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故乡圆前一句

游子的月亮

——彭邦桢《月之故乡》欣赏

习修鹏

中国人爱月亮,仰望明月勾起多少美妙的幻想;最爱月亮的是诗人,歌咏月亮的诗篇如璀璨的星光。而咏月的诗人大多是游子,他们诗行中的月亮多是忆国怀乡的月亮,多是思亲恋故的月亮: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在如恒河沙数的望月怀乡诗篇中,我最喜欢台湾诗人彭邦桢先生的这首《月之故乡》。彭先生把它放在诗集《清商三辑》开卷之首,绝非偶然,可见诗人对这首诗也是怀有偏爱的。

这首诗境界真切美妙,感情细腻深沉,语言明白如话,而韵律和谐动听。是一首可以歌唱的诗,是一支耐人寻味的歌。一咏三叹,如泣如诉,令人情不自禁,渐入佳境。

前两个诗节写眼前景。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一水相隔,把一个月亮无端分成两个。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月色如水,温润透明;水光映月,清澈明亮。真是画的境界,诗的境界,梦的境界。但一个是真实的月亮,一个是虚幻的月亮。两个月亮,交相辉映,弄不清是天上的月亮更真实,还是水里的月亮更亲近?

后一个诗节抒心中情。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这是李白曾有过的情思,也是每个游子都有过的体验。诗人凝视着天上那轮圆月,思念着远方的亲友。月圆,人却不能团圆,这该是何等的伤感与无奈!于是他不忍睹月伤怀,低头要回避这个始终困绕着他的愁绪,可是,水中仍有一轮月亮,正静静地含笑凝视着诗人呢。诗人眩惑了,怎么到处都是月亮的影子,到处都牵着游子的乡思?

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这就不是谁都能想得到,说得出的了。全诗的美原由网在此,深在此,诗的要义、灵趣也在此。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表层意思是承前省略,补足应是一个月亮在水里/一个月亮在天上。深层意蕴却在于,月亮与故乡已融为一体,难解难分了,这里是用月亮借代暗示故乡。因此这最后两句应解作:一个故乡在水里/一个故乡在天上。

故乡本来只有一个,怎么也分成两个了?为了便于理解此诗,我们不能不提起彭先生的身世。彭先生祖籍湖北,一九四九年去台湾,一九七五年移居美国纽约。他曾三次结婚,在大陆、台湾、美国均有妻子和亲人。明乎此,我们就能知道这些www.58yuanyou.com诗句绝非信手拈来、无感而发,就更能理解彭先生为何对月亮是那么迷恋,那么深情。我猜想,彭先生在创作和吟诵这首诗时,心中可能回荡过一首唐诗的余韵吧: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贾岛《渡桑乾》)因为这是浪迹天涯的游子们共有的复杂而微妙的心态。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叫人何去何从,何所依归呢?

在水里的,虚幻,朦胧,动荡,容易变形、破碎;在天上的,遥远,飘忽,渺茫,容易幻化、消逝。这水中月,有如镜中花;在天上月,有如梦中lREvLUnqQA人。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看得见,却摸不着,走不拢,握不住。可望而不可及,可亲而不可近。掩卷之余,一种浓浓的情思,一缕淡淡的愁绪,浸出纸背,仿佛弥漫在月光中,溶化在水波里,排不开,拂不去,抹不掉,摆不脱了。此情此景,非亲历实感不能道出;此景此情,非海外游子不能写出。

诗的技巧也颇堪玩味。似乎没有奇思妙想,也不故作惊人之语,纯用白描写实,娓娓道来,词句多有反复而不显重复,反而觉得婉转回环,委曲生姿,不如此不能表现作者辗转反侧,徘徊不定、柔肠百结的深情厚意。诗人把月亮天上水里几个词语颠来倒去、横排竖摆,象玩魔方,想不到竟翻出这许多令人眼花缭乱、心荡神移的花样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www.58yuanyou.com彭先生看见的依然是李白看见过的那轮月亮,彭先生歌咏的依然是苏轼歌咏过的那轮月亮。不过,它比李白的月亮更深情,它比苏轼的月原由网亮更明亮。因为它是诗人自己发现自己创造的月亮,因为它是经过太平洋浸泡、大西洋淘洗过的故乡的月亮。月之故乡,在游子心中久久徘徊;故乡之月,在读者眼里灼灼闪光。

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彭先生是中秋节出生的,所以对秋月更有着特殊的感情。如今先生已在海外同月亮一起度过五十多个生日了。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遥望被一湾浅浅的海峡所隔开的故乡之月,彭先生,您又将如何下笔呢?

彭邦桢(1919-2003)湖北黄陂人(今武汉市黄陂区),美籍华人,著名诗人。彭邦桢曾以台湾诗人入选《台湾新文学辞典》,有台湾诗坛"四老"之称,其代表作有《花叫》和《月之故乡》等。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月之故乡圆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7069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