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奇书读胜看花 上一句

作者:傅立书

编辑:张艳秋

有奇书读胜看花 上一句

我的读书、练字生活

接到明涛兄的电话,让我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练字业余生活的文字发在《松原书法》“文房”栏里,这可实在是让我为难。想起钱穆先生曾在文章中写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原由网。回念前尘,感怆万端。自念我之生命,身体发肤皆传自父母。而今忽已髦老,精神衰退,志业无成。愧对当年双亲顾复教诲之恩,亦原由网何以赎不肖之罪于万一”。钱先生作为一代史学大师成就斐然,仍然说自己“志业无原由网成,愧对双亲”,老辈学者其谦恭如此,其孝敬如此,读之令人汗出。我虽喜欢读读书练练字,但这些年来也没取得什么足以为外人道的成绩,怎奈友命难违,还是拉拉杂杂写点吧,聊做引玉之砖。

有奇书读胜看花 上一句

小时候母亲常对我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需读书”。常常给我讲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古人勤学好读的故事。从小,www.58yuanyou.com就在我的心中埋下了喜好读书的种子。这颗种子随着我渐渐长大,遇到合适的土壤、阳光时,它便慢慢地发芽、开花。

早些年,喜欢读一些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类书籍。近几年,开始涉猎并钟情于传统文化经典。比如《论语》,先后阅读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论语集释》、杨树达《论语疏证》、南怀瑾《论语别裁》、钱穆《论语新解》、李泽厚《论语今读》等等。其他近代、当代学者如:梁启超、郭沫若、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汤一介、龚鹏程等等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论著也多有浏览。我的阅读有一个可能是他人不具备的“特点”:就是读过就读过了,没有什么感想心得,更形成不了文字。但也不能说一点收获没有。传统文化讲五伦八德、讲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讲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最终的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关键的着眼点是做、是笃行。程颐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我们读《论语》,如果没有因孔子的教导,而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所改变和长进的话,那读《论语》就失去了意义。这就是古人的“为己之学”,重在力行,重在变化自己的心性。学习知识和践行理念是有区别的,我认为区别在于:一个是为人,一个是为己;一个是记问,一个是笃行;一个是重解轻行,一个是解行相应;一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一个是深入到灵魂心性;一个是学了一大堆未必有用,一个是做到一句话就能改变一生!曾国藩也说:“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这几年来,在传统文化滋养下,感觉思想更健康向上,身心更平和愉悦。

有奇书读胜看花 上一句

读书看似是一个苦差事,独自一个在灯下苦读,那是对人的毅力的考验,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但当别人纵情享乐时,你能捧一本书埋头去读,更是一种情趣、一种超脱、一种享受!清人张潮曾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这时,你才体会到那种神交古人、意境独享、豁然妙悟的滋味,你才知道你的心在自由地飞翔,才知道“读经史百家,忽然有悟,朗诵一过,如对宾客谈论而无迎送之劳,一乐也”(俞弁《逸老堂诗话》)。

叶灵凤在《书斋趣味》中描绘了令人神往的一幕:“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喜欢读书的人大多喜欢买书,我也不例外。这些年买书倒是花了许多钱,是最大的消费项目。书引书、书带书,看了一本书,就涉及到很多本书。也曾几次发誓不再买书,现有的书足够读了,但看到好书时就把誓言一次次忘掉。后来听世国兄说了一句话,大意是买来书即使暂时不读,但想读时能有也是一种幸福。他说的太对了!就因为这句话,害得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新书到手翻阅后即束之高阁,留待以后“读时能有”。只可惜对我来说,学问增长和购书投资不成正比。

