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三门峡

梦见三门峡任见:李世民、武则天与黄河三门峡

任见:李世民、武则天与黄河三门峡

01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之初,李世民结束在洛阳的办公,西回长安。

二月初五,己卯日,皇家车队启程。车辆比东来时多了,新收获了十九名美人,要将她们载回长安去。

这十九名美人多数是各地半年时间贡上来的,少数是皇上在行宫看上的。其中就有武照和徐惠。

武照和徐惠她们,之前还在担忧自己的命运,不知会不会跟着皇上走。若是被留在显仁宫,那就是给“冷”下来了。甫一入宫就被冷下来,命运真就难说了。

非常幸运的是,中官分别告知她们:收拾行装,跟着走,回西京。怎不高兴,太高兴了。

02

两都之间的官道,出洛阳向西,不止一条,分分合合。商旅行贾、士兵将领、文人墨客、僧侣游侠,络绎不绝。一般较大的车,走南道,先顺着洛水岸边上溯而行,然后朝着崤山、华山、骊山方向走,不怕艰险的旅人,走北道,邙山、东函关、黄河、白浪渡、风陵渡、渭河一线。

李世民去年东来的时候,走的是南道,现在西去,他要走北道,想观赏观赏砥柱山。

御林骑兵前行,守后,中间是皇家车队。出了洛阳城,一路向西走,到了古老中国的古老西行驿道上的一处关隘——汉函谷关。这个关隘在今天的洛阳市新安县境内。函谷驿的守官早已安排好了高规格的接待事宜。

03

皇上被迎进驿馆的总统套房,其余随行人员,各得其所。

力伕们抬着大量的酒食,从各个方向来到驿城。

关驿的车马场忙碌起来,拌草料,饲马匹,空前忙活。很多野战部队的兵丁也被调来帮忙。

古时候的两京古道,说是大道,实际上崎岖难行。去考察考察就知道了,有的路段,古人的铁轮车在石头盘子上砸下的车辙竟有二十厘米深,人行起来如何,牛马走在上面如何,想象一下吧。

但这条道十分重要。黄河,华夏境内重要的承载历史文明的河流,上游向北弯折,中游又流向南,拐了个大弯,向东扑下去。向南又弯向东这种流法,原因是它从北方流过来,撞上了巨大的秦岭山脉,不得不拐弯,滔滔东去。

秦岭自西向东摆在那里,崇高峻险,不可逾越。

04

黄河与秦岭之间,有三、四级台地,平均海拔五百米到七百米,长年雨水冲蚀,形成了一道道陡深的沟壑。地势相对平缓,可资通行的地方,往往狭窄修长,十分险要。

两京古道,东端是河洛平原,西端是关中平原,北边是晋南平原。这三幅平原,是华夏文明发源的核心地区,从新石器文化中期一直到中世纪,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今天的河洛平原与关中平原之间的交通,是集束通道,公路铁路贴得很近,形成一条大带子,古时候可不这样。大唐李世民贞观年间的崤函古道,美称为“两京锁钥”,车不并辕,马不并列,别说会个车,有的地方纵使骑马也无法并辔而行。

05

最早的函谷关,是秦函谷关。关中有周代秦国的防御工事。

秦函谷关在今之河南灵宝王垛村,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其关在谷中,深险如书函,故称函谷关。

西汉的时候,都城在长安,函谷关西的长安地区叫做关中,又叫关内,皇上的贴身地盘,天子屁股下,非常之高贵。

据说,有个楼船将军叫杨仆,他的故籍,老家,在秦函谷关东三百里,今天的新安附近。他在西汉首都长安工作,自己竟然是www.58yuanyou.com关东人,或者称关外人,觉得比较羞耻。于是,杨仆给皇上打报告,提出了自筹资金迁徙关隘的要求,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把自己的故乡括进关内。

