大自然的整体规律,我们人类顺应这种规律的同时,也应当根据个人实际状况,有所偏重即可。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养生长寿宜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只有真正懂得了这些,再来谈养生,谈治病,才能活学活用,有的放矢。

阴是死物,阳是动力,是能量,只有阳气的推动和温化,阴液才能发挥作用,只有“阴得阳生”才能泉源不竭,这不仅仅是养生和保健,是一种艺术,是道!

人活在天地之间,人体内气机循环与天地是相通的,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到自然界,向自然界学习,对养生才会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总失眠,因为阴阳错了位

人可以只喝水,不吃饭,活上一个星期,而且感觉还不是很坏,但让一//www.58yuanyou.com个人整天整夜不睡觉,过不了两三天,人就会崩溃。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白天动而生阳,人体阳气输布于外,维持这种状态需要消耗体内的阴份,阳以阴为基础,阴以阳为表现形式,白天的所有活动,都是在消耗阴分。长时间的耗阴,就会阴分枯绝,身体自然就会受不了。

明白了这些道理,再看看长期失眠的患者,为什么满脸皱纹,为什么手掌纹路很乱,这都是阴分亏虚的表现。这是患者在向我们展示,由于长期失眠,阳不入阴,阴气得不到化生,体内五脏六腑阴液不足。

那么失眠该如何治疗呢?

很简单,引阳入阴,就能治好失眠!

如何引阳入阴呢?就需要分析患者为什么阳不入阴了。

有些患者经常心情烦躁,是因为体内气机郁滞,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化火,扰乱心神,阳气被排斥于外,就无法入阴了。这样的病人只需要用清热的药物配上解郁的药物,就会有很好的疗效。栀子淡豆豉汤配四逆散,就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有些病人体内寒湿较重,阳气入体后,无法推动大量的寒湿之邪,人就会感到很累,睡觉也累,就连www.58yuanyou.com做梦也是做很累人的梦;有的患者甚至描述,做梦时感觉双腿走路非常沉重,早上起来,好像一夜没有睡觉一样。这样的患者,需要温补阳气,促进阳气推动阴液的运行,只要阳气足了,推动有力了,睡觉就感到轻松了。附子理中丸就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有些患者属于阳气入阴的机制出现了问题,人之三阳为太阳、少阳、阳明,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由阳入阴,是由表入里的过程,即由太阳至少阳,由少阳至阳明,由阳明至太阴,由太阴至少阴,由少阴至厥阴,人卧气血归于厥阴肝,就是这个道理。这里面的关键环节是由阳明到太阴的过程,这是由阳转阴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障碍,阳气自然无法入阴,人也就失眠了。

阳明指的是什么呢?阳明指的是胃。

太阴指的是什么呢?太阴指的是脾。

《素问逆调论》中写道:“胃不和则卧不安”!为什么胃不和会出现卧不安呢?

因为阳气不能经过阳明胃,进入到太阴脾,阳不入阴,所以卧不安了!

且看《内经》中的半夏汤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方药并不多,仅有十方,而在《灵枢》里就有个半夏汤,专为不寐(即失眠)而设。

组成:秫米一升,半夏五合

用法: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

功效: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半夏汤确为治疗不寐之良方,功效显著。

这里面的关键药材为半夏。半夏者,夏季一半,夏季到秋季,是大自然由阳转阴的过程,半夏生长于夏季之半,大自然阳气正浓之时,正所谓“阳极生阴”,半夏归于胃经,禀赋有阳极生阴之气,是引阳入阴最好的药材。

如果患者肝火较重,阳气是无法进入厥阴肝的,因为肝火排斥阳气所致,即使用半夏引阳入阴,也只能使阳气处于少阴、太阴的境地,患者能入睡,但比较浅,只有清泻肝火之后,人体才能深入熟睡。

还有一味药材叫夏枯草,此药于夏季暑气正浓之时,长夏季节成熟而枯萎,万物只有入秋之后才枯黄,而此药独禀天地之气,提前枯黄,意喻能将金秋肃杀www.58yuanyou.com之气提前,此物具有清肝火、散瘀结的作用,肝火得清,则能吸引阳气入阴,所以对于阳不入阴、肝火亢盛的病人,半夏配夏枯草,疗效特佳。

医圣张仲景的医德思想

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张仲景以济世救人、普同一等、仁爱为怀的事业准则。他以战国名医扁鹊为榜样,主张继承发扬古代医学家德高艺精的优良传统。

张仲景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称作医圣,他所著作的《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张仲景除了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他的医德对后世医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张仲景以济世救人、普同一等、仁爱为怀的事业准则。他以战国名医扁鹊为榜样,主张继承发扬古代医学家德高艺精的优良传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越人"即秦越人、扁鹊,他制定了医家"骄恣不论于理"、"信巫不信医"等六不治行为准则,并提出"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的技术要求。在"举世昏迷"的社会里,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张扬着仁术济世的主张。"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对于病人,他一视同仁。从传说中可以看出,他给皇帝和达官看病,也给冻坏耳朵的穷苦百姓治病。他看病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力求保证医疗质量,反对"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草率态度。

他具有淡泊名利、廉洁正直、遵纪守法的医德品质。张仲景批判那些"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的势利之徒。在他眼中,"医相无二",医国与活人一样重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中讲病因时,曾把"养慎",即小心谨慎地保养身体和"无犯王法"作为防病健身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对患者的要求,也是对医生的要求,医务工作者要带头遵纪守法。

中医讲究传承。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业务上进步很快。早年间,他跟随同乡名医张伯祖学医,伯祖要求他两年内将几十本医书全部读完。为专心读书,张仲景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屋内,让人将门窗堵死,只留下一个递饭送水的小洞。就这样,他读完了《难经》、《黄帝内经》、《胎胪药录》等医学名著,并背熟数千条汤头歌。张仲景在内科医技已相当有名的情况下,听说襄阳有名王姓外科医生治疗疮痈有绝招,人称"王神仙",他便背上行囊,跋涉数百里,前往拜师。恭敬的态度,恳切的言辞,令"王神仙"疑虑尽消,倾心教授。张仲景也曾为弄清断肠草的毒性,细品毒草,几乎死去。张仲景精研攻学,后来医者赞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神医也。"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失眠古语怎么说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jiqiao/33430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