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蔡澜先生曾痛批中国茶道规矩太多,最令人讨厌梁先生也曾怒斥茶道都是穷讲究,离老百姓太远;千千万万喝茶的人,看着一些人用茶道装神弄鬼,心里更是反感。

中国茶道,已经过时了吗?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 01 -

蔡澜先生批茶道的背后

古域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蔡澜痛批中国茶道》,里面有蔡澜先生批中国茶道的详细内容,现在要说的是蔡澜先生批中国茶道的背后:

传统观念里,茶,只要好,怎么喝都行。如今,喝茶,形式感过重,花里胡哨的东西一堆接一堆,泡普洱茶非得用盖碗,泡绿茶却是玻璃杯最妙,水温的控制也有十分的讲究,稍有偏差,一壶好茶就废了。

从怎么喝都行,到多了些花里胡//www.58yuanyou.com哨的东西,这后面有浓郁的时代色彩。抛开时代背景大谈现象,都是不合理的。

我们的父母与祖父母辈生活在迅速脱离温饱的阶段,喝茶这事,大壶大杯冲泡,只求解渴,习惯简单实用的体系,对茶道,不讲究。

有趣的是,如今仪式感过重的泡茶高手,也和我们一样,看见电视里一个陶瓷缸泡茶的情景,就想起小时候从父母大茶缸里偷茶喝的童真岁月。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中产阶层已经形成,泡茶的方式也从茶缸变成了整套的茶具,这一点,台湾与大陆有着惊人的相似。

清王朝衰落后,中国茶道也随之衰落,尤其到了近代屈辱的历史,也就是钱钟书先生批日本茶道“一小撮茶叶末子,弄来弄去,折腾半天,无聊之极”的时候,再要寻常人家像陆羽一样慢慢玩茶已是不可能的了,再加上很多茶具茶艺都在战争中被毁,中国茶道几乎断层。

所以建国初期的影视剧里,日常生活里,见的最多的是陶瓷缸饮茶,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饮茶方式一开始就是大陶瓷缸,唐宋的茶艺,在如今看来,依然是让人望而却步的。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如今大陆的茶道,在某种程度上,是从台湾学来的。潮汕功夫茶与日本审美构成了台湾茶道的骨干,台湾人又对茶道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泡茶,最重要的是让客人享受,只取最好的五泡给客人喝。

所以,台湾人特别执着于茶艺,执着于泡的好喝,一款质量普通的茶叶,他们真有本事泡出不同的香味,茶汤变化甚至可以与法国高端葡萄酒相媲美,打个比方,第二泡喝到的是勃艮第迷人的风土,第三泡就有可能变成大拉菲迷人的紫罗兰花香。

台湾茶道后来传到大陆,茶道这神奇的东西,忽然从教科书走进现实,马上风靡大陆城市的街头巷尾。

清一色台式风格布局,为了满足审美需要,加一个20岁的小姐姐布衣素服地泡茶,背后不知哪位书法家的“禅茶一味”或“茶道”字样,千篇一律,毫无创意,甚至泡茶谈不上一个“味”,光靠20岁的美女凭着浓妆博一个赞扬的目光,甚至不惜露露肉,这一特定时期的整体风格,像极了拙劣画家笔下那一抹缥缈的月光。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台湾茶道里有个精益求精的泡茶现象:泡一款茶,研究室温与水温的关系,水温升高1度,或是出汤时间快几秒,茶味就完全不一样了。想要泡出某一季、某一款茶的最佳状态,要反复冲泡成百上千遍,才能真正把握。

而大陆茶叶品类繁多,茶种令人眼花缭乱,研习起来需要花费的时间可想而知,单凭几个人说说笑笑的修行,就能泡好茶,几乎是痴人说梦。

学习台湾茶道,拿来主义原由网学到了皮毛,顺便夸大了排场,只学到泡茶的流程,闻到一点点蜜香,就自称茶人,在媒体面前大摆宴席。在朋友圈看见一句人生如茶,苦尽甘来,就和人讲心说德,谈人生修行,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茶汤要好喝。

大概,蔡澜先生痛批的茶道,就是这种形式主义的喝茶方式!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 02 -

老梁先生批茶叶炒作

爱说真话的老梁也曾批《中国茶道都是穷讲究》,批的是泡茶太繁琐,更是茶叶里的商业炒作。

茶叶炒作的乱想暂且不说。古域曾是个葡萄酒迷,喜欢上葡萄酒的过程,相信与茶友们喜欢上茶的过程一样狂热。喜欢酒之前也曾喝过茶,但因为水平不够、泡的不好喝,一开始走进了喝茶远不如喝酒有意思的误区。

