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临终前最后一句话

5月6日,陕西西安发生一起儿童坠楼事件,一名9岁的女孩坠落在三层平台上,当场死亡。

令人扼腕的是,这不是意外。

这是她 “自己的选择”。

引发这场悲剧的,仅仅是一篇作文

这名女孩从2月份开始就在家里上网课了,家长能感觉到她压力很大,但是没有放在心上。

这天女孩的学校布置了作业,要求写一页半作文,可是她尽最大的努力后还是只写了一页零一行。

离交作业还有25分钟的时候,她向妈妈发语音求助,妈妈听出女孩的声音很沮丧,但是依然鼓励她尽快完成。

小孩临终前最后一句话

下午,小女孩将自己反锁在卧室里写作业,爷爷照敲卧室门敲不开,以为她睡着了;又过了一会儿还是敲不开门,这才将门撞开。

进去www.58yuanyou.com后,发现人不见了,窗户开着,书桌上留有遗书。

其中一封上写着: “妈妈 对不起 这是我的决定”;

www.58yuanyou.com外一封上写着: 为什么 我干什么都不行”。

小孩临终前最后一句话

01

是什么让她觉得:"我干什么都不行"

遗书的下面,是小女孩刚刚写完的作文。

《我的零食世界》

有一天,我在床上想找家里的零食,我的零食有牛奶、巧克力、星球杯……等,好多好多我喜欢的零食。

bGuNupnniE想着想着,我就看见了一扇门,于是我就走了进去,我发现里面有好多我喜欢的零食,奇怪的是它们都变得很大,很大,我向前走了一段,发现里面有许多小种子,上面写着:牛奶种子,巧克力种子,草莓蛋糕……许多零食种子,我把巧克力种子埋在土里,再浇点水,小小的巧克力种子迅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巧克力……

小孩临终前最后一句话

看着这些清秀的文字, 看着小女孩可爱的想象力,很难相信她已经离开了。

好多人都说小孩太玻璃心了,可是,我想问一句:

什么是坚强,什么是玻璃心,有明确界限吗?

  • 我被骂一句,哭了,就是玻璃心;
  • 你被打一下,笑了,就是坚强吗?

不要再打着“挫折教育”的幌子,去伤害孩子! 孩子们生于这样飞速发展、压力巨大的时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从她的小小遗书中,“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的“都”字,也可以看出孩子曾遭受的不公。

这说明, 孩子遭受到的创伤不是突然的一击,而是旷日持久、度日如年的挫折教育。

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信奉挫折教育,认为多指出孩子的缺点,孩子就会不断进步,查漏补缺。

就算不体罚,也要用语言打击他们的自信,说他们这儿有毛病,那儿有毛病,不停挑孩子的刺。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他们否定孩子的能力:“别嘚瑟,你就是运气好,根本比不上人家。”

当孩子感到恐惧、忧伤、后悔时,他们否定孩子的情绪:“别悲春伤秋的,小孩子还会伤感?我看你是闲的。”

当孩子尝试着迈出人生第一步时,他们否定孩子的选择:“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别这么做,你偏不听,到时候有的是苦头。”

多少否定,以爱的名义在肆意伤害孩子。

挫折教育,是一个被误解的概念。

真正的挫折教育,指的是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去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而不是在孩子正高兴时,突然喊停,扰乱他们的兴致。因为这种教育,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脆弱,更加怯懦。

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失去主观能动性的行为。

1939年,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知名研究者、语言病理学专家温德尔约翰逊招募了22个孤儿进行实验。

小孩临终前最后一句话

他最终证明了自己的理论:

不断地批评一个儿童,比如批评他们“说话结巴”的话,那么一个完全正常的儿童就会因为心理压力而向着被批评内容的方向发展,变成一个真正的“结巴”。

这项残忍的实验, 造成这些孤儿终身难以痊愈的心理伤害,他们中不仅有人变成了真正的“结巴”,而且普遍在成年后郁郁寡欢,没有自信。

温德尔约翰逊良心不安,曾经通过一些干预措施来改善他们的状况,但是收效甚微。

他并未发表这篇论文,直到有报纸采访他当时的助手才抖出此案,为实验提供条件的爱荷华大学公开道歉,并在公诉后赔偿了这些孤儿115万美金。

但是他们的开朗自信,再也回不来了。

所谓“挫折教育”,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能力。以后,他再遇到快乐,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不对的,自己不应该快乐,所以,他主动掐断这种积极的感受,回归到一种平淡,或痛苦的状态。

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新闻后想的是:“我是不是不能对孩子太好?是不是应该经常骂骂孩子,以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这里,想告诉你的是:

“家,应该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孩子在家里充上足够的能量后,才会有勇气抵御外界的风雨。如果外面和家里都是风雨,孩子如何阳光?”

