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亭旁有澄鲜阁,此阁沿江而建,背山面水,林木苍翠,清新静谧,风景绝佳。从外观看,这是一栋两层木结构阁楼式建筑,侧墙嵌有文保牌,标明“澄鲜阁”、“谢公亭”是温州市1981年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旁有说明,指“亭和阁均系纪念南朝刘宋诗人谢灵运者”,称此阁原名“水陆阁”,又称“江上楼”,北宋崇宁元年创建,明万历十九年重修时,便取谢诗人“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句,易名“澄鲜阁”。本想进内看个究竟,可惜石阶之上院门落锁,无法如愿。老人说自己来此地几十次都不止,从来未见这里开过门。本欲登阁怀古,看来是不能得饱眼福了。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澄鲜阁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上锁的门

谢灵运所写的这篇《登江中孤屿》,虽然最有名的那一句被温州人民起成了楼名,但宇文所安则认为该诗中www.58yuanyou.com的另一句更能表现出谢灵运的心态:“诗从发现自己的孤寂感折射于自然界的孤独之中。在《登江中孤屿》一诗中,他写道:‘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在温州期间,谢灵运做了大量的诗篇,其中以《登池上楼》最具名气: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这首诗中最让后世津津乐道者,就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而这一句诗令谢灵运本人也颇为自得,钟嵘《诗品》中引用了《谢氏家录》中的说法:“康乐每对惠连,辄有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这里提到的谢惠连乃是谢灵运的亲戚,《南史》中称:“灵运既东,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惠连幼有奇才,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去永嘉还始宁,时方明为会稽,灵运造方明,遇惠连,大相知赏。灵运性无所推,唯重惠连,与为刎颈交。”

看来谢灵运极其喜欢他的这位族弟,可能正是因为谢惠连也是一位奇才,才让谢灵运有着心心相系之感。谢灵运能看上的人极少,但他却对谢惠连特别看重,二人结下了生死之交。最为有意思的是,谢灵运说自己在写诗时,每到苦思冥想得不到佳句之时,只要看到了谢惠连,就马上变得文思泉涌。在温州时,某天他在写《登池上楼》这首诗,但始终觉得未得佳句,于是一赌气放在一边,想睡会儿觉休息一下,正在此时,谢惠连进来了,他在一瞬间就想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句诗令谢灵运大感得意,于是每当别人夸他这句诗时,谢灵运都会说这是天助,不是我想出来的。

但这句诗有着怎样的好法?至少令蠢笨如我者,难以品出其中的妙处,古人中竟然还有我的同类,比如李元膺称:“反复求之,终不见此句之佳”。但历史上对此句的评语基本上还是叫好声一片,比如宋吴可在《学诗诗》中称:“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吴可用“惊天动地”来形容这句诗,但是怎样的“惊天动地”,他却未做解释。而金代的大诗人元好问则在《论诗绝句》中赞誉道:“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究竟这句诗的妙处在哪里,叶梦得的看法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难者,往往不悟。”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山顶上的灯塔

叶梦得说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这句诗如何的高妙,看来难以品评这句诗的妙处者大有人在。为什么大家都品不出来呢?是因为每个人都想从这句话中找出它的奇妙之处,然此句诗的妙处正是在不刻意,而是一种自然天成的流露,所以你想得越深就越不能体会出这句诗是如何之好。张九成说:“灵运平日好雕镌,此句得之自然,故以为奇。”原来谢灵运做诗喜欢字字推敲,而恰恰这句诗却是自然天成。我的理解:谢灵运才高八斗,他每作诗都进行严密地推敲,虽然以这种方式作出的诗艳丽工整,可是读多了也会让人生腻,他突然写出这么一句极其自然的诗来,顿时令读者耳目一新。而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说:“谢客诗芜累寡情处甚多。‘池塘生春草’句自谓有神助,非吾语,良然,盖其一生作得此等自在之句殊甚稀耳。”潘先生的这句话说得有点儿难听,他认为这句诗之所以被世后赞誉,是因为谢灵运写的其他诗大多不好看。

潘德舆的这个说法显然难以觅到更多的知音,毕竟谢灵运在诗史上的地位早有定论,比如王世贞说:“余始读谢灵运诗,初甚不能入,既入而渐爱之,以至于不能释手。其体虽或近俳,而其意有似合掌者,然至秾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则非余子所可及也。”王世贞也是位大诗人,他说谢灵运的诗初读时并不能吸引人,只有读进去之后才让自己变得爱不释手,谢灵运做诗的技巧绝非他人能够比肩者。