后来,偶然喝过一次茶,马上被茶浓郁的蜜香深深折服,原来,无论茶,还是酒,好的东西,它的香气,口感,回味,余韵,复杂度,变化是相通的。从那时候起一发不可收拾,成了茶的忠实粉丝,茶叶虐我千百遍,我待茶叶如初原由网恋那种无可救药的喜欢。

炒作在哪个行业都存在,无论葡萄酒行业被捧上神坛的大拉菲,还是普洱茶里88万天价采摘的冰岛,真正爱茶的人,不会骂88万的冰岛过度炒作,反而会在自己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喝最好的茶。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中国茶种多样化,每一种茶叶的源产地,气候,土壤,茶种适应性都有独特性,即使同一个山头、同一个村,光照不同的茶也有各有独特的地方,爱茶的人追求的是这种共性中的独特性带给口腔与身体的快感。

也就是说,有很多茶客愿意为同一个村里,茶叶独特的地方付出更高的价格。比如,冰岛老寨某个角落里的茶树上长的茶叶,冰糖甜里多了一点点紫罗兰花香,茶友就有可能愿意多花800块钱来消费,但这种香气必须是自然赋予的,绝不是人工添加的,是茶的真香。

除此之外,像前不久央视曝光的台地茶披个外衣就变成古树茶之类,就显得过分欺骗了。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 03 -

中国茶道已经过时了吗?

中国茶道被人骂得最多的地方,无非就是麻烦,喝起来不方便。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中国茶道在当下已经过时?

不,在浮躁的今天,中国茶道更是难能可贵!

喝茶,是自主性很高的事。没有空闲,可以选择牛饮;有闲情雅致,就在茶室里精泡。怎么喝怎么泡,开心就好。牛饮的人不用指责精泡的人装神弄鬼,精泡的人也无需嫌弃牛饮的人不懂茶道。

中国茶道其实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单是茶叶里的茶商炒作,泡茶的茶艺,品茗悟道的概念。茶道作为一个行业形象对外展示的时候,更是如此。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我们看不惯的,其实不是茶道,而是部分用茶艺装神弄鬼的人,大多数人依然谦虚学习,觉得茶道学无止境,比如一个单纯的泡茶,泡的好喝好看了,还想泡出创新。看不惯的地方,是因为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人生如茶,也只是茶道的一部分,如果将茶当成人生,参禅悟道就是茶道,茶道也实在小格局了。

“道”字面意思是“路”,要想道路畅通无阻,必须依“理”而行;哲学上的“道”,是造化因循的轨道,人生所追寻的途径。

中国茶道的提倡始于唐朝陆羽,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却鼎盛于唐朝。与其说茶痴陆羽自己悟成茶圣,不如说是大唐盛世造就了一代茶圣陆羽。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陆羽自小在寺院中礼佛诵经,研习煎煮泡茶,修行佛法、研习茶道,才有了后来中国茶道的意境,求的是静、思、和、真、俭。

茶道的基础,是茶艺,要泡的好喝;茶道的境界,是人生,经品茶的过程,独乐时,是怡人自得、陶冶身心、修身养性;众乐时,是知己相交,论时事、说人性,观天地。

无论独乐还是众乐,茶道都督促人,克己勤免、天道酬勤,成就一番事业。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于浮躁的当下,已看过帝都天子脚下浑然的霸气,也路过魔都霓虹闪烁的旖旎,于是,在缥缈红尘中浮躁了自己,大多数人,在浮躁中随波逐流。此时,若有一个静的人,是多么难能可贵?

茶道,最容易让人心静。当细心泡完一道茶,心已经静了;当把一泡茶泡到好喝,人生已经放下过去,再次整装待发了。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中国天书《易经》里说,坤卦文言:“至静而德方。”一个人泡茶品茗,让身心安静,才能有所思,思想通透,才会有智慧;很多人一起品茶,各有各的思想,相互交换意见,最终让人受益无穷,这是茶道的意境。

《易经》艮卦象辞:“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品茶论道,寻求心静,更应该时时自我反省、时常思考在某方面一心进取,这样茶道的意境,自然达到了高峰。

《易经》乾挂彖辞:“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里面的和正是茶道里面“和”的根源。天地万物所求的是阴阳调和。茶人泡茶讲究“中庸之道”,因为泡茶时间直接关系着茶汤的味道,时间精确才能保证茶味香醇,以茶待人和蔼可亲,说话心平气和,论道观点和而不同……

