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者盖寡前一句是什么意思

和者盖寡前一句是什么意思

解读不了的诗歌

真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吗?

解非

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读不懂的诗歌是不是好诗?”因为这读不懂的诗www.58yuanyou.com歌往往是小有名气的诗人之作,于是,我悄悄潜行在这些读不懂的诗行间,一头的雾水,真读不懂啊。

难道这些诗人真的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吗?我以怎样的尺度来定性一首诗歌的优劣呢?久而久之,这些诗歌像幽灵一样向我索命,可谁能给这些诗歌以生命力呢?

诗歌鉴赏力是洞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领悟力,分析力,创造力的综合能力。一如:涉浅水者见鱼虾,涉深水者见蛟龙。而我历来尊崇荀子的:“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一直坚信诗歌总有显在或潜在的思维意象、语言脉络和诗歌灵魂。那么,我也就从这为起点来谈谈我的认知与理解。

一、意象是诗歌独特的呈现方式

在一首诗歌中诗人用写“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并赋予某种特定的内涵,这就是诗歌的意象。因而解读一首诗歌必须先抓意象蕴涵的诗意。比如:冰雪常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鸿雁比喻游子思乡,怀亲的伤感等。诗歌是形象鲜明、语言精//www.58yuanyou.com练的文本,意象应用的好坏不仅在于它的鲜明性,还在于它的整体性。而且,诗歌的意境也是由意象来构建的。

汉字本身就具有意象性,中国文字的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都蕴含着诗情画意,具视觉和意念的美感,天生就有意象美,是人类语言文字中最好的诗歌载体,一个诗人不仅要驾驭文字还要融入文字,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合而为一就形成了意象。

诗人常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欣赏诗歌就要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鲜明、质感、凝练的意象能有机的把诗人的情思融为一体。

好的诗歌评论要力求别具一格,诗歌主题是“源之水”,“本之木”。因此,下手前在掌控意象的同时一定要解剖主题,先选取最佳的角度看水,看木,看看自己会获得什么感受。如果对一首诗歌的主题没解读到位,其他的评价就都成了本末倒置了。

其实,诗歌也是要立意的呀,是需要提炼主题的,对题材是有取舍的,不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想到那写到那,诗歌的脉络也是要清楚的呀,至少有一根无形的线,把诗句、段落串起来才行。诗歌评论可谓是通过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把作者本意再现,而对于那些读不懂的诗歌,也只能看作梦呓者的一些意识的碎片抑或垃圾,没有语法,行文怪异,除了诗人自己谁也不知所云何物,甚至诗人自己醒来后也莫名其妙。而这些莫名其妙的诗歌绝不是什么上品诗歌。

不少诗人或诗评家认为读别人的诗歌是一种误读,你不可能非常准确,完全重合地进入诗歌的内核中,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诠释它。这样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诗歌可以说是最难解的文本,一个诗人可以灵感冲动激发出一百首诗歌,而且,这一百首诗歌各个是上品诗歌;一个诗评家呕心沥血,穷尽一生写一百篇诗歌评论,也许一篇都不是优秀的诗歌评论。只因诗歌理论素养绝不是灵感冲动的结果,而是一个学者对于诗歌创作理论综合的系统的学习后的运筹帷幄,同时还要有诗歌写作的经验积累,如果一个诗评家自己都不会写诗歌,他也很难体会到一个诗人的诗意性思维,也就难以写出有真知灼见的评论佳作。

一个诗评家的诗歌鉴赏能力是一篇评论的决定性因素,而诗歌思维的洞察力与诗歌评论者的理论素养,艺术修养,语言能力,创作经验,职业操守是息息相关的。

古今中外,优秀的诗人成群结队,而优秀的诗评家却凤毛麟角阿。诗评家要凭借自己的理论学养和审美经验去领会、去想象、去再创造,把一首诗歌中蕴藏的意象传神地描述出来,把诗歌的主题思想揭示出来,还要在行文的过程中少一些理论的色彩,多一些艺术的气味,成为一篇具有诗意的美感,散文的练达,哲学的风韵,美学的品位,诗学的理念的再创造的作品。因此,我一直坚信诗评家就是作家。

二、语言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

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书写现实生活、情感世界、人生哲理,且饱含激情,富于想象,张显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常言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人类文化程度是受语言来控制的,可以说语言决定了文化,也决定了诗歌。

诗评家只有准确地理解语言的结构与运用,才有可能对诗歌进行判断、评价和鉴赏。诗歌语言的分析主hndYG要是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的理解,遣词造句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语句含义考查的是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同时还要体会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修辞方法,分析诗歌叙述、描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高屋建瓴、深入透彻地显示出一个诗评家的功夫与价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创作的过程是人格通过艺术媒介外化的过程,也就是外象通过心灵折射后的一种表达。

诗歌的字词语意呈现于想象世界,心灵世界中的物象一般称为语意视象,语意视象的清晰度取决于诗人与诗评家的呈象能力和知解能力。从语言学的原理出发,汉字的先天性的象形暗示效应导致汉诗中相对突出的图画视象美。

我们在欣赏一首好诗中的语意视象时,宛如欣赏一个个电影镜头,按不拘一格、别出心裁的时空顺序组合起来,在头脑中产生色声香味触诸种感觉互相贯通的视象。由此,语言清新,词藻精当,文采飞扬,情思邈远,不落俗套,字词运用言简意赅,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解读一首诗歌还要注意诗人的炼字、炼句,物象描写中的动静,声色,情理的映衬与烘托,及修辞色彩等。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美的意境。

