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新闻没有图片

曾经读新闻是一种时尚,如今读新闻是一种负担。无论在民间还是学界,“逃避新闻”(News Avoidance)正在成为热词。不知屏幕前的你,有被负面新闻传染过负能量吗?有在“刷”微博微信时感到疲惫吗?有为不知层出不穷的热点中有哪些会考而感到焦虑吗?如果是,那么你很可能也在“逃避新闻”的路上。

6月,牛津路透新闻研究所发布了《2019数字新闻报告》。报告基于在全球六大洲38个国家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了7.5万份有效问卷,揭示了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逃避新闻”趋势。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有3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或者有时避开新闻”,在美国,这个比例甚至高达41%。

为什么看新闻没有图片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施拉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选择或然率公式:受众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也就是说,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能够最方便快捷、最能满足其需要的媒介及内容。既然受众开始逃避新闻,那么恐怕今天的新闻内容已经开始让人感觉劳神费力、得不偿失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学者对“逃避新闻”现象的分析和读者的相关反馈中,受众逃避新闻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是新闻令人焦虑、疲惫。绝大多数读者表示,持续阅读新闻对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他们被迫选择“排毒”。为了摆脱新闻带来的焦虑和无力感,他们选择减少或拒绝阅读新闻。

其次,新闻对读者而言似乎不再有昔日的价值。有读者直言:“现在的新闻只为政治和商业利益服务,对我个人来说无关紧要。真正的大新闻会自己找上门来。”更有论者指出,今天的新闻业过度追求眼球经济和轰动效应,煽动性的观点和令人震惊的图片比比皆是,但达成共识的事实却寥寥无几。在这样的背景下,读者们逐渐减少了新闻消费。

最后一根稻草则是新闻替代品的持续增长。《2019数字新闻报告》显示,如果来年只能订阅一家媒体,大多数45岁以下的受访者会把钱花在Netflix视频、Spotify音乐等娱乐服务上,而不是把钱花在阅读新闻上。正如学者Markus Prior在Post-Broadcast Democracy一书中提到的:曾经许多人收看新闻,因为这是他们在电视上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随着媒介产品的丰富,人们开始更少地消费新闻而选择其他“食物”。

为什么看新闻没有图片

如果只有一个选择,愿意订阅新闻的只有7%

焦虑与疲惫意味着用户阅读新闻费力的程度上升,失去价值意味着用户从阅读新闻中得到的报偿的保证降低。根据前述选择或然率公式,也难怪用户纷纷逃离新闻,投入其它替代品的怀抱。这三点原因也折射出当今新闻业必须注意的三个重要趋势:信息时代的信息过载、媒介商业化背景下新闻价值标准的变化、以及用户时代传受关系的改变。

01

“新闻令我焦虑疲惫”

信息时代的信息过载

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代表作《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当信息量长期超过脑力的上限,人类会陷入“信息过载”状态,进而产生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甚至患上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疾病。今天,信息过载已不再是一则预言。

信息过载又叫信息过剩、信息焦虑,指信息爆炸、信息平庸化与噪音化趋势,使系统或个人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自身的处理能力、人们难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并消化所需的信息、或信息未能有效应用的状况。在信息时代,大众媒介中传播的信息远远高于受众的需求量和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播呈现供需失衡状态。在各色“热搜”、“快讯”、“头条”的轮番轰炸下,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用“追”来形容新闻消费行为。这个尽显疲态的“追”字,正是信息时代信息过载的写照,也是今天的新闻让人焦虑、疲惫、乃至逃避的写照。

造成信息过载的原因,除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有限性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时代人类对信息的过度依赖与崇拜

人们依赖与崇拜信息,是因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所谓“考研是场信息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考研准备前期,很多同学为了一份书单,需要在学校招生网、往届经验贴、在读学长/姐等等信源提供的信息中反复比对和筛选,才能得到一份“参考书单”。这说明,信息的分布具有事先不可知性,决策所需的信息分散在大量冗余和无用信息之中,决策者必须对全部信息进行处理,才能得到所需的信息。但是,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谁也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决策压力却又强迫个人去处理超量的信息,使得信息过载进一步加重,并滋生出“信息强迫”行为。

信息强迫是指个人在信息过载产生的焦虑感影响下,为了不错过有价值的信息,逼迫自己不断搜集信息的行为。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不由自主地下拉刷新、以及对未读信息产生的“红点强迫症”都属于信息强迫的表征。对于已经产生信息强迫的新闻消费者来说,一离开信息流,他们就可能会错过一个亿;但是,无止境的追逐让他们的心态越来越差,也越来越容易被新闻中的负面元素感染,陷入不断“毒害”自己的恶性循环。最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逃避新闻,他们的人生也仿佛柳暗花明。

