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鸟巢水立方

描写鸟巢水立方

天渐短,秋叶黄,鸿雁正南翔,京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秋天。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在《故都的秋》里,郁达夫描绘的京城之秋,如今是否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呢?秋在北京尤其珍贵。因为北京的夏季冗长,冬季却来得急促,夹缝中的秋天,仿佛被压缩成了一个时间点,之前是炎夏弥漫,之后则隆冬瑟缩。

京秋的色彩,是一年之中最为浓郁的时刻。天高云淡,满眼都是难得一见的蓝色,那是其他季节模拟不出的深邃。盘踞于京城上空的雾霾,唯独在秋季会藏匿起来。无风的日子,云端悠远;有风的时候,日光倾城。树叶开始凋落的时节,京城便化身成为斑斓的调色板。“不妨银杏作金桃”——葱茏的古银杏树,几乎成为北京秋季必需的风景。

我是半个皇城根长大的兔爷,小时候由于爸妈工作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与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fOJsBECZy,他们来到北京已经几十年了,让我从小便耳濡目染的感受了京城的传统文化和浓郁的老北京//www.58yuanyou.com方言。记得九十年fOJsBECZy代那会,故宫、景山和北海是我去的最多的公园,姥爷骑着自行车带上我和姐姐,穿梭于城里的大街小巷,数不清的大小胡同,三三两两的下棋对弈者,遛鸟和晨练的老人,耍把式拉车的街头卖艺者,都在我幼小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方的秋天来的如此之快,如此彻底,一夜之间树叶便都黄了,色彩斑斓的秋景让人陶醉,让人思绪万千。恰逢京城深秋时节,我带着相机和对过去的回忆,再次重温了童年走过的地方。

落脚的第一站我来到了景山,貌似至少十年没有来到景山了,公园变化很大,修缮精致的庭院花丛,清晰的指示牌,重新翻修过的石板台阶,让人颇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我选择了从北面上山,这条路虽然相对崎岖,但可以更好的拍摄到秋景,而且也是我小时候常走的上山路线,很快我就登上了最高处万春亭,这个只有45.7米的主峰,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因为在这里你能从东西南北各个角度领略到整个紫禁城的全貌。在万春亭俯瞰,往南是恢宏雄伟的故宫,往北是历史悠久的钟鼓楼,往西是古色古香的白塔,往东的变化最大,如今巍巍矗立的国贸三期和央视大楼已经成为现代化北京的地标。伴随着美丽的秋色,北京——这个亦古亦今的国际化都市显得更加妩媚动人,让我自傲身为一个北京人的幸运。

京城的韵味深藏于小巷胡同中,规整的四合院,对称的牌楼,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北京厚重的历史。于是我的第二站,选择了南锣鼓巷附近的小胡同。记得大舅妈家过去曾住在这里,泡上一壶茶,下一盘象棋,尽情享受午后慵懒的时光,工作中的疲惫顿//www.58yuanyou.com感烟消云散,秋日里的小憩是如此的惬意。一阵秋风吹过,又落下几片黄叶。古人云:一叶知秋,即从一片树叶的凋落,便知道秋天的到来。一位从院里走出的老爷爷说到:“这天可真凉了......”,这个“了”字在口语中常读“嘞”的发音,不但音拉的很长,而且带着浓郁十足的京味原由网儿。听着是那么的亲切,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今天的京味儿仍然和郁达夫文章描写的一模一样,有些东西是时光拿不走的。

落脚的第三站我选在了奥体中心,仿佛乘坐时光机从过去回到了现代,钢筋铁架的鸟巢体育场,晶莹剔透的水立方场馆,尽显现代化北京的大气与唯美。广场西侧是一片巨大的银杏林休息区,而鸟巢就在金灿灿的银杏叶后面若隐若现。一阵秋风吹来,银杏漫天盖地,辛苦的环卫工人在这片秋色下维护着首都的整洁,劳动者的形象是那么的伟大。

回家的路上,我感慨万千,思绪穿梭在童年与当下。

我喜爱过去的北京,那时的北京没有CBD,没有太多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但古色古香的城墙让人感到历史的厚重感;那时的北京不如现在这样方便,也没有那么多娱乐的场所,但随意穿梭于任意一条胡同小巷便让人感到别具特色的老北京风味,一块钱的糖葫芦和冰棍足以让一个小孩子欢乐一整天。

我也同样热爱现在的北京,商业化的CBD,科技化的中关村,人文化的学院路,现代化的鸟巢水立方,都让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都变得更加富有国际范儿。

京城之秋让人回味过去,更向往未来。我爱京城的秋天!

描写鸟巢水立方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描写鸟巢水立方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3506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