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描写蚕

诗人向阳说:散文创作看似简单,其实不易。

散文可以不拘形式,顺手拈来,

直抒胸臆,畅淋漓。

所谓我心写我口,只要内心有话要说,

几乎每个人都能写作。

但散文要写得好则相当不容易。

作家描写蚕

作者/杏林子

刘侠,笔名为杏林子,1942年4月12(农历二月廿七)日至2003年2月8日。毕业院校 北投国小学。台湾登工组组长;台北市南机场社区发展实验中心辅导;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创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障联盟创会理事长。12岁时罹患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手脚肿痛行动不便,只有手 指可以动。 自此身心饱受病痛煎熬。作品《生命、生命》已被选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科书第19课。杏林子在62岁时,由于菲佣患有精神病而被击中头部,因抢救无效死亡。杏林子是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作家,虽然她已经离去,但她依然活在读者的心中。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六年前我下颚开刀,压迫到呼吸道,讲话稍久一点就会喘不过气来,但我实在很愿意来跟大家分享,原因是拿破仑曾说:“一枝笔可以胜过百万雄兵”。我想,做基督的文字精兵非常重要。虽然在座只有几十个人,可是如果一个人一枝笔可以抵得上百万雄兵的话,那么我们的力量就非常非常强大了。

诗人向阳说:“散文创作看似简单,其实不易。散文可以不拘形式,顺手拈来,直抒胸臆,畅淋漓。所谓我心写我口,只要内心有话要说,几乎每个人都能写作。但散文要写得好则相当不容易。在所有文类中,散文最贴近作者的心怀,也是自剖性最强,虚构的想象空间最小的一种文类。尤其是抒情散文为然,因它往往难以逃避自剖,作者面对着想象读者,从琐碎的生活中,繁复的生命里剖析自己的闻见行识,悲喜哀乐,这就需要严密的观察能力、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刻的生命体悟,同时又必须能够运用适度的技巧,把它组织起来,达到一个触动读者心弦的效果,散文是易写难工。

开给各位参考的书单中,每位作者都有不同的风格,都可参考。北岛的文字简短、有力,又非常辛辣、幽默,有诗的质感。特别是写到中国人的悲哀,我很少看到散文写得这么好。至于余光中,我个人喜爱他的散文胜过诗,他的文字精致,有一种典雅的美感,可是他的诗又太白了反而像散文。

散文没有一定的规格和限制,不像小说有对话,有人物的描写,有故事的情节。不像戏剧需要制造冲突,以便表现戏剧的张力。更需要透过第三者的表演来呈现的一种方式。也不像诗歌讲究音调与韵脚,以及它的意象化。基本上散文都不受这些限制。包括游记、书信,日记也是一种散文的方式。论文,艺术小品都可以涵盖在内。写情书也是如此。现在没有人写情书,而用电话代替。或许一百年后,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寂寞的时代,因为没有东西可以留下来给他们去发掘或考证。

作为一个作者,他有一些必备的条件。另一个条件就是兴趣,第二个条件也是兴趣,第三个条件还是兴趣。文章要像谈恋爱一样。谈恋爱时,你天天都想看到他(她),时时都会想到他(她),做梦都会梦到他(她)。如果你对写作有这么迫切的、旺盛的兴趣,那么我要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一直到现在为止,即使病得这么辛苦,我每天早上一定固定要写三个小时。对我来说,写作带给我非常大的享受和快乐。虽然有时候痛得很厉害,但当我全神贯注在写作时就忘掉我的病了。

其次是要有丰富的感情。如果你的个性冷漠,对四周的人事物不关心,请问你怎么可能写得出东西?如果你爱山,就会去关心山。爱人,就会去关心他,读他千遍也不厌倦。因为感情,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就会产生一份同理心,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潮汐起落、阴晴圆缺都成了我们抒发感怀的课题。

能够关心,就会观察,要尽可能做到无微不至,明察秋毫。一颗敏锐的心,能够听到别人内心最深处的声音,感受到社会的脉动,然后抽丝剥茧地探讨其根由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一个成功的作者,不只扮演教化社会的角色,也扮演先知的角色。能高瞻远瞩地看到社会的动向发展,预测未来,产生暮鼓晨钟的影响力。

