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敏于行的前一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在印度尼西亚的演讲中,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话表明国家间的和睦友好,“必须夯实双方关系的社会土壤”;在法国的演讲中,习近平同志用这句话阐释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辛勤耕耘的结果”;而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这句话用来说明基层工作创新对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之所以钟爱这句话,正是因为其中充满了大与小、多与少、成与始的辩证思考。在阐明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才可能有大发展、成大事业。正如愚公移山的典故,一筐土一筐土地搬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尽”,就总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 原典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LGZkiR。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

■ 释义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原由网足下。”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木粗大。毫末:幼苗,比喻细小。意思是说,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形象地论证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道理。

老子“大生于小”的思想对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产生了影响。在《荀子劝学》中,荀子提出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观点。但与老子不同的是,荀子据此提出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积极进取的主张,与老子顺应自然的“无为”“无执”思想大异其趣。相同的前提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反映了儒道之间既相互取益又相互抵牾的复杂关系。

耕耘敏于行的前一句

学习感言

耕耘敏于行的前一句

水产 1802

秦紫薇

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老子讲了这样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圣人无为,所以做事就不会失败;不握持不放,所以不会有损害。老百姓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做事在结尾之际能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使事情失败。因此,圣人想要众人所不想要的,不重视难得的货物;学众人所不学的,借此使众人超过“道”的要求返回于“道”;同时能够辅助万物的自然化生而不敢勉强作为。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描述,让我们明白了要在事物有所变化之前及时进行准备和预防。从很小的事物说起,大到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着未雨绸缪的精神和意识。并且,做事情一定要扎扎实实,不能朝秦暮楚、三心二意,更不能眼高手低,不踏实而浮躁。

老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虽然质朴却引人深思的话语,教导一代又一代的人,给予我们春风化雨的朴素教诲,让我们在历史前行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尽管各不相同,却又有着各自坚定而正确的轨道,最后殊途同归到一个最好的地方。他的思想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引着每一个曾经有困惑和选择的人们,做出自己心中无悔的选择。这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教诲,它让我们始终保持坚定,这是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这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从不用浮躁的心态去做什么事情。不害怕失败,但也去争取成功。

《道德经》教育我们最为真挚的道理,值得每一个人认真地品读与研究。

耕耘敏于行的前一句

水产 1801

张健铖

孔子曰:君子敏于行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我们处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更应该把握机会,认真做每件事,做事前认真思考。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把握住基本的东西。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进而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正确处理和认识人生中遇到各种问题,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否则便会虚掷光阴,甚至误入歧途。

未雨绸缪是圣人教给我们的道理。我们都学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既然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就更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阔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学生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

至于敏行慎言,就是少说话多办事。习主席说过,要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踏实办事。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可以敏行慎言,未雨绸缪。

耕耘敏于行的前一句

动科 1805

王宁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讲的便是一个积累过程。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是如此,就像我们常常看到成功人士的辉煌成功,却忘记了他背后一点一滴的努力付出。

中国如今的发展更是一个形象的印证,是一代代知名亦或是无名的同胞不懈的努力,造就了今天的中国。量变终会成为质变。 渺小的量变可积累惊人的质变,平凡的脚步可以丈量遥远的旅途。我们常常艳羡别人的功绩,却无心审视自己生命的亮色。很多时候,我们败了,是输给了自己;我们胜了,是赢得了自己。

常立志者无志,十个规划是比不上一个行动的。与此同时,还有这样一句话“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我相信许多人都听过与此意相同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同样都是在警醒后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历史使命。这便是不忘初心最好的体现,也是因此中国在党的领导下越走越远。

耕耘敏于行的前一句

动科 1804

许禧龙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在《河上公章句》中被命名为《守微》,主要论述圣人“无执”,“不欲”,故无难易之情、无败失之患,故能辅万物之自然的人生哲理。老子先指出事物在“安”、“未兆”、“脆”、“微”的阶段容易处理的四种情况,告诫人们做事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即在开始之前就要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做到胸有成竹、防微杜渐;接着举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发展规律皆由小而大、由近至远的三个例子,告诫人们做事要“无为”、“无执”、“慎终LGZkiR如始”,心意不可松懈,一点一滴地去做才能“无败事”。然而,以上例子皆乃“有欲”之举措,易使人沦落于贪欲、妄为之中,因此老子又在本章结尾处说“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告诫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欲望时必须在努力奋斗中来、自然存在的。

