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的笔画顺序怎么写的

凸的笔画顺序怎么写的

凸的笔画顺序怎么写的

1

杨文浏 安徽/合肥

问题一:创作作品的文本对于书法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肯定有直接作用,但是在展览评选中如何量化打分更为科学

问题二:书法的本质应该是“书”与“法”,文本只是对提升书法的艺术表现有一定辅助作用。如果过于强调书法文本的作用,是否会弱化书法的本质特征?

2

司马新义 湖南/岳阳

问题一:当代书法作品的时代精神是什么?当代书法家的责任与担当是什么?

问题二:书法培训应不应该有门禁?谁都能开班拉客培训,不可控的后果责任由谁负?

问题三:展览体形成的原因有哪一些?如何推动百花齐放?

问题四:江湖书法盛行的危害大,如何树立中书协的专业地位和权威性?

3

国腾飞 贵州/贵阳

问题一:本人作为高校书法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发现一个问题亟待解决。在当前的书法大学生中流传一个说法:临古难以入展获奖;而临摹评审委员或获奖书家较为快捷。由此,本人在观察中也的确发现学习古人的优秀作品与学习当代人的作品作为同等水平入展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国书协对此持什么态度?对此有无措施?谢谢!

4

徐强 浙江/温州

问题一:风格作为一个成熟书家必须面对问题,其确定早晚的利与弊,或者要不要有风格意识?

问题二:书法创作中怎样才能做到心性流淌?

5

陈才坤

湖南/衡阳

问题一:习总书记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书以载道,做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如何以书入道?

问题二:如何以书弘道?

6

郭保军

山东/德州

问题一:以二王一脉为法书的当代书法作者如何改变千人一面的现状?

问题二:当前展览如何改变形式现状?

7

蒋刚

四川/绵阳

问题一:书法能不能成为以汉字为载体,依靠本身的笔墨技巧的美感和章法形式的美感成为一种更纯粹的视觉艺术,在文字使用正确的情况下张扬它的艺术性?不刻意去纠结文学,文凭,文化,毕竟没有一个行业是不需要文化涵养的!

问题二:当下展览评审中,考核的要素是什么?希望具体回答!

8

石印文 湖南/益阳

问题一:首先为中书协能够举办书家自书诗文和临帖两个展览点赞(问题?)

9.

赵安如 四川/成都

问题一:如何理解和把握写字与书法的辩证统一关系?

问题二:请问:对当下所谓“丑书”问题的看法?

问题三:请问十二届国展的评审将如何体现16字方针?

10

张怀顺 天津

问题一:当代书法创作尚式我是赞同的,但在这样的背景下,比较当代和古人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在作品境界的营造和技法的表现上差距还是很大的,请问中国书协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弥补这样的差距?

问题二:绍兴论坛及“文墨同辉”“我书我心”两个展览是否会影响将要举办的十二届国展的导向?

11

魏增宇 公安

问题一:作为表达情感的书法艺术,该不该?含不含有文学性?有没有?如果有,应该怎样表达他的文学性?

问题二:作为表达情感书法艺术,有没有教化作用?如果有,教化作用有哪些?

12

龙周 贵州/铜仁

问题一:书法艺术的回归和创新面临的问题,二者是否存在一定的矛盾?

问题二:在这种展厅文化的背景下,入展经验显得比书写更重要,你怎么看

13

曾晚霞 福建/宁德

问题一:女性社会角色责任重,学书不易,中书协在国展评选上是否可以男女分别进行评选,在实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向女作者适当倾斜呢?这无疑对女书家群体水平的发展具有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问题二:是否可以取消各级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呢?这完全是与传统相背离,而严重影响学生对经典法书的传承。

14

贾占强 陕西/渭南

问题一:古人今人生理没变,古代案头书写能够产生经典作品,而现在为展厅效果而创作大字,是否会因人的生理极限以及工具的性能极限而无法表现书法中重要的艺术品质?(如散淡丶自然等)

问题二:美与丑( ?)

15

张玉波 湖南/永州

问题一:由现象引发的技法讨论。现象:前一段时间某国展班出现“两支毛笔创作”获奖作品、入展作品的示范视频,即一支笔写润墨,一支笔写枯笔,交替使用创作一幅作品。传统笔法应该不会这个样子,从王羲之到徐渭,应该也不是这样书写的。问题:古代书法的技法传承和延续是否重要?

问题二:工具材料革新的底线(制作性过强等),自然书写和主流创作应该怎样倡导? 评审机制的引导:现在的展览是否形式过胜?

16

叶枝校

问题一: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评委太多,一综合以得票多的作品,往往评出的是千人一面没个性的作品,这是产生入选作品雷同问题。就像电视节目向全国投票评快男快女,一综合以得票最多的肯定是不男不女,因为全国有男有女的人去评只能出中间者。就像单位考核投票,往往中等的老好人胜出。建议特别有个性的而好的作品,应考虑一票提到入展,给些许名额,像如今有些单位对不存在一票否决的业绩优秀者,直接评优,不用求大众考核意见。

问题二:我回答邱振中问题:如何理性地表现书法的深度?只谈技法,理性创作书法前,一定要写创作提纲,按提纲完成创作。不断变换提纲,创作就不同,作者自己风格就会各异,如写文章提纲不同行文全会变。书法的韵味主要有两种,一是古典味的,一是时尚味的。创作古典味的书法,一定要坚持以线造型,古代的国画是以线造的白描为主的,书法同步,是当时人的一种审美,枯湿浓淡不是主要元素。创作时尚作品,就要加入笔墨去营造块面,要有枯湿浓淡,像当代的国画的烂漫。古典与现代,不是谁好的问题,而是作者选择的风格和运用不同技术产生的,推崇复古并非就好,谁还总想古古板板,新时代应有新时代的审美和技术。

17.

