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书可以

在家无心学习。躺在沙发上时刻变成没知觉的植物的我,想起了年初被安利的B站出品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这部2019年年末推出的纪录片每集三十分钟,一共五集,不过一部电影的时长。以书为题,又有胡歌配音的加持,截至目前在B站上已经有844.9万的播放量,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现象级作品。

“但是,还有书籍”一语出自波兰诗人 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一首短诗,题目就叫《但是,还有书籍》。米沃什的人生故事几乎和二十世纪的故事同步。他是诗人,是外交官,是大学教师,是身份归属摇摆不定的移民。

他见证了暴露人类狂妄、盲目、狡猾、脆弱的两次世界大战、带着不同面具交替上演的极权和冷战。1986年,得过诺奖,妻子刚刚离世,永远追忆故乡世界的米沃什写到:

我常想象已经没有我的大地,

一如既往,没有损失,依然是大戏台,

女人的时装,挂露珠的丁香花,山谷的歌声。

但是书籍将会竖立在书架,有幸诞生,

来源于人,也源于崇高与光明。

为什么书可以

切斯瓦夫米沃什

而今天的我们,一面抱怨这同辈压力、焦虑营销、消费陷阱推着自己疲惫向前的狂飙时代;一面在疫情到来时重回初中二年级,和Siri玩成语接龙,在朋友圈点赞写第一印象,在家无聊到发霉。脑中还偶尔飘过没写完的课程论文,没思路的毕业设计,没确定的备考学校,和老生常谈的那句“多看看书啊”。

我翻了个身,按下播放键,看豆瓣秃顶会会长、后浪文学部主编朱岳“不遗余力地挖掘新作品,不择手段地推销书”;看中华书局古籍出版中心主任俞国林为出版西南联大总务长原由网郑天挺的日记,年复一年拜访其子郑克晟;看80后书店店主夫妻蜗牛和lulu开书车一边旅行一边传播阅读的种子;看图书编辑朱利伟拍下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在新京报年度阅读场景的颁奖礼上呼吁每一个人能随时随地打开一本书,感受阅读的美好之处。

道理我都懂,但是,为什么是书籍 ?

为什么是书籍?

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的古语,到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宣传,从 “读书人”三个字反映出的话语认同到就业市场上明里暗里的学历门槛。这个时代,我们身边处处存在着多读书的要求和呼吁。

而现在,我们通过短视频就可以看到地球另一面真实的自然和人文风光,通过虚拟技术就可以拥有超真实的游戏和观影体验。如果说过去的哲人和智者是因为只有书而推崇书,为什么今天的我们还没有放下对书籍的呼唤呢?第一个不再聚焦于媒介所传达和承载的内容,转而开始关注媒介本身的 媒介环境学派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答案。

为什么书可以

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促成了传播学学派的发展和学科的壮大。传播学形成了两大学派鼎力的局面,即聚焦于媒介内容的效果研究,以实证主义手段为主的经验学派和关注媒介控制权,采纳政治意识形态视角的批判学派。而随着60年代社会生态学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反思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这使得借鉴了生态学思维与模式,看待媒介和技术之间关系的媒介环境学派迅速崭露头角。

1968年,尼尔波茨曼首次公开使用了“媒介环境学”这个术语,并将其定义为 关注传播媒介如何影响人们的感知、理解、感觉和价值观,人们与媒介的互动如何促进或阻碍我们生存的机会。

在其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的《娱乐至死》中,波兹曼写道:“阅读过程能促进理原由网性思维,铅字那种有序排列的、具有逻辑命题的特点,能够培养沃尔特翁所说的‘对于知识的分析管理能力’”。

正如不能用烟雾来表现哲学——它的形式已经排除了它的内容。以图像和声音为形式的电视、视频媒介切断了包括前提和后果的语境, 导致其内容不能保证思维上的连贯,也无法经得HMiIsJ原由网推理和检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了无生趣的课堂上,即是我们本不想浪费时间,也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想看的书上,反而是时间短、信息碎的视频和淘宝刷得起劲。

不用理解、只要辨识的信息令人感到//www.58yuanyou.com轻松又舒适。而没有电视语言的“好……那么”的无缝切换,没有互联网页面的链接弹窗的吸引打断,没有短视频的个性化推送的沉迷上瘾, 书籍这一媒介不似主动热情的狗子,而更像高冷傲娇的猫咪。

为什么书可以

如果说波兹曼那句“一个好的读者不会因为发现了什么警句妙语而欣喜若狂或者情不自禁地鼓掌——一个忙于分析的读者恐怕无暇顾及这些”过于严格,《但是,还有书籍》第五集片尾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早的一句话却十分真实,他说:“ 深度阅读是反人性的,因为它趋难避易。反人性的事要怎么做,大家一起来做。”

但问题是,为什么要做反人性的事?看电视、追综艺、刷网剧、嗑CP,它不香吗?

反人性的事为什么要做?

不过看到2月初4000万网友给火神山医院当起了监工,还给挖掘机组了CP,它们好像真的不香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 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较低的需求被满足后,人就会追求较高级的需求,去趋难避易。人在家里蹲,一无病菌之侵,二无衣食之忧,生理、安全的需求得到满足,自然会想去找朋友,学东西,搞事情,实现自我价值,途径之一便是读书。

不过读书真的这么艰难痛苦吗?梁文道在一个节目里说,他从有一年开始不做书评人,不想再去评什么书该拿奖、什么书不该拿奖。他当时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他在机场看到一个孕妇在书店看书,那个书店卖的都是他认为的不好的书,他却发现那个孕妇在翻和小宝宝有关的养身健康的书。她看得很认真,最后买下了它。这给梁文道很深的触动。

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其实是借书籍这一媒介,让我们看待自己。收藏家说,人鉴古物时,古物也鉴人,鉴人的心气涵养,眼界学识。不过,我们读什么书,了解什么知识,点亮什么技能,结交什么朋友,不讲门当户对,也不分高下之别。你花心思,有所得,便快乐。无论是书籍,还是电视、短视频、可穿戴设备终归是作为人的工具的媒介,也都是看待我们自己的媒介。

《但是,还有书籍》这部小众题材的纪录片备受网友青睐就是很好的证明。它既是书籍的胜利,也是网络视频的胜利;既是每一个受其鼓舞的人心中的阅读种子的胜利,也是被胡歌吸引而来追完全篇的粉丝的胜利。

希望书籍和阅读既不要被这个喧嚣纷繁的世界渐渐遗忘,也不要被这个焦虑浮躁的时代过度神话。

借用第二集蜗牛邀请农妇奶奶看书时的话:

书就希望它被读

时光就希望它被用心地度过

生活就希望它有意义地继续

参考资料:

[1]上海译文新文本.你听过了胡歌朗读的诗歌《但是还有书籍》,那你知道谁写了这首诗吗?

[2]新京报.米沃什 从自我的经历,总结出普遍真理

[3]新京报.米沃什 写作,为了拯救

[4]刘婷. 媒介环境学派的思想坐标:基于技术/媒介为视角的范式[D].广西大学,2012.

[5](美)波兹曼著.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6]围炉.对话储海飞:你可以自己创造一个世界,一份职业 | 围炉 CUHK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为什么书可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baike/20840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