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 造句

永远 造句

前段时间有位博士在我微信文章上留言。

我曾给您留过言,也得到过您的回答。先谢谢您,核聚老师。我是个28岁的在读博士生,最近一直自我怀疑。感觉自己悟出道理的时间总比同龄人晚,自己能力差。希望能像您一样具有思维力和执行力,不知道这个年龄才醒悟晚不晚。

之前的留言我记得这位朋友说,经常被导师批评,说//www.58yuanyou.com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在文章评论里,跟他聊了几句。他问我怎么办。我说我专门写篇文章。

然后手里在写着其他的主题,就一直没写。后来,我竟然不少于10次的想起这件事。正应了《道德经》的那句话,“轻诺必寡信”

今天,把文章写出来,以了我一桩心病。也希望分享的观点,能给这位朋友带来启发,以及给相似处境中的朋友带来一些启发。尤其是,这篇文章会说不少学习研究方面的技巧

我的观点很明确:永远不要否定自己,永远。

给你讲个故事。

我当年研究生的时候在国家队当教练。我印象非常清楚,在四川省攀枝花的一个国家队训练基地,那是一个下午。当时我是科研助理教练。那天有一个文件要在从北京传过来,传真的方式。我的一位非常熟悉的领导,让我去接传真。结果,我搞了半天没搞定。领导给我来了一句,“你怎么这么笨”。这句话可以是开玩笑啊。但语气神态,明显不是。

这么点事儿,耿耿于怀这么久。这说明,当时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按道理说,传真这www.58yuanyou.com个东西不复杂啊,你怎么就搞不定呢。这样的情景是很容易造成自我怀疑的。

但是,我还是给自己找了个借口:传真再TM简单,老子没弄过呀!

是的,在很多情景下,我们都要给自己找借口的,而且大大方方堂而皇之的给自己找借口。

这是尊重事实。

不尊重事实是什么样子呢?

比如,因为传真很简单,所以我就应该会用,即便从来没用过,而且要立即会用。这是不对的,我不是天才,我需要时间摸索,需要时间试错。我是从十八线的小城市来的,没怎么见过世面,许多东西学了才能会的。

比如,因为传真很简单,所以你应该会用,不会用就是笨。这是不对的。智力正常的人,没有笨的人。在我的字典里就是这样的。请问,笨在心理学、在认知神经科学里,有定义吗,有对应的特殊的神经模式吗。没有吧。如果有,请告诉我。我愿意改。

所以,别拿天才,笨,聪明,这样的词儿,往我身上放。我不吃这个。这些东西来历不明,说不定有毒。当然,也别自己把这些词儿往自己身上放。那是自欺欺人,自己给自己毒药吃,到时,还得到处找解药。

永远 造句

(导演有导演的道理啊)

再说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点儿励志。

我那时刚刚读研究生,北大的。考本校的研究生,考了一次没考上,又考了第二次,还不觉得丢脸。不是脸皮厚。而是尊重事实。谁说,考本校的就必须一次考上啦?我考到是喜欢的专业啊。即便同一个专业考两次不行吗。知道时间用哪儿了就行啊。

那段时间。我一同学是从吉林大学保送过来的。相聊甚欢,比如聊爱因斯坦之类的。后来,他怂恿我去英语角。可能他一个人去比较胆怯,比较尴尬。我就跟他一起去了。情况是,我们俩都张不开嘴。后来,适应了,终于敢开口了,因为,发现许多人口语发音都很烂啊。

回来之后,我那哥们儿就跟我说。我以为你是北大毕业的,口语会好一些。说话的时候,还是微笑状。我轻松的答道,谁说北大毕业的口语就一定好啦。我心里想的是:有这样的原理和道理,有这样的科学依据吗?没有啊。然后,事实是,许多北大的,本科的,我同学,四六级也不是一次就通过啊。还有一直没过六级的呢。当然,我是一次过的。

然后,我认识到了一个事实:我的口语确实很烂。不敢张嘴就是证据啊。这哥们儿的话,是旁证!

