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有戏 有趣 有乾坤

IT'S SUCH FUN!

今日

播主

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蒋建国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院长

国家一级演员

吴亚玲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国家一级演员

夫妻档“夫妻双双把家还”

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今日知识

董永故事

电影《天仙配》

二重唱

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武梁祠碑刻

历史上记载的董永故事有很多,有趣的是,董永的故事在流转中从一个孝子的故事演变到我们所熟悉的极富浪漫色彩的爱情传奇。在山东省嘉祥县发现的东汉时期的武梁祠的碑刻上就能找到董永"肆力田亩、鹿车载父"的图像。到了三国时期,曹植的《灵芝篇》中提及了董永的故事,其中“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句,出现了上天被董永德行感动而助其偿债的内容。两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中的董永故事基本可见后世流传的爱情故事的雏形了。其他还有在唐人敦煌石窟中发现的《董永变文》,宋元时期的话本《董永遇仙记》,戏曲有南戏《董秀才》、明顾觉宇的《织锦记》、图画有元郭居敬的《二十四孝图》等等。明清以后有关董永的传奇、戏曲、弹词、宝卷、鼓词、木鱼书、山歌、小曲等体裁的文艺作品就更多了。董永故事的流传,初期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稳固政权,以孝治天下,将孝“以顺移忠之道昭矣”,达到“民兴孝”的目的,在人民心中形成忠君的思想。但是这个故事在两千多年的流转中,逐渐从统治工具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在民间获得新生。“孝”是董永的美德,但逐渐成为了故事的背景,其中引人注目的内容由“遇仙故事”取而代之,主题则转变为摆脱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民间的心理诉求和审美需求。

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宋代董永孝义人物故事镜

《天仙配》是黄梅戏优秀传统剧目,演的就是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经过陆洪非、桑弧等剧作家们的多次精心改编,成为如今我们所熟悉的版本。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唱段就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这段唱原名《满工对唱》。讲的就是七仙女与众姐妹帮助卖身为仆的董永将三年工期改为百日。百日满工,“夫妻双双把家还”,董永与七仙女返乡,两人想到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内心充满喜悦。这是一段田园牧歌式的抒情对唱,充满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但是这个故事却www.58yuanyou.com不是HAPPY ENDING。两人在回家路上即被拆散——天界召回七仙女hEvQNaY,从此仙凡殊途。只留下老槐树上“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不怕天规重重活拆散,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

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严凤英 饰演 七仙女 王少舫 饰演 董永

时至今日,《满工对唱》依然家喻户晓,传唱甚广。即使你不了解戏曲,但总会哼上几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戴笑颜”的黄梅调。那你知道这段《满工对唱》为什么这么好听,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严凤英 饰演 七仙女 王少舫 饰演 董永

黄梅戏是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诞生于湖北省黄梅县,成长在安徽省安庆地区。在湖北黄梅曾有“采子”、“茶歌”、“采茶戏”等名称;在安徽则有“黄梅调”、“二高腔”、“皖剧”和“黄梅戏”等名称。

黄梅戏因来自民间,初期为民间歌舞形式,语言以安庆地区的语言为基础,唱腔多为民歌,朴实而优美。把不同民歌编排在一起演唱,就形成了“联曲体”的形式,在黄梅戏的传统剧目“花腔小戏”中,这种形式较为明显。黄梅戏音乐在后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说唱音乐以及徽剧、高腔等兄弟剧种的影响,又发展了带有“板腔体”色彩的声腔。解放后,黄梅戏在发展“联曲体”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探索发展了一部分“板腔体”。另外在声乐艺术方面还尝试吸收运用了二重唱、三重唱、齐唱和混声合唱等外来形式。在乐器使用和乐队伴奏形式上也做过多种尝试,既用民乐和中国传统的支声复调形式,也用中西混合乐队等多层织体的外来形式。

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黄梅戏的唱腔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腔系——主调、花腔、彩腔。

