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描写山峰的句子

天地大美 山水为证

——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整合备课设计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描写山峰的句子

单元教材简析:

自然山水,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本单元所选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这些诗文大都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细腻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单元是本套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诗文单元,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教学目标:

1.从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中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背诵精彩段落,积累文言好词佳句。

3.反复诵读,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

4.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学习写景的方法。

5.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相对完整的结构,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单;

2.单元过关作业;

3.教学课件;

4.朗诵配乐。

课时安排:

单元导读 1课时

品读积美 1课时

朗诵展示 1课时

写法探究 1课时

唐诗比读 3课时

单元整理 2课时

文本拓展读写 2课时

习作指导 2课时

名著导读 4课时

合计 17课时

(一)单元导读(9-11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目标,了解单元内容,读熟本单元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县造化之妙。深入其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今天,我们将走进古代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诗篇,去感知天地之大美。

二、作者简介:

1、学用工具书,了解9-11课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2、厘清各古文的写作背景。

三、单元导读

《三峡》是一篇著名的散文。作者只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就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文中的名作。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反映了其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全文语言凝练,结构密,层次井然,意境优美,乐趣无穷。

《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于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壮志难圈的苦阅及自我排遭的特殊心境,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白当画在,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视为群文中写景的精品。

《唐诗五首》为我们呈现了五首风格各异的律诗。《野望》描写了萧憲恬静的清幽秋景,抒发了作者惆怅、孤独的情怀。《黄鹤楼》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跳所见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渡荆门送别》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卓尔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多之情。《钱塘湖春行)是唐代時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具盛名的七律。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三、文言积累:

《三峡》:

重点词注音:

阙( qu )处 襄(xing)陵 属(zh)引 沿溯(s)飞漱(sh) 御(y)风 猿(yun)鸣 曦(x)月 素湍(tun)长啸(xio) 郦(l)道元 林寒涧(jin)肃 重岩叠嶂(zh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短文两篇》

字音:

夕日欲颓(tu) 沉鳞竞跃(yu) 与其奇者(y) 未寝(qn )相与(y) 遂(su) 藻(zo) 荇(xng)竹柏(bi) 猿(yun)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与朱元思书》

字音:

缥(pio)碧急湍(tun) 轩邈(xun mio) 泠泠(lng)嘤嘤(yng) 鸢(yun)飞 戾(l)天经纶(ln)窥(ku)谷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阳光课堂》字词过关部分的练习。

(二)品读集美 (1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遣词造句的妙用,赏析描写景物之美。

2、积累文言美词,疏通文义,感受画面之美。

【教学流程】

一、自由诵读:

1、说一说:留痕批注,你最喜欢哪一篇课文或片段?

2、读一读:勾划出文中描写自然山水的句段朗读,融入情感,展现画面。

3、议一议:小组交流喜欢的理由,并能有感情地向别人描绘美景。

4、问一问:组内交流预习收获及困惑。

二、合作探究:

组内交流,勾画文章中描摹自然山水景观的词句,分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高妙。(指导:可从词的意境、修辞手法、感情色彩、句式变化等作为赏析的角度。)

——《三峡》中,“隐天蔽日“的“隐”“蔽”写出群山连绵,高峰入云,遮天蔽日的情景;“素湍绿潭“用“素”形容湍急的水流,用“绿”形容潭水之深之静;“林寒涧肃”营造出秋天肃杀的氛围:“哀转久绝”写出了空谷传来的猿鸣,撼人心魄。

《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澈见底”,极言山之高水之净,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俯两种视角下,白云、高山、流水三种风物,境界清新;“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句式工整。描绘了朝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乱”“竞”为画面增添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新颖别致的比喻,写出了月光的空灵清澈,“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庭中景物浑然一体,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一色”,寥寥八字写出了空气明净所营造的一种清澈透明,浑然一体的清新之感;此时乘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该是多么舒畅惬意,怡情悦目啊!“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极言水之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再次从侧面,突出江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写出了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点出了奇山异水的水之“异”。

三、品读集美

1、收集整理9-11课中描写自然山水的词句。

2、反复诵读,并背诵默写。

3、试着用现代汉语描写文言文的自然美景,体会两种表达之不同。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描写山峰的句子

(三)诵读展示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诵演展示,读出字正腔圆、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思想感情。2、通过诵演展示,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经典文言的语言魅力。 3、熟读成诵。提高学生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

一、示范朗读:

——展示《三峡》的朗读录音,师生评价,指导朗读。

朗读指导,总结方法:根据诗文的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或抒发热爱大好河山的壮美豪情,或表达欣赏自然山水的秀美雅趣,或感怀百姓疾苦个人失意的凄美悲凉等);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和重音;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文的停顿。

意在要求学生体会四篇美文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基调。

二、明确评分细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加班级朗诵会PK。

(每小组自由选择本单元2——3篇课文,自由组合,形式多样,鼓励人人参加。)

