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描写牧童的心情

文/李娟

怎么描写牧童的心情

安乐坊牧童

宋 杨万里

前儿牵牛渡溪水,后儿骑牛回问事。

一儿吹笛笠簪花,一牛载儿行引子。

春溪嫩水清无滓,春洲细草碧无瑕。

五牛远去莫管他,隔溪便是群儿家。

忽然头上数点雨,三笠四蓑赶将去。

这是一群孩子放牛嬉戏的乐事。

为什么古代的诗人如此喜欢以牧童为题材呢?

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牧童心,有着解不开的牧童情结。

在古代,牛是生产劳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牛性情温顺,吃苦耐劳,是孩童的忠实伴侣。

而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牧童也是一个极好的题材,常被写入诗文,画入画中。

这时的牧童已不再是单纯的现实再现,而是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

牧童成了诗人们追忆快乐童年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寄托,成了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文学意象。

怎么描写牧童的心情

牧童卧月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了一天牛,回来后饱餐一顿,累得顾不上脱去蓑衣,就在月光下酣然入//www.58yuanyou.com睡。多么无忧无虑,多么天真无邪!

真是“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明还向牛边卧”。

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一个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原由网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

一首《牧童》,写尽了牧童的轻松闲适,一派无牵无绊的天然随意。反映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怎么描写牧童的心情

牧童吹笛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歌前两句绘景,天气将晚,太阳就要落山,长满青草的池塘波光粼粼。后两句写人,放牛归来的牧童横在牛背上,随意吹着不成曲的小调。

“横”和“信口”两词用得极妙,写出了牧童调皮任性、无拘无束的可爱情态。

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

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牧童捕蝉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诗是诗人在生活中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后,停住歌声,准备捕捉蝉的这一幕场景后,诗兴大发而创作。

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原由网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此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

综观全诗,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天真无邪的牧童,都表现了诗人的“真性情”。

牧童遥指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悠闲自在。

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欲断魂的行人,对“牧童”毫无影响,“牧童”还可以非常自信地管管诗人的“闲事”。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时节思念亲人的愁绪。诗的主角并非牧童,但此诗画龙点睛之笔却是牧童的遥而一指。只那么原由网一“遥指”,就把读者引入无穷的想象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且耐人寻味。

这一指,我们仿佛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

“牧童”所指的杏花村,一定是一个得到大治的地方,是人间仙境。这也正是诗人向往的目的地。

牧童纯朴率真、无忧无虑的恬然,与现实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如宋代诗人黄庭坚七岁时,写的《牧童》所云:

牧童

宋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

多少长安原由网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对牧童清闲恬适、不为名利的生活,他的眼里满含着羡慕。

描写牧童,其实可以追溯到庄子时代。在《庄子徐无鬼》中,黄帝于具茨之山向牧童问路。从那时起,牧童就是游于方外的聪明人,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了。

牧童

唐 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沐在春风里,浴在春雨中。牛自由骑,山任我行,笛随意吹。何等天然、自然,何等怡然、超然!

牧童

唐 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谁能比得上牧童的心境呢?他趴在牛背上睡着,周围满是秋声。在路上时不时还吹上一首曲子,根本就不担心有没有知音来欣赏。

牧童

宋 周敦颐

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

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

放牧归来,把鞭子放在牛背上。取出笛子,熟练地吹起了古老的太平歌。于是,悠扬的笛声在山坡上回荡。

牧童词

唐 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每天清晨,牧童都会赶着牛群,沿着悠长的江水去放牧。当晚上牧童归来之时,就需要摸索着漆黑的山谷,才能回到村子里。

牧童的生活是很辛苦的,为什么诗人们却如此向往呢?因为牧童的生活,寄托了诗人对田园牧歌生活的人生理想。

诗人的眼中,看到的是牧童放牛时的悠闲自得,还能看到牧童对放牧的喜爱之情。也许,这就是此时最幸福的工作。

诗中的牧童,拥有青山绿水,雾霭流霞。他们无是非之心,无名利之念,如天马行空,自由自在。其精神内蕴与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是一致的,是诗歌隐逸主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牧童,引领隐居归退的诗人们寻找精神家园,因此成为有着特定含义的文学意象。

当诗人们把他们的审美目光,投向那些不谙世事的牧童时,诗人的人性、诗性中纯真、恬静的一面,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们或直接描摹牧童牧牛时的情与景,通过牧童的幼稚举止,表现他们的童趣;或以牧童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以表现诗人们向往的人生理想。

诗人都有一颗牧童心,有着百转千回的牧童情结。

古诗词中,牧童、短笛、老牛,三者完美地组成了一幅清新悠闲的画面。

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

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诗人归隐田园的志趣。

渭川田家

唐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怎么描写牧童的心情

怎么描写牧童的心情

怎么描写牧童的心情

夜明还向牛边卧

牛上唱歌牛下坐

怎么描写牧童的心情

- END -

编辑 | 马灵灵 审核 | 一墨

点个 在看,做个同桌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怎么描写牧童的心情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92250.html

相关推荐