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下一句

七、复句

复句是由几个意义相关的单句组成的。拿《列子愚公移山》中一个复句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和“山不加增”,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都是单句。用连词“而”把它们关联起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是转折复句。再用这个转折复句作理由或根据进行推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是推论因果复句。这个复句包括两个层次、三个单句。复句中的单句叫分句。

(一)文言复句的类型

文言复句的类别和现代汉语差不多。区别在于条件复句和假设复句:在现代汉语里,用“只要、只有”表示条件,用“就、才”表示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构成“只要……就、只有……才”这样的格式;用“如果、即使”表示假设,用“就、那么”表示xjzJyOU在这一假设情况下所要产生的后果。条件复句和假设复句界限分明。文言里,有时用“苟、若、如”等表示假设,用“则”表示后果,但也经常是只用一个“则”文言的则”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那么”,它前后的两个分句之间可以是假设关系,也可以是条件关系,有时界限并不分明。从使用相同的关联词语着眼,下边把它们统称为“条件复句”。其实所谓“假设”,也是说假设一种条件,假设和条件本有相通之处。

复句的各个分句常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起来。这些关联词语有连词,也有起关联作用的副词。根据分句之间的不同意义关系和使用什么样的关联词语,复句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下一句

1.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或描述几件事,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通常不用关联词语,有时用“而、亦”。如: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荆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辽阔,人民殷实富足。

2.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韩愈:《原毁》)

——懒惰的人不能学得好,嫉妒人的人怕别人学得好。

3.是进忧,退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样,当官忧愁,不当官忧愁。亦:也。

2.承接复句

两个或几个分句,分别叙说两个或几个相继发生的动作或事件;分句之间的关系常常是靠分句的前后次序来表示的,一般不用关联词语,有时后边的分句用“遂、因、则、而”等。如:

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的侍从要杀相如,相如瞪起眼睛大喝一声,他们都吓退了。

2.敌弃炮仓皇遁,谢庄安。(《清稗类钞冯婉贞》)

——敌人扔下枪炮仓皇逃原由网跑,于是谢庄得安宁。遂:于是。

3.余夷脱回,率众而下。(《广东军务记三元里抗英》)

——没被打死的英国兵跑回去,便领来了大批侵略军。因:便。

4.此印者才毕,第二板已具。(《梦溪笔谈活板》)

——这一块板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则:就

5.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聊斋志异狼》)

——后一只狼停下了,前一只狼又跟上来了。

3.选择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列举出几件事、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择一种;分句间常用的关联词语是“抑、孰与、孰若、与其……孰若”等。如:

1.官之命宜以材耶,以姓乎?(柳宗元:《非<国语>》)

——任用官吏应当根据才能呢,还是根据姓氏呢?抑:还是。

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xjzJyOU原由网?(《荀子天论》)

——与其顺从天、称颂它,哪如掌握自然规律,从而利用它呢?孰与:与其……xjzJyOU哪如。

3.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柳宗元:《童区寄传》)

——当两个主人的奴仆,哪如当一个主人的奴仆?孰若:哪如。

4.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清稗类钞冯婉贞》)

——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拯救我们的村庄呢?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未完待续……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每天留半个小时来阅读,给自己充电。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下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9608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