杨仆说的迁徙,并不是拆除原先的关隘,挪到另一个地方。是去其东一百五十公里开外的他家东边再建一个关隘。

06

杨仆的报告有点搞笑。谁知皇帝看他忠心可嘉,批准了。杨仆很是高兴,率领家僮七百人,苦干一年,公元前114年硬是完成了移关大业。

杨仆搞出来的这处函谷关叫做汉函谷关,或者叫东函谷关,就是李世民正在歇脚的这个关驿。

东函谷关仿照西边的秦函谷关的样式建立,中间是高耸的关楼,两侧有两座瞭望台,分别叫“鸡鸣台”和“ 望气台” 。两台相对而立,左右关塞横亘,南贯洛水,连接秦岭余脉,北越丘陵,直抵滔滔黄河,规模气势,也较壮观。

从驿站望出去,周围是树林,树林外面,是草地和车马。树林里鸟儿喳喳叫,树林外春风柔柔吹。西方遥远处,夕阳在做下山的准备。

吃了关驿守官供奉的酒肉,睡了关驿守官供奉的褥垫,很舒服。

07

翌日凌晨起身,平明出发,皇家车辇,继续西行。一天,走到了“秦赵会盟台”。

停车后,天色尚早,李世民和魏征、房玄龄等大臣步出驿站,活动腿脚。不知不觉,走到了会盟台前。

他们回顾和讨论公元前279年在渑池举行的秦赵峰会,赵惠文王弹曲儿,秦昭襄王敲瓦盆,让赵国臣子蔺相如立了个功。

李世民感叹:“君有智臣,如虎有翼。朕以前曾有文学院诸公,今又有列位爱卿,较之古人,幸运多啦。”

驻跸渑池一宿,车驾复又西行。癸亥日,即十三日,巡幸至陕州。陕州今天成三门峡陕州区了。

08

李世民在陕州城接见了当地的干部,听了他们的工作汇报,肯定了他们的成绩,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繁荣发展大唐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陕州有个新建的行宫,谓之“绣岭宫”,李世民便决定住一住了。

绣岭宫规模不大,因系新建,主要的殿堂刚刚完竣,其配阁聊可供作起居。美中不足是尚无佳人配备,仓促间征集是个难题,州政府官员表示遗憾。

行驿侍郎说:“无妨无妨。皇上带了十九名美人,还不一定都能上阵呢。”

行宫住处简陋,十九名美人儿却是挑出来的尖子,侍寝服务十分到位,因而李陛下晚上睡觉前很是畅快,入睡后很是解乏。睡到日上三竿,洗漱了,用早膳了,视察砥柱山。

09

砥柱山,外形犹如一根石柱,矗立于三门峡城东的黄河中流。远远望之,山脚下是茫茫水雾,山腰是滚滚云雾,山顶是无边无际的天雾。

峡谷中汹涌东下的黄河急流,直对砥柱山冲击不息,高大的“石柱”却巍然屹立,毫不动摇。因此,古人用“中流砥柱”来比喻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起巨大支持作用的力量和人物。

据说,砥柱山扎根在深深的黄河河底,水面之下应该非常巨大,而且高高低低,所以造成了黄河在这一段的三股急流。北边一股为“人门”,中为“神门” ,南为“鬼门” ,而以“鬼门”尤险。三门峡名称即由此产生。

黄河流水在此河段最为险急,船只经过的时候,触礁遇难的事故常有发生。

10

民间的说法是,船只顺流直下,心怀畏惧的艄公,怕船撞上礁石,紧紧把住船舵,朝一边扳,恰恰相反的是,越扳,越要撞到砥柱山上,眨眼间,木船蛋壳般粉碎了。

有经验的船长,胆大心细,驾驭险恶水势而不恐慌,故意朝着砥柱撞上去,反而能够安全渡过“鬼门关”,载着货物,载着满手心汗水的乘客,东去了。

时日久了,年载多了,当地河务司的专家们总结出了经验,给砥柱石朝着上游的一面雕凿了三个大字“朝我来”,引导船只下行。

当然,没有胆魄的船长依然害怕。“朝你去”?敢不敢啊?懂得流体力学原理的,那就好说了。

11

陕州地方已经预先修筑了“观邸台”。李世民在朝臣和当地官员的陪同下登上其台,视察黄河,视察砥柱山。

李皇上指点江山,有圣谕道:“rVlFDe黄河水运,关乎大唐伟业,一定要把水路漕运维持好,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陕州府在砥柱台上摆开美酒数桌,增加皇上视察的兴味。