周易 江苏/苏州

问题一:尊敬的专家老师们:当下青年书家群对经典法书缺少真正深入,广泛汲取传统的态度与决心,在展览的推动下,太过注重于形和色的精心营造,而缺乏内心的精神追求。这样的浮躁心理和学习态度还如何化解?

18

屈则俭 广西/崇左

问题一:边境地区如何解决书法师资的培训问题:1.培训资金 2.书法老师的编制。

19

金开颜 浙江/金华

问题一:请问在迈向形成个人风格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我感到风格形成期也是个危险期,因为风格有好有坏,有高有低,有受人喜欢和不喜欢等等,该如何把握好这个风格形成的过程?请老师们给些心得和指示!

20

刘福生 吉林/长春

问题一:历史在某个节点上,有惊人的相似。书法史,也伴随着大历史,以史为镜,关怀书法,是有良知的书法家的必须。不管你的书法走到何处,从艺者,文史哲不通,是说不通的。因人而异,艺术也是一种遗憾之美,你的某些缺板,在不同时间段里,一定要主观地分辨并渐次补上。以人为本,在我眼里,好的技术支撑下,审美体验展终究以气格为第一位,这里,人生的综合修养可见一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里面是否可以用小说,提高你的感知与趣味?

问题二:关注以二王为中心的历代经典,以最大视野关怀东晋王谢以外与王氏家族有关联的谱系,整合两汉草简资源,雅化民间书风,强化有共性的二王书风特化符号,把某些有见地的碑学体系,有效地纳入整个主流书风中,真正做到融汇包容,是时代所需,大势所需。另外,新出土的文本,就是激活这些因子的催化剂,这些,可使书法由广度到深度有新鲜的血液,也助推了艺术由生到熟,再反朴归真的历程。

21

杨勇 湖北/鄂州

问题一:当下所谓“丑书”和目前的“展览体”哪一个在继承传统、理解传统上做的更好?

问题二:当代书法作品创作的归宿指向就是展览吗?展览是不是当下书法作品无法逃避的命运?

22

王智忠 天津

问题一:回归传统文化本位背景下书法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如何调整?

问题二:如何构建完备的书法评价话语体系?

23

胡小平 重庆

问题一:现在集字软件盛行,很多书者根据书写内容查找某书家某帖上的字,找不到就找这个书家其它帖上的字或者其他书家曾写过的这个字代替,然后临摹参展参赛,屡试不爽。评委给出的评语是作品一看就是学某某的,还旁涉了某某的。请问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24

袁刚 重庆

问题一:关于源流问题:对二王学来说王羲之是源,其后学习二王的书家都属于流。如果王羲之是流,那么谁又是源呢?对于现代书家来说又该如何溯源呢?

25

唐绍禄 江西/赣州

问题一:书法作品中,“古意”的含义是什么?在古代如散氏盘、平复帖这些经典作品中,古意有什么具体体现?

问题二:当代书法的视野主要是关注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清末以来出土了甲骨文、秦楚简牍、汉简、写经书法等,新文物大大拓展了书法视野,创作群体密切关注,学术界如何看待?这些新文物能不能成为当代书法创作齐于甚至超越清代以前直至魏晋书法的空间?

26

徐子钧 天津

问题一:国展投稿作品众多,入展作品毕竟是少的。没入的作者有水平相当的,风格雷同,为什么没选上等等,诸多问题,诸多痛苦。然而投展作者看不到全部,不利于回避雷同等问题。如果能够划定更大的范围拍出图片,统计类似风格的投稿件数,让投展者能看到展览全貌,知己知彼,最后能通过比较,推动创新,推高国展水平。可否用大数据结合国展评审?

27

曾伟子 湖南/邵阳

问题一:论坛主题“源流时代”,理应探讨“借古鉴今”,却一直聚焦在“文墨同辉”。而“文”又聚焦在“文章”而非“文化”。是否,当代书法最大的缺失,是书法家不会做诗文?

问题二:论坛主题“源流时代”,追溯“源流”是手段,书写“时代”是目的。“时代”与“古代”相比,最大的变化何在?改革的重点何在?二王的出路何在?事物的发展,在于否定之否定,不在肯定再肯定。

28

周继中 安徽/马鞍山

问题一:我们是来自最底层的农民书法爱好者,中国书协的重大展览和培训在适当的机会,能否为他们提供展览和培训的机会?

问题二:中国书法发展空前繁荣,展览众多,竞争激烈,能否名额设置上多加点?能否在传统和创新作品上有所平衡点?

29

杨健君 天津

问题一:今围绕绍兴论坛的主题而提一问题。 即论坛主题中所言“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意义深邃,然而却有某种歧义性。 这种歧义表现在:其歧义一,“以王羲之为中心”是“历代法书”的重要方面,并非唯一的,也可以有“以颜真卿(或欧阳询、或米芾、有其他等)为中心的历代法书”; 其歧义二,“以王羲之为中心”是“历代法书”的基本特征,即自王羲之书法以来,中国历代法书都是以他为中心的,“以王羲之为中心”具有唯一性,权威性。 我的问题是:对于歧义一,大家不会有质疑,应该是认可的。但对于歧义二,即中国历代法书都是以王羲之为中心的,那么,自王羲之出现一来的一千六七百年的中国书法古代史真是如此的吗? 进而再问,蓬勃发展了40年的当代书法也是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吗?王羲之书法在当代的地位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30

杨君 吉林

问题一:当代书法展览评选缺少在历史层面的评价标准。 面对一些集古字入展获奖的作品,真的能住历史的考验吗?真的能代表当代书法的走向吗?

问题二:当代书法作者群体的历史价值。 当代书法作者99%会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当代书法作者群体还有何价值?难道只剩下爱好和修身养性了?这是不是当代书法作者群体的集体悲哀?毕竟古人没有专业书家,今天的我们前行的目的是什么?