但是,不是因为我是北大的所以要练好口语。而是,英语应该学好,以后很有用,所以就练呗。然后,我就对着录音,一遍一遍的模仿。专门选一个人的时候练。一个人练的好处是,比较敢于张嘴,声音可以大一些。不会干扰到其他人。或者,不大愿意让别人的耳朵受折磨。

再后来,我们在英语角一起认识了一个女生。那女生英语很厉害,刚从德国回来。我跟她聊的特别来。后来还知道她还在电台当过英语节目的广播员,西安的某个电台,那是她大学时代的事情。再后来,她去某些大型英语机构当老师。很厉害,很受同学们欢迎。很快就名师了。

再后来,我给她讲些故事,分享一些文章。她让我用英语跟他交流,包括EMAIL,说话的时候,他要求我好好利用她这个资源。后来,聊的多了,取消了这个限制。再后来,她偶尔教我发音。

结果,居然一教就会。她说,我没遇到过你这么聪明的学生啊,怎么一学就会,一点就透呢。如果学生都像你这样,那我的工作不知道多么轻松啊。

我当时只顾着陶醉了,没好意思说:你是不知道啊,我“傻了吧唧”的对着录音,一遍又一遍,不得要领的,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啊。

再说年龄晚不晚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写了,想起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原由网致那些身在阴沟却仰望星空的人》,里面讲了好几个人的故事,包括大器如何完成的故事,供你参考。我公号里,这样的文章已经有好几篇了。建议,这样的文章别当成鸡汤读,要把其中可操作的方法挖出来,为自己所用。

不否定自己,是个开端。//www.58yuanyou.com不能当做停滞不前的借口。提升、提升,无限制的提升才是要紧的。关键是怎么办?

第一,就事论事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会弄传真机,不是笨,更不是自己不行。而是需要学习。然后学到了,能力就长了。英语发音不行,也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训练不到位、方法不到位、练的还不够。练出来就好了。

第二,不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敏感点,甚至“野心抱负”。

这些东西都是进步的动力。如果有专长,那更好,专长是享受,要练的更长。一项技能练到顶尖,都是生存技能,都会赢得尊重,都会实现许多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人生意义之类的。

永远 造句

(这是哪部片子呢?谁能告诉我?)

第三,把握住自己能把握住的点滴,把要紧的、困难的事情搞定。

例如写论文是非常难的事情。那么可以从简单的做起。

例如物理学的。论文无从写起,没思路,很正常。读七八年博士的很多。但不要光叹气挠头。思路暂时找不到,但是找到爱因斯坦的原始论文肯定是能做到的,甚至中英文版本都能找得到。然后,发现论文太难了,读不懂啊。选择能读懂的读,比如那个著名EPR佯谬的原始论文,1935年那篇,就是比较容易读懂的。

即便容易读懂的也难读怎么办?先翻译成中文,是能做到的。翻译就迫使你一字一句的读,而且得反复的读,反复的品味。翻译很难翻怎么办?动用GOOGLE之类的工具,一句一句翻。翻的不准怎么办?对照许良英、范岱年的翻译版本。一字一句的比较:为什么你们之间的翻译有差别。有的句子,你发现人家翻译的好,翻译的妙,翻译的更有道理。但说不定有些字句,有些段落,你翻译的会比他们的有道理。

然后,翻完了都忘了怎么办。一遍一遍做笔记。没想法怎么办。一字一句做笔记,在加上跟别人讨论。比如,找个师弟师妹,或者狐朋狗友什么的给他们讲一遍,有多少算多少。如果结了婚了,就给老婆或者老公讲一遍。有孩子的,给小孩儿讲一遍。知乎上有个问题是“要不要给三岁的孩子讲空气动力学”。我的答案是,要,挺好的,加油。

然后,你把爱因斯坦1935年的论文读完了。读完了的意思是说,你从标题,到摘要,到每一段的结构,每一段的内容和逻辑,都装到大脑里,而且已经产生了丰富的理解和想法。

然后,你发现,你的思维能力不可同日而语了。你那导师再跟交流的时候,经常得遣词造句了。

然后,你发现,写论文还是很困难,思路想法还是不清楚啊。那么,再选几篇NATURE、Science同专业、同主题、同领域的好文章,重复上述过程。每天都有进步。然后不知不觉已经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积累了许多想法。论文都是这么搞的呀,这是很基本的。

然后你对参加一些同行的学术会议,如果没有机会参加,就多参加一些不那么正式的讨论交流。如果机会还是不多,就自己找几个师弟或者朋友等等,自己组团讨论。

就是这样。

又想起史蒂芬.金的故事。那个写《肖申克的救赎》的人,那个写了上百部小说的人。有记者问他,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言下之意,写了这么多,写的这么好,是怎么做到的?

斯蒂芬.金回答说,“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的。”

是这样的。我没听说过谁可以同时写两个字的。像小龙女那样,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写字。对,这件www.58yuanyou.com事,郭靖也办得到。这样的人即便有,也太少了。

最后,再说个原理。

我们为什么不要否定自己,而且永远不要?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且永远如此。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永远 造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3159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