美国有一位女生物学家。三十年前写过一本轰动一时的书《寂静的春天》,报导农业界以及工业界如果不断滥用各种杀虫剂、化学药品,污染天地,总有一天到了春天,听不到鸟叫虫鸣,大地一片死寂,这是很可怕的现象。受到她预言小说的影响,许多环保人士开始警觉,起来保护生态。可见小说可以产生警惕作用以及它的影响力。

有一则小故事。美国的海伦凯勒女士集盲、聋、哑一身。她完全靠她的触觉、嗅觉,或其它身体感官来感应外界。她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她自己的居家附近有一片树林。每天早上都会到那里散步。有一次一位朋友到她家小住,跟她一样,每天早上都去散步。连续三天之后,海伦凯勒问他:“今天树林里有什么新鲜事吗?”她的朋友觉得很奇怪。这个树林不是每天都一样吗?这位朋友实在想不出来。海伦凯勒忍不住地说:“难道你没有听到知更鸟的叫声吗?没有发现橡树抽芽吗?没有看见雀鸟生蛋吗?”海伦凯勒讲了很多,她的朋友觉得很惊讶。海伦凯勒看不见、听不到,她怎么会知道呢?海伦凯勒说,她可以用鼻子去嗅,用手去摸,以及借着空气的振动,她就知道花在开,树在抽芽,雀鸟在鸣叫。

这就是所谓敏锐的心。你要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而不是光用眼睛。有时我们太依赖自己的眼睛,结果是什么呢?视而不见。不信的话,你随便找个朋友问问看,每天早上上班上学以及晚上回家的路上,他都在路上看到什么?很可能他的回答是每一天还不都一样嘛!同样的那班车,同样的那条路,遇到的也都是那几张老面孔,这就是不用心的结果。

我讲一个有关我父亲的小笑话。他在找东西时,往往是有看没到,例如,我母亲告诉他某样东西在冰箱里头。他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找,找了半天,还是找不到。我母亲就很生气地说:“不是在你面前吗?”他自己也很惊讶,说:“咦,我刚才怎么没看到呢?”这就是有心没心的分别。很多男性同胞也一样,太太穿件新衣服,在你面前晃来晃去,你都看不到。等到有一天你忽然发现了说,“这件衣服好漂亮,什么时候买的?”太太气得半死,衣服已经穿旧了你才看到,真是有眼无珠。如果是情人的话,就不一样了,情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你都观察入微,体贴在心。所以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时,就会视而不见。作为一个写作者,必须要视而见,而且要不断地把这些东西记在脑子里,输入脖子上头那个计算机里。我常向母亲自夸,我的脑袋瓜是计算机(不过是八位的,哈哈!),她说什么计算机,你那个计算机常常当机。我们家很好玩,我母亲喜欢泼我冷水。有一次我开玩笑说,我全身都是破铜烂铁,只有我的脑袋瓜是纯金打造的,她说恐怕是镀金的吧!

一个作家的塑造除了刚刚谈的几个条件外,我希望大家再扮演四个不同的角色。

第一个角色是蚕宝宝。

各位小时候有没有养过蚕宝宝?它的特色是什么?拼命地吃。对一个作者来说,你必须不断地吃。不是吃桑叶,而是要多吸收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为从来没听说一个作者不看书就能写出好文章。多看书不只是吸收别人的经验,丰富我们的生活领域,也可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遣辞用字。我年轻时曾到大学旁听诗词文选。教课的老教授,要求学生每天背www.58yuanyou.com诵一首中国古诗词,因为唐诗宋词是经过一、二千年岁月筛选下来的。今天的人写得再好,其优美及意境深远都无法超越他们。所以我建议各位,不论再忙,每天抄一首小诗或小词放在口袋,等公车、上厕所或任何空档的时候背一背,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并不是说唐诗三百首背好之后,文章就可以美得不得了。但至少可以使文章在修辞上多一点变化,达到美感的地步。不光是要背诗词,其它文学作品也要多涉猎,每位作者都有他一定程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所以当你看一本书时,千万不要只当做消遣、打发时间而已。而且看完之后,像牛吃草一样不断反刍。分析这本书的优劣,它的故事结构、人物描写、文笔修辞有那些是值得我们借鉴参考的?在懂得分析别人的文章之后,慢慢就会懂得分析自己的文章,不断改进。总之,一位作者必须像一只蚕宝宝一样,不断地吃,不断地吸收,才可能吐出美丽的“书”来。这绝对是一体的两面。你不可能肚里没东西,却要出书,那是不可能的事。