31

朱睿 重庆

问题一:您对书风趋同是如何认识的?能不能说书风趋同这一庞大的群体是孕育高平大家的群众基础?

问题二:您对碑帖融合与碑帖分进如何看,您更倾向于前者还是后者?

32.

岑岚 贵州/黔西南

问题一:有的文化名人在文学创作、学术成果等方面影响较大,但他们的毛笔字从书法本体的角度看,却很不入流,甚至可以说没有入门,而他们却在书法界有很高的地位,这个现象是否合理,从历史的维度看,会对书法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二:笔墨当随时代,艺术要为大众服务的时代命题,被很多人误读为“大众喜欢的就是好的”,而书法圈外的绝大部分大众是不能辨别雅俗的,从而导致书法艺术审美的庸俗化,助长了江湖字的流行,中国书协、专业书法家应当如何在文艺为民服务与“曲高和寡”的艺术创作中寻找平衡点、切合点?如何引导大众审美,接受专业书法创作,远离江湖垃圾的侵蚀?

33

廖忠飞 浙江/绍兴

问题一:如何去理解赵孟頫说的:结字因时相传?这里的时是原由网书写当时还是时代?

34

王俊 安徽/马鞍山

问题一:传统的书法艺术是精英文化,书法创作在主流上是精英文化行为(民间书法的稚拙、粗率之美是文化人的诠释),而当代书法艺术已沦为大众文化。如何看待、如何面对这种转变?书法艺术失去原本生发的文化土壤的“无土栽植”,是否会使书法出现变异?以"源流-时代”为主题的绍兴论坛,能不能对这一问题提供答案?

35

周威 湖南/长沙

问题一:薛龙春老师在兰亭博物馆讲座里讲到“二王书法无提按”。薛老师讲座声情并茂,十分精彩。 学生想请教薛老师讲座中“提按”所指是什么?是手腕上下的提按,还是毛笔在弧形运动过程中毛笔笔锥上下的提按?请薛老师予以界定。

问题二:白谦慎老师昨天提到:“读书对书法创作有用吗?”,而后邱振中老师总结:“读书是件幸福的事,细读每本书对我们都有益处,读书可以间接提升书法。” 那么在具备相当的书写技巧的前提下,提升书法水平除了读书外,还有否其它路径?“希望得到老师们更多的分析和教导。

36

胡天峰 浙江/台州

问题一:二王法帖,为何能成为其后世人终极一生临摹学习的对象,并且都无法超越?王羲之也只是50多岁,王献之43岁。

问题二:古代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以师承方式传授技艺,却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经典作品。现代信息通畅,各类优秀法帖传播甚广,学术论坛此起彼伏,高端书法培训此消彼长,不乏有优秀者。虽能撂倒部分古人 ,但还是无法撼动"二王"。

37

廖伟夫 广东/深圳

问题一:传统书法可以说是精英文化,当代全民书法的现象出现,而传统书法生态不复存在,造成大量对技法的误读和对文化属性的丢弃、审美立场的混乱。书法工作者如何保持自身的良性生长并真正引领当代书法的传承和发展?

问题二:近年中国书协的展览评审基本以模拟经典法帖和风格作品为主,有较强个人面貌的书法作品很难入展,而纵观历代书法家均是面貌个性突出,在之后的展览中是否要考虑对这类作品?

38

王建 山东/东营

问题一:当前书法创作必须依托于深入追古的集字创作,用才情表现笔墨,用笔墨表现所临经典的型。我认为书法创新不是另类的“作”,书法创作更不是创造。我的观点是否正确,讲专家指点?

问题二:书法的舞台:纯艺术的舞台,市场的舞台,展览的舞台,这三个舞台,因为作者的生活工作或者说生存状态不同,就会走不同的途径。文学,文本,自作诗文有的人就根本没法解决,能在技法的活动中保证所选文本的高雅,出处正确也不失是好的书法作品。所以我想说的,书协应该提倡学术和技法两条路线,不应非要强行倡导文学修养。技进乎为道,技还是在前BoumaNA的。谢谢

39

王怀罡 煤矿

问题一:对于当前书法创作,就个体而言,是不是更需要一种多元创作? (这里我说的多元创作,是指两种以上书体的创作,如楷、行或楷、草等)

40

刘帅 江西/南昌

问题一:目前,书法展览征稿启示中鼓励原创诗词,但事实是评审中往往这类作品很难上展,原因是在最后阶段审读不合辙押韵,合辙押韵的诗词是有专门学习的诗词作者才可为之,中书协展览评审中尽管倡导,但却效果不佳,上展览者仍然抄诗词为多,中书协如何看待此矛盾?

41

欧阳荷庚 江西/宜春

问题一:如何更好地规避“伪二王”与师“王”出新?

42

许义 吉林

问题一:书法展览评审导向标准中的艺文兼备如何在书法艺术学科化进程的加速度中承继展场书法后时代与作品内涵提升的共荣共进?

问题二:当代书法艺术创作者如何能秉承历史使命成为将来的“传统书法”?

43

洪厚甜 四川

问题一:写碑的笔法和写帖的笔法一定是对立的吗?为什么不可以从一个体系的两个侧面来理解?

问题二:技法的继承是亦步亦趋原始的再现更有益书法艺术的发展,还是深入笔法规律努力开拓和提炼更有意义?

44

王军领 重庆

问题一:通过书法抒情达性在古代书家中是常态,而当代展览作品随性而书几乎不可能,展厅中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成,如何看待作品与书家的剥离现象?

问题二:现在高校搞书法研究的学者与一线参加国展创作的书家在创作理念上有较大差异,理论与实践在当代并没有高度统一,如何解决二者观念冲突?评选展览是考察创作水平,评选标准能不能交由一线创作群体决定?