三、评选出优胜小组和个人若干名,播报留存并给予奖励。

(四)写法探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学习写景方法。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相对完整的结构,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教学流程】

一、回顾抽查,导入新课。

1、小组内检查同学在9-11课中收集的描写自然山水的词句。

2、抽查学生背诵描写自然山水的词句。

二、思考探讨,探究写法。

1、背诵《三峡》,说说作者是按什么来顺序写的?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仿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送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末转缓,文气相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谋篇布局之严谨。)

夏天江水溢满,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特点。)

2、赏析《短文两篇》不同的表达方式。

——两篇短文虽篇幅短小,但综合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答谢中书书》以感慨发端为总起,接下来具体描绘景物,写总体风貌,写四时朝夕景物之不同,层次清晰,最后以赞美和感慨结束。《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有叙事、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

陶弘景是南北时期人,《答谢中书书》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兼用散句层次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琢,天然中见真章。读此文,给人带来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引导学生梳理两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特色,有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综合使用不同表达方式的写作技巧,供写作时借鉴。)

3、背诵《与朱元思书》,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

——首先抓住突出特征描写景物,写出水的清澈与湍急山的动感与生机,极言“奇山异水”;其次视角多样,有俯视,平视,仰视,还有远眺;再次采用多种技巧,包括夸张比喻,动静结合,多感官(视觉和听觉)调动等等。学习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描绘出宁静的江天,动感的山势,天籁的和谐悦耳,光影的变幻,表现出作者善于观察,善于审美的特点。

三、写法归纳,布置作业。

1、写景时,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2、文辞典雅,描写细腻,情景交融。

3、善于运用多种衬托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4、完成前三课课后练习。

(五)唐诗比读 (3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感受诗歌的格律美。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 导入新课

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一场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今天我们采撷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

二、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三、作者生平原由网 背景介绍

①王绩(约 589—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山西河津人) 出身官宦世家,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 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②崔颢(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 唐诗人,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③王维(701 年—761 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人的代表,祖籍山西祁县,创造了水墨 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擅书画,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 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④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⑤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1 《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2 《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 以及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的感叹。

3 《使至塞上》 是唐代诗人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是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4 《渡荆门送别》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5 《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四、整体感知 比较异同

——相同点:1、都是唐代律诗。

2、都是描摹自然美景。

3、都有借景抒怀之意。

不同点:1、《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属于五言律诗;《黄鹤楼》《钱塘湖春行》属七言律诗。

2、五首唐诗描绘的意境各有不同,或闲适,或清新,或雄壮。

3、无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各有不同。

第2 课时

一、我会朗读。

—— 用“/”划分朗诵停顿。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我会译读。

——《野望》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 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 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黄鹤楼》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YzxSGw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 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 上原由网,草长得极为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使至塞上》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我觉得 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 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终于碰到了骑马 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渡荆门送别》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钱塘湖春行》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三、我会品读。

1、《野望》“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这两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 为整个静谧的画面, 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祥宁静。

2、《黄鹤楼》尾联中的“烟波”一词妙在哪里?

—— “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3、分析《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遣词造句的高妙。

——“征”一“归”,一“出”一“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写景,也是叙事,以“蓬” “雁”自喻,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情感复杂。

4、《渡荆门送别》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蕴含诗人怎样的心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借助瑰丽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船行出三峡后江面平静,宽广无边的绮丽景象,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5、《钱塘湖春行》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说说诗人的游踪。

——早春,从“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可以看出。诗人从孤山寺的北边到贾公亭一路行来,最后到湖东的白沙堤。

四、背诵并默写。

第3 课时

一、学法指导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月:思乡、怀人。菊:隐逸、清高。 莲:超凡脱俗。梅:高洁。 兰:高洁、隐士。松:坚贞、不屈。 竹:正直、虚心。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凄凉哀伤、乡思。鹧鸪:离愁别绪。 寒蝉:思乡、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柳:送别、思念。雁:思乡。 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阑干:思念、寂寞、离愁。

二、情感探究。

1、《野望》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在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黄鹤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忆所见, 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思乡之愁。

3.《使至塞上》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4.《渡荆门送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绘出蜀经过荆门至楚地过程中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及初出四川时的喜悦之情。

5.《钱塘湖春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诗人描写西湖,早春应飞雁歌,花乱草浅,柳树成荫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三、名句欣赏。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两句的妙处。

—— 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景有什么特点?

—— 这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笔锋一转转而写诗人眼前登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www.58yuanyou.com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 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什么会被称为千古名句?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描摹了怎样的景象,表达诗人什么心情?

——描绘了船过荆门后,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一个“随”字生动的江山与平原的位置变化展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表现出长江奔腾汹涌的气势,这句诗蕴藏着诗人初出四川时的喜悦开朗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早春景象?

