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谈起唐诗以及唐代大诗人,相信大家的脑海中一下子就会想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诗魔”白居易。作为唐朝三大杰出诗人之一的白居易,他的诗歌成就以及艺术造诣,在唐朝诗坛中绝不逊色于李白和杜甫。

之所以将白居易与李白和杜甫反复比较,其实主要想体现的就是,白居易其人以及他创作的诗歌作品,虽然风格上与“唐诗二圣”有一定差异。但是从主体思想以及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上,不仅不输于这两位唐诗大家,甚至在某些领域上已经超越了“唐诗二圣”。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相信研读白居易诗歌的人都应该知道,白居易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作品,以及所表现出的思想内涵都十分崇拜。

在白居易的很多诗歌中,甚至可以看到李白以及杜甫的影子。但是白居易的诗歌经过个人艺术加工之后,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势。

生活于中唐时期的大诗人白居易,切身体会到了“安史之乱”后,给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所造成的危害。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唐朝国运江河日下、社会风气混乱不堪,老百姓过着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这一系列的外部环境EqxADpSfB影响,都对白居易的个人思想,以及诗歌创造风格造成了极大影响。这也是白居易的诗歌中,经常反映现实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被誉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白居易,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经历,不断通过诗歌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抨击。

他所撰写的《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名篇佳作,虽然都有语言平实、通俗易懂的风格,但是在这种看似波澜不惊的笔风之下,却深刻的反映出了当时唐朝社会的世人百态。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尤其是那首脍炙人口、传颂千年经久不衰的《长恨歌》,不仅奠定了白居易在唐朝诗坛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将晚唐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首表面看起来只关风月,无关政治的叙事长诗。

实际上在娓娓诉说“李杨”二人的爱情之外,也通过这场旷世绝恋反衬出了,大原由网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凄凉景象。

通过对唐朝皇帝“爱江山更爱美人” 的描写,不仅深刻的反映出了当时唐朝的政治危局,同时也用悲凉凄婉的笔触,道尽了江山与爱情,国家命运与人民疾苦之间的悲切关系。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长恨歌》中的旷世爱恋,以及诗人对“长恨”的渲染

1.《长恨歌》创作背景与思想表达

中唐是盛唐由盛转衰的过度阶段,这个历史时期虽然也可以看到盛唐的影子,但是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背景之下,无论是国家政治还是人民生活,都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之中。

在“安史之乱”后出生的白居易,虽然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场战乱,但自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朝就一直处于战乱不断、社会矛盾激化的状态中。这对于白居易的成长,以及现实主义诗风的形成都产生了有很大影响早上好早上好。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唐宪宗元和元年白居易出任盩厔县尉,这也是他人生中初入仕途的重要阶段。在工作之余他与朋友陈鸿、王质夫等人,一起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马嵬驿”正是“安史之乱”的重要历史鉴证之地。

白居易看到眼前的一景一物,突然就出现了感怀伤古的情绪。当与友人谈到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时,王质夫认为“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

这其实就是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起因。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2.《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之所以能够成为经久不衰的长篇佳作,其实与这首长原由网诗的最后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很大关系。

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天与地也会有穷尽之时,但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恨缠绵,却给人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爱情想象。

《长恨歌》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也就是公元806年。它是一首由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与友人在“马嵬驿”游览之时,在友人的启发之下突然真情流露,于是文不加点、洋洋洒洒地抒写了六十句、八百四十个字。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长恨歌》的每一句都饱含了诗人的款款深情,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李杨旷世奇恋的颂扬,同时也对这段“世人皆谤”的爱情悲情,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但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批判。

《长恨歌》用朴素平实的语言,以及通俗易懂的诗歌风采,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李杨二人的爱情虽然被后人传为佳话,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段旷世奇缘,不仅酿成了“安史之乱”,以及李唐江山日薄西山的惨景。

同时,这段爱情悲剧也断送了一代佳人杨玉环的性命。唐玄宗虽然躲过了安史之乱中的杀戮,但是也不得不让位于其子。

他的政治理想和爱情期望就此成为泡影。并且在其余生之中都在不断的品尝着,这场悲剧爱情所留下的苦果。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3. 《长恨歌》中的悲剧爱情与政治表现