45

周剑初 解放军

问题一:中国书法渊远流长,众彩纷呈,出现了篆丶隶、楷丶行丶草五种书体,作为学书者,如何看待"书家当习五体"?

46

方瑞成 内蒙古/呼和浩特

问题一:www.58yuanyou.com展览中的作品形式(纸张规格)是否可以有所突破?个人认为不该限制,考虑到书法的本质,创作一幅作品是书写作者内心感受,抒发自身情感,所以如果在创作前先要考虑纸张规格那势必会影响创作情绪。

47

李海滨 海南/三亚

问题一:作为基层的书法爱好者,希望能从本次论坛以及展览获得通往十二届国展的相关信息。但从专家的论述中似乎没有太多针性的话语,话题都比较宽泛,那么从“源流.时代”到十二届国展,举办这个论坛能给我们书法爱好者真正获得的是什么?

48

刘文勇 河南/郑州

问题一:从长远考虑,我们关注自身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两天老师们也都论述了很多,从眼前的问题考虑,我们更关注十二届国展的情况,今天下午是否请老师具体讲述一下十二届国展的情况,或者未来中国书协举办展览的理念?谢谢!

49

伍剑 湖南/长沙

问题一:“我书我心”需要关注书写文本和书法创作中,对于情与调的把握。请问,如何在创作中处理并实践好个人的性情与书写格调?

问题二:纵横的维度主题下,当代以碑帖融合的创作导向引导的书家,如何重新定位找到属于自我的坐标?

50

胡正良 贵州/遵义

问题一:王羲之在后人传承中哪些是发扬的?哪些又是丢掉了?发展中一加一减,可以为今天学习提供哪些思考?

问题二:如果说羲之代表晋,颜代表唐,那代表今天的可能是什么样的作品?或者说我们该走向何方?

51

陆华凯 四川/广安

问题一:在当代书法视野下如何理解书法艺术的百花齐放和推陈出新?

52

唐永平 陕西/咸阳

问题一:当代书法创作如何面对好简化字问题?

53

林玉梅 福建/漳州

问题一:当下书法创作如何平衡曲高和寡与雅俗共赏的审美落差?

54

王志安 福建/泉州

问题一:如何看待个人风格与习气?

55

林玉梅 福建/漳州

问题一:当下书法创作如何平衡曲高和寡与雅俗共赏的审美落差?

56

廖小丹 江西/南昌

问题一:有人说当代书法在书法史上是水平最低的时期,当代书法水平能否与古代书法抗衡?

问题二:线条是西方的概念,“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这一说法成立吗?

57

林景辉 福建/泉州

问题一:发展的眼光看,崇尚“魏晋风度”是否适合当今的书法时代?

58

赵月秋 云南/昆明

问题一:将草书解构为楷书、隶书式的书写方法的可行性?

59

逄春伟 山东/潍坊

问题一:在鼓励创新和兼容并包的理念下,如何看待在创作中繁简字体规范的问题?

60

周威 湖南/长沙

问题一:听说刘涛老师早年的书法就非常棒,后来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书法理论研究之中。尤其对二王学研究贡献突出。 请问刘涛老师您转型的原因是什么?是理论研究的乐趣大于书法创作吗?为什么?谢谢您!

61

戴光辉 江西/抚州

问题一: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以文字为基础,讲源流,这是大家共识。然而对文字与书法的源头,除搞书法的人略知一点表皮,国人又有多少人知?本当小学生应知的我们文字源流却成大学学者研究的对象,仅以甲骨文成为世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荣吗?任何事业大发展离不开其厚实基础,书法文化事业发展繁荣也一样。提高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对祖国文字的认知水平,书法界该怎么做?(当然教育界是主要的责任)

凸的笔画顺序怎么写的

62

肖慧 浙江/绍兴

问题一:书法繁荣发展至今,似乎还有碑帖之分的言论,窃以为碑帖不可区别对立,应当以传统文化背景下全面掌握碑帖历史发展过程与书写的特性,碑无帖不活,帖无骨不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碑帖兼融才是我们这代书家努力的方向,以正大气象的审美追求才是时代的书法语言?

63

巫清函 重庆

问题一:中国书协能否每年举办一次技法展(裸展),规定书写内容,固定纸张大小,不准拼接,不准染色,印章不超过三个。对作品书写技法和书写特色这两部分分别进行量化评比。 同时,也可一年举办一次拼贴展,或尚形展,以满足书法的多元化。

64

柯学刃 福建/福州

问题一:十二届国展的方式其实还是相当于在同一个时间内举办各单项展览。中国书协如何在举办的各项展览中,有不同学术指向性和评选方式?

65

程志宏 河南

问题一:什么是我们的时代风貌?我们如何创作出符合时代风貌甚至是代表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

66

李国月 河北/保定

问题一:请问十二届全国展评选会在作品书风把握、文本选择等方面有侧重和相应的标准吗?

67

林志明 福建/漳州

问题一:生活的优劣在书法创作中会起到哪些作用?

问题二:当下书法发展的“短平快”存在哪些弊端?

68

曹辉 湖南/郴州

问题一:十二届国展征稿启事明确:在同等书写水平下,优先选择自撰类作品。请问评审中如何确保这一提法落到实处?

69

汪定强 贵州/铜仁

问题一:中国书协提倡会员自作诗词,我认为要客观对待,不能一刀切,有诗词联赋创作悟性的会员会自觉创作,无须强调。无诗词创作能力的会员,即使强求,也写不出好诗文,那不如精选古典诗文。因此,只能提倡,不能强求。今人的诗文再好与古人相比也有差距。为达到艺文兼美的目的,建议中国书协成立诗词联赋专业委员会,把握诗文创作作品的前期评审。

问题二:近年来,北京出现一批冒充中国书协的机构,吸收中国书协会员,骗取钱财,而中书协在网络上没有健全维权机制,有的会员入会好多年了,在网上还看不到自已的名字,请问中书协维权委员会在干些什么?