相比较而言,还是林文月的分析较为客观:“像谢灵运的这两句名句,它本身固然具有清新自然之美,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它在全篇之中所占的地位以及所形成的效用。谢诗以严谨精工著称,他的诗无论用字造句,乃至组织结构,无不从千锤百炼而来。……而且用典繁多,文意艰深,所以予人一种浓密的感觉。诗文过于浓密,往往就会有令人透不过气来的感受。但是在这浓密的全篇之中,‘池塘’等二句,却适切地改换气氛,用最平凡而自然的文字,写初春的景色,于是,有使人耳目一新之感。国画之中,很讲究所谓‘留白’。白,看似无物,然而其为用大矣……”林文月把谢灵运的这两句诗形容成了国画中的留白,可谓妙喻。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岛上的风景

谢灵运在温州任职一年,可能是他玩腻了,所以就以有病为借口提出辞职,当时很多亲戚们都劝他不要这么做,但以谢灵运的任性,他当然不听他人劝阻,于是他辞职回到了绍兴。他在绍兴期间的活动,《南史》中称:“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旧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谢灵运来到了祖上的故宅,在这里大肆营造别墅,其工作量之大,少有前人可比拟者。他在这里凿山开路、围水建湖,其所建别墅的遗址经过地质专家测定:“主要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嵊县江东乡、幸福乡一带,面积约为30多平方公里”。傅筑夫先生认为:“连古罗马帝国的大种植园相形之下也望尘莫及原由网”,即此可见,当年谢灵运所搞的建园工程是何等的宏大。

以谢灵运的洒脱,这种大工程当然他不用操心,只是出钱安排他人运作而已,他自己跟一些隐士在一起继续写诗作赋,因为他的文采使得他所KydYli作出的诗词大受社会欢迎。剩下的时间他就开始到处旅游:“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他出门一次有时十几天都不回来,因为他出身的高贵,所以他不向任何人做请示,然而他的旅游却声势十分浩大:“灵运因祖父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末知灵运乃安。又要琇更进,琇不肯。灵运赠琇诗曰:‘邦君难地崄,旅客易山行。’在会稽亦多从众,惊动县邑。太守孟顗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曰:‘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

谢灵运在游山玩水时也会用到他的聪明才干,比如他发明了一种登山鞋,这种鞋下面带活动的齿,上山下山可以做调整。他的这个发明大受后世赞赏,李白写过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很有名气,其中有一段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做梦说他来到了山西,看到了谢灵运的住房,并且他还穿上了谢灵运发明的那种登山鞋,他穿着鞋登上了天空,得以看到了奇异的天上世界。由此可见,李太白是何等的羡慕谢灵运的那双登山鞋,可惜这种鞋的工艺失传了,否则的话,我也想仿制一双,这将会给我的寻访带来太多的便利。

然而这个便利却给谢灵运带来了麻烦,因为他声势浩大的游览,仅随从就有几百人,这让当地的太守受到了惊吓。谢灵运在登山之时,让这些人砍树铺路,当地的太守王琇认为出了山原由网贼,经过侦察,方才知道这是谢灵运的游览。谢灵运虽然居住在会稽郡,但他对本地的父母官却看不上眼:当地太守孟顗喜欢佛教,谢灵运却讽刺他说,你修行也没用,因为真正能够得道者是有灵气的人,因此你肯定比我先升天,也肯定比我后成佛。这话令太守十分愤恨,而谢灵运却并不觉得这种到处得罪人的言语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麻烦:“在郡游放,不异永嘉,为有司所纠。司徒遣使随州从事郑望生收灵运。灵运兴兵叛逸,遂有逆志。”

有人报告说谢灵运想搞叛乱,于是他被抓了起来。可能是考虑到他为名人之后,所以皇帝并未将他处以极刑,而是流放他到了广州。可这让想整他的人觉得不满意,于是就另外制造事端,在某地抓了几个山贼,其中某个人的口供说是谢灵运让他们准备造反。这种犯大逆之事当然让皇帝不干了,于是下令在广州就地正法,谢灵运就在49岁时死在了广州。因为谢灵运是一位美髯公,所以他在临死前提出把自己的大胡子捐给南海祇洹寺,用他的胡子给维摩诘像贴上,此事记载于刘餗的《隋唐嘉话》中:“晋谢灵运须美,临刑,施为南海祗洹寺维摩诘须。寺人宝惜,初不亏损。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欲广其物色,令驰驿取之。又恐为他人所得,因剪弃其余,遂绝。”此寺的僧人对他的胡子保护得很好,可惜到了唐代被安乐公主为了游戏而剪掉了,如果能留到今天,倒可以以此来做谢灵运的DNA检测,化验一下他为什么这么聪明。聪明反被聪明累,他的聪明也让他丢了性命。

