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副其实造句

鲁迅的文章在当代引起了很多争议,尽管鲁迅先生已经去世八十多年了,支持鲁迅先生的人认为:鲁迅对人物、当时社会、民族劣根性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而反对鲁迅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刻薄的人。

其实个人感觉,鲁迅先生的深度绝对不是一群浅薄的人所能理解的,鲁迅刻画的人物,时至今日,依旧能让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比如不学无术的高老夫子,让我们想到很多名不副实的专家;阿Q的各种丑态,让我们想起很多“垃圾人”的自欺欺人。

而《孔乙己》,算是鲁迅笔下最为经典的一片文章,

在《孔乙己》的结尾,有这样一处描述: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看起来是病句,但是,仔细品味才发现这是神妙之笔。

明副其实造句

图片来源于网络:《孔乙己》的结尾

一、

语句分析

1、

病句

鲁迅作为一代文学家,他的遣词造句其实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不过,“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确实给人病句感觉。

在本世纪初期的时候,《孔乙己》属于初中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在当时,课文最后的习题,就有关于这句话是不是病句的问题。

明副其实造句

原因很简单:大约,是揣摩的意思,而的确,代表着肯定。揣摩和肯定的修辞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这让人无疑产生费解,

因为大约孔乙己死了,可以理解成不确定孔乙己死了;而孔乙己的确死了,可以理解成确定孔乙己死了。那孔乙己到底死没死?图片:孔乙己话剧形象资料截图

2、

神妙

而这句话的神妙之处就在于,在《孔乙己》的叙事中,是以主人公“我”的视角来进行叙事的,既然如此,“我”肯定不可能确定知道孔乙己死没死。因此,只能用“大约”来表明自己的猜想。

这个“大约”,也让这篇文章在读起来以后,读者内心感到了真实感。而的确,其实可以理解成一种暗示:那就是孔乙己确实不可能活着。

明副其实造句

事实上,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恰恰是为了论证孔乙己死了。因为,孔乙己本身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缩影。鲁迅先生希望利用孔乙己的死,来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封建社会的教育最终毁掉了一群人。图片:封建社会的教育剧照

二、

孔乙己的最终宿命

其实,孔乙己的结局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孔乙己唯一的一条出路、唯一的宿命,就是死,这往大了说,可以理解成历史的必然性。

1、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之死

其实孔乙己这个人物,总会让人想起另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儒林外史》里面的范进。范进的生活年代大概是明朝时期,而孔乙己的生活年代www.58yuanyou.com是清末民初,两者之间的时代差距长达三个世纪,不过,孔乙己和范进却是两个非常相似,但命运却截然不同的人。

所谓的相似,指的是虽然他们两个的生活年代差了三个世纪,但是他们的教育背景却是高度一致,范进生活的年代,读书人主要学习八股文的写作,孔乙己受到的教育其实和范进受到的教育是一模一样的。

明副其实造句

图片:学习八股文的写作剧照

所谓的不同,指的是运气不同,范进有幸中了举www.58yuanyou.com人,有了朝廷给的功名,于是实现了阶层逆袭,但是,如果范进一辈子没中举,那么,他的人生之路,也未必能比孔乙己好多少。

而孔乙己的运气差远了:首先,他没能在科举中取得胜利,甚至连秀才都没考上;其次,即便是孔乙己能够考取秀才、举人甚至进士,其实也是于事无补的。因为大清国都宣布取缔科举了,孔乙己八股文写得再好,指望混个功名也是万万不能。

明副其实造句

其实,在明清时代,范进属于极少数成功者,虽然现代人对于古代的科举制度津津乐道,但是,如果从录取的比例这一点来看的话,这个比例比现在中一等奖还难。图片:中举人剧照

2、

是谁杀了孔乙己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孔乙己其实是死于一场谋杀,

只不过,谋杀孔乙己的力量来自两种,一种是孔乙己的心态,另一种,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两者,导致了孔乙己必死无疑。

这也是为什么“我”敢肯定,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缘故,虽然只能大约(毕竟不是亲眼看到),但却敢于“肯定”,敢于认为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首先,孔乙己们的心态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于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读书做官是最高大上的职业,至于其他的职业,则都是下贱的。因此,尽管孔乙己这辈子已经没有机会做官了,但是孔乙己还是坚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在古代,这种思想坑害了千千万万的读书人。

明副其实造句

甚至孔乙己宁可做贼,也不愿意踏踏实实去给人打工,要知道,孔乙己写得一手好字,即便是给人做代写文书的工作,也www.58yuanyou.com可以保证过上温饱的生活,但是,因为封建时代读书人荒唐的心态,注定了孔乙己不可能踏踏实实这样做。图片:孔乙己衣衫褴褛资料截图

其实这种思想在当代依旧有着很大的流毒,比如很多在高考中(www.58yuanyou.com总分750的情况下)只能考300分左右的人,在骨子里面还是十分瞧不起职业教育。

孔乙己的这种心态,其实也和当时社会的环境有关,而具体的社会环境,让孔乙己变得无路可走:

首先是人情的冷漠。在短工们眼里,孔乙己成为了被嘲讽的对象,而在丁举人这类人眼里,对孔乙己的遭遇没有任何怜悯心理,甚至还殴打孔乙己。

这冷漠的社会环境,也让孔乙己只能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尤其是当孔乙己被人打成残废以后,孔乙己彻底没有了收入来源。这种情况下,等待孔乙己的,除了死亡,还能有什么?原由网

并且,在清末民初的乱世下,人命宛如草芥,孔乙己的死,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明副其实造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2443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