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复轻身而昧大义上一句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上一句

有奖征集|我为家乡写春联

我为家乡写春联|评选结果揭晓!

《文乡枞阳》举办“我为家乡写春联” 活动,我凑热闹也为横埠中学写了一副对子,其联曰:“左岗山灵留古训,忠毅育才才可法;横河水秀赋新篇,勤廉传道道行知。”可能有人对横埠中wZyxgd学不熟悉不了解,因而对这副对子也就产生了诸多不解,所以借此机会对提问者作以解答,并顺便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

写对联应该写出特征性。也就是说写什么像什么、是什么。例如“竹叶杯中,万里溪山闲送绿;杏花村里,一帘风月独飘香。”一看写的是酒馆;“理世上万缕青丝,创人间头等事业”,一看就知道写理发店。我写横埠中学尽量让它就是横埠中学。除了“左岗”“横河”“育才”“传道”这些字眼表明之外,更重要的选择恰当的实例加以表达。这就是左光斗培育史可法的事例。因为横埠中学是左光斗的故里,左光斗的祠堂就在学校对面的左家宕,校园内还树有左光斗的墓碑记。所以就地取材,顺手拈来,添油加醋,味道就不同了,因而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这是得天独厚的恩惠。

写对联应该写出思想性。也就是说有认识、教化作用。有人发来微信质疑,怎么有“留古训”呢?只要读读《左忠毅公逸事》就该知道。当史可法探监时,左忠毅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www.58yuanyou.com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原由网?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我怕其人不知,特地引用了这一段,其实是高中语文教材)。这里左公用国家大义来训诫弟子。并且他用自己铁石肝胆来为史可法树立典范,这样的忠毅教育不都是对世人的训诫吗?尤其是我们当前的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学生的大义担当和刚毅不拔的毅力,都有所缺失(特别是挫折感的缺失),引古鉴今,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吗?再解释一下下联的思想内容:这里不但说了陶行知“不带半根草去”的勤廉办学精神,而且还传递了怎么教、教什么的“知行观”。知行合一,充满着辩证法,两者中,“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陶行知把原来“陶知行”的名字改成了“陶行知”。我们现在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劳动,发扬陶行知这种教学观,可以有助于纠正这种偏向,故而此联有这样的警示作用。可以说,对联涉及到了教书育人教什么、怎么教的一些问题,思想容量应该是比较大的。

写对联应该写出时代性。也就是说,对联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必须摄取这一时代的精神风貌,反映时代脉www.58yuanyou.com搏和各阶层人民的思想意识,这样它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有认识和教化作用。有人提议,你那联子文字太多,大门写不下,把“留古训”和“赋新篇”删掉吧。如果删掉,那都是在写古人了,都是在发古之幽情了。正是因为有了“赋新篇”,“勤廉传道”不只是陶行知传道,还有今天广大的人民教师。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这样才充满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写对联应该写出艺术性。也就是说,它是文学艺术,它能给人审美享受。艺术手法是多方面的,在修辞上,它有普通修辞和特殊修辞两类,这里我只说说特殊修辞用典问题。用典就是引用典故。典故,一般指典籍或诗文中出现的古代人和事以及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也就是引经据典。引典要准确贴切。例如我引用的左光斗和陶行知两个典故,应该都是切合的。另外,用典也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忠毅”,既指教育的思想内容,又指左公的谥号;“可法”字面为“可以效法”,又指“史可法”,与下联“行知”对举,且“可”与“行”都是可以的意思,这些都对接无缝,浑然一体,不露斫痕。它可以使表达的内容,明暗相配,虚实相生,相得益彰,耐人玩味。好的用典,能使对联援古证今,厚重典雅,极具文化底蕴。对联最大的艺术性在于它的对偶性。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对偶辞格是汉语和汉字特有的一种辞格,它是把通常为两个(多则可为几个,如元代杂剧和散曲中常用的三或四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似的字、词、词组、句子并列,用来表现相关的意思的一种辞格。从内涵上说,它要求意义上的关联;从形式上说,它要求词句对称;从音韵上来说,平仄相对。一般来说,上下联不能构成内涵、形式、音节三方面的比较严格的对偶的,就不能算是对联,至少不能算是好对联。我这里基本上都是工对的。本来“古”可以对“今”,但考虑到突出时代特征,还是用了“新”字,“新”与“古”也是反义词;两个叠词相对,第二个“才”和第二个“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分别解释为“成才”“称道”“取道”等,不但在结构上起到了转折过渡,而且在音韵上还可起到回环复沓之效果。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上一句

我国对联,是独立于诗歌、律赋、散文、谣谚、成语、谜语、俚语、戏曲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外的语言艺术,它是经过诗文中的骈俪文和格律诗的发展,从母体中脱胎而成的,形成自身特点和格律要求的文学瑰宝,在一千多年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功能和艺术魅力。正如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所概括的:“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欣喜的是“老树灿新花”,这次写对联活动,让我们看到文乡人才辈出,好的作品目不暇接,真是文曲高照,星光灿烂。这要感谢文乡编委和评委们的辛勤劳动。特别敬佩他们的高风亮节,为了避嫌,让比赛公平,他们自己许多好作品都一律拒之门外,不参加评选。最后,希望这样的活动一年一度再创辉煌,希望文乡编委为枞阳文化艺术的繁荣继续添砖加瓦!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王志良 横埠中学退休,现定居铜陵。虽年近七旬,却喜苟活互联网时代,闲居一室,上网聊天,且自附风雅,取名别号叫作“雨轩”。

相 关 链 接

雨轩晨思录(一)原由网

枞阳凤凰洲游记

家乡美|寥廓沙洲情

家乡美|走,到铁铜踏沙去!

公交109,老路上枞阳

花月春风|求 墨 记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2890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