中国古代美学提倡含蓄朦胧、蕴籍风流,诗歌作为最能体现古典美学精神的文学样式,利用语词的隐喻特质,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审美空间,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每一首诗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珍品,在诗里诗人剖析着自己丰富复杂的灵魂,传达着自己深邃独到的见识,言简意赅、意在言外、含蓄深沉就成了诗歌的通性。

隐喻作为一种艺术的语言形式,以比兴为轴心涵盖辐射象征、寓言、双关、暗示、类比、借代、寄托、用典、借景、抒情等多种表现方法,形成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诗歌话语体系——隐喻系统。这在世界诗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隐喻是将一个概念或意象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或者意象上,使人们可以用一个概念领域的词语去接近另一个概念领域。隐喻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修辞手段,诗人是用隐喻来看待生活,进行思考的,并把普通的事物转变成象征性的财富。

诗人常常使用隐喻避免诗歌的平淡和单调,使诗歌显得更美更吸引人。诗人用隐喻使内心的感受和思想图像化,即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图像化使诗歌变得清晰、明白、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试图传达的含义,使读者透过外在的表象深入到诗歌的内在结构从而获得更深层的意义。诗人往往通过A就是B这种隐喻模式给人以惊奇,引起读者关注,促使读者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并且激起他们的各种情感,或怒或喜。正是因为隐喻的运用,一首诗才显得意义深刻,充满魅力和趣味。

诗歌是显意识中明确思想与情感的表达,也可以是潜意识中朦胧情绪与感觉的反映。亦如雪莱说:“诗是一根这样的魔杖:它使所触及的一切事物都变形。”诗歌评论也要写出文采,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表达形式,独到的见解是阐发思想的宗旨。也就是说,议得要透,析得要微,理得要深。力求做到清、活、真、透、美,这才是上等诗歌评论文章

三、诗魂相通原由网方能解读诗歌蕴含的奥妙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中国文学史几乎就是诗歌史,中国文化的灵魂可以说是诗魂,诗歌也是人格再塑造的一个过程,什么样的人格成就什么样的诗歌。通过品读诗歌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诗人的人格、修养、理念和抱负,反过来讲鉴赏者欣赏诗作本质上也是在共鸣中寻求一种自我,诗魂相通,自然就能了解诗歌蕴含的奥妙。

当我在品读一首诗歌时,我眼里的诗歌是活灵活现的,会哭会笑会歌唱,会和我触膝谈心也会同我一起奔跑飞翔……

诗歌的精魂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哲思飞翔的世界。例如,李白的诗歌早成了千古,可他诗歌中他的狂放他的不羁他的傲骨无一不融入到我们的血脉深处,一缕神韵飘逸的诗魂从古到今在多少诗人的诗歌中结成累累硕果。正如蔡元培先生敬送徐志摩的挽联:“谈诗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诗魂是美丽的,它永远在多舛的尘世间、情感的天空中飞翔。

当代诗歌由于语言隐晦、直白、干涩等毛病而遭到人们鄙弃,离生活越来越远。而诗人却自命清高的认为自己才华满腹,自己的诗歌是经典之作,对之情有独钟,别人看懂看不懂都是无关紧要的,认为诗歌是我自己心灵之花,唯孤芳而自赏。所以,诗歌受到人们冷落,一点也不意外。你的诗歌只属于你自己,别人不买账很正常,但能坦然,安然处之hndYG也不失为一种小资之情调,偌大的祖国人才济济,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可偏偏是自作高明,故弄玄虚,晦涩怪异,谁都读不懂的“四不像”(麋鹿)在诗坛上张扬与炒作,这就遗害无穷了。

诗歌来源于诗人对世界、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好似一个殉道者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诗人在学习借鉴古今中外文化精髓的同时发扬光大民族文化从而走向世界,这不是追名逐利,而是一个诗人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如果一个诗人成天到晚的拘泥于自我的小情小调,沉湎于小有名气的沾沾自喜,陶醉于某某级学会的光环而耀武扬威,我敢说:你与你的诗歌一文不值。

当代诗歌缺少的不是一个论坛一个论坛上出没的小诗痞子,也不是一个纸刊一个纸刊上露脸的小美人鱼,而是缺少一些“诗言志”型的“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缺少把诗歌立足于自我之上的具有民族情怀和民族气节的经典之作,缺少把诗歌当作追求一种完美境界,修身养性的淡然品位,抒写真性情的艺术感染力。

诗评家要知人论诗以察诗情,把握特色重点突破,推敲诗题以明意旨,掌握一首诗歌的灵魂,任何一首诗歌都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操守等,知人品论诗魂,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虞世南借蝉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骆宾王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李商隐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

诗歌鉴赏于我来说为:赏、情、述、析、评。赏:首先欣赏诗人的品格,其次才是欣赏诗歌的品位,这品格与品位是我诗评的第一要素;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觉诗人的激情如盛夏原野上吹来的清风,拨动心灵的诗句如流水般洋溢出诗歌独特的魅力、在诗人的情感的波动中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哲理的情趣,善良的人性,智慧的光芒。述:诗人的心是晶莹剔透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由此,概括地引述出原句的“志”,“情”或“情意”很重要。析:诗是由意象构成的,一种意蕴的感染或语言之外的东西,是很难解析的,甚至诗人自己潜意识中暗长的思想也很朦胧,这种诗意与哲思的深度仅仅从文字表面是看不到的。功夫在诗外,看诗如看人,看诗如观心,这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种顿悟,一种触动,一种共鸣,一种振憾,这种具有深刻含义的思想其实是诗人与诗评家共同的。评:评一首诗歌遵循古典的实录精神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一个诗评家的前瞻性的诗学理念的引领,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以欣赏为立足点来鼓励诗人的意趣,激发创作的激情,尤其对一些潜质、创新空间很大的诗者。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和者盖寡前一句是什么意思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2901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