第二个扮演的角色是捡破烂的,也就是所谓的拾荒者。

捡破烂的人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不断地东看西看,四处捡东西?任何破铜烂铁、瓶瓶罐罐、旧报纸、废纸箱……在你看来都是垃圾,都是废物。可是对他们来说,每一样都是宝贝。做一个写作者,或许你会说,我们每天的生活如此枯躁单调,那会有什么题材可写。其实题材就在我们身边,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就看你有没有用心观察。例如我住在山区,每天都可以看到山,白天的山和黄昏的山,清早的山和中午的山,阴天的山和晴天的山,春天的山和夏天的山,光是这个山就可以写好多。有人认为我整天都待在家里,要不就是医院,会有什么写作的题材?奇怪的是我的题材都一直写不完。因为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让我去写。怎么样把破烂变成宝就要发挥各位的巧思。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影星龙君儿的家,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她家所有原由网的东西,几乎都是她和女儿到海边捡的。贝壳、漂木、树枝,什么东西都可以把它变成花样。那个房子简直可爱得无法形容。她可以把一个山边废弃不要的烂房子,用她的巧心加以设计,涂涂抹抹。她的信箱、桌子、椅子、窗台、花架……都是用烂木头、绳子、铁丝,在那儿拼拼凑凑、弯来弯去,做出别具风格的东西。就像拾荒者那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一个成功的作者一定可以把平凡的东西写的不平凡,写出自己的风格。这一方面,我倒要建议大家随身带个小本子。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如果在上班、上学的途中,临时想到什么好句子,或突然有灵感闪现时,就赶快先记在小本子上,等到有空时再恢复整理,或许就可以写成一篇文章。我所写的“行到水穷处”大部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写成的。

第三个要扮演的是裁缝师傅的角色。

一块布怎样剪裁?要剪裁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嫌大,少一分嫌小。我们写作者常犯的毛病就是喜欢夸耀自己的学问多么高深。有些文章写得拖拖拉拉的,把一些不该写的东西都写进去了。许多大作家也都会犯同样的毛病,小说写到一半,却把很多资料都放进去了,画蛇添足。所以我们要懂得把一些繁文缛节剪掉,就如同穿衣服一样。虽然你很漂亮,身材很好,可是你的衣服穿得松松垮垮、踢踢拖拖,就无法显出你身材的美好。

一个灵巧、具有创造力的裁缝师父,他可以把同样的一块布,设计成中装或西装,有领子或没领子的,即便是同样的题材也可以千变万化。

没有人天生会剪裁,但你可以从经验及心得//www.58yuanyou.com中慢慢学习懂得如何剪裁你的文章。该删的时候就要狠下心删。要文章写得好,就要懂得取舍。

最后一点,是扮演磨刀匠。

前面的角色都做到了,若不扮演磨刀匠,仍无法成为一位作家。我常看到很多有才原由网华的朋友,文笔很好,却没有成为作家。为什么?因为太懒了。很多人总是说我没有时间,等我有空再写。等到他真正有空要写的时候,却写//www.58yuanyou.com不出来,脑袋一片空空。为什么?因为没有把刀磨好,你的刀生锈了的缘故。除了天才之外,我们这些中庸之资,都应该好好磨刀。你不要说我没有时间,我每天上班,老板给我很重的压力,我有很多家事要做,我抽不出时间。可是当你回想恋爱时,你会没有时间和男朋友通五分钟电话吗?你会没有时间给他写一封短简吗?有。为什么?因为你爱得深刻,即使再忙,每天也要找一点时间留给心爱的“他”。很多人往往把写作看得太神圣,非要有一个很安静很完整的时间,慎重其事的下笔,结果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反而什么都写不出来。其实没那么严重,只要每天抽出半小时,或是十分钟也好,随便写点什么。没有灵感的话,写日记也好,写一封信也好。总之,你那一枝笔要不断去磨它一下,磨成习惯之后,你就可以下笔如流。

所以拿破仑说,“笔锋如剑锋一样,愈磨愈亮”,如果前面所有条件都具备了,刀却钝了,仍然成不了一个作家。

编辑|陈永明

编审|张力曼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作家描写蚕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4698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