虽然说白居易撰写的《长恨歌》中,绝大一部分诗句都是在,颂扬李杨二人之间的爱情。从表面上来分析《长恨歌》,就是一篇只关风月无关政治的叙事长诗。但诗人笔锋一转,却道尽了因这场旷世奇缘,给大唐江山以及李氏王朝造成的危害。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在大唐盛世之景的掩盖之下,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掩映之下,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发现,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纵使京城有九重门也无法抵挡战乱之祸,无奈之下唐玄宗只能带着群臣,以及美眷向西南逃生。

但是当他们逃到距长安一百多里地的马嵬坡时。皇帝的亲兵却突然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并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很显然这是一场令唐玄宗始料不及的“兵变”。而这场兵变的始作俑者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这些士兵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叛乱,就是因为唐玄宗过于宠溺杨贵妃所致。唐玄宗在权衡了国家政权以及个人利益之后,虽然很无奈但却下令在在马嵬坡缢杀杨贵妃。在杨贵妃死后她的头饰和她的尊样散落一地。

虽然唐玄宗欲救不能后掩面哭泣,但在现实面前李隆基还是放弃了爱情,他其实最爱的还是他的皇位与江山。当他回头看到了杨贵妃死后的惨象,虽然流泪不止但终究只能接受这种无奈的现实。

长篇叙事长诗《长恨歌》的艺术主题

1. 《长恨歌》主题相思之争

关于白居易撰写的《长恨歌》的艺术价值,以及这首叙事长诗的主题思想,其实也一直是后世争论的一个焦点。有人认为《长恨歌》的主旨,主要是为了颂扬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也有人认为《长恨歌》,其实只是披上了一层爱情的外衣,实际上是对唐玄宗重庆杨贵妃的一种批判。这个观点可以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中,获得比较有力的佐证。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尤其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这几句诗歌虽然表面上是写,杨贵妃天生丽质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但事实上却反衬出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主题思想。

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恨歌》中,确实有大量针对唐玄宗宠溺杨贵妃不理朝政的诗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这其实也写出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恋。

虽然他宠爱杨贵妃的方式,大有“祸国殃民”的感情色彩,但这段旷世绝美的爱情,也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2.《长恨歌》的诗歌灵魂是“长恨”

《长恨歌》是唐朝诗歌以及中国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这首叙事长诗的主题其实就是“长恨”。而这种所谓的“长恨”,既是对李杨悲剧爱情的遗憾,也有对大唐江山风雨飘摇的惋惜。

“长恨”作为《长恨歌》的主题,不仅表现出了对杨贵妃红颜祸水,以及对李隆基荒淫误国的中心思想。

同时也抒发了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之情。很显然诗人在这首诗歌中,想要感慨的就是“长恨”,这也是此首诗的灵魂所在。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3. 《长恨歌》的中所反映出的唐诗魅力

纵观《长恨歌》全诗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首诗确实是一首唯美的古典爱情诗。但是在叙述爱情李杨二人爱情往事的同时,诗人又加入了很多具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诗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的EqxADpSfB爱情理解,应该是既超脱于物质又不局限于政治。

尤其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不仅将《长恨歌》的“长恨”主题再一次升华,同时也让人们在遗憾的情绪中,不断去感知李杨二人的旷世爱情。

虽然诗人并没有将着眼点放在“汉皇重色思倾国”,以及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上。但是以在这种契机上建立起来的爱情,又怎么能不成为悲剧呢?虽然他们两人的爱情,具有矢志不渝的特色,但因为爱情而荒废的国家前途,并让黎明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爱情难道真的值得人们赞誉吗?

结 语

白居易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的末尾处,写下“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其就是寓意这种爱情会在“长恨”中永不消亡。

在杨玉环于马嵬坡被三尺白绫轶缢死后,虽然唐明皇在七月七日之时更加思念于她。但是这种思念之情也只能停留于在“长恨”之中。

唐朝世人元稹曾写《行宫》一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EqxADpSfB。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虽然这首诗仅有二十个字,但却是白居易《长恨歌》思想的最好注解。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2018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