02

比讲道理更有用的是:接纳孩子的感受

她向妈妈发语音求助,妈妈听出女孩的声音很沮丧,但是依然鼓励她尽快完成。

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时第一件事就是喜欢跟他讲道理:

孩子写作业写道崩溃向爸妈求助,爸妈会告诉他:再坚持坚持,作业一定要先做完。

男孩哭了,爸爸告诉他:“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孩子不愿意把玩具送给别人,妈妈说:“好孩子应该懂得分享。”

孩子没有跟别人打招呼,家长这时会教他:“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这是基本的礼貌。”

作为父母,他们总是急于教给孩子生活的道理、正确的做法,却忽略了一点: 孩子当下的感受。

道理是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讲道理也是我们的强项。关于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关于怎样才能好好学习,关于榜样的力量,关于反面教材,关于专心致志,关于废寝忘食,关于骄傲使人落后,关于知耻后勇,关于好习惯的养成,他们都能说出一大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而且他们相信,在这些真理光芒的照耀下,每个孩子都应该心悦诚服,发愤图强,成为学霸,考上北大。

然而事实情况如何呢?从历史唯物主义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孩子们对家长讲道理的反应有五个阶段:

1、不以为然:好像那道理我不懂似的;

2、装没听见:好吧好吧,你喜欢说就说吧;

3、嗤之以鼻:全是陈词滥调,还自我感觉挺好;

4、十分反感:你有完没完,吵吵的我头疼;

5、适得其反:你再讲我不学了!

家长们困惑了。为什么啊?我们都是被这些真理教育大的啊!多好的道理啊,多么雄辩的论证啊,一听就管户啊!为什么就不愿意听呢?

一位心理学家说:在一个只讲道理的家庭,往往是父母讲赢,孩子总是受挫的状态,他学到的沟通模式就是忍受。

然而忍受是有限度的, 总会有一天,太多积压的情绪到达一个临界点时,便会演变成很难收拾的“大麻烦”。

我们设想,倘若9岁女孩的妈妈知道孩子有情绪了,能够认可接纳孩子的情绪,告诉她,妈妈知道,你写作业辛苦了。

然而听她讲一讲自己的委屈和无助,那么,女孩会不会觉得有人跟自己站在一起,自己不是孤身一人,从而不会这么决绝呢?

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假设,我们应该知道的是: 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是给到他们内在动力的开始

当孩子们觉得不管自己是有了积极情绪还是负面情绪其实都是正常的时候,他们也就能和情绪和平相处,自由地成为自己。

03

告诉孩子:学习不是唯一

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作文写不好,就是学习不好吗?学习不好,人生就没有希望了吗?在人生才刚刚开始的9岁,能感受到希望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告诉孩子,狭义的学习,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孩子,都是如此。

广义的学习,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伴随我们的每一天。看一本书是学习,出去旅游是学习,与人沟通是学习,独自深思也是学习。

世上有三百六十五行,真想去学,一辈子也学不完。

想要告诉孩子“学习不是唯一”的前提是: 父母要首先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主动带着孩子们了解更多的领域,更有趣的内容,更宽广的世界。

曾经看过一句话:当你感觉钻进了牛角尖,觉得眼前这件事无法逾越的时候,就要尝试往大往广的方向去想。想想中国,想想地球,想想宇宙,想想人类发展史……

也许你会顿悟 :眼前这件事,是沧海一粟,不过如此。

只需要花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在学习上,其他的时间,要拿来享受生活,看书、做运动、跟朋友聊天。耍好了才有精力去学习,哪种生活都是学习,不是在书桌前正襟危坐苦读才是学习。

单就学习每一种功课而言,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但不必要去追求每一科的最顶点或和最牛的人比拼智力。

世界上活得最开心的,并不是站在每个学科最顶端那个人。水满则盈、月满最亏,绷得最//www.58yuanyou.com直的那根橡皮筋最脆弱,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才好。

可以给孩子提供相关书籍,比如世界地理、人类历史、人物自传/游记,或者相对浅显的儿童哲学读物,都可以让孩子接触,并和他们探讨。

当孩子了解的知识越多,看到的越精彩;

当孩子的视野越丰富,心胸才会更宽广!

最后,送给孩子们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当你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的时候,试着站得高一点,也许属于你的时区还没到来,耐心等待,别着急。

小孩临终前最后一句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黄昏或黎明,大自然教给我们的远不止看到的而已。

地球这一边是黄昏,那一边是黎明,黄昏时燃烧出的光,黎明时破晓的亮,都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不必羡慕,不必着急,指针的流转,一切都是最好www.58yuanyou.com的安排。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所有,若侵删。

点亮 【在看】 , 愿悲剧不再发 生,愿家庭多一些爱与温暖,少一些压力与冷漠! !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小孩临终前最后一句话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0235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