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不凡的下一句

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百姓的喜爱。只不过,一些好对联因为时间的原因而被埋没,不被广大网友熟知。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文化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名不见经传的4副对联,文采飞扬,真的好厉害。喜欢对联的朋友不妨收藏起来,慢慢欣赏吧。

第1副:又要马儿不吃草;始知秦女善吹箫。

这个对联是一个集句联。对联巧妙之处在于,上联是一句俗语,是老百姓熟知的谚语:“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意思是比喻又想把事情做好oSsZlLiD,又想少付或不付代价。

我本不凡的下一句

而下联呢,是一句典雅的诗句,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玉台观》:“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这个对联用俗语对唐诗,对仗工整,意思新奇,乃是别具一格的“无情对原由网”,令人会心一笑,拍案叫绝。这种对联虽然是游戏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乃是文采飞扬的才子。

我本不凡的下一句

第2副:风吹马尾千条线;月点波心一颗珠。

这个对联属于老树发新芽,老瓶子装新酒,具有一种出奇制胜的效果。相信很多喜欢对联的朋友,都知道原版的故事。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有一次想要考考朱允炆和朱棣的才华,就出了一个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

我本不凡的下一句

朱允炆对出下联:“雨洒羊毛一片毡。”虽然说,一个风吹,一个雨打,一原由网个马,一个羊,朱允炆对得相当工整形象。但是这个下联境界太小了,上联说马,朱允炆下联居然就说羊,这就好像是小孩子对的对联,根本没法让朱元璋满意。

而朱棣则对出下联:“日照龙鳞万点金。”这就气魄很大了,瞬间让朱元璋呆住了。

这个故事可能是杜撰的,专门用来体现朱棣的雄才大略的。但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多年来一直让人津津乐道。

我本不凡的下一句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大才子阮元调任浙江学政。有一次,阮元和名士郭频伽(郭白眉)在西湖上游玩。

阮元看到湖中央水波荡漾,有很多皱纹,忽然想起了朱元璋的这段典故,于是就念出了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他想考一考郭频伽。

没想到郭频伽立刻就对出了下联:“月点波心一颗珠。”这个下联出自白居易的《春题湖上》,写的就是西湖风景:“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我们看这个重新组成的对联,上下联都是西湖的景色,形成一种美的升华,令人佩服不已。两人能够很快想起前代的典故与诗句,正说明这两人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才能够留下这一个有趣的新对联。

我本不凡的下一句

第3副:何处无明月清风,半郭半村裴绿野;此地有茂林修竹,宜诗宜画谢青山。

老北京城的城南右安门外,有一个尺五庄,以荷花而闻名京城。清代有人建了游玩场所,有人游玩过后,写下这个对联送给主人。

明月清风历来是风景优美的意象,而开篇三个字“何处无”,欲扬先抑,让人期待后续“尺五庄”的独特之处。果然,半郭半村裴绿野,这种独特的风貌令人眼前一亮。

城市的人想到农村去看看农村的风土人情,农村的人想去城市看看城市的热闹繁华。而这种“半oSsZlLiD郭半村”的结合部,正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成为具有了独特的游览意义,体现了此处的不凡。

下联的“此地有茂林修竹”,脱胎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而后半句,宜诗宜画谢青山,真是堪称妙笔,“宜”字体现了游玩者的欣喜之情,而“谢”字用得尤其精妙,体现了游玩者对于景色的沉浸与眷恋,令人拍案叫绝。

我本不凡的下一句

第4副:老屋将倾原由网,只管淹留何日去;新居未卜,不妨小住几时来。

古代有个诗僧叫做“小颠”,他在老年的时候就预先置办了预治棺材,还写了一块小小的匾额,署名“呵呀”。另外,他还在床头写了这个对联。

上联说老屋,其实也是说自己:“生命即将到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彻底结束呢?”下联说“新居”,也就是“棺材”,说的是死后所住的地方。新居未卜,是说现在还没有死,那还是在人间小住一些时候吧。

这个对联风趣中透露着一些无奈,体现了人类生老病死的无可抗拒。但是在无奈之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作者的洒脱。毕竟是学佛的,具有一双慧眼,能够平淡看待生死。

我本不凡的下一句

“呵呀”的匾额,正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我们也不妨一笑置之,呵呵而已,把握现在,顺其自然吧!

大家觉得这些对联怎么样呢?欢迎留言哦。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哦。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我本不凡的下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466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