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两个四字成语描写山的

向朝阳(锦江区)

削足适___,削足……适啥呢?

高二上学期,语文测验时与这个成语狭路相逢,不知其解。望文生义,把脚削掉一些,应该是为了适合穿鞋吧?我想,与“守株待兔”“//www.58yuanyou.com刻舟求剑”一样,应该是哪位古人留下的笑料。不过,答案如此简单会不会是陷阱呢?故此犹豫不决。该交卷了,原由网好吧,就削足适鞋,我把“鞋”字填入空格。

“削足适鞋,哈哈哈,半对……”第二天讲评,吴老师拿这个成语小题大做,挥起右手在空中画一个大勾勾,又打上一个小叉叉。意料之中,全班同学都没答出“削足适履”,我答的“鞋”字也貌合神离,但吴老师仍然慷慨地给了0.5分,并以朗朗笑声作为鼓励。对此,我居然有点小得意,只是后悔没想到“郑人买履”。

“成语很重要,有条件的同学都买一本《成语词典》吧!”吴老师总结说。当时,一块钱都算巨款,况且赖河坝这个小乡场根本难觅词典踪影,班上仅仅五六位同学拥有这本小书。我是没有的,也不想开口找父母要这笔钱,只打算找机会借来看看。

过了一星期,班上的《成语词典》并未增加。晚自习时,吴老师却交给我一本,连同一个任务:“选1000个成语,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抄写!”扑克牌一般,《成语词典》小巧玲珑,绿色的塑料封皮犹如精美的铠甲。轻轻打开,几百页,一条条成语鳞次栉比,令我爱不释手。

“唉声叹气”“比翼双飞”“才高八斗”……从第一页起,我逐个阅读,感觉适合大家掌握的都抄在本子上,然后誊上教室后面的黑板。为了避免一抄了事,我也学着考题的样子,每个成语留一个空格,比如“一___如故”“三人___虎”“朝三暮___”,逼迫同学们翻词典,过几天再把空格填上,然后再换一批。对此,吴老师点头称是,吐出的烟圈接二连三。

“七窍生啥呢?”“九牛一啥呢?”……晚自习之前那段时间,誊抄成语让教室热闹起来,同学们几人一组,围原由网着一本《成语词典》自言自语或者互相问询,有意无意之间,“皮开肉烂”“滥竽充饥”“饥不择饭”之类奇妙的“答案”常常引发哄堂大笑。一贯不苟言笑的刘校长也闻讯而来,倚在教室前门,一边看,一边念,乐在其中。胆儿大的同学直接请教校长,“爱屋及啥呢?”校长回答,“哇—哇—,像老鹰。”“邯郸学啥呢rqsXU?”校长又答,“嘿嘿,走路。”我回头望望,只见校长一改严肃的神情,和蔼可亲,对着我频频眨眼。

差不多五六个星期,1000个成语超额写完,同学们笑语rqsXU言谈中的成语也多了起来,比如夸赞某同学“废寝忘食”,形容抢占饭点的“争先恐后”,期待放学的“归心似箭”之类。不过,这些成语对于高考究竟是否有用,大家仍然心中无数。

日月如梭,高考转瞬即至。接到语文试卷,发现3道小题专考成语,从4个成语里选出最合适的一个填入文句,选对一个得1分。我一看暗自发笑:“变本加厉”“意气风发”……3组12个成语都曾出现在黑板上,顿时平添几分自信。

高考结束了,同学们各奔东西,也不知大家是否带走了成语的记忆。大学毕业之后,我特意购买了一本《成语词典》,作为这段故事的纪念。前不久,我心血来潮加一个“成语接龙”聊天群,一试身手,感觉那1000个成语早已在我脑海扎根。

高二尚不知“削足适履”,贻笑大方了。的确,笑话是应该的,嗤之以鼻也行。不过,这个故事发生于1978年,那届高考是1979年,故事主角是一所乡镇小学“帽子高中”的师生,这背景或许会拯救不少大牙。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鞋两个四字成语描写山的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3790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