《易经》井卦:“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大意是:村邑可以变迁,水井却难以改变。井水不会枯竭也不会溢满,来来往往的人都到井里来打水。原由网在茶道中,就是一个“真”字。“真”是茶道追求的极致目的,茶叶要真茶,茶香要真香,茶味求真味,茶具求真器,待客要真心,赞美要真诚。

《易经》否卦象曰:“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陆羽以俭作为约束茶人行为的重点,这其实是勉励茶人以勤俭作为茶道的内涵。俭是一个人精神修养内涵,茶人讲究茶道,自然将俭奉为最高等级的德行,于人生表现上,便是一种自律。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喝茶的人,达到静、思、和、真、俭的境界,便是真正的茶人。茶人不仅会泡好茶,更是品格高尚的人,对人生有自我约束、不肆意妄为的人。人生得意时,茶道中,他们求得真我;人生失意时,茶道中,他们问心无愧。

道,因势利导。中国人的茶道,在物质上,追求茶带给人的极致享受,一种在茶里绝不将就的情怀;在精神上,茶道对于人生而言,是为了达到一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目标。

这样的中国茶道,以前没有过时,在浮躁的当下也没有过时,以后更不会过时!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 04 -

中国茶道才刚刚起步

茶行业里,从来就有装神弄鬼的人,更不乏在茶叶里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人。

精益求精,本质上是茶痴对于茶的喜爱,也可以放大到茶人对生活的讲究,茶圣陆羽就是把这种精神贯彻到极致的人:为了追寻好茶的产地,跋山涉水;寻找到合适的泡茶水,不仅要某个区域特定的水,更要在合适的时间取水,才能泡出茶的最好状态。

到了现代,试想,如果你手上有一饼纯正的冰岛老寨古树单株,你绝不会随手撬一把扔进茶缸,然后一口闷掉。而是准备精良的茶具,在天气、环境都适宜的时候,才以最好的身体状态慢慢冲泡。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道是因序循进的过程,茶道本身也是如此。目前,中国茶道总被批判,也还会被批判一段时间,先把台湾那套学会消化了,才可能有所突破,如果将现在的茶道彻底抛弃,来搞创新,无异于空中建楼阁。对茶道的批判其实是好事,凤凰涅槃方重生,茶道也如此,在批判与质疑中蓄势待发,是为了突破。

茶道要突破,须依赖盛世,盛世之中,自然有人用闲情雅致钻研茶。相反的,肯尼亚是世界上出口茶叶最多的国家,他们却没空研习茶道,茶叶用来出口维持温饱,归根到底一个字,穷。而有钱有闲的大陆人,从来不乏在家中茶室里钻研茶艺,想要突破台湾茶道束缚的人!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台湾茶道有一个别致的创新,现代茶具里的公道杯,唐宋是没有的。公道杯最早的说法是古代辽国人喝酒的时候,对付贪酒的人用的,斟酒超过某个高度,就会漏掉(也有说和朱元璋有关)。

茶具里的公道杯是上世纪70年代,台湾人改良的,既是每一泡茶水的容器,还方便倾倒,也能出汤前后的茶水充分混合,尽快降低茶水的温度,将茶水均匀的分出,不怠慢每一个客人。

公道杯在台湾出现,对于茶道,就是一个显著的进步,类似的进步,以后会更多地出现在大陆,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了茶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比如,唐代王敷著名的《茶酒论》。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如今的大陆茶道,美女露肉的夸张茶艺表演已经被抛弃,从台湾传过来的茶席表现虽然被搞得有点夸张,但年轻的茶艺师开始追求茶的真味,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也许,再过几年,现在这一套也会被抛弃,但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茶道的静、思、和、真、俭,不仅仅是意境,更是为人,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的道,已经扎根在茶叶中。

只要这一精髓不改变,无论是台湾茶道,还是英吉利下午茶、或是日本的抹茶,都能在大陆的土地上,从模仿到创新。成为真正的中国茶道体系//www.58yuanyou.com

到时候,中日茶道,又回到唐宋时期对比,中华大地,才是茶道的始祖,某一段路我们落下了,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会在后面。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茶叶,可以牛饮、可以精泡,无关对错!

茶艺,追求好喝,还要泡得美!

茶道,天地乾坤,自己领悟!

共勉!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一心成为茶痴的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963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