李世民头戴庄重的冠冕,身着肃整的服装,在大臣小僚们的陪同下视察黄河。

从洛阳带来的十几名新美,武照、徐惠一班小佳人,穿粉挂绿,服侍在李世民身后,如同一群小母鸡跟着大雄鸡出来见世面,场景比较滑稽。

当地府衙主管文化宣传的干部,在砥柱台上,拖着陕州长腔,激情朗诵了皇上的诗歌,以为助兴。那是李世民以前征关东取胜,西还长安经过陕州时所作的《述怀》。

12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rVlFDe平。

任见先生简单诠译一下吧:手抚长剑,慨然有句。济世救民,不争名利。战争迅猛,军情火急。千军万马,指挥伶俐。流血牺牲,换来统一。

此时再过陕州,游目河山,雅兴大开,李陛下复又占诗一首《春日过陕州》,抒发胸臆,激扬情怀。

叙曰:“俯眺原野,迴丹碧缀,烟霞密翠斑,红芳菲花柳,即目川岫,聊以命篇。”

诗曰:碧原开雾隰,绮岭峻霞城。烟峰高下翠,日浪浅深明。斑红妆蕊树,圆青压溜荆。迹岩劳傅想,窥野访莘情。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

也简单诠译一下啦:原野淡雾,城外霞涌。远山高下,近水分明。红云是棘,青团为荆。殷得傅囚,商获伊烹。欲济大河,必赖英雄。

13

李世民的诗甚有气势,任见先生的译作字数反而少了,词语反而古雅了?捞出其主要意思,沥去水分,叫做干货,有助于你的理解,便是最好。

说说他用的两个典,就更好懂了:迹岩劳傅想,窥野访莘情。前者指傅说,后者指伊尹。

傅囚,是殷商时期的著名臣子,典籍记载说他本是个囚徒,后为商王武丁的相臣。

武丁继位的时候,他的伯父小辛和父亲小乙早已把商朝弄得十分衰败。武丁想重振朝纲,三年不说话,一心在谋贤。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贤人,醒来后让画工根据梦中的圣人印象画了图形,派人寻找,最终在版筑囚徒中找到傅说。

14

在北海附近的虞、虢之间,国道塌方了,官家征发了很多奴隶,用版筑之法重新筑建。在奴隶群中,找到了和图画很像的傅说。

傅说穿着粗麻衣服,带着索链,自卖自身,版筑以求食。他被带到商廷,说:“我是一个囚徒,姓傅,名说。但我不仅仅是个囚徒。”

武丁是个老大粗,一听姓傅,不就是辅佐嘛,叫说,不就是欢悦嘛,你辅佐,我欢悦,哈,成啦。武丁认定了傅说,举以为相。

傅说确实不仅仅是个囚徒,非常能干,竟将殷商重新振兴起来,“国乃大治”。据说出现了“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

具体辉煌成啥样子?你猜吧。

15

伊尹是夏末商初伊水岸边有莘氏部落的奴隶,莘老板的丑怪厨师,后助商王汤夺取了夏柄。

小伊是男女奴隶私通的副产品。奴隶私通有子,不敢养活,狠心扔到一段空桑里,推进了洛水。有莘氏挖野菜的奴隶发现了,抱回来交给老板。老板养大了他,让他当厨师,后又兼炊事长。

心怀奇葩之志的商汤访问有莘氏,为席间美味所镇,想敬厨师一盏酒。

伊尹出来了,哇呜,又小又黑,丑死。

但奴隶不可貌相,小伊一开口便是深入浅出的科学称霸大理论。“味与味不同,有的肉醒,有的肉膻,想炖得好吃,必须先焯一道。倒掉焯水,开镬再煮,下各种调料,先文火,后武火,马虎不得。还要不时调整鼎镬的受火角度,这样才能曲尽炊事之妙。治理天下也是这样。”“烹大块肉,需要大鼎和大柴,大鼎也许有,大柴不好找啊。”

16

汤如醍醐灌顶,被小丑镇服了,意欲高薪聘请大材。

莘老板也有意结交汤,但奴隶地位低下,无法应聘。

他们密谋,由汤娶走老莘家嫁不出去的老闺女,莘老板将伊尹作为陪嫁奴隶送给了汤。

伊尹入商后,商汤破格给了伊尹最高级的职称,用为右相。

伊尹确实恶毒,怂恿商汤“有条件要灭夏,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灭夏”,甚至伊尹到夏都斟鄩卧底,有人说伊尹暗地里睡了夏癸的失宠妃子妺喜,搞到了许多机密情报——失宠了还有情报吗?