70

叶韶霖 福建/厦门

问题一:如何进一步完善国展评选机制,以利于更好地引导书法作者深入传统守正创新?

71

苏显双 吉林/长春

问题一: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至今,形式可谓一片大好,但至今没有统编教材,各高校都是摸石头过河,因人设课,长此以往极不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书协有教育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可否把这些优势力量整合起来,为高校书法学科建设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72

徐士彬 安徽/滁州

问题一:看过书论,也听过专家讲解,对古人笔法(用笔)还是不解,总是虚无缥缈,抓不住,请问笔法究竟有没有规律,有没有一套标准,具有可操作性,一听就明白,一看就会写的?

73

韩亚珠 辽宁/鞍山

问题一:唐楷在表达生动方面有局限吗?

74

王堂兵 四川/雅安

问题一:颜真卿更多地是“二王”的流,还是从碑而出另开风气的“源”?

问题二:古人的时代之风形成于领军者,而当今分工更细的时代,选择日趋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还会出现属于当今时代的书风吗?

75

吴炜栋 江苏/常州

问题一:碑与帖结合是当代书法者探索途径之一,碑与帖应从哪些方面结合?应该不是会把两者笔画特征和结构特征简单地拼揍?

问题二:有人常问,学帖时总觉得线条不厚实,有老师告知学点碑可以增强笔力和线质。难道二王一系书家们都通过学碑来增强笔力和线质的吗?

76

段朱勇 贵州/六盘水

问题一:怎样理解书写性?书写性与线条质感、作品整体气韵的关系?自然书写、日常书写与展览书写的差距?

问题二:我们当代的时代审美是什么?是复古还是创新?是二王还是北碑?是苍茫?俊逸?怪诞?还是流美?是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还是强调作品的内涵?

77

李守卫 江苏/淮安

问题一:书为心画,贵在传承,根植传统,鼓励创新。当前展览更多的侧重于前者,而对包容多样的创作思变的探索之作留有的空隙却相对有限,就此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78

刘大龙 重庆

问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果说笔墨当随时代,那么请问:有没有“新时代书法”?如果有,如何定义新时代书法,且与传统书法是什么关系?

79

殷昌军 公安

问题一:目前书展普遍重技法轻文化,中国书协如何在展览评审中体现书者的文化素质,以引领书法创作方向?

问题二:历来“翰墨文章写春秋”,“翰墨载道”,但昨天有一位专家却说书法没有文学性,教化作用也很小。对此观点很不解,请进一步解答,书法到底有没有文学性和教化作用?如果有,如何发挥?

80

傅绍尉 广西/柳州

问题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请问当今书坛“时”和“弊”各有什么?

81

樊利杰 湖北/武汉

问题一:我注意到,中国书协的展览,每次都有新变化。对于相对成熟的展览,比如国展,各书体展等,规则需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问题二:强调文本内容是今年的亮点。投稿作品中自作诗词的量也一定会增加。请问,评审的时候,如何对待作品书写质量很好,但是自作诗词有硬伤的作品?

82

刘艺鸿 甘肃/庆阳

问题一:大家都在研究学习古代书法,然而时代不断的发展变化,人文思想认识也依然不断提高和升华,为什么一直将学书思想停留在古代社会现象?为什么要用当代人文思想去描绘古人的字体?为什么不能有当代的书法形式?

问题二:书法艺术应该有纵向的继承和横向的发展,纵向的继承已有本可依,而横向的发展将能不能百花齐放,能不能创造极具代表性的当代书法形式?

83

张怀江 电力

问题一:书法究竟是进一步走向庙堂,成为小众娱乐的奢侈遊戏,还是自降身段,散入民间,觉醒和提高百姓审美水准,在当前及今后民族復兴伟大进程中亳不退让、义不容辞承担起凝聚民心、抚熨和鼓舞人心的责任?

问题二:在现代信息化高度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生活快节凑的今天,书法家必须要会写合韵的律诗吗?

84

温尚萍 辽宁/丹东

问题一:如何体现“文墨同辉”的时代性: 当代作品的“文”到底该“古”还是该“今”? 因为“文”的时代性是“白话文”,“墨”的时代性是入古。

85

徐东树 福建/福州

问题一:现时代遭遇到的文化问题,是不是本来就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需要反复讨论的前提?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遭遇到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我们有一些大体共识吗?有能力、有条件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吗?

86

艾青 福建

问题一:我们活在当下,在当代的政治、文化、生态环境下学习生活和工作,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们又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呼吁,这个"当"的倡导是否会引导书写者走向一个刻意的、俗气的、低级趣味的怪圈?

87

梁正文 重庆

问题一:请问陈主席:您提出的“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处于什么阶段?或者说有什么成果?能否成功?

88

徐万里 电力

问题一:十二届国展在评审标准、取向上与之前会有何不同?

问题二:高水平的丑书与艺术真善美的输出传达如何处理?

89

鞠闻天 内蒙古/呼伦贝尔

问题一:请问鲍贤伦先生:您的书法创作广泛承继、吸纳简牍书法风骨,并以此雄厚古朴、面貌独特的隶书创作独步于当代书坛。想请教您在研究、创作过程中是如何有效地将线质打造得如此雄强、古厚的?又是用怎样行的方法将简牍书有效隶书化的?

90

任学军 青海/西宁

问题一:二王以后,书家辈出,高峰林立,当代书家怎样才能从林立的高峰中走出来?

91

罗小松 重庆

问题一:当今书坛“写什么”问题得到普遍重视,但在如此深刻和迅速的社会变革之后,究竟什么样的文本才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在这种情形下,除了回望,书家在探索中能够完成多大程度的担当?