为什么看新闻没有图片

甚至出现了“红点杀手”这种戏谑性质的微信小游戏

此外,信息质量问题,特别是大量的噪音和冗余,也是导致信息过载和逃避新闻的重要原因。我国研究者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用户在感知到信息冗余与虚假信息过多时,焦虑情绪会显著升高。如今,新闻生产者的混杂与新闻“把关”机制的孱弱,打造了内容的“虚假繁荣”。为了“冲量”的拼贴、捏造与洗稿,让有效信息被埋没,筛选有用信息的过程被大量噪音和冗余干扰,受众的搜寻成本暴增,焦虑感和疲惫感也随之袭来。

总之,信息时代的用户们在享受海量信息带来的便利与满足感的同时,也被淹没在了受污染的信息海洋中,陷入了被信息吞噬的强烈的焦虑感和压迫感。很多人就此减少了新闻消费,而对于那些还坚持“刷屏”的用户来说,新闻价值标准的变化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02

“新闻对我没有价值”

媒介商业化促成新闻价值标准的变化

新闻价值一般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能否引起广大受众的普遍关注。

从理论上较早研究新闻价值概念的是美国新闻学者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李普曼认为,新闻价值就是指事变、惊奇、地理上的接近性、个人的影响和冲突。这样的新闻也更具商业意义上的“交换价值”——其实,新闻价值的诞生,离不开新闻商业化的推动。

19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遍确立,政党报刊开始转型为大众化商业报刊,办报如同办厂,新闻如商品般被批量生产出来。西方的新闻价值理论,就是在这种新闻商品化的社会背景中萌芽的

直到今天,对于商业性或具有商业化倾向的媒介来说,市场逻辑都是媒介行动的主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对受众群的追逐,新闻生产也不可避免地服从于市场经济原则,传统的新闻价值标准,即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首先,时新性向实时性转变,却制造出冗余和“烂尾”。新闻之“新”,在于它能够提供新近发生、众所未知的事实。在信息传播空前快速、传播主体不再单一的新媒体时代,为了从用户和非专业传播组织手中抢回“首发”,新闻生产时效进一步提升,7*24小时实时更新成为常态。

但是,这种实时“抢发”,意味着单篇报道无法涵盖事实的真相与全貌。不断更新的“连续剧新闻”,组合起来看涵盖了大量已报道的冗余,拆成单篇看往往都是没有解决、没有对策的“烂尾新闻”。用户在不断刷新中,得到的信息寥寥无几,疲惫无力感却不断累积。长此以往,新闻怎能不令用户逃避?

为什么看新闻没有图片

第二,重要性、显著性向实用性转变,却助长了焦虑和恐慌。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标准,指事实具有为多数人关心的“分量”;显著性标准则是指事实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等因素为众人所瞩目,从而格外吸引眼球。以往,报道具备这些元素的事实,能让媒介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但是,强调“个性化”的互联网传播技术,日趋极化和分裂的信息环境,蚕食着“重要”、“显著”引起共鸣的可能,新闻生产转向挖掘实用信息。但是,为了保证实用信息的到达率,媒体不惜使用“你必须知道的”、“你还不知道吗”、“错过后悔一辈子”等耸动性的标题,令用户陷入“信息强迫”,助长了消费新闻时的焦虑和恐慌感。

第三,接近性向亲近性转变,却偏离了真实与客观。传统新闻价值标准中的“接近性”,强调事实与受众地理、心理、以及利益层面的接近。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受众能更主动地选择与自己心理相接近的新闻;而借助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媒体得以更精确地捕捉受众心理。在全力吸引更多受众的商业逻辑下,传统的接近性标准正演变成注重受众心理认同的贴近性标准,也让部分新闻工作者走上背离真实、客观的“后真相”歧路。

赤裸裸撩动人们对女司机的成见与怨气的《大巴车坠江原因:女司机逆行》、准确命中性别平权情绪的《王凤雅小朋友之死》、明里挑拨医患关系的《产妇在手术台大出血死亡 医生护士全体失踪》……炮制这些新闻的编辑不可谓不精通新闻价值标准,但自断真实、客观“生命线”的新闻,让用户喟叹“新闻反转几次才能信”的同时,也开始离开新闻。

为什么看新闻没有图片

最后,趣味性向娱乐性转变,却染上了煽情与媚俗。新闻价值的趣味性标准,本是指事实能引起受众兴趣,对其精神达成善意的满足。但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受众的媒介消费日趋碎片化。为了让新闻在短时间内产生轰动效应,在消费逻辑引导之下,部分媒体开始生产煽情、媚俗的内容,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出现了严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新闻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挤占硬新闻的版面,名人趣事、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成为新闻的重点;另一个表现就是媒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在内容上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娱乐价值;在表现技巧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道路。然而,新闻媒介的根永远是传递信息。如果要原由网娱乐,干嘛还要翻找新闻里的娱乐,而不是直接选择娱乐服务呢?事实上,在互联网娱乐服务日渐兴盛的今天,逃避新闻的用户们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实时性、实用性、亲近性、娱乐性,这些当下实践中产生的新新闻价值标准,固然有它们服务用户、增添温度的进步一面。但是,在商业化逻辑与“后真相”情绪的推动下,在监管与自律缺位的背景下,新闻价值标准的嬗变带来的更多是新闻价值的缩水,与逃避新闻的用户。毕竟,重获主动权的用户们,还有很多其它选择。