总之,在商代夏的统治变更传说中,伊尹立下了汗马之功,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17

陕州府衙的两名文化宣传官员,凑在角落唧唧哝哝对练了一阵,起身请求为皇上朗诵新作。李世民准了。朗诵了一遍,重复第二遍的时候,所有人员一起加入合诵,气氛热烈,韵道铿锵,连黄河都好像被感染了。

李世民总结说:“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大唐胜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诸位都是助朕经邦济世的精英。”

众人齐声鼓巴掌,以表示紧密团结在以李皇上为核心的大唐朝廷周围,在李皇上的英明领导下,同舟共济,开创未来。

陕州官员整饬台案,摆好文房,恭请陛下题字记盛留念。

小美人武照和徐惠一人研墨,一人铺帛,当然墨是早就研好了的,帛也是浸过又绷过的,美人儿在两边,小胳膊小手运动着,彩色的衣袂飘逸着,气味好,氛围好。

18

李世民情绪高昂,略一思忖,援笔题曰:“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

皇上的题字,墨色浓黑,笔画粗重,力透素帛,气贯长虹。全场又是欢声雷动。男男女女,热烈之极。

李世民回到台中的龙位上,佳人簇拥于后,臣僚列序于两边。

房玄龄走到前面,禀道:“陛下墨宝,龙门、禹迹,涵盖时空,前无人踪,后无人影,应当召用天下最高水平之石工,勒于砥柱山上,以为万世之铭。”

魏征奏说:“陛下题词,意神笔雄。臣和房相看法一致:勒于砥石,做万世铭。而且,躬逢今日之盛,实为臣等万幸。为了响应陛下的《砥柱山铭》,臣要作一文《砥柱山记》 ,今天晚上回去就作。”

19

当日晚上,魏征真的挑灯夜战,作了一篇《砥柱山记》。

维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载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軓,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时和岁阜。

越二月,东巡狩至于洛邑,肆觐礼毕,玉銮旋轸;度崤函之险,践分陕之地;缅维列圣,降望大河。

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

冕弁端委,远契刘子;禹无闲然,玄符仲尼之叹,皇情乃睠,载怀仰止。

爰命有司勒铭兹石祝之,词曰:大哉伯禹!水土是职;挂冠莫顾,过门不息;让德夔龙,推功益稷;栉风沐雨,卑宫菲食;汤汤方割,襄陵伊始;事极名正,图穷地里;兴利除害,为纲为纪;寝庙为新,盛德必祀;傍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旧迹,浩浩长源;勒斯铭以纪绩,与山河而永存!

20

贞观十一年,皇上治理天下已十二年了。大道普行宇内,威望施加海外,天下万物,实行统一标准,荒蛮之地,得到根本治理,武将大功告成,文官名分各定,时时和谐,岁岁富庶。

又过两个月,向东巡狩于洛阳,祭祀觐礼已毕,銮驾又转向西,跨越险固的函谷关,踏上传说分陕而治的地方,缅怀各位圣贤,俯瞰滔滔黄河。

砥柱石耸于黄河之中,大禹庙立在黄河之畔。

皇上端正地戴着祭祀的冠冕,与发明这种帽子的汉高祖刘邦一样。“大禹,真找不出你的缺点啊!”皇帝发出了与古人相同的感叹。皇上尽情地回顾,怀念敬仰不已。

于是,朝廷命令司职人员在砥柱石上刻下铭文以为祝祭。

21

任见先生诠译一下老魏对禹吹嘘的言语,仅供阅读参考,无关文化和学术。

伟大的伯禹啊,你分管水土部门。把官帽挂起来,出去跟大家一样劳作——不领着干他们会偷懒!几次路过家门,都不回去跟老婆团圆——并非一夫一妻制,孩子都是“通”来的,哪里是家?

