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描写谁

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正道语文”哦!

核舟记描写谁

《核舟记》中的人文情怀

◎徐志耀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核舟记》写作的时代背景,从生活情趣、生活态度及个性追求三个角度出发,解读蕴含在核舟中的思想内涵,从中透视出其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怀,以此来揭示这篇文章的真正魅力。

《核舟记》一文,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将之看成一篇以文言写成的说明文,并且也依照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来解读本文。但是,这样解读恰恰将文本中最精华的部分忽略,本文所描写的核舟不是一件普通的玩物,在其上面凝聚了非同一般的生活www.58yuanyou.com情趣、生活状态及个性追求。将之综合在一起,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在这一小小玩物之上,有着非同一般的人文情怀。唯有读出这一点,方能真正领略本文的魅力。

了解本文,必须先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环境。核舟刻于“天启壬戌秋日”,即1622年,而作者魏学洢在1625年秋日因丧父忧愤而亡,作者得到这个核舟至多不过三年时间。在这短短的三年中,在北方激烈的政治斗争如火如荼地进行(作者的父亲魏大中就是东林党的领袖,并最终下狱惨死),关外满清的军队正与明军激战(著名的宁锦大战亦发生于这一时期)。不过,在巨大的时代漩涡之外,作者所生活的江南则表现出了完全另类的生活。正如赵柏田先生《南华录》中所写:“他们不是时代所聚集的激进主义者和道德英雄,他们隐退到了权力世界的背面,在另一个更为世俗、更为私密的方向上打开了一个生命空间。……他们把精神寄寓在器物里,把情意倾注在声音与色彩里,自得其乐地莳弄着自己的那块园地,逼仄的空间竟然也经营得风生水起。”在这里,中国的士大夫阶层获得了封建时代最后一次精神的解脱,他们开始淋漓尽致地挥洒着个性的异彩。虽然这个时代很快就被满清的铁蹄踏得粉碎,并从此在中国历史上绝响。但在这个核舟上,保留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剪影,凝聚了最绚烂的精神内涵。品读核舟上凝聚的情怀,能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一段令人神往的历史,依稀体味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核舟记描写谁

核舟记描写谁

那么,核舟上所表现的人文情怀体现在何处呢?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品析:

一、灵动的生活情趣

过去我们在分析核舟之精巧时,往往扣住文中“各具情态”一句进行分析。这句自然是文章之核心,但我们往往将之理解为核舟中的五个人物神态动作非常逼真,这样的理解失于肤浅。细细品读文章的描写,就会发现,“各具情态”的精华在于人物的动静之变。

文中的五个人物分为两组,其神态动作均有着动静的变化。“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两人的动作与神态,乃至“两膝”这样最微小的细节,均处于运动之中。而佛印恰恰与他们相反,两手或“支船”或“倚之”,两腿或“卧”或“竖”,神态则是“矫首昂视”,均处于静态之中。东坡、鲁直与佛印,动作神态动静相对,形成了变化。而两名舟子的神态与动作则又是动静相对变化的——“居右者左手倚一衡aSmMKITN木,右手攀右趾”,动作为静;“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扇子用来扇风,以手试探水温,动作为动;居右者“若啸呼状”,神态为动;居左者“视端容寂”,神态为静。两人的动作、神态同样是动静相对,而其自身的动作、神态又各是一动一静。动静之变的产生让核舟上的人物不至刻板单调,而显得灵动多变,这恰恰也是江南士子们的生活情趣所在。《虞初新志》中载吴伟业所撰《张南垣传》,张南垣自述垒石之法曰:“其石脉之所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亦是使假山起伏有变。大至假山,小至核舟,求变则有情趣,则富灵性。

核舟记描写谁

核舟记描写谁

核舟记描写谁

核舟记描写谁

在此前的古文中,鲜有描绘此类奇巧物品的。《西京杂记咸阳宫异物》中描绘了一www.58yuanyou.com些始皇宫中的奇巧之物,其中描写了十二枚共坐一席之上吹奏乐曲的铜人,但也仅仅描写了其样式华丽,功能奇异,对于铜人自身的描写,仅有“俨若生人”四字而已。但在《虞初新志》中,介绍桃核所雕的微雕作品就有两篇。除本文外,还有高士奇所著的《记桃核念珠》一篇,记录“圆如小樱桃”的一百零八枚山核桃念珠中竟然雕刻了五百罗汉。物品的确神奇,但作者的描述也止于罗汉的动作、形态,那种动静之间的灵动变化已经不再出现。高士奇为清人,生于明亡后一年(1645年),从中也可以体会到那种巧夺天工的技艺并没有失传,但这种灵动的生活情趣已经消失了。

二、包容的生活态度

在文中,可以从文中所雕刻的主要人物——苏、黄、佛印三人身上感受到两种明显不同的生活态度。苏、黄正在“共阅一手卷”,“指卷”“如有所语”,表现出他们的专注与认真。手卷内容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看到了一种对精巧事物的痴迷与沉醉。与之相反,佛印的神态是“矫首昂视”,则表现出了与世俗分离的超脱与潇洒。王叔远在核舟的窗上只刻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前句出自《后赤壁赋》,此句下还有“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之句,在空旷辽远的环境中表现出了世事变迁的概叹,恰恰与佛印超脱世情的神态相应。后句出自《前赤壁赋》,此句后亦有“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之句,在惬意的环境中吟诵华章,亦有沉醉于此景此情之感。王叔远所选的句子不仅是为了点明自己所刻的内容为何,同时也是在暗示着一痴迷,一超脱的两种生活态度。