92

郭昤 四川/自贡

问题一:古代文人诗书合一,是由当时的日常生活决定的。当代除了书法爱好者外,毛笔已不是人们生活必备之物,加之社会分工的细化,写诗文的不一定用毛笔,用毛笔的也不一定写诗文。所以“我书我心”可以写书法家自己的诗文,也可以写别人的诗文。重点是要形式与内容要统一,达到文本与书法相得益彰即可。换言之,书家既便写自己的诗文,如果形式与内容不统一也不应该是佳品。天下三大行书正是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典范。BoumaNA

问题二:怎样解决当下书法展中千人一面的现象?以二王体系为例,历代学二王的书家辈出,却各有风貌,个性鲜明。在提倡书法“溯源”的当下,十二届国展写二王的作品也许与往届有增无减。别说一般的作者,当代大家或书坛领军人物能把二王写出自己心性的也很少。于是很多作者为解决入展问题,弃古法今,“拿来主义”流行,相互摹仿,快捷见效,乍一看从技术性到艺术性都有可观处,但把书者名字盖上则看不出是何人之作。十一届全国展的小行书和草书作品中这种现象不泛其例。

93

石海松 安徽/合肥

问题一:昨天很多名家提到老干部提,李双阳先生也提到南社的名家作品比当代很多普通的书法作者写的都要差,按理说南社的名家(那怕是所谓的老干部)他们综合修养和审美应该是要高于今天这些普通的书法作者,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否有好的解决方法?

94

李小军 四川/达州

问题一: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假如我们来场复古:从小写毛笔字(技法支撑),文学复古(休养支撑),我们能迎来书法盛世吗?能出现第二个王羲之、颜真卿吗?

95

朱利 辽宁/沈阳

问题一:求功求利,有什么不好?

96

吴永斌 湖北/黄石

问题一:当代展览的评选都是评委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主观的评价的,当下正在引导作者提升文化素养,那么评选时评委除了关注文本的规范、准确性外,会从哪些元素评判作者的文化素养?

问题二:书法的传承既要关注金字塔的塔尖,要求对塔尖上的前沿作者有着“道”的不同维度要求。那么对于塔底的更多大众的初步的学习与接受,我们在“技”与“道”应作各种引导?

97

王立志 北京

问题一:为何学傅山要结合、参照王铎?

98

刘丽颖 辽宁/抚顺

问题一:智永真的没有自作诗文作品?是不是《千字文》这样的内容更容易流传? 我们的自作詩文会更利于我们的作品获得接受和肯定吗?

99

赵飚 石油

问题一:碑、帖、碑帖相融,如何看待和学习?(黄惇教授)

100

孙万民 辽宁/丹东

问题一:打乱文字顺序,或写一篇完全没有意义的文字,能否写出有书卷气,有感染力的书法作品?

101

张显东 石油

问题一:张天弓老师好!您说书法是心灵自然的流淌,怎样能够达到自然流淌?

102

段建华 甘肃/庆阳

问题一:在当代书法展览中推出的一批获奖书法作者,为什么相当一部分人后来会逐渐淡出书法展览及书法圈?

103

呼格吉勒图 内蒙古/巴彦淖尔

问题一:中国书协专家组成员应由老中青组成,论题也应更具时代性。

104

王忠勇 广东/广州

问题一:本次展览即然是以王羲之为中心,那么策展导向为什么只关心二王以后而忽视二王以前,比如汉简、残纸中的真书、行书、章草?只关心二王往哪去而不关心二王从哪来,是否是一种忽视?

问题二:提一个工具问题:掺有化纤的毛笔一定不如古代的中山免毫吗?

105

张志庆 河北/廊坊

问题一:你对此次展厅的作品满意吗?存在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106

刘秀兰

问题一:怎样理解艺术审美与书法作品的必然联系?

问题二:怎样体现书法作品的视觉美?

107

唐晓亮 安徽

问题一:优秀而高雅的专业书法作品今天仍然不被广大百姓理解、看好,相反,他们宁愿接受“好玩”又“夺人眼球”的“江湖书法”,这是“江湖书法”能够生存的土壤与条件。如何宣传教化广大百姓理解接受专业书法?中书协有什么好的办法、措施?

108

曹辉 湖南/郴州

问题一:当前帖学“娘炮”风的出现,可否理解为明清帖学式微的轮回?

109

朱茂刚 山东/济南

问题一:“二王”书风的振兴是书法史发展的必然还是展览导向的作用?

问题二:时过境迁,论学识与修养难与古人比肩,书为心画,今人的出路在哪里,时代精神应该怎么体现?

110

古新星 江西/赣州

问题一:在国展中,取法民间书法是不是比取法经典法帖要不被评委认可?

111

朱宇华 湖北/黄石

问题一:十二届国展分书体投稿。据说投行书,作品中草书比例不能超过20%,投草书,行书比例不超过20%。请问是不是这样?那我如果写一件作品,行、草各占一半,该怎么投稿?会不会违规?

112

王冰专 山西

问题一:每次征稿要求,在书法创作中繁简字不能混用,这意思就是说可以用简化字创作。但在展览中沒见一件纯简化字的作品,请问是沒人创作简化字,还是有投稿的被评委反感而拿下?

问题二:在每次征稿启示中,都有要求提倡自作诗文,并说在同等水平下优先录取。请问这个同等水平在评审时是怎么把握的?(比喻不同书体怎么把握同等水平?)

113

胡崇炜 辽宁

问题一:当前书法创作中的雷同化问题很有倾向性,如何解决?

问题二:王義之艺术精神与当下提倡的正大气象是一致的吗?

114

钱玉清 江苏/苏州

问题一:全国书法大展分书体评审是不是会形成常态?

115

刘洁 辽宁/盘锦

问题一: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的文学形式,唐诗宋词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当下这个时代,我们的书法作品内容是否应该提倡采用现代体裁的文章?

