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为什么写师说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论名篇,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篇极为珍贵的“教师论”。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全面论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

文章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教师,奖掖后学。

韩愈为什么写师说

韩愈《师说》

这些精辟的论述突破了自孔子以来的儒家师道的框框,有极为鲜明的针对性,不仅在当时具有振一代师风之巨大作用,而且对后世尊师重教也有着深广影响。

韩愈不仅以古文运动和杰出的散文家名垂史册,而且还以其长期从事教育的实绩和倡导从师重教,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积极影响。

韩愈作为著名的教育家,曾出任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和国子祭酒等掌管京师教育的要职,积极主张整顿大学等高等学府,提出人才招考、培养、录用等一系列主张,试图以此来改变当时用人不公,贤愚不辨的弊端。

韩愈为什么写师说

韩愈塑像

他在迁任地方官时也不忘兴办教育,如被贬为潮州刺史,任内即曾捐薪创办“乡学”。他身体力行,不顾流俗的嘲讽,毅然“收招后学”、“抗颜而为师”。

韩愈为教育事业奋然而行的精神,受到许多正直士大夫的称道和后学者的赞扬。当时凡得到过他指教的人皆自称“韩门子弟”。

韩愈热爱并专注教育,他曾就教育的目的、作用、人才培养目标、生员招收、教学内容、教师职责、教学方法等做过许多论述。

韩愈为什么写师说

《韩愈散文选释》

韩愈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对具有不同品级性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他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名言,告诉人们欲使自己“业精”、“行成”,必须在“勤”和“思”上下功夫。

在教学方法上,他也像先秦儒者一样,注意生动活泼,重视因材施教,主张教育者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韩愈为什么写师说

《韩愈》中华书局版

在学习时,他要求提纲挈领,博约qxfsO相济,遵循“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弦,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的学习方法。

他提出要有“沉浸醴郁,含英咀华”的治学态度。他赞成吸收前人的优秀成果,主张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以自成一家。

韩愈的教育专论《师说》qxfsO,受到与他同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柳宗元的鼎力推崇。

《师说》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强调人人需要学习,而学习必定要有教师。

韩愈为什么写师说

《韩愈诗选》人民文学版

韩愈论述衡量教www.58yuanyou.com师的标准、从师的目的、教师的职责,都贯穿着重“道”的精神。

他把师与“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没有道就不成其//www.58yuanyou.com为师,没有师也无从传其道,从师的目的就是学其道。

韩愈提出教师的三项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并发展学生的智力。

韩愈强调,谁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有长处,谁就可以为师,所以“圣人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韩愈为什么写师说

三人行

谁在某一方面强于自己就拜他为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原由网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应以师为中心,以道和业为准绳,谁在道和业上有疑难,谁就应从师而学;谁懂得道和业,谁就可以为人师。这里包含着“教学相长”、“能者为师”的思想,打破了封建传统的师道观念,至今具有参考价值。

韩愈为什么写师说

桃李满天下

《师说》以其独到的见解,创新的勇气,反抗流俗不正之风,批驳错误观点,倡导新的师道,含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对教育理论有一定贡献,因而为后人所推崇,影响深远。

唐以后的教育家,用《续师说》《广师说》等为题,发表对师道的见解,均受到了《师说》的启发和影响。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韩愈为什么写师说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baike/28822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