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古诗的下一句

所见古诗的下一句

导语

今天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所见》的古诗诗意、教案等相关教学资源,希望能给大家的教学和学习带来帮助!

1《所见》古诗诗意

【所见】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他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诗意1】

这首诗先是写儿童放牛时候的轻松心态,骑在黄牛背上一边走一边歌唱,心情何等得畅快,嘹亮的www.58yuanyou.com歌声在树阴间回荡,这是一幅悠闲的景象。后作者笔锋一转,写儿童不知为何突然想捕捉知了,可能是回家玩耍,也可能是为别人捕捉的,总之为了不惊动树上鸣叫的知了,儿童小心翼翼地停止了歌唱,俨然一副认真的模样,这与前面边放牛边歌唱的样子截然相反。诗中只是写了儿童从动到静的变化这一事实,可是并没有点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反而留给读者遐思的空间。

【诗意2】

这是一首立体生动的诗,写物又写人,留给读诗的人悬念,寥寥数语就描绘出当时的景象,彷佛有一幅画就在读者面前。

作者袁枚,清代江南才子,诗作多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文章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他的作品不顾及格律,活泼自一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

《所见》一诗描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的一件小事。全诗用叙述的方式,通过叙述牧童的动作,形象的刻画出了放牛娃天真活泼和率真的神态,充满生活情趣。读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https://www.renjiaoshe.com/xiaoxueyuwen/yixia/944.html

 【诗意3】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原由网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一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下来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一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诗、林、童、黄、闭、立”8个生字。

2、 过程和方法。在朗读和背诵中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夏日的情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欢朗读古诗,愿意主动背诵和默写。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激趣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写“诗”字,学生边书空边猜字,并用“诗”组词。

2、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

【设计意图】“诗”字是已学过的会认字,通过猜字、组词、背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形成学生乐学、会学古诗的积极课场。在学生的已有基础上进行教学。

二、诗题质疑,猜想意境。

1、肯定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学习两首描写夏天景象的古诗。(板书课题:所见)

2、结合生活,学习生字——“所”,问学生在哪见过这个字,并组词。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猜想:大诗人在树林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通过想象,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当猜想的画面与入诗体会到的意境水乳交融之时,又将唤起学生美好独特的诵读体验。

三、初读有声,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停顿和节奏。(课件出示插图,诗文逐行出现。)

2、生自由大声读古诗,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古诗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3、//www.58yuanyou.com检查自学情况,创设树林情境,集中识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2)去拼音换场景认读生字;(3)根据偏旁理解字义:“捕”的提手旁与手的动作有关,是“捉”的意思。“蝉”是虫字旁,可以得知“蝉”是一种昆虫;(4)动作感受识字:“闭”闭上眼睛、嘴巴等感受字义;“立”通过“立正站好” 体会。(5)“牧”两个表意偏旁,追根溯源,了解反文旁含义,举一反三。(6)指名检测,认读词语。

【设计意图】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运用自制“生字树林”教学卡片,让学生随着生字娃娃走进树林,为学生进入诗中的角色巧设铺垫,并兴趣盎然地以多种形式学习生字,积累识字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品悟诗文,入情入境。

1、汉字重回古诗,学生看文朗诵。

2、品读古诗,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停顿。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指名读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思考:在读这一句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振林樾”重读,在读中悟出“振林樾”的意思。前半句读出牧童欢快愉悦的心情,后半句读出嘹亮的歌声传遍树林。

(3)为什么歌声突然停止了?带着问题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意”从偏旁得知其义,与“心里”有关;前半句读出很想捉蝉的语气,后半句读出屏住呼吸,小心翼翼之感。

(4)指名读,边读边悟,齐读,比赛读,小组读,男女生读,想象画面读,师范读,边做动作边读等多种形式,充分朗读,感受意境。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品悟来达成。教师引导学生采取齐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感悟诗的意境。读诗进入意境,就会如临其境,如见其景。正如叶圣陶所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五、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根据板书的“树林生词”的提示,全班试背古诗《所见》。

2、男女生比赛背,师适时鼓励和肯定。

3、生自由背,带着表情,边背边做动作,边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设计意图】通过背诵积累传统优秀古诗文,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领略古代诗人笔下的千姿百态之美,受到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

六、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1、牧童究竟有没有捉到蝉?据此问题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

2、你喜欢小牧童吗?为什么?体会诗人的作诗情感。

【设计意图】适当给予补充和拓展延伸,一方面展开想象,巩固学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迁移;另一方面,深化对古诗意境的感悟。

七、观察分析,学写生字。

1、创设情境,送生字娃娃回田字格的家,指导写字。由学生决定先送谁?调动学生写字的兴趣。“黄” 字注意中间的一竖要出头,比较“童”与“立”两个“立”字不同的占位,体会汉字的谦让之美。“林”字的书写强调“避让法则”,闭字强调先写“门字框”,再写“才”,趣味引导。

2、学生先自主观察,发现异同和需注SPzeLUN意点,师边讲解边范写,生描红记忆,书空默写。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突出重点地进行点拨,示范和指导。学生先观察,再描红、仿影、临帖、默字,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生字”。

八、完成作业,课堂总结。

1、完成课堂作业:为《所见》的插图配写古诗。配古筝《小放牛》音乐,学生完成作业。

2、课外作业:课后收集更多有关夏日风情和乡村生活的古诗品读背诵。

3、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为插图配写古诗,巩固背诵及生字的掌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配乐、插图的和谐映衬下,体会汉字笔画结构的繁简、疏密、呼应、对称之美,原由网诗与画搭配照应的布局之美。真正从心底里体会到汉字与诗画结合的妙处。

《所见》教案汇总

https://www.renjiaoshe.com/xiaoxueyuwen/yixia/944/jiaoan.html

3《所见》其他教学资源

《所见》其他精品教学资源(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及素材)汇总

https://www.renjiaoshe.com/xiaoxueyuwen/yixia/944.html

新的一年轻松备课就来人教版教师之家,官方网址 www.renjiaoshe.com

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ppt课件和教案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所见古诗的下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7005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