功德超过巨龙,成就造福社稷。披风戴雨,住的是破败的草房,吃的是恶劣的饭食,挖竣排涝,扒出了河流的路径,显现了山岭的踪迹。

水利事务做到极致,规划图谱远近精细。兴有利的事情,除有弊的端倪。官家大庙,簇新又豪华,每逢大事,敬拜又祭祀。

来到砥柱之旁,遥望龙门之高。茫茫乎历史悠久,浩浩乎源远流长。勒石做铭,记录业绩,永存山河,不朽不息。

22

魏征的《砥柱山记》呈禀给李世民,传抄于士子之间,流传了下来。

李世民的墨宝大字,由官家聘来的八级石匠凿刻在砥柱石上。日月流动,岁月磨洗,早已不存。今天,细心的游客,在河南三门峡黄河里边的小石头上似乎还会发现多事的小孩子刻画的李世民《砥柱山铭》,幼稚可爱,一笑了之。

李皇上视察了砥柱山,驱动车队,继续西上。过了险要无比的秦函谷,到潼关时,心中高兴,幸小徐惠,早晨分手时,命她做一首诗来。

近午时分,徐惠《出函谷应诏》诗成,奉赠皇上。

萧风起古道,劲气动河山。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萧萧冷风在古道上吹过,凌冽的寒气扰动了河山。偃松生长在千山万岭之上,杂雨飘落在南陵北陵之间。愁云惨淡地压在广阔的低谷,落日斜照着雄关一派黯淡。此时山间飘起了紫气,应是验证了真人回还。

23

李世民看了叫好,诗兴遂发,作出一首《入潼关和惠》。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人常说,崤函地势险要,放眼望,两座京城连接在势如襟带的地形中。早春的山峰之上,尚存皑皑白雪,迟缓如冻的黄河,绕过潼关古城。道路两旁,古木高高低低,参差成影,猿猴的啼叫声,连绵不停。

车马往来,从不止息,路面之上,风原由网尘滚动。一路骑马高谈,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天将亮未亮,城中的鸡鸣声传到了耳中。

好男儿,就该有弃繻而赴边疆的志向,好男儿,就该有为朝廷守关隘的豪情。古代真人所阐述的道理,又有几人能够弄通呢?

皇上的和诗由太监送到美人们的临时住所。徐惠将《入潼关和惠》与《出函谷应诏》并放在一起,喜悦不置。

美人儿们听说皇上有和诗,竞相跑来瞻仰。徐惠展开宝帛,毫无设防地请武照她们一起来拜赏……

(以下为另段内容)

24

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原由网年,十月,“丙寅,车驾发西京。”

丙寅是这个月的初八,八日,武曌乘坐皇舆,率领扈从,起离长安。

此番东还,武曌令车队走黄河一线。

黄河一线,曾经是李世民早年东幸中原西归途中,视察“封赏”黄河中流砥柱走过的路道。当时,刚刚入宫的武曌有幸随驾,感触深刻。此次机会,武曌觉得十分宝贵,再到中流砥柱去走一回,很有必要。

古时候的两京古道,自西向东,出了秦函谷关之后,至少有两条。

出了秦函谷关后继续顺着山间行进,过永宁,今之洛宁地面,再经宜阳、武曌曾经行乐的三乡驿,到洛阳。这是一条官方常常行走的路道,可以称为“南道”。

另有一条更“山”更“险”的路,出了秦函谷关后,向黄河靠近,走陕州的风陵渡即今天的三门峡,再向东,走渑池、新安到洛阳。这条路可以叫作“北道”。比较有名的石壕村就在这条路上。

25

这次东还神都,武曌令车队所走的,便是“北道”。

为什么走“北道”?一个原因是“南道”走过了。武曌是个喜欢出新的人,喜欢探险的人,喜欢走没有走过的路的与众不同的人。另一个,便是当年随驾李世民的因素了,当年是“西上”,此时是“东下” ,视察、感受黄河“人门、神门、鬼门”的气势,自会有不同的效果。