——莺燕争春光。早莺尚少,直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西湖是鸟儿理想的天堂,他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开始雀跃起来,诗中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

四、拓展延伸

1、背诵积累本单元课外四首古诗词。

2、收集整理关于律诗在对仗、押韵上的相关知识。

(六)单元整理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梳理单元重难点,处理练习,积累内化,提升能力。

【教学流程】

一、文言积累、识记运用。

结合自主学习习题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二、画出单元学习思维导图

要求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写景佳句、主题思想、结构图解、写作手法等方面将四篇古文和五首唐诗归纳整理成知识树或表格。

三、处理课后练习,并集中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四、本单元《阳光课堂》重难点知识解答。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描写山峰的句子

(七)文本拓展读写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类文阅读,交流分享;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教学流程】

一、类文联读,完成品鉴。

(一)宜都记

袁山松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嶂,①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思考:文中说西陵峡“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课文《三峡》中也有类似描述,请写出相应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二)入蜀记

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思考:与《三峡》相比,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三峡》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本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三)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注释】:①薜( b)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思考: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

(四)醉翁亭记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思考:在描写景物方面,本文与《答谢中书书》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请举例加以说明。

——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将四季的景物的各自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怀。

(五)西湖游记

袁宏道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思考: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甲文写月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文写月句是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写法上:甲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乙文通过直接描写月下景物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

二、品味阅读,积累借鉴。

1.积累好词佳句,理解文言写景之高妙。

2.体会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借鉴写作技巧。

(八)习作指导课(2课时)

【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写作是学习描写景物。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水准。

2、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的情趣。

3、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的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流程】

一、美图欣赏,导入新课。

——东升旭日、斑驳树影,潺潺小溪,陡峭山峰四季风光流转,时光荏苒消逝,你我俱在其中,走过的路,路过的桥,看过的风景,请你尝试用笔写就美文吧。

二、例文引路,技法归纳。

1、确定观察点,变换角度讲究顺序。

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善于变换多角度描写,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视,从不同角度描写,细心观察,才能构建一幅立体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

【例文】《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写景时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澈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按照视线移动的空间顺序,依次描写各个位置上的景观。

2、善用修辞,描绘景物个性

写景写的好,就要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点,也就是景物的“个性”。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更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例文】《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水之异。

3、寄寓深情,增强景物魅力

融进自己的感情,以此感染和启迪读者。带着感情写作,就能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充满魅力。

【例文】《三峡》一文中,借用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将作者忧国忧民的悲怜情怀表达出来。

4、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生气

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这样文章才不会呆板沉闷、缺乏生机。

【例文】《答谢中书书》中,“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先写静态的植物之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再写动态的动物之景。本文写景,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表现出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

三、文题展示,学以致用

1、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 同的角度观察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角度和观察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

2、游览山水名胜,并用优美的文辞记录所见所感,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常有的风雅韵事。你也一定游览过不少山水名胜,以我笔写我行,记录一次自己游山玩水的旅行吧!

四、佳作分享,修改升格

1、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篇景物描写最为具体生动的文章,按照下面的问题展开交流:

(2)为什么会经常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哪些词语特别准确具体?

(3)文中还有哪些不足,可以做怎样的修改?

2、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全班展示,教师点评。

3、根据上节课总结归纳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升格。

(九)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体会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基本特征。

2、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感受他们的革命信仰和长征精神。

【教学计划】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4周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其中1-2节是导读课,第3节是读书汇报课,第4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阅读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了原由网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导读设计:

①作者先后报道了哪些红军将领、战士的事迹?请你划出这些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价,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样的?

③共产党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党的基本政策、战略是怎样的?

④随着采访的深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第二课时:《长征》专题导读。结合原著,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红军牺牲的人数、主要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照耀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阅读拓展:

1.搜集、阅读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籍等资料。

2.阅读《长征》(作者:王树增);

3.阅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个长征报告》(作者:陈云)。

第三课时:举行读书汇报会。学生任选其中一个主题发言。

主题设计:

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关于长征;

信仰与精神。

第四课时:读后感写作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最有话可说的一个点,可以是红军中的一个人,一个故事,或者战争与生活的一个场景,或者共产党的战略、战术,作为读后感的切入口;

2、确定读后感的中心,画出思维导图或写作提纲;

3、当堂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个片段,扩充成篇。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描写山峰的句子

作者简介:张敏,湖北省云梦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湖北省新锐十佳班主任”“孝感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湖北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健康课堂”教科研“先进个人”。作为“全国知名班主任”,其个人先进事迹《德育报》专版推介。是全国核心期刊《语文世界》的封二人物,《湖北教育》优秀通讯员,《新班主任》金牌作者。在《中国教师报》《德育报》《教育文汇》《湖北教育》《新班主任》《孝感晚报》等报刊杂志及大型公众平台上发表文章百余篇。践行的教育格言: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祥云原创QQ空间:http://user.qzone.qq.com/972190042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描写山峰的句子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3546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