03

“我们还有其它选择”

用户时代传受关系的改变

自新媒体普及以来,“受众”一词所暗示的被动性,似乎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能生产、能评论、能传播的新媒体使用者。取而代之的是,“用户”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用户”除了意味着对新媒体“使用”行为的关注外,还包含了对新媒体使用者的主动性的强调。

成为“用户”,意味着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面对海量的、差异化的信息、内容与服务,用户可以自主构建信息网络,基于个人兴趣与需要去发现、收集与筛选信息,以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打扰。报偿的保证降低、费力的程度提高的新闻,自然入不了用户们的“法眼”。

成为“用户”,更意味着成为网络传播中的节点。彭兰指出,网络传播中的用户是“节点化生存”着的,每一个用户都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每一个节点都同时扮演着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双重角色。在这种模式中,每一位用户都是潜在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沿着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流动,人际传播网络成为大众传播的“基础设施”。

用户成为传播节点,意味着专业大众媒体垄断信息生产工具与传播渠道的景象成为过去,新闻业建立和巩固话语权威变得十分困难。而“分众化”、“个性化”的传播趋势,也让情绪和立场逐渐取代事实和真相,成为人际传播网络中的“把关”标准。如今,哪怕“权威发布”也时常盖不过评论区的质疑声,而在转发、扩散、以及部分用户的“再创作”当中,也不乏出于主观因素的,对新闻的否定和曲解,用户对新闻的信任正在持续下跌。《2019数字新闻报告》指出,在调查覆盖的38个国家里,群众对新闻的总体信任度低至42%,相信自己接触的媒体的受访者不到一半。很多用户也表示,他们因为不再相信新闻,而选择逃避新闻。

为什么看新闻没有图片

拥有选择权和传播权,让个体用户对媒介的意义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传受关系从“我讲你听”向“服务用户”转变。如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尊重,用户可以使自己的需求、行为及个性特征等成为信息服务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作用于信息提供者。面对“逃避新闻”的事实,新闻生产者们也在努力做出改变,赢回受众。

面对新闻令人焦虑疲惫的问题,以赫芬顿邮报为代表的媒体在试水“解困式新闻”。解困式新闻以解决问题、摆脱困境、推动进步为核心诉求,在报道社会问题的同时,深入关注这些问题的应对方法,试图减少对社会问题反复而无果的长吁短叹,以精悍的正能量、真正有用的方法,纾解冗余负面信息产生的阅读疲劳。

面对新闻价值缩水、新闻失信等问题,学界和业界都在正在探索如何进行“价值把关”。如何让真实性与客观性重回新闻生产的底线?“把关人”该如何衡量新时代的新闻价值与内容标准?信息传播与流通的界限是否有重塑的必要性?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纽约时报》等传统媒体尝试让资深编辑重回新闻生产的“最后防线”,Credder等平台尝试用“大众点评”的力量倒逼内容改善,一切都正在进行时。

为什么看新闻没有图片

在Credder网站上,用户用五星评分模式为新闻www.58yuanyou.com的可信度打分,然后为文章打上“可信”、“不可信”、“不合pNYgrdrO逻辑”、pNYgrdrO“有偏见”、“有错误”五个标签中的一个。

但是,影响新闻质量的新闻理想永远追求上限,控制新闻生产的商业逻辑却永远在突破下pNYgrdrO限。重回专业的新闻有没有能力养活自己?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新闻,与一切为了利润的商业化媒介,再次站到了竞技场上。在这场对抗中,以群众支持为生命线的“众包新闻”正在兴起;在欧美各国,部分地方媒体正在申请转为非营利组织,彻底和商业划清界限。让新闻回归公共服务,摆脱用户粘性、点击量等等运营数据的压力,成为用完即走的真正有用服务,是一种值得期待和关注的重生。

(作者为瓦叔2019年全程班学员bob愚公)

今天的推文

综合运用了传播学和新闻学的许多理论

而我们做论述题最好的模样

就是像这样对理论信手拈来

想要学会应用这些理论?

想要学好回答论述题?

那就来瓦叔的暑期强化班吧

同时给大家同步一下

瓦叔干货满满的加课的课表~

为什么看新闻没有图片

传播学交给瓦叔的暑期强化班

那么新闻学就交给

我们能够系统解决同学们新闻学问题的

这本新闻学笔记刚上市就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即将售罄啦~

现在为数不多

想要购买?

公众号后台回复“新闻学笔记

像这样

为什么看新闻没有图片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为什么看新闻没有图片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baike/26859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