这条“北道” ,武曌心中的偶像李世民走过,“痕迹”尚存,武曌希望上去“重叠”一番,“套合”一番,感受一番,体验一番,也算完善这一世和老英雄的“交集”了。

车轮滚滚,一路东下。出来函谷关,霍然亮堂。

到得虢州地方,今天的河南灵宝,仍然是大山连绵,但比之幽暗的函谷,已是开朗得太多了。

26

继续向东行走,撩开车帷,不停地看到百姓的居所。

靠山借崖,依岭近水,或多或少,成为聚落。有的三两户、五七户,抱势成村,有的数十户、成百户,连作小镇。秋收的粟草垛,高高隆起在空场上,生活的炊烟,描画出氤氲的仙气。

看到的人家不少,看不到的,藏在山坞、岭后,避风向阳而居的百姓,更多。因为百姓希望安全和宁静。

李世民时期,有的大臣谏议皇帝封禅泰山,有的大臣反对。

谏议的说,天子应天之命治理人世,应当到泰岱之巅,向上天禀报,听上天吩咐。

27

反对者也有一套。朝廷大顾问魏征就说,封禅泰岱,随从众多,除了文武百官、皇后命妇、宗教人士,还有外邦使节、来访的邦国酋领。他们跟从陛下,自关中走向泰山,经过大量州县。而我们的关东中原大地,自隋朝末年战乱以来,人齿流散,生产凋敝,并未恢复常态。沿途榛莽成片,野兽乱窜,衰草荒烟,凄凉不堪。如此场景为外夷所知,暴露了我朝不堪一击的内情,若其兴兵内犯,结果可能非常糟糕。

李世民听取了反对派的意见,坚决罢了封禅之议。

那时候,论及天朝的“内瓤”,实在算是可怜,本应富庶热闹的地面,鸡鸣狗吠都消失了,反对派的担忧不无道理。

28

几十年时光,有我武曌的治理,大中原人烟丰裕,五谷满登,百姓安居乐业,气象累世升平……今世此生,终于可以和大帝李世民“般配”无憾了。

大帝在九泉之下,九天之上,或会为自己早年未能坚持宠幸武曌、未能在文德皇后宾天之后立武曌为皇后……有所愧悔吧?

公正地评价,任见先生认为,在有唐一朝,不是武曌自己骄傲,可以和李世民大帝媲美的统治高手,也就是武曌了。

李世民在治朝理政中,有多少善意,武曌在驾驭百事中,就有多少恶举。

李世民在教子育孙方面,有多少理论“建树”,武曌在意识形态方面,就有多少是非“规矩” 。

李世民立出大唐豪门权贵与史不同的次第顺序,武曌定下公主孙女选择驸马男婿的长短粗细。

李世民在后宫享乐中,有多少英勇无畏,武曌在榻上作业中,就有多少豪放不羁……

29

皇家车队,滚滚东行,到了黄河“中流砥柱”之处。

驻跸陕州,今天之三门峡。旧行宫“绣岭宫”,早已陈腐不堪,陕州当地衙门提前修葺整饬,基本可以接待圣神女皇一行了。

停留一日,武曌听取了神州刺史府的工作汇报,勉励他们继续努力,为建设武周新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秋阳杲杲,秋风长长。休息后,武曌带领近臣、侍婢,在陕州官员陪同下,前往视察砥柱山。

砥柱山是陕州城东黄河中流的一座石柱,矗立于湍急的峡谷河流中心。远望其景,浑不知水雾、云雾、天雾几重深厚,但闻水声如滚雷,震动得脚下不稳。

30

黄河急流汹涌东下,直对砥柱山,冲击不休,势欲猛烈掩杀。

高矗的砥柱山,巍然屹立,毫不动摇。因而古人用“中流砥柱”来礼赞在险恶环境中毫无惧惮的力量和人物。

砥柱山,根盘巨大而坚硬,深固黄河河底,而且高低不一,造成了黄河的三股急流。北边一股为“人门” ,中间一股为“神门” ,南边的为“鬼门”,“鬼门”最为惊险,三门峡其名即由此来。

船只经过三门峡,触礁遇难之事常有。

有的说法是艄公心怀畏惧者,紧把船舵,朝一边扳,惟恐撞上砥柱山,越扳,反而越要撞,眨眼间,船只便蛋壳般粉碎了。胆大心细的船长成功地驾驭水势,故意朝着砥柱山而去,最后反而顺流避开,安全经过“鬼门关”。