116

许义 吉林

问题一:“尚式”之风是当代展场书法的视觉追求,也是中国书法四十年振兴繁荣的阶段性相对成熟成果,在此基础上,如何思考源流、时代及未来的发展趋向?(式:格式 仪式 示范)

问题二:德艺双馨和国学素养的提升如何促进书法作者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群体的定位?

117

马驰野 吉林

问题一:是否应该对非主流书风(这里单指古代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王朝汉字书法,今这些出现的少数民族王朝在中国境内)深入研究,和继承?还是无视其曾出现过的与中原书风学习、碰撞所产生的带有少数民族精神的汉字书风?

问题二:现在鼓励自作诗文,对于写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之事可有空间?(有部分作者在短时间无法创作诗文)

118

华波 上海

问题一:当代书家普遍具备了书写技巧,但在国学基础方面亟需补课。因为大多数书家是学着汉语拼音,看着宋体字和简化字长大的。如何解决:当代书家应该广泛汲取国学营养,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秦汉魏晋史学、古代汉语言文学(包括训诂学、古代诗词、世说新语等方向)等古代经典,丰富自身学养?

问题二:十二届国展评审是否能接受普通的笔记本用纸?谢谢。

119

李贵明 甘肃/兰州

问题一:刘洪彪先生说:当代书风是“尚式”的时代,那么当代的书家在唯一的一点空间里在形式上能玩得过古人吗?当代书家在形式上是否能留下让后世可以师法的经典范式?

120

梁正文 重庆

问题一:陈主席:现在展览投稿的楷书创作,能否以简化字进行创作?如果可以的话,十二届国展有一件这样作品能否会在这一点引起争议?如果不可以的话,书法的便捷与时代如何体现?(因为简化字也是时代和快捷的产物)

121

余端照 福建

问题一:中书协倡导“艺文兼备”,能否举办有针对性的展览,比如自作诗书展?(我们福建省书协2017年在陈振濂副主席的倡议下举办了“守望兰亭福颂金秋 福建省诗书画印作品展”,2018年又举办了今年还将继续举办)

122

张其凤 江苏/南京

问题一:按说书法的审美标准是越高古越好!我们看古代书画展时也是从后面往前看感到越看越有味道,相反从前往后看感觉越看越空洞越来越松懈!但看近几年的国展与兰亭奖展览,却有一个倾向,就是明清尤其是取法清代书家的作品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获奖作者越来越多。但问题是我们到展厅看时,那些取法明清的作品还真的是气象格局不错!历史上的王羲之胜过不知多少个赵之谦,但到了今人这里,赵之谦的徒弟却干翻了王羲之的徒弟!这种书法现象需要怎样解释?

123

彭双龙 广东/深圳

问题一:中国书法的核心是什么?

问题二:当今,展厅中“作品”基本都是刻意为之,那么,如何在展厅时代做到自然创作呢?

124

张聪明 福建/泉州

问题一:如何避免当代展览只见作品不见人,只见笔墨不见思想的弊端?虽然书协已经为此推出了不少完善的举措,这些举措达到了预期效果了吗?下一步是否有更深入的举措来引导展览走向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呢?

125

张沧 新疆/乌鲁木齐

问题一:当代人常常强调“追求”书法风格,这与刘熙载所説的“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是否有本质差异?如果有,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与会专家们对于“内擫、外拓”这组概念的解释是否有统一共识?

126

曹恩东 甘肃/兰州

问题一:今天的书法走向公共空间,异于古代书斋传统式(书写、人格、作品)三流合一的“读”,成为视觉的盛宴,图像的生成,一种“看”的方式,即对作品本身的观照。这种转换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人文精神的缺失”,如果是作何解释?如果不是作何解释?

127

杨中良 职工

问题一:陈振濂主席对“汉仪尚巍手书”这种丑书字库流行怎么看?是大众审美的堕落,还是审检制度的缺失?

128

俞海滨 上海

问题一:一是建议中书协国展评审评委构成再创新,如吸纳有一定比例了解历代书法篆刻演变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专家加入评审队伍,而不仅仅全是历次国展获奖者等评审。

问题二:建议国展评委评审中也要多关注一定比例小尺寸精品创作,而不仅仅清一色六尺八尺制作。

129

李新建 上海

问题一:书法书法,“法”固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视法度本没有错,错只错在仅仅重视法度而看不见别的。只知有“法”而不知“法”是干什么用的,这是当下最突出的,请问“法”是什么东西?

130

王光伟 贵州/安顺

问题一:如何理解呈现书法的金石气和篆刻的书写性? 请朱培尔先生回答,谢谢。

131

荆永庆 职工

问题一:书法未来的走向是精英化,还是大众化?

问题二:如何体现自作诗文在书法展览中的优势?

132

丁子同 安徽/阜阳

问题一:如何才能找到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的最佳契合点?

问题二:古文人书法才是中国书法的正统,汉代出土的残砖瓦砾上的文字能算是中国书法吗?

133

冯伟 海南/海口

问题一:当前书法创作小字泛滥,大字缺失,也同时倡导自撰内容和不提倡过度拼贴的导向下,如果自撰内容如果篇幅过长,只能通过拼贴和小字来创作。请问专家评委:这种自撰内容和形式上的矛盾问题如何解决?

134

胡层华 上海

问题一:陈老师曾经有个展览的文章主题: 展厅是引向艺术视觉观赏的“罪魁祸首”,这让我们怎么辩证的理解?

135

吴铁群 上海

问题一:本人第二次参加中书协论坛,指引方向是最重要的,希望以后的论坛专家要不断调整,做到百家争鸣。

问题二:现在国展大量缩减,这样不利于提升作者的水平,平台很重要,要多给作者压力与动力。

136

邱慧娥 福建/龙岩

问题一:请问即将举办十二届国展的五种书体的入展评审标准和机制有哪些,与过去的十一届国展的有何异同?