核舟记描写谁

核舟记描写谁

核舟记描写谁

王叔远所雕刻的核舟,绝非无本之木。在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中,从来也没有说到自己与黄庭坚、佛印同游。但他选择这两个人物入舟,必然是把自己在生活中所熟悉的人物体现在核舟之上。自然,他所表现出的两种生活原由网情态表现的也是那个时期江南士大夫的生活常态。无独有偶,在同样生活在江南的士大夫身上往往包容了两种上述的两种生活态度。一方面,他们痴迷于收藏精美的字画古玩;另一方面,他们又超脱于世俗人情之外。《南华录》中就记载了项元汴可以用拒绝皇帝的征召的方式表明自己与仕途的决绝,可以用砸碎价值千金的沉香床的方式表达自己与青楼的不容,但却孜孜不倦地做一个“时光收藏者”,与王世贞兄弟竞争着购买字画古玩。张岱可以用雪夜登山饮酒听曲、月夜佛殿张灯作戏的方式表达自己与世俗的背离,却也会为了一壶闵老子所沏的茶苦等终日。不同的生活态度就这样完美地汇聚在一人身上,而王叔远则忠实地用核舟中小小的人物将其音容笑貌保存下来,成为那段历史最美的缩影之一。

三、独立的个性追求

在核舟中,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雕刻者王叔远身上所表现出的独立的个性追求。核舟在当时的士大夫眼中,就是一个普通的玩物,几乎人手一个。王叔远的核舟,凭借着魏学洢的妙笔而流传千古。《核舟记》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真实地描摹了核舟的情态,还因为其真实地记录了核舟的每一个细节。在《虞初新志》中有不少描写类似微雕作品的文章,但其重点都在记述物品之小巧与精致,鲜少提到制作者。这是原由网因为,制作者的工匠身份让他们成为士大夫眼中的下贱之人。但魏学洢不同,他在开篇就以“奇巧人”一词称呼王叔远,而文末还将王叔远与《庄》《列》中所描写的神话般的奇巧技巧联系在一起,足见他对王叔远的尊重。也许是受到他的感染,王叔远在雕刻这件核舟时,也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匠人的个性。

首先在于雕刻的时间上,核舟雕于“天启壬戌秋日”(1622年),而苏轼游赤壁恰好也在壬戌日——《前赤壁赋》开篇就交代了时间为“壬戌之秋,七月既望”(1082年),时间恰好相差了540年,9轮甲子。王叔远选择这个时间应当不是偶然,“壬戌秋日”四字表现得是对前贤的仰慕之情,亦包含了追思之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乾隆时期所雕刻的核舟,底部刻了《前赤壁赋》全文。若论精巧程度,比起这一核舟来当有过之无不及,但缺少了仰慕与追思,就只能看成一个玩物了。

核舟记描写谁

核舟记描写谁

其次表现了在王叔远对自己的称谓上,除了刻上自己的籍贯、名与字外,他还称自己为“初平山人”。此称号源于常熟的一个古迹“初平石”。据《列仙全传》,晋有仙人黄初平,曾在此化石为羊,并与仙人饮于石上。王叔远的这一别号从此而来,或许也寄寓着自己对超脱世外的仙人生活的一种向往。而“山人”一词,原指隐士,后来成为晚明士人的一种称号,王守仁号“阳明山人”,后来就以此号名世;王世贞号“弇州山人”。后来,“山人”成为一种群体运动。方志远教授就称明万历年间就涌现了一个“山人”群体,掀起一个“山人”运动,他们积极传“飞语”干预朝政。其中就有“山人”乐新炉,传“飞语”,最后触怒万历皇帝被“立枷致死”。王叔远后来在明亡后改字“叔明”,又以“山人”为号,同样表现出了他对当时的政治同样关心。在王叔远的身上,同样也包容着不同的生活追求。不过,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匠人的境界,体现出了一种独立的个性追求。而这种个性追求,与上述江南士子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王叔远和他的核舟最终都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但魏学洢却以其传神的笔墨将其细细描摹下来。小小的核舟实际上浓缩了一个时代人物的精神面貌,那是一个如花般灿烂,又如花般凋落的时代。今天的我们唯有在仰望着那个时代的踪迹,用其中所包含的情怀依然可以温暖内心。

参考书目

1.《南华录》 赵柏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万历兴亡录》 方志远 商务印书馆

3.《列仙全传》 河北美术出版社

4.《陶庵梦忆》 张岱(栾保群校注) 故宫出版社

5.《中国历代赋选》 山西教育出版社

6.《虞初新志》 河北人民出版社

注:微信投稿邮箱zhengdaoyuwen2014@163.com

核舟记描写谁

正道语文

正道语文群是全国最大、最活跃的教育研究航母群,拥有7个区共12000多个成员,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团结、凝聚了全国300多名特级教师、语文名师、教研员、大学教授,他们和广大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一道“探索语文正道,坚守正道语文”。

目前,第一、第二、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已满员,欢迎您和您的朋友加入第七区559481947。

亲,我们已错过了前世的牵手,也错过了今生的拥有,千万不能再错过做正道语文群友!

扫一扫,您就进了正道!转一转,您的群商就得到了提高!

如何关注:

1.点击标题下方“正道语文”快速关注;

2.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3.微信搜索“zhengdaoyuwen”或“正道语文”。

正道语文:

语文人,可以寂寞的耕耘,

但不可孤独的行走......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核舟记描写谁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5046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