“主调”是指黄梅戏正本大戏里经常使用的曲调,包括“平词”、“火攻”、“二行”、“三行”等,其中以“平词”为主,在正本大戏中的使用率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花腔”是对黄梅戏“花腔小戏”中所有唱腔的总称。花腔生活气息浓郁,极具地方特色,曲调明快流畅、健康粗犷。

“彩腔”来源于旧社会演完戏之后花旦向观众演唱祝贺吉祥之类的唱词以博得“彩头”的一种唱腔。彩腔的曲调明快简洁、朴实流畅,既保留着浓厚的民歌特色,又有较大的可塑性。“彩腔”在其演变过程中,逐渐地适应了十字句,并有严格的上下对称,在旋律上也往往因为音节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顿逗。这一切都给“彩腔”原来为“联曲体”中的“歌谣体”形式向戏剧性比较强的“板腔体”发展提供了条件。“彩腔”为了解决大段唱词时四句一反复的单调感,增加了由上下句组成,带有说唱和叙述色彩的“数板”。这种数板如果由男女对唱,即叫做“对板”。“对板”曲调活泼、形式自由,旋律可根据剧情和演唱者的经验、嗓音条件等随意变化,而且男腔还常有临时www.58yuanyou.com离调的现象出现,特别是和“主调”的“平词”联用时更是如此。而我们今天【戏曲秒懂】中介绍的经典唱段就是属于这样的“对板”。

这段《满工对唱》对板因为也插在“平词”中使用,所以他的唱句也是奇数的,经过了5句、11句、13句的过程,在1955年拍电影时才从奇数改为偶数——先是10句,后是12句,从“平词”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唱段。

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1955年电影版《天仙配》摄制组

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最后一句“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这句有什么特别呢?我们现在听到的是一句男女www.58yuanyou.com声二重唱的“对板”,而这种男女声二重唱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是没有的,是借鉴了西洋歌剧的一种创作手法。这句男女声二重唱是黄梅戏作曲家时白林和黄梅戏唱腔设计兼主胡演奏家王文治共同编创的。而促成这一句革新的缘起则不得不提1955年拍摄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这部电//www.58yuanyou.com影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和王少舫主演,可谓是观众最为熟悉的“初代”七仙女和董永。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被誉为“话剧皇帝”的著名演员兼导演石挥。如何将三个多小时的舞台演出缩短到一个半小时的电影长度?是拍成舞台纪录片还是拍成电影?石挥在当时非常大胆提出了“以黄梅戏做基础来最大程度的发挥电影性能,拍摄成一部神话歌舞故事片”的设想,并且将其付诸实践。石挥认为“《天仙配》是个有完整故事的节目,舞台演出又不是极端程式化的。内容与情节是那样富于神话色彩,黄梅戏的曲调又是那样富于生活气息与感染力,因此我们就决定用‘神话歌舞故事片’的形式来处理。”正因为“神话歌舞故事片”的定性定调,借鉴西洋歌剧的男女声二重唱得以诞生,也成为了经典。这段《满工对唱》当时除了编创了男女声二重唱,著名作曲家葛炎也为该曲配器时由上海交响乐团伴奏加了一个引子。自此之后,各种不同样式的“对板”不断涌现,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如黄梅戏《风尘女画家》中的《海滩》,《孟姜女》中的《梦会》等。

回顾今天的知识点,董永故事从宣扬孝道到宣扬婚姻自由,与民间文化和社会变革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源于中国民间的黄梅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能融入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充满舞台假定性的写意戏曲艺术和具有照相写实特征的电影艺术相结合则产生了“神话歌舞故事片”。你对于这些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分享你的观点哦~

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本期参考/《戏曲音乐入门丛书》、《黄梅戏传统剧目微探》、《时白林自选文集》、《【天仙配】的起源及流传》

本文转载自:上海戏曲广播

编辑:宗钊 审核:卢玲 监制:门宏苒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双双把家还下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9979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