31

时日长久,经验积累,河务司在砥柱山朝着上游的一面雕凿了三个大字“朝我来” ,引导船只。

当年李世民视察砥柱山时,陕州地方修筑了“观邸台” 。且摆开数桌酒席,请皇帝陛下品尝美酒,视察黄河,题字留宝。

李世民身着肃整的服装,头戴庄重的冠冕,在大臣小僚们的陪同下,圣谕道:“黄河水运,关乎大唐伟业,一定要把水路漕运维持好,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回首当年,历历目前。莫非人上了年岁都是如此?越是久远的故事竟然越是清晰?

32

李世民当年是从洛阳西上长安的,带着她武曌等一班新入宫的小佳人。她和温柔多情的徐惠,服侍在李世民身后两侧,如同两只幼岁小母鸡跟着一头豪气凛然的大雄鹰。

当年的陕州长史,衙门秘书是谁,武曌初入后宫,实在不清楚,但那位长史在酒宴上抑扬顿挫地朗诵皇上的《述怀》助兴,记忆犹新。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抒怀》是李皇上当年出征关东取胜,西还长安经过陕州时所作的的歌咏。

陕州官员在观邸台上摆好台案、文房,恭请陛下题字。

武曌研香墨,徐惠展锦帛。李世民略作思忖,即援笔题写了十六个大字:“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

33

李皇上的字,武曌佩服极了。

李世民每写一道笔画,武曌都在暗中使劲。

墨宝既成,欢声雷动。李世民坐回观邸台中的御位,小美人簇拥于身后,文武臣僚列序于两边。

老臣房玄龄赞誉陛下的墨宝“前无人踪,后无人影”,建议用天下最高水平之石工勒刻于砥柱山,以为万世之铭。

老臣魏征也随后上奏“陛下题词,意神笔雄”,臣今晚回去即要作一《砥柱山记》 ,躬记今日之盛,不枉臣等荣幸。

老魏当天晚上真的在驿馆挑灯夜战,作了一篇《砥柱山记》。

唉!武曌不由得在心中叹了一声。

34

如今之世,房相、魏相那样,能够领会旨意,善为流芳雄文的大臣,太少了啊。北门学士和十八学士似乎也难以比肩。早年有许敬宗,文墨不错,为扶立“皇后”绞脑设计,立了大功,但很快就“致仕”离休了。

李世民的椽笔墨宝,十六个大字,由官家所聘的八级石匠凿刻在砥柱石上。今天瞻望之,大河冲刷,岁月磨洗,愈加苍然雄劲,令人敬服。

“谁来朗诵先帝的御铭,让众人听听?”武曌问。

站在远处的官员好像没有听到武曌的问话。身边近处的张昌宗、张易之,受水平制约,相互偷觑一眼,不敢应声。

冷场了一霎,高力士自告奋勇,接旨应命,姿势优美地站出来,不惜动用自己的“忠君改造嗓”,高音朗诵起来。

“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

35

众人鼓掌叫好,高力士转着圈,向众人“回掌”。

陕州地方请皇帝赏赐墨宝。

武曌说:“有先帝题词在上,朕不能再题。鉴于汝等殷勤心意,朕依先帝当年的嘱咐,书写另外一句话吧。”

武曌挥动笔锋,在新帛上题写了十个“武氏飞白体”大字:流水亘天地,福祉延古今。

停留、瞻仰黄河砥柱山之后,皇驾于次日继续东行。

“乙酉,至神都” 。史籍这样记载武曌到达洛阳的时间。

乙酉,是这年十月的二十七日。十月八日起离长安,二十七日到了洛阳,路途耗用十九天。这年是长安三年,公元703年。

节选自任见著十五卷本《大唐上阳》,有删节和改动。

梦见三门峡

任见:宋徽宗赵佶惊恐地甩掉皇位

传教士李德立的庐山开发愿景-任见译《牯岭秘纪-李德立传》节选

任见:李清照词作的审美价值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梦见三门峡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jiemeng/23653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