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回姥姥家的作文

前几天有幸欣赏了左老师的一篇有关周末饺子的美文,我想,文中的周末饺子不仅仅属于左家,更属于许许多多那个年月的中国家庭,所以,这篇文章引起的共鸣可想而知。这不,昨夜梦里,我就回到姥姥家的小院,重温了一次周末饺子的温馨。

其实人生已过知天命之年,离开姥姥家的小院已经十几年了,那个小院也已经易主。记得有次中学同学聚会,姥姥家村子里的一个同学说:你现在已经不是这个村子的人了。当时的心情真的有点酸酸的,著名作家莫言曾说过:故乡并非仅仅是指父母之邦,而是指自己在那里度过了童年乃至青年时期的地方。

我的童年、青年乃至出嫁前的时光都是在姥姥家度过的,那个叫做南宗的村庄与我的列祖列宗所在地北宗村仅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然而令我魂牵梦绕的一直是这个叫做南宗的小村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我童年时代的烙印,那么亲切,那么踏实。无论走到哪里,都像一根风筝线,牵扯着我的心,终身难忘。下面请跟随我的文字,游览一下姥姥家的小院吧。

一、姥姥家的小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现在看来,这个曾给带来无限乐趣的院子真的不算很大,南北跨度大概不足十米吧。三间正房带一个小套间的土原由网坯房 ,后来条件好一点包成了卧砖房,房间虽然窄小,但总被姥姥收拾的窗明几净,整整齐齐。院子里有东西配房,分别做了凉灶间和柴火棚子。每年的盛夏酷暑,姥姥总是在那个凉灶间挥汗如雨,变戏法般做出了一家人的饺子、冷面、大饼、粥、汤……紧挨着正房的西面是磨坊,里面的一盘石磨应该是母亲年轻的时候经常劳作的地方,从我记事儿起,就很少推磨了,这个磨坊也就成了杂物间。正房一侧砖墙上,有一个叫做天地堂的地方,这是一个小龛,应该是敬神的地方,之所以提到它,是因为那年代破四旧,没人敢敬神,老母鸡们就在这里做了下蛋的窝。每次写文章都觉得我小时候真馋啊!说到吃的咋就那么兴奋呢?

记忆中最有趣的要数姥姥家的西跨院了,整个院子里没有正房,周围有邻居家高高的墙头围着,非常隐蔽的一个小院。(这是我喜欢这个西跨院的原因之一)南面除了猪圈和厕所,还有一个牲口棚。西墙根附近,有一个大大的山芋窖,这个山芋窖留给我的乐趣倒不是秋后满窖的山芋 ,而是系在窖里面的那个经年累月摩挲的锃亮的竹编的圆篮子原由网,大人赶集买来的肉菜,水果,还有姥姥做的美食,都在里面藏着呢原由网,那年月,这是庄稼人的冰箱。

西跨院的北半边向阳的地方,就是姥爷的小菜园了,四周院墙上,爬满了吊瓜,丝瓜,扁豆。中间菜畦里种的西红柿,辣椒,茄子,姥爷最拿手的就是种西红柿了,因为孩子们爱吃,姥爷种的好,管//www.58yuanyou.com理勤,我家的西红柿可以一直吃到秋天,拉秧的青柿子也被姥爷当做宝贝放好,忽然哪一天,你就会发现它们变红了 ,拿出去在小伙伴面前显摆一下,心里那个美啊!

二、姥姥家的小院,盛满了我童年的故事。

自幼胆子极小的我,却有着超强的想原由网象力。这样的我,童年故事颇多。那时候,最喜欢听姥爷讲故事,姥爷的故事也不多,麻猴的,哥仨分家的,……反正那时候的小孩子 也不怕重复,百听不厌。在我的无限遐想中……这些故事的角色就分布在小院的各个角落,天一黑,麻猴子肯定猫在南墙根那等着抓小孩儿啊!所以,晚上从来不敢自己去厕所,偶尔一次没人陪,就会胆战心惊,速战速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逃回屋子里。

还有哥仨分家里面分得猫和狗的那个善良懂事的小三,他的猫和狗真的能够耕地吗?那姥爷还要牲口棚里要这只能吃能喝的驴子干嘛呢?还有那个送来新衣裳的官家小姐,为啥我默念多少次了,也不见给我送件花裙子来呢?……

还有姥爷那些谜语,这是对一个孩子最初的文学启蒙吧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描写回姥姥家的作文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4161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