有奇书读胜看花 上一句

每当我静坐书桌前,常常立志要认真去研读几本好书,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择善而约守之”,让自己有一个质的飞跃。然而几天过去,又“泯然众人矣”。依旧是看看这本翻翻那本,始终无系统不专一少心得缺总结,常立志容易立长志难呐。从小埋下的那颗种子,一直是发芽、开花的状态,至今也没有结出果实来。于是我认为,读书要能达到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境界最好不过了:“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不需要考试、不需要写心得、不需要有著述,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何其乐也!何兆武说:“读书的最大乐趣在于自己精神上的满足,这比什么都重要,而不在于是不是得到一种世俗的荣誉。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没有任何目的,因为读书本身就是目的”(《上学记》)。以后,我就把这段话当作我读书无成的藉口。

另外一个业余爱好就是练字。

这个爱好也是从小时候就开始了。不过那时在农村,没有字帖。父亲的字写得很好,在他老人家的指导下,自己慢慢练习。初中时参加学校钢笔字比赛获奖才得字帖一本,遂心摹手追,一发而不可收。但这都是不系统不正规的,未得其门而入。直到参加工作后,才有机缘亲近雍峰先生,忝列其门墙,始窥艺苑宗庙之美,百官之富。2001年在雍先生组织下,我们五位书友举办了“墨海结缘”五人书法作品展。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水平不够但胆量可嘉。这之后,雍先生让我专习苏字。

有奇书读胜看花 上一句

苏东坡是宋代大文豪,兼文学家、文艺理论家、书画家于一身。他早年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一生忠君爱国,但屡遭小人陷害。胸中块磊,发而为翰墨,溢而为文章,伟岸雄强,妙境频出,为历代文人所景仰。其楷书出于颜体,丰满宽博,骨丰肉匀,如“绵里裹铁”;行书上承晋唐诸贤,而变化出新,率情而运,笔势跳宕,天真烂漫。黄庭坚赞其“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王安石评价苏东坡是几百年才能出一个的天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那种与生俱来的对形式感的敏锐性和对艺术的高超领悟力,是其不可及处。为了练好苏字,我几乎买全了、临遍了苏轼的法帖,又阅读了大量苏东坡诗词文章和林语堂、王水照、李一冰、莫砺锋等好几部苏东坡传记。近两年又旁涉赵、董诸家,以图为自己的字增添一些灵动。但我现在的水平,说实话,是形犹未逮,遑论神乎?有的东西事关天赋,靠的是天资神悟,未必是学习与积累,强求不得。

练字看似也是一个苦差事,不是朝夕之功,不会一蹴而就。真正练起来,那一字一笔的起止、缓急、映带、回环、轻重、转折、虚实、偏正、藏露乃至创作背景和笔画之间的精神气质都需加以注意,要临得“像”,先进得去;但只将临得像作为临摹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对其它经典范本的深入分析,融会贯通,要临得“不像”,才出得来。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浮躁,急功近利、朝秦暮楚、画地为牢,都是学书者之大忌。《道德经》有一段话://www.58yuanyou.com“圣人不病,以其病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圣人勇于正视自己的毛病,把病当成病,通过反省而予以修正,自然就没有毛病了。学习书法也是一样,它是一个不断否定再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到毛病并随时改掉毛病的过程。当然,它也是一个“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过程。

有奇书读胜看花 上一句

我虽然很听话,但我不太用功;我虽然也用功,但我悟性太浅。

练字二十多年,书法作品参加过几次省展,但于国展至今也没敢投稿。虽未“以少知而自炫新奇,以意足而不顾颠错”,但仍是“究于古人妙境,茫无体认”。既然天资愚钝,又无古圣时贤的苦学精神,那就只做一种生活情趣、业余爱好罢,专心、细心、耐心的好好练下去。欧阳修说:“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余”(《试笔•学书为乐》)。以后,我就把这段话当作我练字无成的理由。

启功先生在《启功韵语》自序称自己的诗词是“胡说”,因为满族人在古代曾被广义地称为胡人,那么胡人后裔所说当然为胡说。我虽不是胡人,但于读书、练字方面确实是糊里糊涂,糊里糊涂人所说更是胡说。

就以这一篇“胡说”交卷。

请关注我们!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有奇书读胜看花 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3626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