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尽而归前一句

有一段关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的故事:

兴尽而归前一句

出自《世说新语》

王子遒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士》,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分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纵观全文,可知王戴二人,相隔百里。王子遒用尽一宿的时间在大雪之夜造访戴安道,天明至其家门而不入。而造访之原因却也简单,缘起“咏左思《招隐士》”而羡其意境。而不入家门的缘由更是出人意料:“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说的是王献之在一个雪夜,忽来兴致,竞从山阴家中出发,披蓑泛舟过剡溪,去寻访好友戴安道。待至戴家门口,却转身吩咐泛舟而归,不敲门,不会友。人问其故,答: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兴尽而归前一句

《王子遒雪夜访戴》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当是这句:“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它反映了王献之潇洒的人生态度,也折射出一种生活之哲学。凡事不问结果,但问过程。既然享受了过程,结果如何,已并不重要了。人生本是一过程,如果一味追求结果,那么王侯将相,平民百姓都难免一死,结果又有何差别。结果固然重要,但//www.58yuanyou.com是过程更加重要。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它的广度和深度。

兴尽而归前一句

王献之《廿二九贴》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 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兴尽而归前一句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拓

王献之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兴尽而归前一句

王献之《中秋贴》(米芾临摹本)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因唐太宗贬献之而不购求其书//www.58yuanyou.com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www.58yuanyou.com一半是"二王"的原由网作品。单著录王献之书帖的有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www.58yuanyou.com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

兴尽而归前一句

《新妇地黄汤贴》

兴尽而归前一句

《中秋帖》(故宫博物馆藏)

兴尽而归前一句

《敬祖贴》

《洛神赋十三行》

兴尽而归前一句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兴尽而归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3030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