问题二:文字经过数批次简化后发展至当代,几千汉字的结构均发生极大的改变,教育部对中小学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书法,同时又否定书法史中出现的繁体异体持否定态度,中书协是怎么看待教育部的做法?

137

卜庆中

问题一:我们经常讲笔墨当随时代,我们的书法创作是否符合当前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

138

余军 上海

问题一:在这次展览里,我们很少看到晋代之前的书风,如东汉时期的草书,两晋的民间书风等。那么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书法,它的边界在哪里?是否包括东汉张艺等人的草书,晋代的民间书风等?

问题二:在当代的背景下,不能单纯的再用魏晋玄学的情境和语境来解读理解二王书法,那在当前如何理解和表达二王书法?它除了情境和文心外,它是不是线条艺术?是不是平面视角艺术?

139

张义方 职工

问题一:人书俱老在二王书风中的体现?

问题二:如何让书法在社会上的功能得到更好体现?

140

周玉成 上海

问题一:建议中书协在今后国展评审中应按不同书体制定不同评定标准,且对作品出处不能教条地按照出自某一本帖。因为每个时期每一种书体均有若干风格,只要把握万变不离古即可。也允许作者有30%的创意。

问题二:现代书法作品注重形式固然重要,但要把握作品内容与形式有机协调。

141

杨贤淼 上海

问题一:从上次乌海到本次的绍兴都说书法要有文体意识,书法家要提高自身修养!我想中国书协把这事落实到各省市书协,定期请专家进行系统的培训!

142

崔涛 职工

问题一:如何改善书法从业者的生存现状?

143

罗宁 上海

问题一:十二届国展征稿启事指出“在同等书写水平下,优先选择自撰类作品”。请问:自撰类作品在评审中占有多大优势?“同等书写水平”的作品有多少?

144

刘文勇 河南/郑州

问题一:中国书协担负重任,每次展览的指挥大棒,都引导着当代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这次绍兴论坛主要还是关于帖学的大讨论,试问:中国书协下一步是否还会有关于BoumaNA碑学的大讨论?

145

张飞 江苏/南京

问题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地域书风逐渐淡化,在将来地域书风是否还会凸显?

146

潘龙飞

问题一:本次论坛引导我们对书法的深入,对法帖更加丝毫的深入解析,当前的这种纯图像的研究到达什么层次了,还有必要继续挖掘吗?还是应该更多的着眼未来?

问题二:乌海论坛,绍兴论坛这样的书坛盛会每年都会举办吗?

147

何进国 甘肃/临夏

问题一:中国书协对于基层书法作者的关注,会不会倾斜向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自治县这样一个多民族文化和经济都薄弱的基层?如果关注,书协会不会在书协展览上给予一定的名额给予鼓励,让基层地区书法文化能够得到振兴和发扬?

问题二:关于书法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为例,一个多名族,经济和文化都很薄弱的地区该怎样去发展发扬书法文化?中国书协会不会多给这样的贫困地区的年轻书法执著追求者给予补课或者给予机会?

148

高文琪 湖北/武汉

问题一:王羲之在章草上有所创作吗?他所创新的起始点书作面貌是什么?

问题二:为什么这次王羲之研究成果展中几乎没有人来书写王羲之章草风格的作品?

149

霍威 河北/石家庄

问题一:在书法创作中,选择书写古代诗文或自创诗文,在创作心理上是否有区别?究竟有哪些区别?在各自的创作过程中真的是否有情感上的悬隔?

150

孙立滨 陕西/西安

问题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导致了书法生态由古到今的变化,在当代全新书法生态环境中,如何正确审思书法主体的身份和地位,确立当代书法人的责任和担当?

问题二:论坛主旨在于溯其源而异其流,借古开今,我们应如何认识书法艺术的时代性,拓宽书法创作的纬度?拓展书法理论的深度?拓宽书法教育的广度?提升书法艺术价值的链度?

151

张宏钟 山东/济南

问题一:近代新出上了许多简牍帛书,其上文字或篆或隶或兼而有之,它的点画结构形体对于书法创作学习有非常意义。请问如何将这些简帛文字运用到当代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如何运用这些新出上的古文字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152

李坤朋 海南/海口

问题一:笔墨当随时代。在现代,书法作品是否只能通过诗文来传达?

问题二:书法的“文墨同辉”是否应该从小学教育着手?

153

王乃勇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大草创作,从有法到无法,自由挥洒于黑白之间。正如论坛“我书我心"的倡导,作为书家,要解决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1:书与文的关系?或者说书写内容对大草创作的影响?2:如何把控大幅生宣大草作品的创作?3:如何解决大草学习中技与道的问题?或者说是书写风格的形成?

154

周建旭

问题一:当代书法发展的地域不均衡性和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该如何解决?

155

林传生

问题一:请问在展览文化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引导广大书家深入文心,做到文墨兼修?

156

林峰

问题一:黄惇教授在其主旨演讲中提到。清代以来碑派开启了一个帖派所不能囊括的以篆隶、北碑和无名氏书家为中心的传统,进而导致二王一系文人书法传统的断裂,而当代则又迎来帖派的再兴与二王系统文人书法的回归。试问黄教授,您是怎样评价碑派书法的历史地位?同时在帖学回归,并对碑学渐成压倒之势的当下,我们在创作与教学中又该如何处理碑学与帖学的关系?谢谢!

以上为绍兴论坛上中国书协现场征集的156位作者的近300道问题。

来源 | 书协的猫

声明 | 图文来源网络,旨在分享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仅代表原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三十日内与书艺公社联系。

END

↓↓↓ 点击阅读原文入群与社员互动!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凸的笔画顺序怎么写的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jiqiao/13584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