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它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他人的生命中出没,在一瞬间的时光里探出头来,出现在对话中,回忆里,有火花,也有余烬。一个人不可能是所有故事里的主角,如何通过不同视角刻画出立体的人物,同时映射时代变迁。一起来看认知写作学五期教练赵悦的示范。

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它

《先生不老》 1990

她是刚刚上学的女孩子,刚识得字,着了魔似的爱读书,动不动就往镇上唯一的新华书店跑,可是个子太矮,趴在柜台上面也仅能露出半个头顶,墨似的小黑脑瓜,像个圆砚台,非得十个圆圆的指头扒紧了柜台,才能露出自己粉团子似的脸和亮亮的眼睛:「姐姐,能再给我读本书吗?」

「哎呀!又是你。」姐姐说话声音真好听,轻声轻气地吴侬软语:「小声些。」春葱似的手指一竖,做了个「噤声」,另一只手不知从何处变成一本《格林童话集》,稳稳当当地交到女孩手上,手指又一指柜台尽头的角落:「喏,那里,记得要还书。」

柜台尽头的凹角,白墙也在此处消失了痕迹,露出一扇高大的木门来——当然是小姑娘眼里的高大,门前坐着一个邋遢的流浪汉,不知从何时起开始落的魄,身上一件长大衣,软绵绵地没了形状,补丁落补丁,像一间久无人烟的旧房子。

流浪汉捧着一本书,在看,就像旧房子里冒出了新烟。

姑娘抱着书,悄声问:「先生好。」流浪汉方从另一个世界上抬起眼来,眼里带着闪烁的笑意,匆忙一瞥就算打了招呼。

待小姑娘坐下,一老一少一人捧着一本书看,「喏,这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少的指着书上问老的,老的便答,引经据典,解答精彩,不知不觉,天光渐消。

1977

她和他哥哥同时听见恢复高考的消息,她在堂屋,他在农地里,广播还没播完,便看见他丢下锄头,远远地冲着屋里喊:「妹妹,跟舅舅讲,活不干了,我报名去了」。

她那时十岁刚出头,尚不清楚这消息对于哥哥来说意味着什么,让二十岁的「成年人」又突AITDaHxArf然有了少年时的精气。

隔断时间高考了,哥哥考完回到家唉声叹气地:「哎,三道大题没做,没戏了。」

等放榜的时候才知道,少做三道大题也是能上浙大的。

她还只是个中学生呢,时光对她来说格外漫长,像是一团被抻长的丝线,一头挂在纺机上,一头还在蚕宝宝的嘴里,从鲁迅念到三角函数,再从元素表读到辛亥革命。去舅舅家的时候也要带着课本,晨间日头正好,坐在窗口捧着书,就原由网能看见一个中年男子,极瘦,却穿了件不贴身的呢子大衣,夹着一柄长长的伞,提着几本书,往家门口来,然后母亲便迎出去,就站在门口,从不往外迈出一步。

男子给母亲几本书,母亲便数出几张钞票给他。

她每周都能看见这男子,就像丝线上打着的结,他更瘦了,那柄长长的伞也像遗失在时光里,不见了,她曾偷偷开过母亲存书的箱子,书,当然只有书,出人意料地,几枚金戒指躺在箱子最底下,在时光里锈成了一枚骨头。

她后来并没有参加高考,即使很认真的读了书,但是哥哥说了:家里只要有一个读书人也够了,万一读书再成了罪过呢,还是不要读了,www.58yuanyou.com去上个中专吧。

她却一辈子没跟书断过关系,春葱似的双手拂过书面,包上纸,打上结,「喏,三块洋币。」

1968

他觉得他是这个小城极出众的人,梳着背头,穿着挺括的呢子大衣,一柄长伞夹在胳膊下面,永远挺胸抬头的样子,像个出息的读书人。

可是做个读书人到底是好是坏,他可不知道,人们说读书人总有一股子朽气,再多劳作都洗不掉。他可记得,他小学是建在孔庙里的,教室里有个泥塑的夫子,总被他们爬上爬下却永远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有一天突然消失不见了,据说是被几个中学生砸了。

「他到底是谁啊?」有次,他问母亲,看着他又从窗口走过,一袭棕色的呢子大衣。

「他啊,以前绍兴日报的总编。」母亲也向外望了望,幽幽地叹了口气。

他走得很快,一眨眼的功夫,便消失在了总也洇不开的江南烟雨中。

自评《先生不老》

《先生不老》我自己很喜欢它的结构,因为不是科幻,所以我在里面的表现比较自然。

这个故事有真实来源,有天老爸给我讲故事。他在小时候看见过一个特别体面的先原由网生,仪态很好,穿的精神,据说是日报主编,但是解放后就不工作了,卖旧物为生。中学再看的时候,发现他已经邋遢了。等我爸上大学的时AITDaHxArf候,他变成了一个流浪汉。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一定得写出来。

但是因为背景原因,我肯定不能写真实的故事,充斥细节的故事。所以我就把这个先生化成一个背景,这时候叙事线就重要了,到底是顺序更能体现时空,还是倒叙呢?

操作上倒叙比顺序更能有时空变形的感觉。配合故事的逆转,流浪汉-少女眼中的奇怪人-小男孩眼中的体面人,对比默说隐喻也用的比较自然。

其中我爸这个人目击者被我分成三份。分别是小女孩、少女、先生,每个人在前一段都有出现。我之前说的埋伏笔就是这样喽。

前一段的路人会是下一段的主角,这是我最喜欢的结构。我十分喜欢写大历史里的小人物,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他人的生命中出没,在一瞬间的时光里探出头来,出现在对话中,回忆里,有火花,也有余烬,一个人不可能是所有故事里的主角,这很自然,是生活,是故事,过去如此,未来亦然。■

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它

想学习更多写作方法,来认知写作学。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它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9963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