谢康乐虽亡于广州,而其墓却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康乐街道里泉村,坐落于一座莲华形的小山顶上。从“康乐街道”这地名也约摸可知此地与谢康乐是有渊源的,然而这究竟是其埋骨之处亦或只余衣冠,尚无定论。经历那天早些时候“艰难”的洞山寺寻访后,我觉得这趟访灵运墓的旅程已是非常顺遂了,至少一路是较为平坦的道路。司机驾车从洞山村驶回同安乡,沿乡路向西南方向行驶十几公里,然后从天宝乡上大广高速继续南原由网行,前行三十余公里,自上高县出口下道,向西转驶上320国道,四十余公里后到达万载县县城康乐街道。

我在路上已跟司机谈妥,把我送到万载县后他就可以返回,但前提是他要帮我找到一辆当地的出租车。于是司机先把我拉到长途车站,一般而言这里都会有许多出租车候客。然而来到此处时却发现车站铁将军把门,上面贴着“已搬新址”的告示。打听得地址后前往新站,见门口停着几十辆电动三轮车以及十几辆轿车,但从车前悬挂的小红灯看都是黑车。我觉得在外面打黑车跑长途毕竟是件危险的事,还是请司机帮忙想办法找到一辆正规出租。然而在车站附近转了一圈,竟没能遇到,使我开始担心下一步的路程。无奈之下跟司机商量,请他再送一程,将我送到宜春市。我想那是个城市,无论如何要比在县城里找出租方便。司机也看到了这个情况,就同意了我的要求。我便想让他先帮我寻找到在万载县的寻访点谢灵运墓,免得回到市里再走回头路,所幸司机也同意了我这些“无理”要求。

从查得的资料看,墓址应在距县城两公里处,然而开出县城五公里都不止,还没有找到里泉村。我们边开边打问,就是没人知道谢灵运墓在哪里。看来这位山水鼻祖名垂青史,但在当地却并不知名。正烦闷间,车子拐上了一条水泥路,尽头是锦江酒业的厂区大门。司机告诉我,此酒在江西十分有名,若不是此番经历,我还一直认为锦江酒是上海锦江集团旗下的产品,没有想到竟然出在谢灵运的故乡。我想这里这么大厂区,也许有人清楚谢灵运墓的所在,便唐突地进门打听。里面的一位工作人员果真知晓,告诉我原路退回,再前行五百米遇路口右转即是里泉村的入村之路。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那位先生随手一指告诉我,谢灵运的墓就在山上

司机按照他的说法回转,果然看到了两幢楼之间有一个拱门形的铁制横楣,上面写着“里泉杉树亭移民新村”。向内行经过一条极窄的长不足一百米的小路,便到达村中。我看到一位老人在带孩子玩耍,便向他询问是否知道谢灵运墓所在,他说自己不知道谢灵运是谁,我只好另寻他人。转过身时看到一家的院子开着门,一个中年男人正在院中洗衣,便又转而向他请教。他说墓在山上,只能从此村步行前往,又详细指明了路径。按其所指,我步行出村向北,果真找到了他所说的田埂路。沿路穿过大片竹林,经过几千亩大的水田地,总算到达了灵运墓所在的莲形小山近前。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终于在一个山顶上看到了谢灵运的墓

沿着登山的石阶向上行,还未登顶路又忽然转向而下。我觉得不对,于是想另辟蹊径向山顶上爬,但坡上没有任何痕迹表明有其他路径可以登顶,只好老老实实走回石板路上。沿阶下行,又下到了山底,平地上前行约一百多米,又转而上行。沿途既无标牌又无人影,无法确认所行之路是否正确,只能这样茫然前行,然而终于在另一个小山顶处如愿找到了谢灵运墓。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新刻的碑记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捐款纪念碑

后人修葺时,将这片山顶全部平整成了硬化的地面。这片林中墓地占地约三四百平米,灵运墓位于平地后部,翠竹环绕,青草萋萋。墓地两侧如读书台般斜放两石台,一边为“重修谢灵运墓记”,另一边为“康乐灵运”的介绍。墓丘在一水泥平台上,前方墓碑较为特别,组碑样式,连成屏风状,中刻“始祖謝公諱靈運字公義墓”,两旁各写“中國山水詩鼻祖”、“中國旅游家先驅”。我依稀记得“灵运”乃是其字,小名唤“客”,却不知此处刻其“字公義”出自何处,待查证之。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碑后为墓丘,形式亦是特别,乃是以青砖砌成的长方形墓围,上无顶盖,荒草丛生。探访完毕,下山路乃是先越一山再越一山方可。我觉得此路修成这样,也许是一种刻意,为了让来此缅怀这位山水鼻祖当年四处寻访游玩的艰辛与快乐。说他的寻访有些艰辛,看来不符事实:他所到之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有特制的旅游鞋。这种玩法要比我的艰辛轻松百倍,但不管怎么说,就寻访这件事儿而言,他也当算是我的祖师,只可惜的是:我没有他那种五彩斑斓的神思妙想。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园柳变鸣禽 的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0149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