凡是顺应自然的事物就是符合“道”的,我们若强行将欲望根除,岂不是违天逆道?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人能够合理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如若连根除掉,人就不复为人了。“道”生化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道”赋予我们的精力去努力认识“道”、顺应“道”、效法“道”、进而报效“道”,“勤而行之”;我们去顺应“道”、效法“道”的这种心理意识就是老子所说的“欲”。然而,“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状”、“无物”的,要想效法“道”并非易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能够真正认识“道”而体道合真者稀有,因而老子又告诫我们既要“慎终如始”,又要保持“不欲”的心态,不能因其难得(难成功)而贵之,要学众人所不学,才能挽回众人常犯的过错,才能辅佐万物的自然发展。若将“欲不欲”理解为太上爷要我们根除欲望的话,那么第一个“欲”字就不好理解了。经中“为道”、“无不为”、“勤而行之”、“为之于未有”、“复众人之所过”、“辅万物之自然”等等也都是有为之举措、欲望之体现;况且在八十一章里还有“甘其食,美其服,安www.58yuanyou.com其居,乐其俗”等字句,甘食、美服、安居、乐俗不正是欲望的最佳满足吗?

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欲不欲”,第一个“欲”字,即意识主体所具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力和作用,也就是自觉的能动性;“不欲”,即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运动规律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即“道”);“欲不欲”,意为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欲),又不能对客观规律(道)置之不理、心血来潮而忘乎所以,而要在遵循客观规律(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欲)去认识客观规律(道)、效仿客观规律(道),进而有效地改造世界(济世度人,“复众人之所过”、“辅万物之自然”)。

耕耘敏于行的前一句

动科 1802

李帅龙

在这段话里老子告诫我们两点:一是要重视祸患的根源,在祸乱发生之前先做预防;二是凡事要脚踏实地,慎终若始。

对于个人来说,作为一个大学生,在学习上要谨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古训,时刻警钟长鸣,勤奋学习,不让倦意成为我们的精神鸦片。不肯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而选择好高骛远的人,很难获得成功。成功只属于那些能够看清自己的路,警钟长鸣、未雨绸缪的人。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从军事的角度,要想避免战争的失败,就应该在作战之前知己知彼,求得天时地利人和,脚踏实地地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如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不能脚踏实地、慎终如始的话,同样会对国家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想要防患于未然,最好的方式便是慎终如始,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化于无形,离成功便又进一步!

耕耘敏于行的前一句

动科 1806

吕广泉

老子在文章中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意思是说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这是一种大多数人所困扰的,老子在后文述说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们在后期做一件事情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那么事情大都会圆满完成。老子还提到,一个人应发挥智能或技能的最佳状态,只有在心理平静的自然状态下才能做到。总之,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很难出现失败的事情了。

在本文的后半部分中,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此,再看一下荀子《劝学篇》中所写的这几句话:“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他们在思想观点上有某些相同或承继关系,或者说,荀子吸取了老子的这一观点。但接下来的结论,荀子与老子不同,他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金”;提出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耕耘敏于行的前一句

动科 1803

张学玉

通过学习《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我们领悟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古人给我们的劝诫和教诲。其中的内容让我认识到,无论什么时候做事情都要防范于未然,因为事情发生的方向总是千变万化的,我们无法预知事情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所以在做事之前,我们要考虑好事情变化的结果,能够应对所有难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成功都是无数失败与汗水积累后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不过都是努力后的结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一分收获必然。只要你足够的努力,成功会青睐你的。当你羡慕别人的成功时,请别忘记了别人背后所挥洒的汗水。要知道,所有的结果都是有原因的。昔日因,今日果,一切都早已注定。所以现在的我们,要沉下心来,努力积淀自己,用知识充实自己的人生,几年之后,或会有所为。不要轻易的放弃,成功源于无数次失败后的坚持。

除此之外,我们在做事时还要善始善终,当快成功时也要像当初开始时一样谨慎。不要因为快要成功了,就放松警惕,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保持一颗善始善终的心,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在做事中学习成长。无数事情过后,你的经历经验都会有所有增长,都会对你日后的成就有所帮助。

耕耘敏于行的前一句

动科 1801

曹渊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之言,www.58yuanyou.com是明镜,映射出真实生活;是甘泉,浸浴着每一代人的心;是戒尺,鞭策督促我们砥砺前行。侧耳倾听老子言,涓涓清流品人生。挽清风,揽明月,怀圣心,静谧之处,老子忠言,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近来,我们学习了老子的道德经。为之于未有,冶之于未乱,告诉我们要未雨绸缪,时刻做一个有准备的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积少成多,不断丰富自己;欲常人之不欲,学常人之不学,告诉我们要勇敢追寻别人不敢追求的事情,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老子,他的言论无时不在提醒我们要锲而不舍,树立信心和毅力。飘洒横秋阔天地,不畏前方勇攀登!

老子之言,常驻吾辈心间,赏清风明月,听细水长流,品沁水之韵,嗅淡淡花香,聆内心忠言,思人生真谛!

图文来源 | 动物科技学院

编辑 | 唐奕然

校审 | 曹云师

终审 | 郎 蕊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耕耘敏于行的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7608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